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真的不會聊天嗎?心理學家說:並非如此,內向者更擅長深度溝通!
內向者,你其實不是不會聊天,只是討厭膚淺的寒暄
和人聊天對於內向者來說,看似是個難以完成的任務。然而事實上,內向者可能是本身就討厭寒暄(small talk),因為他們覺得寒暄這種談話形式流於表面,不需要雙方真正地了解和溝通。
相反,內向者更喜歡和他人進行實質性的、深度的對話,談對他們真正有意義的話題,而不是無意義地閒聊。
因此,內向者常常看上去朋友的總量不多,也不太會聊天,但其實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喜歡泛泛之交,但是內向者更容易和他人建立起長期的、穩定的、深刻的關係(Eysenck, 1977)。而這可以是內向者應該引以為傲的優勢。
所以,也許你需要的不是去「變得」外向,而是學會:
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社交?
作為一種人格特質,一個人的內向/外向是較為穩定的,比較難以改變。但是內向者,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社交方法:
1. 如果不擅長口頭表達,可以採用其他溝通方式,比如文字。
內向者的很多優點,比如觀察力、敏感和善於內省,都使得很多內向者是好的寫作者(KY主創們:比如我們就很內向……)。有時候,當你無法用口頭語言表達時,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用微信、郵件來溝通(Alboher, 2007)。
2. 找到共同的話題。
內向者通常不喜歡和陌生人談論自己,但可以和對方找一個有共同興趣的話題,它可以是工作或學業,也可以是你們都喜歡的明星,或者是最近的某個熱點話題。由於內向者往往對外界敏感而開放(open-minded),擅於傾聽和捕捉細節、在短時間內了解別人,因此,找到共同的話題對他們來說不會很難。
3. 在聚會上,嘗試先和少數人溝通。
當你在幾十人的聚會上感覺不適,不知道站哪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在大型聚會中,進入和少數人的溝通環境,比如和兩三個人就你擅長的話題進行談論。
4. 準備一些常用段子。
對於一些對你來說很重要並且擅長的話題,你可以把他們列為常用「段子」。在程式化的社交場合中,可以直接拿出來用,比如「你的工作是什麼」,「你學過xx專業,是什麼樣的感受」,如果你擁有這樣一些段子,就能夠順暢地應對對方拋過來的問題,也不會出現尷尬的沉默。
事實上,「內向」和「外向」都是人格特徵的一部分。它們並無好壞高下之分,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了解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比所謂的「成為外向的人」更實在。
性格其實是很複雜的,包含很多側面,內外向只是其中的一個緯度。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心理學上對內外向性格是如何劃分的。按照心理學家榮格的觀點,「注意力的指向」是劃分內外向的依據。內向的人更多地將注意力指向於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外向的人則對外部世界給與更多關注。
一般說來,人的性格是不容易改變的。內外向性格的人在神經生理上似乎是有一些差異的。心理學家發現,與人交往時,人腦部活躍的區域,與受到檸檬汁刺激後活躍的腦區相同,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找來兩組被試,一組為內向者,另一組為外向者。心理學家在每個被試的舌頭上滴上幾滴檸檬汁,受到檸檬汁刺激,參與試驗者會產生唾液。心理學家發現,內向者產生的唾液量要遠多於外向者。由此心理學家認為內向者對刺激的反應更加強烈,在陌生的場合,與人交往時更易感到侷促。而外向者反應較弱,更喜歡熱鬧的情景。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其實內向、外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並不存在優劣問題。內向性格者,也有很多優點,比如易於集中注意力,專注於一件事情,不易被流行的觀念影響,對人的內心體驗、感受更敏感,有更多可以自己安排的時間等等。
一些內向的人,容易走入一個認識誤區,將「與人交往表現拘謹」對自己人際關係上的負面影響,看的過重。據美國學者安德森的研究顯示,影響人際關係的品質中,按重要性排列開朗只排到了18位,真誠、真實、智慧、可信賴、有思想、體貼、善良、友好等品質都在其前面。人們不會因為一個人有些拘謹就反感、否定他。有很多內向的人生活也很快樂、成功,他們並不覺得內向是通往幸福之路上多大的絆腳石。
1、學會區分內向與社交焦慮:內向性格很容易發展成為社交焦慮。和社交焦慮一樣,內向的人傾向於自己一個人呆著,那樣感覺更安全。而外向的人則相對更喜歡和別人在一起,不過並不是說外向的人不會有社交焦慮,有些外向的人找到心理諮詢師,詢問為什麼自己突然從外向變得內向了,並祈求諮詢師把自己變回來,對,就像變魔術一樣。實際上他只是患有社交焦慮,一旦這個問題解決,他也就成為了外向的人。
正因為內向人很容易患有社交焦慮,所以我們甚至把社交焦慮等同於內向,兩者的區別在於內向的人喜歡一個人呆著,而社交焦慮的人並不是如此渴望一個人,他只是害怕與別人在一起,只能一個人帶著。內向的人見到不是很熟的人不會打招呼,因為他覺得沒有必要。社交焦慮的人害怕自己會出醜於是逃避與人打招呼。如果你能夠做出區分,你的問題解決了一半。你可能需要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才能解決社交焦慮,也許問題不是那麼嚴重你的一個朋友就能幫你,多半的可能是你隨著生活的進行,逐漸自我康復了。
2、不要排斥外向特徵:你感覺很奇怪,我希望自己變得外向我怎麼會排斥外向呢?你認為自己把外向看做是一生所求,但是本質上你卻一直在排斥外向,如果你的男或女朋友叫你笑一個,你的笑容不會是外向性格那樣輕鬆自然,因為你排斥外向。如果你是一個學生,你可以回想一下課間十分鐘你是怎麼度過的?你遠離喧鬧的人群,你甚至討厭那些嘰嘰喳喳的人,與此同時,你抱怨自己的孤獨,並把這一切不舒服歸罪於你的內向性格。如果有朋友約內向的你出去玩,你會先考慮這個朋友值得不值得交往,然後考慮玩什麼東西有意思嗎,最後告訴他「奧,我沒時間」。但是外向的人是怎麼做的?外向性格多半會先跟朋友出去玩,回來以後可能會想想這個朋友值不值得,可能會想想玩的好玩嗎。你看到這兩種人的區別了嗎?
3、不要太阿諛奉承:儘管奉承別人是活在一個群體中所必備的能力,但是內向性格的人可能會物極必反(注意,不是所有的內向 性格的人都是這麼做的)。如果你急迫的希望自己變得外向,你很可能失去自我。不加批判地接納別人的觀點,僅僅是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心理學家觀察到,有社交焦慮的人在聊天的開始一直在重複別人的觀點,因為這樣很安全,不會惹怒別人。
4、不要低估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說話不代表不會說話,說話少不代表說的話沒價值。內向型格的人較少和人交往因此有很多時間來充實自己的思想。說一句有內涵的話遠比嘰嘰喳喳說一天話給人的印象深刻。在你不想說話的時候只是簡單的微笑就可以了,學會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