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媽媽,我要回家,這所學校徹頭徹尾都是假的……」
小陳是今年的大一新生,當他和所有的學生一樣滿懷憧憬地進入大學校園後,他發現學校裡的教室和宿舍都是租來的,老師三天兩頭都是新面孔,學生也是被學校欺騙來的,實習收費還要中間商賺差價,哪哪都不像是大學該有的樣子,上學變成了上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宿舍竟不能充電,租兩層樓就辦起了大學
小陳上的是一所西北某民辦大專院校,走進校園,印入眼帘的是筆直的大道和鬱鬱蔥蔥的樹木,旁邊還有一個噴泉,環境看起來還不錯,但千萬不要走進教室和宿舍,不然你會暈過去的……
教室在一棟樓裡,啊?這不是廢話嗎,教室肯定在樓裡呀!哈哈,搞笑的是這棟樓的中間兩層才是該學校的教室,其他樓層是其他學校的教室,據記者調查,這棟樓裡總共有四所學校,也就是說學生上課路上還能邂逅一下別的3所學校的帥哥美女,OMG。
進入教室,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還能看見破破爛爛的多媒體設備,要是運氣不好就只有一塊黑板,學校的管理模式和高中一樣,每個班級都有固定的教室,那教室怎麼分呢?答:抽籤,你沒聽錯,多媒體教室哪個班抽中就算哪個班的……
教室裡有一處「靚麗」的風景線,那就是教室前面有一張桌子上放滿了充電的充電寶,大家一看就懂,肯定是因為宿舍充不了電,有同學說要是沒搶到位置就要掏錢去超市充了。
由於宿舍沒電所以這所學校的學生幾乎都沒有用電腦,校方解釋說這是為了防火安全,而且租來的宿舍學校只有使用權沒有改造權,OMG。
這所民辦大專作為職業類院校,國家規定實踐教學的總學時應該佔比在一半以上,但這所學校幾乎沒有實訓基地,院長解釋稱他們不是不建實訓基地,而是因為他們多次向上級教育部門申請都沒有獲批,教育部門說你們學校都是租來的殼子,說搬走就搬走,建了實訓基地不是浪費錢嗎?
一學期一門課要換好幾個老師
很多老師來民辦院校教書都是抱著「過渡一下」的想法,很少有想穩定發展的,大部分都是一邊上班一邊找著工作或者是準備著考研,一旦有了下家立馬辭職,有的甚至連最後一個月的工資都不要就溜掉了。
國家規定高等職業學校必須配備專任教師不得少於70人,但這所學校只有30人,食堂阿姨、超市員工加起來都比老師多,可以說是遠低於國家的要求。
去年該校臨近開學,可還是沒能招夠老師,於是他們便招了兩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沒有考取教師資格證的情況下就走上了講臺,一年後其中一人去讀研了,另一人還在奮鬥教師資格證……
有一次有位老師沒打招呼就走人了,學校一時半會兒沒能找到代課老師,導致護理系的實操課臨時缺老師,於是學校找來了一名超市工作人員當起了代課老師,這名「老師」連護理鋪床都不會卻在給學生們上護理課……
學校變成了中間商,差價狠狠地賺
今年7月學校組織了221名護理系學生到多所醫院進行實習,然後學校代醫院收了每人2500元左右的實習費,你知道這費是怎麼收的嗎?半夜班主任突然給每個寢室打電話讓立馬交實習費,不然就取消實習資格,有些同學只能凌晨給父母打電話要錢,結果次日有家長向醫院一打聽,醫院只收1500元的實習費,學校太狠了!
隨後家長就舉報了該校收費不透明還賺差價,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處罰了相關責任人,多收的錢也悉數退回,這事可把院長委屈壞了:「別的民辦職業學校都是這樣收實習費的,到我這兒咋就被舉報了呢?我們學校今年甚至給學生退了住宿費,夠良心的了吧?」
民辦職校路在何方
其實這所民辦職校並不是特例,只不過是運氣不好被曝光了,很多民辦職校都有類似的通病,把辦校當成是做生意,眼裡全都是錢,完全脫離了教書育人的本色,面對媒體曝光和學生的不滿,有些民辦職校的負責人甚至不以為然,覺得大家都這樣做,我有錯嗎?這種「荒唐的委屈」反映了一個很可怕的麻木心態就是「比下不比上」,拿行業通病當野蠻生長的託辭。
學校的長遠發展肯定離不開教學質量,這是最本質的核心因素,但一些民辦職校唯利是圖的態度不但誤已也誤人,沒有資質的老師走向講臺貽誤學生的學業,還給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埋下隱患,把學生當做是搖錢樹變著法子當中間商,嚴重透支了學校的公信力,學校的發展只會越來越窄。
要想扭轉這一趨勢,首先要有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不能讓他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不能是「民不告官不究」,外部約束必不可少,其次就是民辦職校必須認清:提高辦學水平才是發展的王道,各種鑽空子行為遲早會翻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