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一半外向一半內向

2020-12-11 木落一風

關於內向和外向的事,

很早以前就想說了,

但卻一直擱置在旁邊。

說實話,這個問題我思考過很久,

甚至自己定義了一個新名詞:半向人

即意味著一半內向,一半外向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

號稱「內向小王子」,

以內向著稱,

上課從來不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

很少跟異性同學交流,

經常就是在教室最後面安靜地刷題。

有次語文老師同時也是班主任,

點同學回答問題,

老師報學號的,

然後就抽中了他,

而他卻愣在那裡,沉默沒說話。

然後老師說,

「你這樣是不行的,

就算成績再好到了社會上去也是不行的。」

我那位同學因此難過了好幾天。

後來我問他,

「你太內向了,到了大學怎麼辦?」

他說,「到了大學我會變得外向起來的。」

「我才不信呢!」

他沒說話。

再就是到了高考結束後的暑假,

他突然就變得外向起來了,

聊女生也能聊得眉飛色舞,

接段子一接一個準。

我很好奇,就問他,

「你怎麼突然變得這麼活潑起來了呢?」

然後他給了我一個很有趣的回答,

「其實我不是內向,

只是選擇安靜而已。」

「那也就是說你其實是外向的,

只是隱藏得很好而已。」

「也不能這麼說,

我覺得我介於外向和內向之間,

有時候內向,有時候外向吧。」

「一半外向,一半內向?」

「可以這麼理解吧!」

後來我仔細琢磨他的話,

發覺很有道理,

外向和內向的定義本來就不是太明確。

外向難道就一定是積極參加活動,

朋友多,喜歡聊天嗎?

內向難道就一定是安安靜靜不說話,

圈子小,喜歡獨處嗎?

這世界其實沒有絕對的內向和外向,

大多數的我們都是處於二者之間,

算不上過分活潑,

也不會是沉默不語。

對自己熟悉的同學,

也會聊上幾個小時,

偶爾開車,無傷大雅;

對不熟的同學,

總是對方不動我不動,

安安靜靜表現得非常斯文。

有些事體現出我們外向的性格,

而有些事卻體現出我們內向的性格,

這就是所謂「半向人」概念。

不好意思,

這是我自己孤獨寂寞冷的時候創立的概念。

大二上剛開學上英語課時,

有位很要好的朋友發消息過來,

「我靠!英語課一個同學都認不到,怎麼辦呀?」

我回復她,「那你就主動打招呼認識一下不就好了嗎?」

她回復我,「你認為我會主動打招呼認識別人嗎?」

「怎麼不會?我覺得你挺外向的。」

「哎,你還是不了解我。」

主動跟不認識的人打招呼很難嗎?

額,的確很難。

因為現實生活大多數的我們

都是因為學習、任務、工作等緣故

才去被動認識他人,

而很少單純因為個人因素去認識對方,

「對方不動我不動」,

我們都是同一種心理。

曾經在網易雲看過這樣一對話,

「有一種男生,不會聊天,

不會撩妹,

一聊天就沒什麼話題,很尷尬,

但是內心非常想跟別人聊天,

主動又不知道說什麼,

只有選擇沉默,

身邊的朋友很少,

但是待人很真實,

對別人來說是老實巴交,

追女孩沒一次成功,

現在還單身,

卻總喜歡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受溫暖,

加油!自己!

加油!這樣的人!」

」有一種女生,會聊天,

一聊就有一大堆的話題,很能嘮,

有時話多也會被別人說吵鬧,

只能尷尬收場,

身邊朋友很多,

但交心的也不多,

別人都說天真活潑,

也會有人追,但都不理想,

因為看懂你活潑外表下的人不多。

雖然單身,卻依然用自己的笑容

安慰身邊每個不開心的人,

加油我這樣的人。」

是啊,如今的我們,

可以自如地回答老師問題,

但也很少主動去舉手回答;

我們願意參加很多活動,

但每次與人合作時總有點莫名的尷尬.

我們可以很自然地與人交談,

但卻很少主動認識他人;

表面上嘻嘻哈哈,

內心裡渴望理解。

似乎我們有兩種不同的面貌,

一會兒外向,一會兒內向。

看起來這是種矛盾,

但我們好像挺依賴於這種矛盾,

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事,

一半外向一半內向似乎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所以,有一種人,

可能是男生也可能是女生,

平常自己很少發朋友圈,

但還是會習慣性瀏覽他人朋友圈;

平常看起來很安靜很斯文,

但與熟人熱聊起來也有好幾個小時;

喜歡坐在教室靠牆或靠窗的一排,

但內心也會偶爾幻想自己成為中心的樣子。

談不上足夠優秀,

但也勉強馬馬虎虎過得去;

渴望戀愛卻又顧慮太多,很少主動;

期待發生點什麼故事

但依舊是尋常的一天。

這樣的一類人,

稱之為半向人,

或者叫做,普通人。

插畫;塗鴉王國Tsuyu魚貓

相關焦點

  • 內向是一種保護,外向則是一種嘉獎
    但那時,我明白,內向是對我的保護,因為我有一個問題,我是一個好人,別人有求於我時,我很難拒絕,但要我求別人,那會很艱難。因而,我建立的人際關係,多是別人有求於我,而我極少求人,如此一來,每建立一個人際關係,對我是一種損耗,所以我最好維持一些人際關係,否則我會損耗太大。在強行變成外向而幽默的那幾個月,我收益很大,尤其讓我滿意的,是我的異性緣一下子變得非常強。
  • 外向男生喜歡內向的女生,有這三種表現
    外向的人,不一定喜歡外向的人,內向的人也不一定要求另一半是內向的人。】當外向的男生喜歡上內向的女生,會有哪些表現?很簡單,就那麼幾項而已,心動和感覺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客觀體現。【01】變安靜一個人,有了一反常態的表現,一定是因為某件事情,某個人,在他的心裡起了漣漪。
  • 擁有內向心理的人要如何變外向呢?
    所以,也許你需要的不是去「變得」外向,而是學會: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社交?作為一種人格特質,一個人的內向/外向是較為穩定的,比較難以改變。但是內向者,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社交方法:1. 如果不擅長口頭表達,可以採用其他溝通方式,比如文字。
  • 內向和外向只是一種錯覺嗎?
    Q:內向和外向只是一種錯覺嗎?
  • 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其實有四種不同類型的內向
    內向和外向這個話題已經討論了不知道多少次了,那麼你認為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呢還是一個外向的人呢?想想以下情形你會怎麼做,自然就可以知道你屬於內向還是外向。想像你和一大群朋友出去吃晚餐,你會是引導話題的人嗎?去KTV裡面唱歌的時候你會勇敢的唱幾首嗎?
  • 《內向心理學》:成功不只屬於外向者,內向者也有不可取代的卓越
    有研究發現,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對此,你是否認同?最近,看了一本由德國知名性格諮詢專家、語言學家、權威分析師西爾維亞·洛肯的經典作品——《內向心理學》,她對性格領域獨特的見解和研究,讓我們可以找到內外向性格各具的特質,以及對內向和外向認知的顛覆。
  • 研究表明內向人和外向的人大腦是不一樣的
    研究人員指出,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都是內向的人,這個詞是由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卡爾•榮格在1921年創造的(以及「外向者」一詞)。雖然內向的人在西方社會不太受歡迎,因為西方社會更喜歡外向的人,但這兩種性格類型都有其優缺點,它們只是不同的體驗和處理世界的方式。此外,「沒有人真的是百分之百內向或百分之百外向,」皮爾森說。「…我們都是兩種性格類型的混合體……(但)我們大多數人在這方面比那方面更努力。內向者的大腦運作方式與外向者不同。
  • 外向的人更快樂,還是內向的人更快樂?
    不出意外的話,如果你是個內向的人,你會猜內向的人更快樂,而外向的人可能會認為內向人的生活如此單調和乏味。 在一項研究中,讓外向者和內向者報告了他們連續84天的心情。可能有這三個原因:首先,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更喜歡社交,朋友多,與朋友往來頻繁,因為社交與幸福感有密切關係。與朋友來往通常是愉快的,比如和朋友一起K歌,打籃球和聊天。朋友有助於緩解壓力,也就是說在朋友的幫助下應對困難比獨自應對困難更好,外向的人遇到問題時會比內向的人更多的尋求朋友的幫助。
  • 外向的人左右世界,內向的人創造世界
    性格內外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個性特徵。他們可以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而非常容易地使自己恢復精力,特別是在如今,外部有如此多可供選擇的事物。性格外向的人如果沒有與他人或外界相聯繫,就可能體驗到孤獨和精力耗盡的感覺。他們可能是那些在晚會之後很少立即離開的人,他們還會問:下面我們還要做什麼?對他們來說,較為困難的事情是放鬆和讓身體休息一會兒。而性格內向的人,他們的注意力在自己的頭腦內部。
  • 天秤男內向還是外向 適合什麼星座女
    每個人都想找一個外向的人做自己的另一半,這樣生活中會有很多樂趣,雙方都不會覺得尷尬和孤獨。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內心的人也有自己的魅力。今天就來說說天秤男是內向還是外向,適合星座女。天秤座男性內向還是外向是什麼星座的女人天秤座性格外向,適合雙子座女生。天秤男是個很有品味的男人,他的兩個孩子是對美的永無止境的追求。兩個人都喜歡改變,貪吃新鮮,初次見面就心安理得。很多時候兩個人的想法可以重合,被對方的犀利所吸引。兩個人在一起,總是保持一個新鮮的話題。
  • 性格內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到底差距有多大
    在現在的社會中形形色色什麼性格的人都有,有性格開朗愛說愛笑的,也有性格內向在熟人面前能夠誇誇其談,但是在生人面前卻顯得特別不愛說話,總之性格決定命運,不同性格的人將來的人生也會不同。理論上來說性格外向的人一定會比性格內向的人更善於社會交際,要混的更好才對,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性格外向的人,在社交中有什麼優勢?外向一定比內向好嗎
    關於性格,外向與否一直都是很多人的心頭結、給人造成了困擾,很多人都因為性格是內向or外向而感到非常的難過,主要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格有很多缺點,所以會經常羨慕別人性格,覺得自己性格缺點多多、別人的很棒,其實這說法有點偏頗。
  • 內向和外向的兩種人
    人類通常被認為是社會動物;然而,也可以說,我們中的一些人確實比其他人更主動地去社交。這就是內向者和外向者的主要區別:一方面,內向的人,他們喜歡獨自度過空閒時間,有時在與他人交流時感到情緒枯竭。另一方面,也有外向的人,他們喜歡和其他人在一起,在社交場合也很活躍,但在獨處的時候可能並不滿足。
  • 內向好還是外向好?
    前面也說過,正常人都有生理需求,這和性格、職業沒有關係。每個人都是有多面性的,性格外向和內向的人中被手淫和其它邪淫問題困擾的比例二者都是差不多的。這裡的差不多一是指二者所佔人數比例都差不多,二是指二者所經受的邪淫行為也是差不多的。 從社會整體來看,內向和外向也是相對的。
  • 每日心理:外向or內向,你找準性格類型了嗎?
    外向、內向,總有自己的專屬競爭力,關鍵在於如何找準定位。——座座 正如樣貌,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性格會一模一樣,有的只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性格。
  • 內向性格的人需要逼著自己變得外向嗎
    很多人說,內向意味著不善於言談,不與人打交道;而外向者則表現出口才好,能處理事情,容易與人打交道。事實上,這種對內向和外向的定義是完全錯誤的。通過社會接觸來判斷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是有偏見的。畢竟,內向的人如果後天有良好的鍛鍊,就可以擁有這種能力。
  • 內向?外向?—人性解碼(上篇)
    把「內向」與「外向」背後的豐富的人性世界給讀者們逐層解碼。除此之外,之後我們將陸續對於「具象」、「抽象」、「理性」、「感性」、「主導」、「適應」等各個維度進行解讀。心智解碼的第一個維度,是「性氣」維度——大家平時最熟悉的用來描述人的詞彙當中,有「這個人很內向」或「那個人很外向」,但這個詞彙的表述的含義,就僅僅局限於此嗎?
  • 性格內向 VS 性格外向
    「內向」這個詞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缺點。「外向」的人似乎更受人歡迎。然而內向和外向並不是兩個非此即彼的選項,更像是一條顏色從淺到深漸變的色帶,色帶的一端代表內向,一端代表外向。我們每個人都位於這條色帶的一個點上,有的人更靠近代表內向的一端,有的人更靠近代表外向的一端。所以,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內向和一定程度的外向,區別只在於哪個多哪個少而已。
  • 外向和內向的人分別有哪些缺點
    首先談談內向的人缺點就是不怎麼愛說話,但是有一部分人很衝動,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有話就會憋著,然後為人缺乏了熱情,給人感覺冷冰冰的樣子,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感覺恐怖,一般內向的人可能存在家庭的缺失也就單親家庭或者是受到過某種傷害被人欺凌等,還有就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 內向的你,需要外向的好朋友
    剛離婚那會兒,我曾發誓再也不與外向的人發展感情了。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我。我跟他們根本無法進行深入心靈的對話。但是最近幾個月,我卻特別渴望身邊能有一個外向的人,或至少是個中間性格的人(即介於內向和外向之間的一種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