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噉村大力發展金針菜種植加工

2020-12-23 Yuncungfan

虎噉金針菜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海內外聞名。海豐縣黃羌鎮虎噉村種植金針菜已有800年的悠久歷史,種植金針菜現在已經成為虎噉村的經濟支柱。該村出產的金針菜由於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因素和優良的水土條件而品質上乘,營養豐富,香味濃鬱,肉質肥厚均勻,口感爽脆鮮甜。這裡種植的金針菜含有人體所需的16種胺基酸和多種礦物質,鋅和維生素C含量比同類產品高一倍,品質靚、口感好,具有健胃消食、養心解憂等功效。

2006年「黃羌鎮虎噉金針菜」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1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現已在虎噉村建立起「海豐縣金針菜生產示範基地」,採用「農戶+基地+合作社」模式,種植面積達幾百畝。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在黃羌鎮黨委的支持下,該村黨支部引進合作社,解決了加工瓶頸,鼓勵村民種植,穩定產業發展,增加精準扶貧戶的收入,實現產業脫貧、精準脫貧。

相關焦點

  • 村企合作共同發展杜仲種植產業
    2019年,海陽杜仲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目前我市已種植杜仲400多畝,村企合作的發展模式也讓我市杜仲產業呈良好發展勢頭。盤石店鎮周家溝村是我市杜仲種植面積最大的村莊,村黨支部書記梁成明是最早一批加入到種植杜仲行列的人,他自稱為「小白鼠」,想要親身實踐,來看看杜仲能不能給他們村增加可觀的經濟收入。梁成明說:「杜仲我種了三年,第三年一畝地基本上4000左右,種了二十畝,去了成本,一年可以收入七八萬。在管理上不用人工也不用機械作業。」
  • 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大力發展甘蔗產業,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
    近年來,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大力發展甘蔗產業,從廣西等南方甘蔗種植產區引進成熟品種,尤其是適合北方種植的優良甘蔗品種,並在當地農業科技人員的不斷研究下,找到了一條適合當地種植的方法和經驗,廣泛推廣甘蔗種植。
  • 金針菜又名黃花菜,營養價值很高,關於金針菜的栽培不可忽視竅門
    金針菜又名黃花菜,屬百合科。在廣州郊區種植的歷史悠久,多在黃埔、沙河等地種植。
  • 【千名記者一線行】永權村:大力發展3+1特色產業 群眾鼓了腰包摘了...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永權村有很多這樣鮮活的案例。板妙屯貧困戶石登合就是其中之一。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上級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他從一開始種植玉米,到後來發展到種植柑橘60多畝,再到成立一家規模達到257多畝的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了板妙屯的「致富帶頭人」。
  • 荔波:「打好組合拳」發展壯大特色 木瓜種植加工產業
    ,對鄉境內特色種殖產業進行聚攏規劃管理,打好"組合拳",念好"產業經",不斷推進木瓜種植加工產業實現規模化、現代化、特色化,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探索"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發展思路,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引進貴州荔波雅健食品有限公司入駐打造木瓜產業示範園區,公司提供技術服務、保價收購、加工成品及銷售,農戶和合作社負責種植、進行土地流轉。
  • 淅川馬蹬鎮蘇莊村:大力發展迷迭香 脫貧致富奔小康
    全村現有黨員26人,村「三委」成員6人。該村按照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達標的要求,堅持「五個一批」和「短中長三線結合」,保障貧困村退出精準。在馬蹬鎮蘇莊村的迷迭香種植基地裡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們正在忙著篩選、綑紮、打包、搬運,放眼望去,綠油油的迷迭香布滿田間地頭,微風拂過,芳香悄然入鼻。
  • 豐鎮市官屯堡鄉孟家營村把小小黃花菜做成致富達康的大產業
    盛夏時節,在官屯堡鄉孟家營村的黃花產業扶貧基地,村民們正忙著採摘黃花。黃花俗稱金針菜,它與蘑菇、木耳並稱為「素食三珍」,自古就有「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的美譽。2018年春季,孟家營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與豐鎮市海生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入股種植黃花500畝,發展黃花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基地由合作社負責經營,村委會監督管理。產業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帶動輻射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 金沙縣:菜籽油加工讓群眾致富路走的更穩
    陳雪 攝 金沙縣新化鄉天橋村大力發展菜籽油加工,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發展目標。 為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寬群眾增收路子,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天橋村村支兩委經過考察學習、聽取群眾意見後,決定發展菜籽油加工產業。
  • 22個控溫大棚種植蔬菜、栽培食用菌,泰安劉家疃村打造「火鍋」大棚
    在邱家店鎮劉家疃村的大棚裡,各種蔬菜、食用菌在溫暖的環境中旺盛生長。據了解,近年來,劉家疃村依託22個控溫大棚,種植菠菜、韭菜,栽培平菇、榆黃菇、黑木耳等,打造鄉村振興生態產業新樣板。依託高效栽培技術,帶領村民踏上致富路近日,記者來到劉家疃村農業科技產業園,大棚管理人員正在忙著採摘平菇。
  • 種植中草藥一地生三金
    塘河北村位於源匯區大劉鎮。該村發揮毗鄰唐河、澧河的優勢,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村種植有丹參、白芷、虎杖、夏枯草、生地、艾草、白芍、半芝蓮等中草藥1000畝,初步形成中草藥特色種植園區。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進行土地流轉,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重點抓產業幫扶、政策幫扶、就業幫扶,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實現「一地生三金」( 土地流轉收租金,就地打工掙現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打造醫學院指導、合作社管理、企業訂購、農戶種植的中草藥特色種植園區。與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醫學技師學院合作,建立科研教學實訓基地。
  • 礬山鎮:小藍莓助力村集體經濟大發展
    一、擴大種植面積,實現規模效益。礬山鎮樂華村原有富硒藍莓種植面積1000多畝,2019年投入扶貧資金200萬擴大藍莓種植面積500多畝,2020年投入總資金305.07萬,其中扶貧資金250萬,用於擴大藍莓種植面積200多畝以及新建30畝高標準連棟種植大棚,現有藍莓種植面積1700多畝,初步形成規模種植、休閒採摘等產業效益。
  • 剛毅的「金針菜」
    剛毅的「金針菜」洛陰一夜的甘雨,洗刷了多日的熱燥。應朋友之邀、我們一行四人去蘇村「美麗大荔第三屆黃花菜節」湊個熱鬧。離開縣城,水泥叢林的壓力頓消,與黃花菜有關的名詩佳句,卻不時向車外蕩飄;「萱草雖微花,孤秀獨挺拔,亭亭碧葉中,一一芳心插」。「夏至初臨禁軍門,黃金槍林綠戰裙;赳赳擎天金針菜,燦燦素葷忘憂魂。」「今朝風日佳,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
  • 2020年中國茶葉種植與加工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另外中國茶產業已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扶持,也得到投資者的關注,茶產業開始走向規模化、現代化、正規化,未來增長潛力很大。浙江、江蘇、福建等產茶地區已經把茶產業作為重要的扶持產業,茶產業基地蓬勃興起。製造茶的工藝技術開始從手工化向機械化、自動化、現代化過渡,製造企業也加強了茶品牌的建設。
  • 牡丹電視臺融媒體中心《關注》欄目:牡丹區高莊鎮:多措並舉大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發展產業項目,實現精準扶貧,一直都是牡丹區高莊鎮人民政府首要的工作目標。今年來,高莊鎮大力推進特色產業扶貧項目開發和發展,引進了果蔬凍乾食品深加工項目;該項目是由青島喬瑟食品公司投資建設,一期投資1.2億元,計劃總佔地100畝,該規劃將建設果蔬凍幹生產線6條,對蔬菜、水果、肉類、海鮮、藥材等實現凍幹脫水,保持原有的形、色、味,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品內部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不含任何添加劑,是理想的天然衛生食品。
  • 種植加工一體化 盂縣「辰厚、佳珍」產業發展持續發力
    沐浴著春日暖陽,盂縣辰厚種植專業合作社春耕工作正有序進行,在田間地頭,多個土豆品種採用集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覆膜等作業於一體的綜合機械化種植方式,陸續開始播種,大馬力拖拉機的轟鳴聲,奏響了盂縣孫家莊鎮機械化耕作的「序曲」。
  • 聚焦青神·《眉山在線》報導:甘家溝村:橘香引民富 奏響鄉村致富曲
    ▲青神縣甘家溝村風景美、產業旺、村民富甘家溝村在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的同時,也不斷發展壯大柑橘種植特色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不僅美了鄉村、富了村民,也使該村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柑橘種植是甘家溝村的特色產業,近年來,隨著種植晚熟柑橘的村民增多,這裡出產的春見、愛媛、檸檬柚等品種也頗受市場歡迎。安置點建成後,甘家溝村每月定期組織村民參加果樹種植培訓,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鼓勵大家發展特色產業,走上致富路。此外,村裡還會幫忙解決柑橘銷路問題。「都住上了新房子,我也要靠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不讓黨和政府擔心。」
  • 崇明新村鄉新中村等上海5個村被評為新一批「全國生態文化村」
    受疫情影響,近期,上海市生態文化協會已陸續將「全國生態文化村」的牌匾送至各村。上海市生態文化協會將「全國生態文明村」牌匾送至新中村全國生態文化村是中國生態文化協會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一項遴選命名活動,迄今為止,包括最新一批5個村在內,上海已經有29個村成為全國生態文化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禮紀鎮蓮花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就近就業...
    點擊播放 GIF 0.2M摘要禮紀鎮蓮花村委會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成立萬寧蓮花農家樂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的合作發展模式,投入資金建設嶺尾坡蔬菜生產種植示範基地和九品香水蓮花種植基地,解決村民就業問題,目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100人,已全部脫貧,持續穩定的務工收入讓村民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 這位駐村第一書記:給村裡的香草加工產品跑銷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釗 通訊員 王有震 陳遠志「您看這一片迷迭香長得多好,它們是俺們村致富的香餑餑。」前不久,記者在駐馬店市泌陽縣王店鎮昌莊村走訪時,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吉紅霞給村裡種植的香草植物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