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超外援一年工資總和是多少嗎?看了這,還反對足協限薪嗎

2020-12-17 體育晨語

目前,隨著中超四支俱樂部在亞冠賽事中被淘汰,中國足壇最為關注的事情自然成為了中國足協推出的新政。在這些新政裡面,最讓球隊、球員與球迷們關注的是被稱為史上最嚴限薪令的正式公布。

在過去的近十年時間裡,由於廣州恆大的示範作用,中超稍微有點實力的球隊基本上都進入到了一種金元足球的軍備競賽中,每年的投入都是水漲船高。當年,廣州恆大隊從巴甲花了近一千萬美元引進孔卡都在中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正是從孔卡開始,中國足球開始進入到了花巨資引進大牌外援的金元時代。從此前的二三百萬歐元都覺得是天價的外援直接在短短兩三年內進入到了5000萬歐元級別的都覺得也就那麼回事。不錯,在這些土豪俱樂部爭先恐後地較量中,中超確實在全世界都打響了名頭。不過,這個名頭並不是什麼好名聲,而是有了「人傻錢多」的感覺。雖然在這幾年裡,廣州恆大隊依靠超級外援加本土國腳組成的陣容在亞冠拿了兩個冠軍,但仍然未能改變外人對中超的最初印象。

也正是在這些年裡,在俱樂部經營壓力的巨大壓力下,多達幾十支職業球隊先後從中國足壇解散。這些球隊大多數為中甲、中乙等中國職業足壇塔基球隊,沒有了塔基的支撐,塔尖還能站得穩嗎?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中國足協推出了限薪令。此前的的限薪令並沒有太多的效果,有不少球隊在2020賽季仍然有一些豪購行為,而本土球員中的1200萬年薪與1000萬年薪仍然被證實還是太高了。在2020賽季結束後,中國足協決定要進一步將聯賽的泡沫擠掉,選擇出臺最嚴限薪令。本土球員不再分國腳與非國腳,選擇一刀切稅前不得超過500萬,而外援則不得超過稅前300萬歐元。

為何會出臺這麼嚴格的限薪令呢?從中國足協公布的信息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再不進行限薪,這些外援們將會將中超給掏空。

中國足協以去年為例,其實去年已經出臺了限薪令,但中國足協公布的數據仍然讓人瞠目結舌。2019賽季,各支中超俱樂部的投入平均為1.8億美元,16支球隊共計投入達到了約30億美元。而這30億美元有70%至80%花在球員的薪酬上,即超21億元的薪酬支出為球員工資。而在這些工資裡面,外援們的工資支出佔到了7成以上。即超過了15億美元的工資歸外援所有,折合人民幣約100億。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中超總共才多少支球隊,加起來也就這麼幾十名外援。但就是這幾十名外援,平均每名外援每年要從中超拿走兩三個億。很明顯,這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行為,並且是不可持續的行為,這樣的泡沫遲早有一天會讓中超摔個大跟頭。

最重要的是,這麼多資金的付出,中國足球得到了什麼?國家隊已經墜落到了必須依靠歸化球員來幫忙踢球的地步。本土球員無一人在五大聯賽效力,年輕球員均一心只想呆在中超這個溫柔鄉裡過著沒有多少競爭的生活。這樣的投入還有什麼意義?看了中國足協公布的這些數據,你對足協推出的限薪還反對嗎?

相關焦點

  • 限薪令之下,中超「金元虛火」能降嗎?你怎麼看?
    我們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上,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再發金句,針對金元足球泡沫發出靈魂拷問。隨後,足協落定了一批新政,包括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球員限薪、球隊的財務指標限額等等。根據新政, 國內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500萬人民幣,俱樂部一線隊國內球員單賽季平均薪酬不得超過每人稅前300萬人民幣。
  • 中超聯賽大搞限薪,山東魯能將成最大獲利者,僅存一遺憾!
    最近一段時間,雖然中超聯賽已經結束,但是國內足壇並沒有太平靜,足協在近日召開的專項治理會議上,發布了很多的新的政策,其中限薪的政策受到了很多球迷的關注。目前足協已經痛下決心,將中超聯賽的球員們的薪水進行了大幅的降低,這引起了很多的熱議,支持者認為這會有利於聯賽的持續發展,而反對者則認為這會影響中超的關注度,但是不管外界的支持和反對,足協已經發布政策,接下來各支球隊都必須要遵守。
  • 「中超新政」強勢出爐!限薪、中性名等細則,會產生哪些影響?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會上公布了中國足球各級別聯賽的一系列新政,對於諸如限薪、中性名等外界關心的話題,如今都有了明確的回答!而且,此次中國足協的態度,可謂十分強硬。
  • 中國足協官宣腰斬式限薪,多管齊下,不破不立!
    11月25日上午,中國足協在蘇州舉行中超聯賽工作會議。會上,中國足協向各中超俱樂部代表公布了中超俱樂部中、外球員「加碼限薪」的具體細則。2021賽季,中超每家俱樂部單季支出總額不得超過6億元,其中用以支付本土球員及外籍球員薪酬最高不得超過7500萬元人民幣、1000萬歐元。
  • 足協限薪讓這些人憤怒不滿,中超落後這聯賽三個西甲
    2021-2023賽季限薪政策以及中性名規定正式出爐。《羊城晚報》記者林本劍對此怒批道:屁股決定腦袋。該記者指出的問題,小編為您概括為六個重點,限薪沒有問題但外援不應該也一刀切,沒有超級外援肯定會影響聯賽的觀賞性,任何一個聯賽沒有明星就沒有吸引力,中超聯賽沒有明星其聯賽價值將會大幅度降低,論單個賽季砸錢那時候上港隊可能恆大也追不上,留洋除球員本人意願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球員水平而不是限薪。
  • 足協限薪再遇難題!一政策嚴重違法,恐被告到國際足聯?
    足協限薪再遇難題!一政策嚴重違法,恐被告到國際足聯? 在昨天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當中,足協主席陳戌源先生罕見嚴厲的批評了金元足球:「我們中超俱樂部投資是j聯賽的三倍,是k聯賽的十倍!難道我們還不覺醒嗎?難道良心都死了嗎?」
  • 限薪令的出臺 將給中國足球帶來什麼改變?
    所以嘛,他們只好把手先伸向了聯賽,限薪令的出臺就是最大的刀。在過往足協做過的諸多決策出之後,相信不少球迷與筆者一樣都是持黑人問號臉。對於這次限薪令的改動,球迷認同度相當之高。又或者這樣講,與其說是認同足協的舉動,倒不如說球迷在感覺到決策明智的同時,更是有目睹一群千萬富翁收入腰斬之後的爽感。
  • 限薪!改名!最嚴新政能救中國足球嗎?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圖源:足協官網)不過,限薪令能不能讓中國球員從此不再「高薪低能」,以及改善職業俱樂部的經營環境,還需要觀察。事實上,在新政出臺後,已經有不少質疑,這些質疑主要圍繞兩點:一是中超俱樂部在亞洲比賽的競爭力恐大幅下降,二是足協可能在限薪令上設置「特殊條款」。
  • 徹底告別大牌外援?中超聯賽持續壓縮投入 進一步限薪方案將推出
    北京時間11月16日消息,2020賽季中超聯賽正式落下大幕,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陳戌源表示,2021賽季中超聯賽將繼續延續賽會制。據《天津日報》消息稱,賽季職業聯賽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壓縮各俱樂部的投入並實行更嚴厲的限薪措施,確保職業聯賽健康和持續發展。
  • 足球職業聯賽限薪令出臺 中超聯賽經歷陣痛在所難免
    12月14日,新賽季中超聯賽限薪令正式落地,大幅壓縮各俱樂部支出的最直接結果勢必是「超級外援」們紛紛離開。曾經的「金元足球」造就了巨大的泡沫,而如今隨著去泡沫化的開始,中超聯賽經歷陣痛或在所難免。事實上,中國足協對於限薪的堅持並不是從今年開始的,早在2018年中超聯賽後在上海召開的職業聯賽總結會上,對此就有了明確政策。當時對中超俱樂部每年投入的封頂限制是:2019年12億元人民幣、2020年11億元人民幣、2021年9億元人民幣。不過,顯然中國足協認為力度還不夠,於是在今年再次進行了調整,規定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
  • 喬納森:我不太清楚中國足協限薪的動機是什麼
    天津泰達外援喬納森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在中國效力的感受和中超限薪的話題,他表示:「我不太清楚中國足協限薪的動機是什麼。」但是中超聯賽的冠軍要更強一些,這裡有更多的國際球星,比如說特維斯、胡爾克、奧斯卡、帕託、華格納、拉維奇和馬斯切拉諾。在中國,我一直夢想著與偉大的球員比賽或與他們對抗。從經濟方面看,這也是我不能錯過的機會。」在中國的三年「我來中國已經三個賽季了,我還有兩年的續約合同,希望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過上幸福的生活。
  • 陳戌源:中超投入對比日韓觸目驚心 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議上中國足協公布了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發布了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文件、公開了國內球員和外援的最新限薪令,同時也有相對應的監管和處罰措施。
  • 中超聯賽實行限薪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事物具有兩面性
    足協在12月14日表示:中超一線隊球員國內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500萬元,外援單賽季個人薪酬稅前不得超過300萬歐元。國內許多球隊都面臨著不小的經濟負擔,實話實說球員的薪水最近幾年上漲的太多了,許多球員的身價根本不符合自身的實際水平,有些虛高,限薪令的出臺可以大大減輕各家俱樂部的負擔,有利於俱樂部的良性發展。
  • 限制高價引援限薪令雙管齊下!中超引援挖近鄰,避開歐美大牌
    雖然聯賽會議未能按照計劃進行,但足協的限薪令還是按部就班推進,「中性名」的更改也按照此前的要求進行。加上此前的限制高價引援,中超球隊的引援,除了內部挖掘之外,只能投向近鄰韓國K聯賽的「物廉價美」外援,根據韓國媒體的消息,浦項的伊柳琴科、光州的費利佩就進入中超球隊的引援視野。
  • 新版「限薪令」+「更名令」能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回歸正軌嗎?
    新版「限薪令」+「更名令」能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回歸正軌嗎?
  • 足協重申中超工資帽+中性名
    信息時報訊(記者 鄒甜)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今日在上海舉行,中國足協正式推出各級聯賽財務新規以及中性名的通知,規定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支出年度限額不超6億人民幣,中超國內球員單季薪酬不超過稅前500萬,外援不超稅前300萬歐。
  • 16大外援合同到期,叛逃中超,本土球員表忠心
    2020年註定是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年,年初的疫情蔓延,年中的洪水滔天,而中國足球也將在這一年迎來巨大的變革,在中超賽季結束之後,中國足協就出臺了更為嚴厲限薪的政策,本土球員頂薪只能拿到500萬元,而外援只能拿到300萬歐元。
  • 從限薪到中性名再到擴軍,中國足協這盤未下完的棋是很大還是很臭
    12月18日,中國足協公布了《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的相關方案。從蘇州會議,到上海會議,此前中國足協的各種吹風終於落實到了文字。基本上從限薪,限投入,到職業聯盟,到中性隊名,都有涉及。過去的數次中國足球改革次次看上去開始時都是很美,哪怕是這次的從上而下的力度比之前的數次的總和還要大,但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問題。相對於限薪和職業聯盟,對於中性隊名和中超擴軍我相對不看好。
  • 足協新政一出,中超球隊從此「勒緊褲腰帶」
    俱樂部年度總支出不超6億元 根據足協新規定,中超俱樂部單個賽季總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中甲俱樂部單個賽季總支出不得超過2億元,其中包括青訓和女足費用,但不包括體育場等基礎設施費用,青訓費用不包括獨立運營的足球學校。
  • 「節衣縮食」的中超,未來能搞出大名堂嗎?
    魯能奪得足協杯冠軍後,中超2020賽季就此正式落幕。而與聯賽一同落幕的,還有曾締造中超無數輝煌成績的「金元足球」時代。足協本月頒布了最嚴限薪令,下賽季職業俱樂部必須「節衣縮食」,中超將徹底回歸小成本時代。足協開源節流的方針無誤,但外界仍對中超未來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