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相信各位同學們或多或少都已經開始進入期末考試前的複習階段了。尤其是高三的學生,這個時候應該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複習上了吧?那麼,你們覺得你們被哪些科目的哪些複習內容給難住了呢?
這兩天就有高三學生給慄子姐姐反應說他太難了,化學方程式好難記住啊。但更多的高三學生是給我說他們熬過了英語,背完了化學方程式,居然被4篇文言文難倒了!到底是哪4篇?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逍遙遊》——莊周
出自戰國時期有著文學家、哲學家之稱的莊周,全篇闡述均是「小」與「大」的區別。慄子姐姐自從高中畢業之後就再沒有接觸過這一篇文言文,當我去試著背出這篇文言文時,腦子裡自己的一句了,即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但是這句之後完全忘得一乾二淨了。其實不說現在不記得,尤記得當年背誦《逍遙遊》的時候,真的感覺自己很容易被繞進去,感覺每一句之間都驚人的相似,不知不覺就把上下文背岔了。真的是讓語文老師頭疼不已。
二、《離騷》——屈原
有位高三學生跟我講,背過了《滕王閣序》,記過了《過秦論》,完全沒想到敗在了《離騷》節選之上。離騷在高中文言文之中算是為數不多超長的內容了,不過好在這篇文言文不用全部背誦,只需要背誦其中的節選就夠了。但是,你以為這就輕鬆了嗎?
不,難度並不低。想當初多少學霸、學神敗在這篇文言文之上,文中的「兮」字實在是太多了,背誦起來不僅不通順,而且很拗口,當一個班的同學都在那裡「嗚呼哀哉」那場面讓慄子姐姐一度認為自己跟他們都能在同一水平線上了。當然,最後結果還是我們都被班主任留下來抄寫《離騷》了。
三、《赤壁賦》——蘇軾
說到這篇文言文就不得不說一下它的拗口程度了。曾經有學生說:「要想朗誦說得好,繞口令是小兒科,只要把《赤壁賦》流暢地背誦完,那其他的背誦都不難了。」
因為如果要掌握這篇文言文並且熟練運用它,不僅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他寫作時的背景,還要能夠用自己聰明的小腦瓜記住這篇文言文中的詞句,並且了解它的深層次的含義。當然咯,這話說得容易背起來就難了。背誦這篇文言文時的難度讓慄子姐姐時隔這麼多年都記憶猶新啊!畢竟當年背誦這篇文言文時,慄子我可是被老師放學留下來背了2小時都沒記住呢!想一想都是淚水。
四、《氓》——詩經
《氓》這篇文言文在我記憶中並不太深刻,可能是因為當時記憶力還沒有倒退,這麼短一篇還是能記住的。但其實這篇文言文對很多語感不夠好的學生而言並不友好。很多學生在背誦這篇文言文時,無法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當時的狀態,再加上生僻字太多,往往背完了第一段去背第二段,等第二段熟記之後就發現第一段已經忘記了!然後又得從頭開始背,就好像陷入了「死循環」,可以說是無數高中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總而言之,想要高中時期不被文言文所支配,那就必須要從源頭解決問題。這個源頭當然不是指就不學文言文了,而是告訴大家背誦文言文要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這樣才會事倍功半,不,是事半功倍!畢竟背熟了做題才能筆下生風,寫作文才會筆下生花
首先,朗讀,大聲地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不是白說的。當你認認真真地朗讀一篇文章上百遍時,也許根本不需要你去記,你的肌肉、大腦就已經把這篇文言文記住了。
其次,理解,一定要理解這篇文言文。去了解它的出處,創作它的時代背景,還有了解作者本身的狀態。你只有理解這篇文言文,才能掌握全篇的內容結構,這樣才能連貫地記住上下文,而不是機械地一段一段的背誦。
最後,共情,這很重要。古代文言文讀起來多數朗朗上口,但背起來就難這是因為學生背誦文言文時不注重感情,沒法如同古人背書一樣搖頭晃腦,加入自己的情感。那當然沒法做到脫口而出了。
大家在高中時期有沒有被4篇文言文難倒呢?各位還記得哪些篇目的文言文難背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