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熱播的古裝權謀劇《慶餘年》中有這樣一個活在故事中心的奇女子,叫葉輕眉,她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和豐富的學識得到了很多大人物的青睞,這個來自未來的女子,在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世界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儘管這部電視劇是圍繞她的兒子來進行,可葉輕眉仍然在這個故事裡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像這部劇中的葉輕眉一樣,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奇女子。
王貞儀,字德卿。清朝乾隆年間生於江寧府上元縣,籍貫在安徽天長,是清朝著名的女科學家。這位女子,當真是人如其名,德才兼備,佳人卿卿。她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宣化太守王者輔孫女,諸生詹枚妻。十六七歲曾隨父遊歷楚粵,出塞省視。跟隨蒙古人學騎射,通星象,精歷算,善詩文,通醫理,其詩質樸無華,情感真摯。
她精通天文、地理和氣象。撰寫了《月食解》一文,對月食發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淺等知識進行了一個精闢的表達,她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用宇宙宏觀和微觀相結合來理解「天圓地方」概念的人。她還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並寫下了《月食解》,這本書圖文結合,一目了然。2000年2月8號,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計劃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這顆小行星命名為Wangzhenyi。
她對數學也有研究,她總結了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和西方籌算法,她寫的《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餘》等等書籍將數學原理進行簡化,為當時的國人研究數學提供了方便。她精通醫學,被人們稱為「女華佗」。王貞儀其人,對這所謂「禮、樂、射、御、書、數」的小六藝算是學了個乾淨,試想一下,在那樣一個注重男尊女卑,女子無才的時代背景下,能夠培育出這樣一位奇女子,該是多麼奇妙的事情。
事實上,王貞儀此人的成就,也與她自身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她家本身從醫,她的祖父又是個精通曆算,著作頗豐的文學大儒,這些現有的條件也為她提供了便利。筆者認為,閱歷是一個人最好的助力,她有機會接觸書中的世界,也能夠跟隨父親去見識真正的紅塵俗世,這和她本應跟隨的時代軌道並不相符,她不是那種只能待在家中等待嫁人的閨閣小姐,也不是受到思想束縛的落後女性。
她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規劃,許是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她並不認為這天下是男子的天下,女子也有本事能夠創造奇蹟,所以她頂住壓力,與時代抗爭,無所畏懼地朝著心中的目標前進,她有一首詩中說到:始信鬚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在那樣一個時代裡,女子要出人頭地都很難,歷史上的獨立女性也少之又少,他們大都無法逃開封建觀念的束縛,一輩子都活在時代所給出的條條框框裡。
所以說,王貞儀是驚豔的,她的科研之路,著書之路都是無比艱難的,她要迎接無數的嘲諷和打擊,要與當時的封建禮教做鬥爭,行他人之不敢為,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需要有莫大的勇氣,她能夠堅持並且做出後來的成就,不僅證明了自己,也為當時的女性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是為無法受教育的閨閣小姐們發生,這算是呼籲男女平等的一步。
這個人足夠驚豔,因為她是封建社會的新女性,她足夠叛逆,在那個女子十幾歲就要嫁人生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裡,她是靠自己結識並且25歲才成親,這樣的年齡,放在現在,是適婚年齡,擱在以前,那就是大齡剩女。她自強,自立,自我成就,是一個值得敬佩的女性。桐城學者肖穆也曾在《女士德卿傳》中讚揚王貞儀,說她是"兼資文武,六藝旁通,博而能精"。
「嘗擬雄心勝丈夫」。這是對王貞儀還有其他的時代女性的最好描述,她也算得上是中華民族科學發展史上女科學家的代表人物,是值得後人效仿,學習的典範。文章分享結束,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