2020-09-0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榜
樣
的
力
量
4月5日下午,一架從武漢飛來的飛機在白雲機場徐徐落地,而「90後逆行者」、我院心血管內科重症監護室的護師白瑪取次也終於看到了闊別已久的同事與朋友。
這個1994年出生的藏族女孩,在疫情最緊急的關頭,主動請纓,奮勇奔赴疫情最嚴重的地方,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出發前,我剪去了最珍愛的長髮」
2020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捲國內,一場全國範圍內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也隨之打響。2月6日中午12時左右,還駐守在廣州工作的白瑪取次看到了院內關於組派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信息後,她立即聯繫科室護長報了名。
「當時我就想著武漢需要我,前線工作的小夥伴們需要我,我就去了。」白瑪取次說道。報名後,她懷著忐忑的心情給遠在雲南迪慶的父母打了電話。
「我記得,媽媽聽到我報名的消息後哭了。」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白瑪取次還是不禁落淚。作為家裡的獨生女,自己又在一人異地工作,逢年過節也難回一趟家。如今在新年之時趕赴武漢抗疫,父母的擔心可想而知。但作為一名黨員,白瑪取次必去之心堅定不移,經過自己反覆勸說,最終母親同意了她的請求。
白瑪取次說:「2月6日晚上9點我們接到醫院通知,說是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我來不及去理髮,就讓舍友幫我剪了頭髮。」正值青春的姑娘哪有不愛惜自己頭髮的,但是任務在前,白瑪取次沒有絲毫猶豫。「頭髮剪了還能長,前線的疫情一刻都耽誤不得!」懷著這樣的想法,白瑪取次和隊友們一起踏上了前往武漢的飛機。
「前線上,我們身邊是戰友,身後是祖國」
時間就是生命。2月7日下午抵達武漢後,次日白瑪取次就與隊友們一同迅速投入到工作狀態中。白瑪取次所在的分隊支援的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的東7區。因為有一定重症患者護理經驗,白瑪取次每天都需要穿著全套防護服在隔離病房內工作,每次需要4個小時堅持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除了日常的護理工作,她和隊員們還要承擔起病區的消毒清潔、患者心理疏導等,遇上沒有行動能力的患者,白瑪取次還要細細地為他們擦身上藥。結束工作回到賓館後,早已是汗如雨下。
白瑪取次查看患者恢復情況
回想50多天在武漢的抗疫經歷,給白瑪取次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隊友們和醫患之間的互相信任。她還記得,曾經有一位阿叔病情危重,自己和隊友利用以往的操作經驗為阿叔迅速上了無創呼吸機,然而血氧情況仍不容樂觀,只能插管治療。
當時,醫院內已經成立了「插管小分隊」以減少臨床工作者發生暴露,但阿叔的情況危急已不能再拖。在這危急之時,隊友郝鵬醫生當機立斷決定立即插管上呼吸機。在準備物品時。郝鵬醫生一直對她說:「你放心,我一定會保護好你們,不會讓你們被暴露的,相信我!」在做完插管前的準備後,郝鵬醫生讓白瑪取次及其他隊員立即離床,獨自完成了氣管插管。
在病房內,自己也經常能感受到患者對援鄂醫護人員的關心愛護。「每次進入房間內,他們都會停下自己手中的事,先戴上口罩再與我們交談,他們還會關心的問我們有沒有吃飯,累不累。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幫助同病房的『戰友』減輕壓力,也給我們傳遞了必勝的信心。」
白瑪取次在病區
病房裡,隊員和醫患間的和諧讓白瑪取次印象深刻,更讓她堅定了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念。「因為,我們身邊是戰友,身後是祖國!」
作為一名90後黨員,這次援鄂將成為白瑪取次人生中的一段寶貴經歷。她說:「我始終牢記總書記所說的『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無論在疫情一線,還是在平時的工作崗位上,我們都應該勇挑重擔。」
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危難當前,「90後」藏族姑娘白瑪取次始終堅持「以我之所學,用我之我用」。在戰疫一線,用青春譜寫無悔人生!
RECOMMEND
推薦閱讀
責編:劉昕晨
初審:張陽
審核:林偉吟
審核發布:歐陽霞
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定期更新敬請關注
訂閱號
關注即享:預約就診
門診繳費等便捷服務
服務號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
原標題:《榜樣的力量 | 白瑪取次:一線抗疫,堅守「90後」青春本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