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國際黃亮勳:布袋戲的傳承需要IP的打造與不斷演繹

2021-01-09 騰訊大申網

精緻的造型,巧妙的劇情,結合光與聲音的魅力,隨著一個個霹靂布袋戲的上映,這項傳統藝術近兩年逐步受到國內與海外市場關注,詮釋了新的文化創新內涵。

近日,霹靂布袋戲《刀說異數》正式在滬試映,這部由霹靂重磅投資5000萬、將30年前霹靂經典老劇《霹靂異數》重製新拍、向老劇與戲迷致敬的連續劇,也將於2019年1月23日正式上映。

此次重新翻拍《霹靂異數》,布袋戲第五代掌門人、大霹靂(上海)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亮勳坦言:文化傳承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精彩,傳統文化要保持不間斷傳承,也要順應下一代人的價值觀喜好,所以在堅守傳統精髓的同時,也要試著通過創新去迎合現代新人的實際需求。

作為臺灣百大品牌霹靂集團旗下經典IP,霹靂布袋戲在臺灣經由百年的傳承與創新,尤其在近三十年,融合說書、雕刻等多重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霹靂布袋戲,通過技術革新與木偶改良等手段進一步演進,使這項傳統藝術登上熒幕,不斷煥發出與時代同步的活力與光彩。

黃亮勳告訴作者,從1988年《霹靂金光》開播至今不間斷播放長達三十餘年、連載70餘部聚集,塑造了近4000多個人物角色,已成為霹靂布袋戲傳承傳統文化的經典巨作,影響廣泛。

作者了解到,眾多霹靂布袋戲,如《聖石傳說》《奇人密碼》、《東離劍遊紀》、《霹靂狼煙》、《霹靂驚濤》等在國內外市場獲得了巨大反響。

不過黃亮勳表示,相較於影視作品、動漫作品來說,霹靂布袋戲仍然屬於小眾文化產品,但這個市場未來具有很大空間。如何打造好霹靂布袋戲的IP是非常值得考慮的。事實上,黃亮勳認為,霹靂戲IP的打造與布袋戲的製作與演出成為未來的方向,如何讓IP凸顯價值是重中之重。

黃亮勳表示,我們在長達三十年的發展中不斷地改良、優化,還加入了許多與新時代契合的精神內容在裡面,讓它更好的適應時代,與時俱進。同時整體拍攝和後期製作技術的提升等等,也為霹靂布袋戲憑添更多光彩,此次打造的《刀說異數》即是如此。

據了解,這些年霹靂布袋戲除了在演繹上,將方向觸角擴及電影、平面出版、遊戲軟體等,同時打造IP內容與周邊,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 黃亮勳透露,目前霹靂布袋戲在國內的用戶增速可以達到50%,下一步的重點將放在重點打造ip上,而年輕人將成為核心關注點。

相關焦點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劇組人員拍攝布袋戲劇集。霹靂布袋戲公仔。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匯集地臺北西門町,走進國際知名的動漫連鎖商店,入口處的玻璃展櫃裡便是巡展中的《東離劍遊紀》明星木偶。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
  • 霹靂布袋戲被冠以偶動漫之後,為何又改回來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大家所熟悉認知的霹靂布袋戲,是指1988年《霹靂金光》開始的,以霹靂三大主角清香白蓮素還真、百世經綸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作為主線而衍生發展的天下武林故事。
  • 布袋戲在臺灣
    「我們做文化的傳承,一定是要傳承給更年輕的世代。要獲得年輕人的喜愛,必須用年輕人的方式。」在他看來,眼下流行的事物,50年後也會成為傳統,只有堅持創新變革,才能讓布袋戲屹立潮頭。  2005年後,霹靂布袋戲融入動漫、遊戲等形象設計,並於2016年結合日本動漫與木偶戲文化,推出《東離劍遊紀》,同步於臺灣、大陸、日本、美國開播,掀起「偶動漫」風潮,將霹靂布袋戲推向國際市場。
  • 霹靂布袋戲出手遊啦?還是中日聯合監製,澤野弘之獻唱!
    傳統文化(霹靂布袋戲)+現代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東離劍遊紀》手遊於近期曝光。《東離劍遊紀》就目前手遊市場,想找到一款「霹靂布袋戲」的ip遊戲猶如大海撈針,因為布袋戲本身的受眾分化就非常明顯,表現出來的受眾感受兩極分化,喜歡的人特別喜歡,對於木偶的一絲睫毛都能欣賞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泉州被認為是布袋戲的起源地,所謂布袋戲,簡單來講,就是人為操控的一種小型人偶,將木頭雕刻成人頭、四肢,中間軀體部分中空,以便於人手伸進去操控,這需要一雙靈活的手。
  • 豆瓣評分8.9,國漫崛起言之尚早,霹靂布袋戲的做法值得參考
    作為臺灣地區熱門的霹靂布袋戲,喜歡創新的老黃(霹靂國際掌門人)兩年前就和日本的虛淵玄團隊一起合作推出了《東離劍遊紀》。這期老郭就和大家聊聊,豆瓣評分8.9的《東離劍遊紀》製作團隊背後的故事。合作的契機出現在2014年,那一年動漫圈著名的劇作家虛淵玄來到臺灣參加動漫節,在參觀展覽的過程當中他第一次見識到了霹靂布袋戲,這讓其本人大為震撼,以至於直接帶了一套DVD決定回日本觀看。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霹靂布袋戲
    傳承之難在於兩點,其一要有後人學得這門手藝,並將能它不斷傳承下去;其二,在於發展,不斷的融入新的內容,迎合一代又一代人的喜好。霹靂布袋戲正是用這種發展的方式去傳承的,不斷將將木偶戲這一小眾文化推向大眾,甚至推向世界。流行30多年,粉絲覆蓋老中青三代人的霹靂布袋戲,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通過5個知識點來了解霹靂布袋戲。
  • 起源300年,霹靂布袋戲如何紅遍江湖三十餘載
    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這便是風靡三十多年的霹靂布袋戲。對比傳統的布袋戲,霹靂布袋戲劇情中融入了武俠的元素,詭譎的中原武林中,各方勢力隱在暗處等待時機,正義與邪惡不斷在對抗,各方人物華麗登場,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紛至而來。(霹靂布袋戲海報-圖片來自網絡)我們再往前追溯,霹靂布袋戲是脫離於用聲音道具以及奇關變景的「金光戲」。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雖然沒有資本去整合天朝道教神仙體系打造只屬於天朝的神魔紀元是一個遺憾,但其實天朝是擁有能與漫威宇宙相提並論的作品的,它就是霹靂國際旗下的霹靂布袋戲!下面漫遊君將正式開啟我們今天的分析:「為什麼說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戲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
  • 《刀說異數》詮釋傳承與創新!霹靂布袋戲演繹新派武俠
    一手造就了人氣影視動漫IP「霹靂布袋戲」的霹靂公司就是這為數不多的一個典型。2018年12月14日下午,霹靂布袋戲舉辦了一場關於其2019年主推力作——《刀說異數》的試映觀影活動。而該劇早於一年前就放出相關信息,引得無數霹靂粉絲引頸期盼。這場提前劇透的觀影會,使得從全國各地競相前來的戲迷粉絲得償所願。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泉州被認為是布袋戲的起源地,所謂布袋戲,簡單來講,就是人為操控的一種小型人偶,將木頭雕刻成人頭、四肢,中間軀體部分中空,以便於人手伸進去操控,這需要一雙靈活的手。早期的布袋戲由一個木偶與簡易的服裝道具組成,表演者只需要拿著個布袋裝著,挑個擔子就可以大街小巷地串走,因而得名「布袋戲」。
  • 沒有,看看霹靂將布袋戲「演」上國際大舞臺
    捋一遍全國的戲種,目前在年輕人的欣賞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是布袋戲,布袋戲作為一種「偶動漫」形式,已經站在了國際舞臺上。或者大眾不再整個兒的聽一齣戲,卻也被這婉轉的聲音牽去聽一聽原戲是怎樣演繹的。很多戲迷都戲稱霹靂布袋戲其實是一家音樂公司,只是為了賣歌才附加演下布袋戲來推銷的。
  • 聚光燈 | 你可能聽說過臺灣布袋戲,但你知道風靡全球的「霹靂布袋戲」怎麼玩兒嗎?
    而布袋戲之所以在臺灣廣受歡迎、歷久不衰,還要歸功雲林虎尾黃家的創意和不斷求新求變的經營。經過30年的發展,黃強華和黃文擇領導的「霹靂國際」已經完成了 80部故事,逾 2000小時偶動漫節目,塑造了約 4000個角色。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越南的水上木偶:圖片來自於網絡)霹靂布袋戲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問世時深受好評,一舉捕獲觀眾的心。
  •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文/老郭聊動漫今天談的這個話題,並不是來引起霹靂和金光粉絲的矛盾的,我們儘量從客觀角度來進行討論,並且老郭最後希望,能夠通過對兩家同源同種的藝術作品分析,來獲得一些結果和啟發。
  • 霹靂布袋戲員工涉爭議言論,《閃耀暖暖》等與其解約
    3月24日上午,有網友發現霹靂布袋戲發布在Youtube上的官方視頻節目《超級霹靂會》裡,主持人小狄談到新冠疫情的傳播時,將中國臺灣和新加坡並稱為「最安全的兩個國家」。此言論很快便引起了眾多霹靂布袋戲粉絲的不滿,「霹靂布袋戲」也隨之登上熱搜。
  • 霹靂布袋戲,我們就此別過吧
    這個帳號前面寫了幾十篇關於霹靂布袋戲的文章,藉由這些文章也曾與很多有趣可愛的道友交流,但今天我只能和曾經很愛的霹靂布袋戲道一句山高路遠,我們就此別過。早上發現關注的布袋戲臺詞bot突然不更新並頭像全黑,驚詫之下點開霹靂布袋戲的超話,發現霹靂貓叔「武漢肺炎」言論以及霹靂會主持人節目上臺獨言論,再向前還翻到了霹靂ins上關於新冠疫情的海報。這種無恥的態度簡直令人震驚。原來臺獨抹黑大陸人的思想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