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有幾個兒子,齊威王論國寶為什麼惠王有慚色?

2020-12-16 騰訊網

魏襄王,即梁襄王,東周時期魏國第四代君主,姓姬名嗣,魏惠王之子。公元前318年,與韓、趙、楚、燕四國合縱攻打秦國,五國聯軍各懷鬼胎,都想在戰役中保存自家實力,坐收漁翁之利,故而都不敢也不願做先遣軍,秦國出奇制勝,切斷楚國糧草,楚軍因其糧草匱乏撤退,其他四國也隨之撤軍,這場戰役以不克而返告終。

此番戰役後,魏襄王在宰相張儀的建議下,與秦國和解,退出南北合縱。襄王七年,與秦武王嬴蕩在臨晉會晤;襄王十一年,與秦國聯合攻擊韓國;襄王十六年遭秦國攻佔蒲坂、陽晉、封臨;襄王十七年,秦國歸還蒲坂;襄王十八年,與秦、韓、齊三國會合大敗楚軍;襄王二十三年,與齊、韓、趙、宋四國聯軍攻擊秦國,秦國與魏和解,魏襄王薨,太子魏遫繼位,即魏昭王。

處於一個諸侯割據的時代,各諸侯國都在進行聯合與進攻,妄圖在亂世之中殘存一席之地。魏、秦關係複雜多變,既是盟國也是敵國。襄王善用合縱連橫之術,意欲在被秦國蠶食的過程中盡力保全,然而大勢所趨,大都無功而返。孟子見襄王,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但同時又對他說「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大概希望襄王不要窮兵黷武吧!齊威王論國寶為什麼惠王有慚色公元前355年,齊威王與魏惠王約著一起山中打獵,魏惠王有心炫耀,便問齊威王有何寶物,齊王心裡怎會不知惠王是何意圖,便回到:「沒有」。魏惠王心裡得意極了,嘴裡還繼續說到:「我的國家雖然小,可是我尚且還有能照亮十二輛車子,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你齊國那麼大,難道連這樣的寶物都沒有?」

齊威王聽完魏惠王說完,頓了頓,不以為然的說到:「我的寶貝與魏王你的寶貝有所不同,您的寶貝是供人觀看的,我的寶貝是用來治國安邦的;你的寶貝是可以估價的,我的寶貝卻是無價之寶」。魏惠王一聽,不解的問:「是何寶物?」齊王繼續說到:「我有大臣檀子,鎮守下陲,楚國不敢來犯,泗上諸國皆來朝拜;我有能成盼子,鎮守高唐,趙人不敢打漁到黃河以東;我有賢臣黔夫,鎮守徐州,嚇得燕人在北門、趙西門祈禱神靈保佑,並且千餘戶歸順了齊國;我有良臣鍾首,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四位忠臣良將就是我的寶物,豈止是能照亮十二輛車子的夜明珠所能比較的?」一席話說完,魏惠王面露慚色。魏惠王身為一國之君,本想藉機炫耀自己的國力,但是實在小氣,眼光只是局限於金銀飾物,皆是俗物。魏惠王與齊威王對寶物的定義不同,齊王認為,寶物就是可以利用國家的興旺發達,人才就是無價的寶物。惠王聽完齊王一席話,方知自己是多麼淺薄,很沒有面子,便走開了。

春秋魏惠王死後誰繼位為魏王的魏惠王,漢族,魏氏,名瑩。公元前369年繼位,適逢魏國最鼎盛時期。早起勤於政治,將魏國實力推向頂峰,諸侯國內率先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後期由於自身性格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決策失誤導致魏國人才缺失,在後期的戰役中節節敗退,慢慢走向衰弱。魏惠王於公元前319年逝世,享年長達82歲,很可能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最長壽的人。

歷史上魏惠王的太子有兩位,一位是太子申,另外一位便是後來的魏襄王了。在公元前341年,魏國以太子申為上將,攻打韓國,韓國求救齊國,齊國應允救援,幫助韓國竭力攻打魏國,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的方法,率軍直攻魏國都城大梁,誘使魏國不得不班師回朝,以解韓國之困。最後魏國大敗,龐涓知道敗局以定,不甘被俘受辱,遂憤愧自殺。太子申被俘,殞命慘死,身首異處。

魏惠王死後,其子魏襄王繼位,姬姓,魏氏,名嗣。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在位,秦國第四代國君。在魏、韓、趙、楚、燕五國聯合攻秦時,不克而返。魏襄王在位期間善用合縱連橫之術,與秦國聯合攻打過韓國、也與秦、韓、齊三國聯合大敗楚軍,但不管他如何費心籌劃,也只能保全魏國在那個諸侯割據的時代中還殘留一席之地,曾經那個在中原稱霸,各諸侯國望其項背的大梁國再也不復存在。公元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相關焦點

  • 齊威王:一個二千多年前的諸侯,何以成為彌久不衰的「政治明星」
    淳于髡是齊國稷下學宮的著名學者,他利用面見齊威王的機會,有意設問:「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答道:「此鳥不蜚(飛)則已,一蜚(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領悟了,人家是在用隱語規勸自己,便決心振作起來。
  • 徐州相王:魏國和齊國互相稱王,楚國為什麼很生氣呢?
    徐州相王,指的是戰國時期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的重要歷史事件。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今山東滕縣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魏惠王並改此年為後元年。
  • 有賢妻,家和萬事興,有賢臣,富國興邦,人是草還是寶?您來定
    二、四個國寶戰國時齊威王原為侯,齊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某一天,齊威王和魏惠王相約一起到郊外打獵。魏惠王問:「齊國有寶貝嗎?」齊威王回答說:「沒有。」
  • 「因士人而興」的魏國,魏惠王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
    魏武侯去世後,給他的兒子魏惠王留下了一個巔峰的國家。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經濟實力,魏國如果正常發展下去的話,最後統一六國也未嘗沒有可能。但魏武侯估計怎麼也不會想到,巔峰時期的魏國僅僅只是曇花一現,便很快在魏惠王的手中衰落了下去,再也難以回到昔日的輝煌時期。
  • 齊威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為何後來能建立齊國霸業?
    而令人震驚的是齊威王這樣的舒服日子過了九年,齊國居然安然無恙,這可能是由於即位初期的齊威王雖然沉溺酒色,但至少還懂得任用賢明,當時齊國的相國是鄒忌,鄒忌有治國安邦之才,而齊威王也非常放心地讓鄒忌去打理政事,另外齊威王還提拔了田忌和孫臏等一批人才。
  •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有這樣一塊地固然好,但魏國也從此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很多人都問,魏武侯為什麼不繼承其父的意志,繼續向西發展滅掉秦國,這樣一來魏國就不再受到兩線作戰的困擾了。魏武侯繼承家業時,西邊的秦國已經在秦獻公「贏師隰」的帶領下,進行有限的變法並強大起來,贏師隰在公元前384年繼位,他幾乎照搬了魏國的變法來壯大秦國,整整19年的時間都在休養生息,直到魏武侯死去4年後,也就是魏惠王繼位的第4年(公元前366年),野心更大的贏師隰才開始對魏國用兵,有時候甚至一次動員50萬人挑戰魏國。
  • 他是魏國的元老重臣,在彌留之際舉薦商鞅,魏惠王為何不予重用?
    在病危之際,魏惠王親自登門拜見公叔座,公叔座屏退左右後,魏惠王寒暄道:「老丞相,儘管養病,國事就交給那個笨公子卬多管管也行。」「老臣守定餘息,等候我王,實在是有大事要說。」公叔座有氣無力地說。魏王和氣地回答:「老丞相請說。」公叔座接著說道:「我王務必清醒,龐涓不堪大任。」「龐涓不堪大任?可是,他是鬼谷子的高徒啊!」
  • 魏惠王聽了「南轅北轍」的故事,為何還要執意攻打趙國?
    魏惠王而當魏惠王要攻打趙國時,有個叫季梁大臣就建議魏王不要進攻,並且講了一個「南轅北轍」的故事,那麼魏惠王聽了「南轅北轍」的故事,為何還要執意攻打趙國呢,是魏惠王沒有聽懂故事的意思嗎?當然不是。結果,韓懿侯不同意,他建議直接把魏國一分為二,這樣自己就不是實力最弱的諸侯了,結果韓國和趙國沒能達成協議,竟然如同過家家般,兩位君主賭氣都撤兵了,這才有了後來的魏惠王執掌魏國幾十年。不過從這時起,魏惠王就對趙國恨之入骨了,畢竟對於魏惠王來說,趙國是曾經想要自己命的人,這個仇又怎能不報?趙國的囂張惹惱了周圍的諸侯。(趙)伐衛,取鄉邑七十三。
  • 五國相王卻抵不住秦國進攻,背離謀劃魏國失敗,卻讓惠施背黑鍋
    龐涓身死,魏國接連被秦國、齊國、楚國攻擊,國力衰落,掉出了一線國家的隊列,魏惠王切合實際,改用相國惠施的策略「欲以魏合於齊楚以按兵」謀求改變魏國三面受困的形勢,可這條聽上去恰當的謀劃為什麼失敗了?初期成功惠施謀劃了「徐州相王」,並讓魏國太子成為齊國人質,魏王其他兒子成為楚國人質,換取齊楚兩國對魏國的戰略緩解,而後面的情形發展也如同惠施的謀劃,楚國果然將齊魏兩國稱王的怒火發洩到齊國身上。
  • 隱忍3年換36年霸業,恢復齊國霸業的齊威王有多厲害?
    關於這個典故,史料中有兩種說法,闡述了兩個君王的言行,一個是春秋霸主楚莊王,另一個則是齊國齊威王。而這兩人言行,也是出奇一致,剛繼位後,不向國內發布任何命令,每日尋歡作樂,一個嚴令下是諫言,一個則對於下屬的勸誡不聞不問。
  • 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什麼能夠成功?
    而在鄒忌見齊威王之前,威王就與淳于髡上演過一段著名的隱語大戲。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齊威王瞬間明白了
    今天小編要說的是有一次呢,鄒忌來見齊威王,跟齊威王說了個事,說大王我鄒忌平時喜歡照鏡子,我自認為我長得還是不錯的。你看我這五官端正,眉目清秀,是個帥哥。在我們那城裡有一個公認的美男子叫徐公,於是我就問我媳婦,你說我和那個徐公我倆誰長得帥呀,我媳婦就說了,當然是你帥了,誰比得上你呀!
  • 《資治通鑑》耐人尋味的記載:田忌是如何知道齊威王出馬順序的?
    齊威王要和田忌賽馬,雙方的戰鬥力是齊王的上中下三匹馬全都強于田忌的上中下三匹馬,很顯然最後田忌輸了比賽,他垂頭喪氣地回府,恰巧被孫臏看到,孫臏便對田忌說,他有辦法讓田忌贏,讓他再去和齊威王賽馬一場。本來在這場賽馬比賽中齊威王擁有優等馬的絕對優勢,而田忌的馬都比齊威王的馬弱,在外人看來,正常情況下田忌是不可能贏的,而一個好玩的遊戲和比賽往往是80%左右靠實力,20%左右靠運氣。
  • 齊桓公二世,留下一座「大學」、兩個成語、三個有名的「齊王」
    齊桓公在名相管仲的輔佐下,打著「尊王攘夷」的大旗,充當「世界警察」到處救火,四處聯盟。齊威王田因齊善於納諫用賢,勵志圖強名著史冊的齊威王田因齊是他的兒子。《鄒忌諷齊王納諫》、田忌賽馬、圍魏救趙、「一鳴驚人」等故事中的齊王,都是齊威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齊威王田因齊成為「齊國第一王」。齊威王任用田忌、孫臏為將,在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而雄霸於諸侯。
  • 平講平說:適度歡樂是放鬆,過度歡樂出意外,《史記》裡淳于髡告訴齊威王酒有五種喝法樂極則悲
    印象裡有一年元旦,同學們搞活動,大家在一起特別歡樂,結果有一個同學就摔得骨折了。還有一年元旦前後,幾個男生出去喝啤酒,回來有個男生嗓子被嘔吐物給卡住了。結果宿舍裡幾個同學忙於打牌,誰也沒注意躺在床上的這個同學。等到發現的時候人已經重度昏迷了,連忙送往醫院,也算是撿了一條命。所以到年底了,大家想放鬆放鬆,這種心情可以理解。
  • 中國歷史上,君主有六種類型
    代表人物:夏啟、少康、成湯、太甲、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宣王、燕昭王第二種類型:明君用人善惡分明,賞罰有度,成就一番偉業,或開疆拓土,或力挽狂瀾。代表人物:齊威王、齊宣王、楚悼王、魏文侯、趙武靈王、趙惠文王、秦始皇、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漢和帝、魏文帝、宋武帝、宋文帝、齊高帝、齊武帝、齊明帝、梁武帝、陳武帝、陳文帝、陳宣帝、北魏明元帝、北魏太武帝、北魏文成帝、北魏獻文帝、北魏孝文帝、北魏宣武帝、北周武帝、北齊孝昭帝、北周宣帝、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唐憲宗、唐宣宗
  • 這幾種寶石之王你有幾個?
    珠寶的種類繁多而且差別極大,要想成為王者需要極強的競爭力,今天小編就列舉幾個寶石圈的王者,看看你有幾個!非洲寶石之王沙弗萊沙弗萊石是豐富多彩的石榴石家族之鈣鋁榴石的一員。因其色彩通透,它的發現讓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轉瞬變為活躍的寶石交易中心。它有著獨特的高亮度,高純淨度、高飽和度,甚至祖母綠的光澤都無法掩蓋它的美,是當之無愧的「非洲寶石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