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藍是甘藍變種。十字花科芸苔屬植物,起源於希臘和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國家,在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國家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近年來,它已經從美國、荷蘭、德國和其他國家進口,並作為一道特色菜種植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城市的郊區。羽衣甘藍適應性廣,耐寒、耐熱、耐肥、耐水,易於栽培。它可以一次種植多次,收穫期長達6個月。它可以在全國大多數地區種植。其葉形奇特、葉緣呈羽狀深裂,美觀漂亮,其中彩色品種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作為盆栽蔬菜種植出售,也可種在園區的路邊及花壇中美化環境。
植物學特徵
羽衣甘藍的主根不發達,具有較多的纖維根,主根群分布在30cm左右的土層中。莖直立,肉質,粗壯,株高40 ~ 80釐米;葉子是綠色的,長方形的,有羽狀分裂的邊緣,更厚的葉子,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程度的葉子收縮。葉柄更長,約佔全葉的1 / 3。總狀花序,黃花,異花授粉。果實呈稜角狀,種子呈圓形,黃褐色至深褐色,1000粒重為3 - 4g。
種植條件
溫度,羽衣甘藍喜歡溫和的天氣條件,具有很強的耐寒性。種子在3 ~ 5℃下萌發緩慢,在20 ~ 25℃下萌發最快,30℃以上不利於萌發。最適合莖葉生長的溫度為18 ~ 20℃,夜間為8 ~ 10℃,但它能耐受- 4℃的低溫,並能耐受生長期間的短暫霜凍。溫度升高後,它仍能正常生長。它也耐高溫,可以在30~35℃生長,但是葉子纖維多,質地硬,質量低。
光照,羽衣甘藍是一種長日照作物。在羽衣甘藍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羽衣甘藍含有一定量的營養物質。它在較低的溫度下完成春化階段,在長日條件下開花結果。在營養生長期間(春化階段完成之前),較長的日照和較強的日照有利於生長。然而,在產品形成過程中,需要較弱的光照,強烈的光照會促進葉子老化和味道惡化。
土壤和養分,羽衣甘藍對土壤有廣泛的適應性,但是在富含有機質的壤土中種植更有利於提高產量和質量。適合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不適合在低洼澇漬地區種植。如果你喜歡化肥,你需要更多。由於收穫周期長,必須滿足氮肥的要求,並施用磷、鉀和微量元素。
主要栽培技術
選用良種,目前主要有鷗系列大阪系列名古屋系列雀系列等,品種好,在山東地區都比較適宜種植,生長勢強、整齊一致,葉片淺綠色,葉面褶皺多,質地柔軟鮮嫩,口感好,含鈣量高,外觀漂亮,觀賞性好,抗病性強,抗逆性好,產量高。華北地區可在不加溫溫室和改良陽畦等設施中種植。
栽培季節
在北部地區,它在春天和秋天被種植在開闊的田地裡,在春天、秋天和冬天可以被種植在保護區。每667平方米使用的種子量為20 - 25g。春季保護地於次年12月至2月種植,用於播種和育苗,1月至3月種植,3月至6月收穫。春露地種植於2月中下旬,用於播種和育苗,種植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收穫於5月上旬至6月上旬。秋露地種植於7月至8月,用於播種和育苗,固定種植於8月至9月,收穫於9月至11月。秋季保護地種植於8月至9月,用於播種和育苗,種植於9月至10月,收穫於次年10月至5月。各地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氣候條件、市場需求和輪作安排靈活確定種植期限。
育苗
大多數採用育苗和移栽,大規模種植也可以採用機械或人工直播。每667平方米種植10 ~ 15平方米的苗床,每平方米施用3公斤優質腐熟有機肥,並與苗床土壤混合。鑽孔和播種有兩種方式,在6釐米的距離上鑽孔和在2 - 3釐米的距離上播種1粒種子。灌水後播種,播種要均勻,播種後篩出的細土要覆蓋1cm厚。冬季播種後應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溼潤並提高地溫。苗圃床的地溫最好在20℃左右,白天室溫為20 ~ 25℃,晚上約為10℃。一次種植2 ~ 3片真葉,間距6cm×10cm。壯苗標準:苗齡30 - 35d,真葉5 - 6片,下胚軸節間短,葉深綠色,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大田種植後,慢苗生長迅速,對不良環境和疾病有很強的抵抗力。
施肥與定植
因需肥量大加之採收期長,因此需施足基肥並多次追肥。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細碎有機肥2000kg以上,撒均、深耕、整平,做成6~8m長、1.2m寬的平畦或高畦(適宜粘重的土壤),每畦定植2行,行距60cm,株距40cm,每667平方米栽28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緩苗後,中耕疏鬆土壤1 ~ 2次,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並聯合除草。早期減少水分,使土壤溼潤乾燥。生長10片葉子後,澆水次數會增加,土壤也會保持溼潤,但是每次澆水量不應該太大。最好經常用少量的水灌溉,這有利於生長。條件允許時,應安裝滴灌設施。冬季保護地栽培要做好保溫防寒工作,羽衣甘藍耐寒性強,但為保證旺盛生長,保護地在定植前15d左右或根據外界環境條件,當外界環境氣溫低於5℃時,要覆膜。揭苫後要進行通風換氣,排除室內溼度,保持晝15~20℃,夜5~10℃。
以上就是種植羽衣甘藍的方法,供廣大農民朋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