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然暈倒在家中狹窄過道中,情況危急,時間就是生命,急救醫生只能趴在老人的頭部位置,用高難度的「俯臥仰頭」姿勢為老人氣管插管……這幾天,一張被稱為「最美救人姿勢」的照片被網友點讚:「這一幕太暖了」「你們辛苦了」。
「位於某小區一位88歲老人午飯後在家中突然倒在臥室門口過道中,呼之不應,急需120救治。」11月24日下午1時,瀋陽急救中心和平分中心康泰急救小組接到120指揮中心指令,急救小組飛奔至患者家中。
當時患者躺在臥室門口狹窄過道中,已停止了呼吸、心跳。「馬上搶救」,隨著急救醫生康泰的一聲指令,全組人員各負其責,分頭行動。急救護士於群在空間狹小、光線灰暗的過道中「一針見血」,將患者靜脈通路打開,滴答滴答……搶救藥液一滴滴流進患者體內。「當時老人所在的過道十分狹窄,也考慮搬抬老人到屋裡的床上進行搶救,可是老人體重較大,整個房間空間也特別窄,搬抬過程至少得5分鐘,對於當時危急的情況來說,那5分鐘的『搶救真空期』太危險了,只能選擇就地搶救。」康泰醫生稱。
「準備氣管插管器械,我給患者實施氣管插管,你來協助心肺復甦。」康泰醫生和護士兩人迅速交換位置,在這個轉身都困難的過道裡將患者擺放復甦體位。「由於過道過於狹窄,我沒法在患者體旁進行氣管插管,只能趴在患者頭部的位置,與患者『頭對頭』從反方向手持喉鏡葉片俯臥仰頭,小心翼翼地將打開生命通道的氣管插管送入氣道,雖然很多『盲區』,但是憑藉多年的急救經驗,位置找得挺準,插管一次成功。」
與此同時,護士一直在進行心肺復甦,按壓、抱球一個循環、兩個循環……就這樣急救小組在冰冷的地面上「摸爬滾打」地奮力搶救了30分鐘。「狹窄空間、衛生間、電梯間、走廊上……急救醫生每天的搶救環境都非同一般,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環境,也因此練就了我們的『超能力』。」康泰稱,在病房裡、病床上的氣管插管被稱為「普通氣管插管」,而惡劣環境下則被稱為「困難氣管插管」,這就要求急救醫生要根據環境、患者體位等作出判斷,是一個急救水平、反應速度等綜合素質的考驗。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樊華、張文魁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董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