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2021-02-19 戀愛一條

如果你也是一個迴避型,或者被身邊的迴避型伴侶困擾很久,就用這篇文章去和他們解釋清楚吧,只要你能勇敢的邁出這一步,改變永遠不算太晚。

在電影《春嬌與志明》中,張志明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和春嬌在戀愛的過程中一直唯唯諾諾,不斷的退縮。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春嬌準備從火車站離開了,這時候志明才在朋友的催促和提醒下選擇追了上去。他追上春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知道這麼久以來沒能為你做過什麼,對不起,但其實我真的想改

明明心裡是愛著春嬌的,卻無法通過行動體現;明明內心也渴望得到關注,卻因為一些小細節而急忙往後退,對愛人呈現出一副「高冷」的模樣。這就是讓人愛恨交織的迴避型依戀者。

還有不少小夥伴本身就是一個迴避型的傾向,自救的技巧也是尤為重要的。每個迴避型依戀者都有著精分的靈魂,或者說他們都是偽裝高手。

對於迴避型依戀者本身來講,不管你是完全迴避還是不完全迴避的類型,坦然的面對自己已經很難了,更不用說真實面對自己的情感。(此時回想起林宥嘉說謊的BGM: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但是人生就是艱難的,既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怯於突破困境往往都是弱者;你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話,骨子裡必然是有著強者思維的,所以靜下心來搬個小板凳,好好聽聽老師的講解吧~

① 改善思維模式

雖然迴避型人格的形成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原生家庭的漠視,其中還有基因和先天因素,但原生家庭的影響,直接且深刻,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本質。

如果這種幼時的體驗足夠深刻,很可能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沉澱下來,變為一種「人際關係是不可靠的,只有自己才值得被完全信任」的潛意識,長大後也會格外珍惜自己的獨立性。

比如當一個迴避型依戀者在一段關係中感到進展太快或者難以適應的時候,往往會採取拖延戰略,直到他們深刻的意識到拖延無法補救,才會主動的邁出第一步。

過度的自我保護,讓迴避型依戀者錯過了更多很多優秀的擇偶者,也錯失了很多深入交流的機會。

很多迴避型的人都喜歡幻想理想伴侶和最契合的相處模式,因此總是喜歡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下個說不定會更好呢,企圖通過「等」的方式來佛系處理問題。

當你喜歡上一個人,突然又覺得對方不合適,想分手或換人的時候,你要提醒自己是不是壓抑系統啟動了,你其實是渴望親密的,但是又總是壓抑自己的需求,你看到的並非事實。你需要破除「開啟新關係作為備份」的觀念,非原則性問題的前提下,對給自己和對方一些耐心。

迴避型依戀者會經常誤解他人的動機,覺得對方總是在圖你什麼,會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會對感情造成破壞,此時你需要意識到自己是否在傷害別人(包括你的伴侶),如果還想繼續這段感情,請多做一些換位思考,在他人筋疲力盡之前,哪怕做一些微不足道的關心和交流,也能夠使得你們的關係懸崖勒馬。

在親密關係中,凡事要儘量多往積極的方面想,可以列出每天感恩清單,每天晚上在睡前回憶伴侶為你做的事情,把它寫下來,提醒自己為對方感恩。

此外你也需要意識到你的平靜外表和對處理關係的態度,可能會使得焦慮的人感受到更加失敗,感到自己缺少存在感,因此更加焦慮。你的情感疏遠狀態,也會讓自己的伴侶更加焦慮,如果他/她本身就是個焦慮型人格,還會因為被你這樣對待而變得更加苛刻,讓你在關係中更加痛苦,個人空間更少。

② 模仿安全型的處事方式

認識到問題後,積極嘗試按照安全型的處事方式待人,多次模仿後形成習慣,消除焦慮感。

多了解安全型行為的案例,充分理解「做出安全型人格的行為可以獲取他人信任並提升自身安全感」這件事。

如坦白讚美他人後感到親密度提升,多次重複並形成確定性,自我暗示「如果我可以突破自身障礙表達對別人的善意,可以得到自身渴求的安全感」。

我個人推薦,迴避型依戀者可以多看青春純愛日劇和日影,一方面畫面唯美,故事簡單清新;另一方面價值觀正確,多為少年人百折不撓的熱血故事,或者傳遞即使頭破血流也於心無愧的積極愛情觀,有利於幫助迴避型依戀者鞏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突破舒適圈」的思維認知。

③ 坦誠自己的不完美

迴避型依戀者會袒露自己缺點,多半是分手或者關係瀕臨破裂的時候,才會說出自己配不上對方的理由。但這樣的方式是很傷人的。

要正確認識自己,提升自信心,不僅僅是可以通過伴侶的讚美實現,自我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

迴避型依戀者形成自卑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你必須從自我入手,坦誠自己的不完美,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觀察入手,意識到「人無完人」,認識到其他人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並不需要做一個完美的利己主義者。這個社會需要每個人的相互包容和理解,才會變得更美好,親密關係同樣也是。

當面臨某種情況而感到自信心不足的時候,不妨給自己壯壯膽,多給自己打雞血,「我一定能夠做到的,這件事並不難,別人都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如果懷著豁出去的心理去從事自己的活動,並且事先不過多地體驗失敗後的情緒,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會和你say goodbye。

事實上袒露自己的不完美也並非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反而能夠獲得對方的欣賞和認可,當你邁出了第一步,整段關係步入良性循環的狀態後,你的自信心自然也會大幅度提升。

④ 接受伴侶的缺點

當伴侶對你表達負面情緒時,請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堅持傾聽。你可能會感到渾身不舒服,想要反擊,想要完全否認對方,或是想要逃跑。我鼓勵你不要這樣做,通過回饋對方對你說的內容,來向他們展示你可以理解他們,表達完你的理解後,一定忍住不要說[但是]二字來反駁對方,強行植入你的理解。

⑤ 消除「凡事只能靠自己」的刻板印象

我建議迴避型依戀者們不要把你的工作和事業放在人際關係之前。你要知道,不斷提醒自己凡事只能依靠自己,自我價值提升才是唯一重要的這個聲音,其實是在你小時候形成的,來保護你體會安全感的。但是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你要清楚的看明白,遲早所有人都會在競爭中遇到比你自己更強的對手,多多少少會遭遇失敗的。當這一天到來,你卻沒有人真心愛你的話,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可以的話,我鼓勵你們去意識到不完美的自己也是能夠得到尊重和喜愛的,即使你沒有成為一個特別特別成功的人。

⑥ 階梯式克服計劃

根據依戀理論,要引導自己慢慢走出迴避的狀態,最簡單無腦的辦法就是找個安全型風格的戀人,安全型能夠給迴避型依戀者所帶來的那種心安的感覺,是使得他們不想迴避的搖籃。

但在我諮詢的經驗中,安全型的人確實少之又少,絕大部分人都是屬於迴避型/焦慮型。迴避型和焦慮型戀愛是最不容易的。因為焦慮型常常需要獲得伴侶的關係來提升安全感,而迴避型又恰恰不擅長表露自己的內心,喜歡逃避,從而觸發焦慮型的不安機制。兩人相處一不留神就會陷入陷入「我追你跑」的狀態,彼此都痛苦的不行。

在尋求外界失望落空時,迴避型依戀者要做自己生命中的強者。迴避型依戀者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因此必須像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一樣,對自己的關係交往進行任務規劃。起初的級別可以是比較低的,隨後逐漸像階梯式增長。例如在戀愛中:

第一禮拜,儘量不去從負面角度評價伴侶,列出每日感恩清單;

第二禮拜,在伴侶有合理訴求的前提下,彼此約定好每月見面計劃;

第三禮拜,再與伴侶相處一段時間後,開始主動提出要求想要認識對方的朋友圈;

第四禮拜,月末階段,這個月如果有發生矛盾,找個喝茶閒聊的時間和對方坐下來,好好袒露你內心的真實想法;

一般來說,上述階梯式計劃看似容易,對於迴避型依戀者來說,實際做起來卻並非一件輕鬆的事情。此時你能夠找到一個監督員,比如你的男女朋友,讓他來評判你的執行情況,並且督促自己堅持下去(可通過獎勵的方式),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實在找不到人,找老師這樣的心理諮詢師幫你跟進指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也是一個迴避型,或者被身邊的迴避型伴侶困擾很久,就用這篇文章去和他們解釋清楚吧,只要你能勇敢的邁出這一步,改變永遠不算太晚。

 掃描右方二維碼

即可添加導師微信

開啟愛情之旅

記得這是一個讓你桃花運全開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教你如何挽回迴避型依戀者
    明明是對方的錯,卻讓你感覺是自己做的不對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惑,我可以恭喜你的是他不是不愛你,他很可能只是一個迴避型依戀者。如今,隨著情感關係上的愈發複雜,迴避型依戀者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迴避型依戀者本身是悲觀的,他們不相信情感關係的持續穩定,在不相信愛情的基礎上,悲觀的認為自己也不值得被人偏愛。
  • 「以冷漠與疏離逃避愛」|穿著高冷外衣的迴避型依戀者
    與一個迴避型依戀者談戀愛,你可能就要做好準備,玩一場捉迷藏的遊戲。以下是迴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的典型表現:1 親密恐懼 fear of intimacy 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間的親暱行為很抗拒,比如牽手、擁抱、性接觸等等。甚至有時伴侶對自己表達關心時,迴避型依戀者都會覺得窒息到想要躲開。
  • 分手後,如何挽回焦慮型、迴避型依戀者?
    01「焦慮型依戀者」焦慮型依戀者,就是通過焦慮和憤怒,來掩飾自己害怕被拋棄的恐懼感。在感情中有較強的佔有欲和控制欲,希望另一半能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相處,時常忽略了伴侶的真實需求。02、「迴避型依戀者」迴避型依戀者,就是因為害怕相信別人,害怕外界對自己的傷害,於是不斷給自己的感情樹立邊界感,他們看起來往往比較冷漠、自私,但其實是對自己內心能量的一種保護機制。迴避型依戀者的內心的理想伴侶是一匹野馬,帶領自己在親密關係的草原上奔騰。
  • 關於「迴避型依戀人格」
    心理學上認為:「迴避型依戀」是一種「行為退縮式」的人格模式,要想和這樣的人發展親密關係,你必須準備好兩把刷子:一把用來「自救」,一把用來「渡人」。1. 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迴避型依戀者」很容易讓你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對方不夠愛你。如果你也這麼想,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看到他們的真心。
  • (致迴避型依戀者)
    很多人說,和一個有迴避型依戀的人戀愛,像在玩一場緊張刺激的捉迷藏遊戲。那麼,提到迴避型依戀,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渣男?渣女?還是追到了就跑呢?其中安全型依戀的人群佔據了60%,而焦慮矛盾型以及迴避型分別佔了20%。
  • 什麼是迴避型依戀,戀愛中迴避型依戀者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先通過兩張圖片簡單了解一下什麼是迴避型依戀,因為這種知識普遍都能看到,便截圖解釋!圖片來自網絡所以迴避型依戀者他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內心深處真正希望擁有(或不擁有)什麼樣的戀情?自卑+缺愛這兩個特點是迴避型依戀普遍通病,這種不由自主地「情緒」,註定了她們生活中的主要特性,無論成年後的她們多麼圓滑世故、多麼善於偽裝自己,自卑和缺愛的影響都將是無孔不入的!所以基本上我們所看到的「迴避型依戀」都是在被迫去進行一些「不得不」的社交!
  • 企圖靠迴避型依戀者自身的覺悟意識去修復關係,可行嗎?
    不少和迴避型依戀者戀愛的讀者,都問過我一個相同的問題「我現在主動去告訴對方他是迴避型依戀,可行嗎?」,對於這類提問,我通常抱有「保守大於激進」的態度去看待的。「告知對方是迴避型」這件事,還是需要分時機的,它分為關係升溫期/關係降溫期兩大類。
  • 迴避型依戀 |以冷漠迴避親密
    迴避型依戀Llithromantic 是一種心理疾病,基本的特徵表現如下: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間的親暱行為很抗拒,比如牽手、擁抱、性接觸等等。甚至有時伴侶對自己表達關心時,迴避型依戀者都會覺得窒息到想要躲開。迴避型依戀者對私人空間的需求很高,關係的拉近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控制的恐懼感。
  • 迴避型依戀 |以冷漠迴避親密---附依戀類型自測量表
    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間的親暱行為很抗拒,比如牽手、擁抱、性接觸等等。甚至有時伴侶對自己表達關心時,迴避型依戀者都會覺得窒息到想要躲開。迴避型依戀者對私人空間的需求很高,關係的拉近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控制的恐懼感。他們在關係中也隨時處於防禦狀態,準備著關閉自己的「情感閥門」,從關係中撤離。
  • 迴避性依戀者:「撩」完就跑,是因為我怕你喜歡我
    其次,迴避性依戀者發出的情感信號很模糊,永遠要對方去猜測他們的感受,不會袒露心聲,也不主動說自己的訴求,更不會去溝通決兩個人感情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和迴避型依戀者戀愛,就像玩捉迷藏一樣。直覺告訴小達,女友是愛他的,也是有情緒的,但他卻聽不到她親口承認說「我愛你」,最多只有一句「喜歡」或者「想你」。
  • 有一種孤獨,叫迴避型依戀人格
    1 親密恐懼 fear of intimacy       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間的親暱行為很抗拒,比如牽手、擁抱、性接觸等等。甚至有時伴侶對自己表達關心時,迴避型依戀者都會覺得窒息到想要躲開。       迴避型依戀者對私人空間的需求很高,關係的拉近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控制的恐懼感。
  • 迴避型依戀人格 | 我害怕失去,所以選擇迴避
    (1)改變思維:迴避型依戀者害怕被拒絕,所以先拒絕別人,這種選擇可能是無意識的。所以,他們可以有意識地增加一步思考,在逃避的時候,反問自己:我在逃避什麼?為什麼會感到害怕,我有必要害怕嗎?這是事實還是我認為?如果發生了又如何呢?可以解決嗎?
  • 面對迴避型戀人:我究竟該如何愛你?
    以下是迴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的典型表現:1、親密恐懼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間的親暱行為很抗拒,比如牽手、擁抱、性接觸等等。甚至有時伴侶對自己表達關心時,迴避型依戀者都會覺得窒息到想要躲開。迴避型依戀者對私人空間的需求很高,關係的拉近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控制的恐懼感。他們在關係中也隨時處於防禦狀態,準備著關閉自己的「情感閥門」,從關係中撤離。
  • |焦慮型依戀者戀愛指南
    這種模式是從幼年和父母父動中會形成的,在一定程度決定成年之後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與伴侶的互動,分為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三類。在黏著對方和拒絕間搖擺,同時密切關注著對方在哪裡、在做什麼的人,被稱為「焦慮/矛盾型依戀」(anxious-ambivalent),又名「痴迷型戀」(preoccupied)。
  • 「以冷漠來逃避愛」——面對迴避型伴侶的挽回方法
    最近有讀者讓我寫一下關於「迴避型「伴侶的攻破技巧。其實說到迴避型,老師嚴格來說,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迴避型人格。我非常喜歡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甚至喜歡到了享受的地步。都說孤獨的最高級是一個人去醫院看病,而我竟然破級到在新加坡讀研期間,曾一人生病住院。
  • 心裡「我愛你」,嘴上「給我滾」——有一種孤獨,叫迴避型依戀
    那麼Ta極有可能是一個迴避型依戀者。01什麼是迴避型依戀者?迴避性依戀人格,英文簡稱:Lith romantic性取向。是指你對某個人產生好感後,當他對你有同樣感情後,你就會很討厭這種情感,甚至不再喜歡他。
  • 迴避型依戀和性單戀的區別
    首先,我先需要澄清一個觀念「當某個人喜歡你,但只要你表現出喜歡她,她就會討厭你」,這樣的特徵,我們應該把對方定性為性單戀群體,而非迴避型依戀。在心理學中,性單戀是迴避型依戀的一種,但兩者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在我看來,迴避型依戀會比性單戀來的更容易引導出積極的效果。
  • 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不會有好結果?
    最近很多人問我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的問題,把自己對號入座。但大多其實只是短期有了一些焦慮情緒和迴避情緒,這本質上,和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是有很大區別的。真正的焦慮型和迴避型依戀類型是由於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導致的,難以改變,焦慮強勢和迴避壓抑的狀態往往是親密關係裡的常態。
  • 來看迴避型人格自救手冊
    《習慣逃避》 李國翠 天地出版社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專欄作者李國翠的《習慣逃避》可以說是迴避型人格的自救手冊,書中深刻剖析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成因,找出我們在生活中習慣逃避的原因,讓受困於逃避心理的人們,重塑樂觀、健康的信念,找到直面人生的勇氣。
  • 《不完美的她》:以「迴避依戀型人格」角度,解讀林緒之孤僻性格
    今天本文將以《不完美的她》為例,探討「迴避依戀型人格」在林緒之身上的體現,以此來解讀她性格背後的現實內涵。01、什麼是迴避依戀型人格?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發現,孩子與父母之間存在的情感依戀,在嬰兒時期就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