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自然與您相伴的【2100】天
一曲《霓裳羽衣》曾令多少人攝骨銷魂,如痴如醉;秋冬時節,菜園中的羽衣甘藍也大放異彩,婀娜的葉片,色彩繽紛,生長迅速,口味更是令人難忘。
羽衣甘藍與花椰菜、西蘭花、抱子甘藍、捲心菜等同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纖維和維他命K、C等,能有效預防多種健康問題。此甘藍起源於地中海東部沿岸的小亞細亞地區,19世紀傳入美國,作為一種裝飾性的植物,直至上世紀90年代才出現在餐桌上。
羽衣甘藍和菠菜的種植方法類似,可與生菜、菠菜和瑞士甜菜種在一起。春秋兩季種植需要全日照,夏季種植有遮陰的條件為佳。
1. 播種,種植深度約為0.6釐米,種子間隔2.5釐米左右。
2. 間苗間距不小於12.5釐米,這是大朵甘藍的理想距離,如果想早點採摘,可適當縮減。
3. 水分需充足,溫度不宜過高,所以不宜在夏初種植。
4. 霜雪條件下的羽衣甘藍口感會更甘甜,因此不少人選擇在秋季種植。
採摘因人而異。如果喜歡細小多汁、味道溫和的口感,可在它們長到5、6釐米時就摘下,搭上生菜嫩葉和芽苗菜,美滋滋的沙拉菜搞定。
如喜歡厚重的大葉子,可任其長到手掌大小,切碎用於蒸煮,風味最佳(烹飪之前去除葉片上的硬條莖口感更好)。
採摘工序很簡單:從底部摘下葉子即可,留下幾片菜心葉子,有助於繼續生長。面對較鬆軟的土壤,可藉助園藝剪小心行事,避免連根拔起(根部有毒)。
羽衣甘藍不易保存,口感很快就會消失,最好摘了即食。
或跟其他剛採摘下的蔬菜一樣,裝進鋪滿溼毛巾的塑膠袋,待食用之前拿出洗淨即可。
或風乾,做成甘藍片也不錯。
多樣性是種植中的黃金法則,同伴植物多選為上。
羽衣甘藍的同伴植物選擇標準有:吸引害蟲天敵或益蟲;驅避害蟲;提高土壤的氮含量;對氮需求低,不會爭搶養分;覆蓋地表,保留水分,保護土壤,預防雜草;有遮陰功能.
有些植物可身兼數職,所以綜合考慮,巧妙利用同伴種植,實現多贏。
常見香草類同伴:芫荽、蒔蘿、檸檬香草、薄荷、赤紫蘇、百裡香.
蔬菜類同伴:菜豆、紅薯、辣椒、胡蘿蔔、西紅柿、蔥屬(洋蔥、韭蔥、蒜等).
一年生花朵同伴:萬壽菊、旱金蓮、香雪球.
穀物和地表植物同伴:蕎麥、高粱、長柔毛野豌豆.
植物的化感作用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化感作用是指:通過落葉或雨水衝刷,植物中的化學物質流入土壤中,從而影響周圍的植物。一些菜園難題很多來源於此。
對周圍植物有較大影響的植物有:向日葵、臭椿、黑核桃(產生一種叫胡桃醌的化學物質,15米以內的植物都會深受其害,羽衣甘藍對此敏感).
繽紛的羽衣甘藍會使冬季的菜園光彩奪目,大朵的葉片伸展開來,迷人雙眼。光看不過癮,想一親芳澤但不得其法?
其實,裝飾性羽衣也可以食用,營養同樣豐富,只是口感不如綠葉羽衣那般怡人,會更苦澀(焯水可減輕苦味)。
如果死活不吃苦,又不想浪費好看的葉片,不妨拿來裝點餐盤吧。
立秋伊始,不妨給菜園增添色彩,歷霜傲雪,細嘗甘苦之味。你愛吃羽衣甘藍嗎?種植期間有什麼有趣的故事或經驗?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