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出臺「一號文」 惠及教育交通兩大民生福祉

2020-12-26 中國視窗

3月11日,東莞市政府一號文暨品質交通與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新聞發布會在市會議大廈一樓新聞發布廳舉行。對市政府一號文和兩個千日攻堅行動進行政策解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曾平治主持會議。市政府副秘書長賴少瑜、市府辦三級調研員張志雲、市教育局副局長鄧柏松、市民政局副局長杜江、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陳尚榮參加發布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市政府副秘書長賴少瑜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東莞市委、市政府以此為契機,深入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標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要求,對比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待,把「民生」作為2020年度政府工作關鍵字,以出臺市政府一號文為抓手,努力提升民生工作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幸福需求,更好地促進發展成果為市民群眾共享。

為推動一號文的出臺,東莞市政府辦公室牽頭會同市教育局、交通運輸局、民政局等26個民生工作相關部門組建了工作專班,深入借鑑先進地區發展民生的良好經驗,搜集了48個先進省市318份材料;高度重視調查研究,開展內部各類調研走訪、碰頭會商20餘次;積極吸收各方意見建議,先後召開多場基層座談會,廣泛聽取鎮村基層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經過近半年的反覆提煉修改,出臺了《關于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機制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並形成了行動計劃,為東莞市民生工作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

在此基礎上,針對民生工作中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教育和交通兩個領域,專門成立了工作專班,統籌開展教育擴容提質和品質交通兩項千日攻堅行動。其中,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由市府辦會同市教育局,圍繞加快學校建設、擴大學位供給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形成了《東莞市關於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由市府辦會同市交通運輸局等15個部門,研究出臺了《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的實施意見》。兩個《實施意見》在市政府一號文的統領下,共同構成了推進民生工作的主要文件和政策依據。

市政府副秘書長賴少瑜指出,東莞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為目標,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統領,以補短板、優服務、推創新為主線,積極提供高標準、高水平公共服務,深入推進民生領域工作和制度改革創新。堅持四項原則,一是堅持創新機制,統籌落實;二是堅持以民為本,回應需求;三是堅持兜住底線,補齊短板;四是堅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切身利益抓起,計劃立足未來兩年,在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上取得初步成效,努力打造民生建設的「東莞品質」和全面小康的「東莞樣本」,力爭到2021年實現四個美好願景:一是人民生活更富裕,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生產總值增長同步,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二是公共服務更優質,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達302元/人,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2.55人,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民生幸福更有溫度和厚度。三是人居環境更優美,環境建設、城市管理、生態治理不斷強化,汙水集中處理率95.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5%,森林覆蓋率35.87%,空氣品質優良天數90%以上,天藍、地綠、水清成為東莞常態。民主法治更健全,法治政府、響應政府、效能政府、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合理,政府行政依法依規,政府服務便捷高效,群眾訴求快速響應,城市文明蔚然成風,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圍繞上述目標,出臺了6大舉措共30項具體措施。一是強化基礎性支撐,堅持公共安全與環境安全兩手抓,切實保障城市更安全、環境更優美。包括健全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推動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深化環境汙染治理、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城市生態屏障和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等6項措施。二是優化普惠性服務,重點圍繞弱勢群體,高標準提供一批覆蓋面大、受惠面廣、獲得感強的民生服務,進一步築牢民生保障底線。包括推動社會保障提標擴面、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推動健康東莞建設、推動教育擴容千日攻堅行動和加大殘疾人幫扶力度等5項措施。三是打造引領性品牌,總結推廣人才培養、就業創業、文旅服務、健康城市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打造具有東莞特色、引領未來改革的民生品牌。包括推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就業創業支持、優化公共文旅服務、打造全民運動之城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5項措施。四是構建創新性保障,圍繞群眾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新需求、新熱點,著力開創實施新的民生工程。包括推動集體經濟升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安居工程、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服務青年和兒童發展等5項措施。五是實現體系性響應,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提升法治化、專業化、信息化水平。包括建設法治政府、響應政府、數字政府和完善基層治理等4項措施。六是完善長效性機制,加大民生工作的統籌力度,搭建「五統一」長效推進機制,保障各項民生建設有序開展、落到實處、抓出成果。包括統一工作部署、統一年度任務、統一資源保障、統一深化改革、統一評價督查等5項措施。

政策亮點一:開展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

隨著入戶政策的放寬、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未來幾年東莞市公辦學校入學需求將持續增長,公辦學位供給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為了有效解決群眾對學位的需求,通過《東莞市關於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提出25項舉措,涉及51條具體措施,從增加教育設施、保障用地、優化審批流程、拓寬投建路徑、優化服務等方面,大力推動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推動新建改擴建227所公辦中小學,增加學位33.99萬個,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96所,增加學位28.11萬個,高中階段學校31所,增加學位5.88萬個,努力擴充公辦學位,補齊教育短板。其中到2022年,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15.68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項目104個,增加學位12.74萬個,高中階段項目22個,增加學位2.94萬個,用三年左右時間扭轉學位供給不足的被動局面。

政策亮點二:開展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

針對東莞市交通整體謀劃不足、要素保障不足、擁堵治理不足和改革創新不足等「四個不足」的問題,出臺了《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的實施意見》,提出了 38大點共119項政策,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東莞市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從「項目建設」到「體系重塑」、從「規劃脫節」到「一體融合」、從「財政直投」到「經營城市」轉變。

政策亮點三:加強對特殊群體、重點對象的保障

本次一號文行動計劃分解的100項工作任務中,涉及民政部門的有13項,其中由民政部門牽頭的有9項。在這些工作任務中,重點發揮民政部門兜底線的作用,針對困難家庭、兒童、老人等重點對象,以及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努力提供一批覆蓋面大、受惠面廣、獲得感強的民生服務,讓每一位群眾能體會到更多的關懷和溫暖。比如,在困難家庭方面,將拓寬困難家庭臨時救助範圍,實施困難家庭二次醫療救助,逐步調高孤兒養育、失獨家庭扶助、流浪乞討人員夥食等救助標準;在兒童方面,通過「海豚計劃」腦癱兒童康復救助、兒童白血病特定疾病救助、困境婦女兒童健康救助等公益項目,以及打造「東莞星星聯盟」等方式,向更多患有腦癱、白血病、自閉症、聽障等疾病的兒童提供幫助;在老人方面,將通過分區分級規劃建設包括市社會福利中心醫養結合樓等養老服務設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辦好醫養結合試點等方式,為群眾安享晚年提供更加良好的條件;在殘疾人方面,將從就業、託養、教育等方面為殘疾人提供更多的服務,幫助殘疾人群體更好地融入社會、獲得良好的生活。

政策亮點四:開展政府職能轉變及「放管服」改革

針對群眾反映辦事難等民生問題,通過將民生改革與深化「放管服」改革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化政府職能轉變,推動簡政放權向縱深發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打造民生領域「放管服」改革品牌。一是大力建設響應政府,通過健全群眾求助快速響應機制、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開展「莞事論壇」活動、堅持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完善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機制等舉措,有效匯集市民對民生工作的訴求呼聲,解決民生工作的堵點痛點,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二是大力建設法治政府,通過依法推進陽光政務、加強民生領域立法、嚴格規範行政執法等措施,加強對民生領域監管,切實維護公平、公正。三是大力建設數字政府,通過建設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民生工作管理子系統、持續完善市民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審批便民化、開展「一件事」一次辦專項改革、推廣「電子證照」、優化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等措施,大力優化政府民生領域服務,努力提高政府服務便利度、提升群眾辦事滿意度。

接下來,東莞市將從加強組織保障、明確目標計劃、強化機制創新、加大宣傳力度四個方面著手,保障各項民生舉措順利落地,讓人民群眾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民生工作的成果。

(劉獻兵、呂兵紅、魏建鑫)

[責任編輯:趙雅]

相關焦點

  • 品質東莞建設巡禮丨民生福祉看得見 幸福生活摸得著
    改善交通出行環境被納入2020年東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民之所需,政之所為。東莞直面社情民意,以市民普遍關注的交通、教育、醫療等熱點問題為切入點,紮實推進民生實事工作,讓民生福祉看得見,幸福生活摸得著。■東莞大力推動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
  • 【熱議②】守牢民生底線 增進人民福祉
    【熱議②】守牢民生底線 增進人民福祉 2020-06-03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以教育醫療事業為先導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深圳要建設民生幸福標杆城市,努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 山東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奮筆答好共享發展「民生卷」
    (於新悅 許銳報導)堅持人民至上,把幸福故事寫進老百姓心中——山東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奮筆答好共享發展「民生卷」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人民飽含深情,對山東民生工作寄予厚望。2018年6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013年11月,在沂蒙老區,總書記作出「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重要指示。
  •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如何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2日 09 版)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 惟願蒼生俱飽暖 民生保障制度如何惠及全體人民?
    但目前我國總體上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一個再大的總量除以14億多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鴻溝依然存在,解決民生問題有著非常現實的制約因素。中國立足自身國情,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吸取國外社會保障制度的經驗教訓,把民生改善需求和我國發展階段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民生保障制度。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深入理解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基本內涵、重大價值和主要路徑,有助於我們從講政治、重民生、求實效的高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源自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權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惠及1500萬人!從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連漲看山東如何增進民生福祉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 近日,經山東省委、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通知,決定自2020年7月1日起,全省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118元提高到142元,即每人每月提高24元,增長幅度為20.3%,直接惠及山東1500多萬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
  • 高埗以2020年城市品質提升十大亮點工程深入貫徹市「一號...
    高埗鎮迅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一號文兩攻堅」部署,3月17日,舉行了高埗鎮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交通教育「兩攻堅」動員會暨2020年城市品質提升十大亮點工程巡禮。以「十大亮點工程」為開端,緊緊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結合市委市政府「一號文兩攻堅」部署,縱深推進我鎮城市品質提升、教育擴容提質、交通品質提檔,動員全鎮上下眾志成城、克難奮進,為譜寫新時代「城市花園、孝義高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注入強勁動力。
  • 增進民生福祉 共享美好生活——六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十二次...
    增進民生福祉 共享美好生活——六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在日前召開的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上,市委書記張術平明確將民生列為我市「十四五」時期六大方面重點工作之一。
  • 共享,民生紅利增福祉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藺君妍    上合峰會圓滿閉幕,青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但不變的永遠是共享與民生繪就的溫暖底色。將籌辦峰會釋放的民生紅利常態化落實,持續增進人民福祉,是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方面。
  • 推進120多項重點民生工程建設,茶山爭當松山湖功能區高質量發展先鋒
    同時立足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入貫徹市政府「一號文兩攻堅」精神展望2020年工作↓↓↓總結成績26項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社衛中心黨支部、茶山醫院黨總支部、重點辦黨支部、公安分局黨委、新盟公司黨支部十一、2019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12個)寒溪水村、粟邊村、南社村、孫屋村、下朗村、茶山圩社區、文廣中心、城管分局、衛健局、公安分局、教育管理中心、光正實驗學校十二、2019年度綜治維穩工作先進單位(5個)
  • 【本刊專題】「十四五」再添民生福祉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于靖園「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順應億萬群眾的期盼,對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增進民生福祉提出了很多重點要求和重大舉措,引人關注,令人溫暖。民生福祉要達到新水平。
  • 大同人社:​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
    大同人社:​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作為重要的民生部門,大同市人社局堅守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市人社改革發展決策部署的第一方陣,明確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多途徑多層次幫助廣大群眾了解社保繳費、勞動技能培訓、各類群體就業幫扶政策等內容,努力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助推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 2020東莞十大年度字「品」|「面子」更靚,「裡子」更美
    今年,東莞繼續舉全市大力實施好城市品質提升、發展空間拓展、產業體系升級、基層基礎強化、民生福祉增進、重點改革突破「六大工程」,推動『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邁上新臺階。陣陣咖啡香飄蕩於橫瀝鎮半仙山村。香源來自橫瀝公益咖啡學院實踐基地。該實踐基地店長朱有蘋說,「店裡來自公益咖啡學院的學員,正在通過參與公益服務『抵扣』接受公益培訓的時長。」
  • 合肥將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質感
    知民生冷暖,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是最大的民心工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成為「十四五」期間的目標任務之一。面對新的目標和任務,「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全面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情系「民生幸福」 讓小康成色更足就業是民生之本。
  • 高坪:增進民生福祉,繪就幸福畫卷
    「十三五」時期,高坪區教育發展擊鼓奮進,醫療事業蓬勃發展,繪就一幅促民生、增福祉的幸福畫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夯實現代化教育能力建新校、提質量、強師資......「十三五」以來,高坪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教育現代化能力明顯提升,教育事業得到了持續發展。
  • 社區小食堂惠及大民生
    老年食堂整潔清爽。  針對社區開辦老年食堂,街道也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機制,提供場地租金、部分裝修以及就餐補貼,為老年食堂的開設提供了堅實的財政保障。在此基礎上,安公社區還通過保障資金將就餐補貼「升級」,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更實惠的便民餐。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或居民,食堂還開展志願送餐服務。由居民志願者定時為特殊群體提供送餐服務,進一步增強社區食堂的社會價值,惠及更多居民群眾。
  • 回眸「十三五」丨馬尾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回眸「十三五」,馬尾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實施,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讓馬尾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也讓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更加絢麗。市民關注的交通問題也是馬尾民生補短板的重點工程。多年來,「斷頭路」不僅是老百姓熱切期盼解決的問題,也是馬尾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熱點。為回應群眾關切。馬尾區委、區政府堅持把打通「斷頭路」作為工作重點,近年來馬尾區打通十多條「斷頭路」。
  • 高遠務實 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聚焦民生福祉,擘畫發展宏圖。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