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連續秋雨,心情煩悶。想來,又是大城市抑鬱症的爆發期到了。然而,若是在農村,很多疾病都顯得很矯情——比如抑鬱症。雖然抑鬱症並不等於憂慮症——但農村得抑鬱症的機率確實少很多。
有時候不由得暗問:「為什麼呢?」
因為農村,農民們動手腳的時候總比動腦的時候多,忙的時候總比閒的時候多,吃菜的時候總比吃肉的時候多,吃野菜也比城裡多。
想起那生機勃勃、鬱鬱蔥蔥的野菜,人立即精神了很多——似乎也勃動起來。
比如我此刻,就想起了胖胖的、嫩得出水的、勃發得無法阻擋的馬齒莧來。
02
馬齒莧,三匯人叫它馬莧菜、馬垠齒或馬垠菜。
那馬莧菜的生命有多頑強啊,簡直比蕹菜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鏟掉它的根,只要跟水土一沾邊,他們就會很快復活起來。田邊、地溝、溝坎、空地,無不是它的天下。有時它就長在莊稼地的淺溝裡,荒地裡,茂盛而執著;有時他們也跟紅薯一起搶陽光、水分、空氣與地肥,雖不能長得比紅薯苗高大、粗壯,但也能相得益彰。
馬莧齒之頑強,可謂天乾旱不死,陰雨澇不死,矮矮地趴在地上,一個勁匍匐生長。但是人類發現了它,把它作為豬草,也把它搬上了餐桌。馬莧齒雖然說不上特別美味,但卻有特殊的保健和藥用功效,因此得到人們持久的青睞。
據不完全統計,馬齒莧有馬莧、馬齒龍芽、馬齒菜、五行草、五方草、長命菜、醬半草、長命莧、灰莧、豬母菜、蛇草、豆瓣菜、瓜子菜、地馬菜、馬蛇子菜、馬踏草、獅子菜、安樂菜、九頭獅子草、馬齒草、酸味菜、酸莧、醬瓣豆草、螞蟻菜、耐早菜、長壽菜等近30個名稱,各地叫法都不同。
而它的功用更令人目不暇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抗腫瘤、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降血脂、降血糖;治療熱毒血痢、丹毒腫痛、溼疹、癰腫瘡瘍、蛇蟲咬傷、崩漏下血、便血、痔瘡出血等。
一種野菜具有這麼多養生治療功能,傻眼了吧?
03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大致上從大人嘴裡知道了馬齒莧的這些功能;當我逐漸長大的時候,更加深刻認識到了馬齒莧的這些功能,於是漸漸愛上了它。
我說漸漸愛上了它,是因為一開始確實對它沒有太大好感。軟綿綿酸唧唧的,確實沒有什麼好味道,特別是當時缺油少鹽的農村,對它更沒什麼好氣。因此當大人說它渾身是寶的時候,我只是淡淡「哦」了一聲。
後來,生活漸漸好了,大魚大肉吃多了,我們才慢慢愛上了馬齒莧。馬齒莧的第一個功能其實就是刮油,當腦滿腸肥昏昏沉沉時,灌你一碗馬齒莧湯,保叫你神清氣爽!
馬齒莧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清炒、熗炒、燒湯、炒蛋、煎餅、焯水後涼拌、也可以煲粥、蒸飵、包餃子、做窩窩頭。
把新鮮的馬齒莧洗淨,大蒜切片,滾油下鍋,清炒的馬齒莧爽滑可口,清淡怡人,那淡淡的酸味與淡淡的清香令人胃口大開。把馬齒莧與大蒜、辣椒、薑絲熗炒,酸辣勁爆,那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把馬齒莧開水焯一下,切好姜蒜辣椒絲,加少量鹽巴醬油一拌,就成為涼拌馬齒莧了。
把蛋煎好,馬齒莧、香蔥切段,加姜蒜、辣椒絲,油鹽爆炒,再下煎好的蛋餅塊,色香味俱全的馬齒莧炒蛋就火爆出爐了;如果要煎馬齒莧蛋餅,則把它切碎與生雞蛋攪拌,下鍋煎成蛋餅再下姜蔥、辣椒絲,則成色、味道非凡。
至於蒸飵,則分素蒸與蒸肉。素蒸只要把調料與馬齒莧、米粉子和好上蒸籠蒸熟即可上桌;蒸肉則等肉蒸至7成熟,米粉裹馬齒莧上籠,蒸熟即可出籠,這樣味道鮮美,色澤入眼。當然,倘使把馬齒莧曬乾,泡好後與五花肉或臘肉粉子上籠,那就更香更醇了,雖然色澤至暗,但酸味全無。
至於馬齒莧剁碎做餡蒸餃子或包子,一般是北方人的做法,三匯鮮有人這樣吃。倒是馬齒莧單獨燒湯或燒肉片湯,那也是三匯可以見到的情景,那清湯水清亮清,清清白白,自有迷人魅力,特別受現代美女青睞;至於肉片湯,清的菜,白的或紅的肉,加上淡淡幾根蔥段辣椒絲,那青紅白相間,上下浮動,極其刺激味蕾,有點兒想欲仙欲死了。
我當然沒有用馬齒莧褒過粥,但我想憑我的天賦,自然也可以做得鮮美如斯——得等我閒暇再去摸索了!
(特約作者: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