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工減料、濫用過期食品——昨晚,漢堡王多家門店的「騷操作」被央視3·15晚會曝光。
一石,激起千層浪。
網友怒斥、拍磚,「當事人」緊急回應,各地媒體落地、跟進,輿論場上分外熱鬧。
在晚會曝光案例中,為什麼漢堡王格外「火」?
因為事關吃飯的事,從來就沒小過。民以食為天。餐飲消費之於公眾,有著特別的意義。更何況,漢堡王是知名品牌,是全球大型連鎖企業,食客眾多,影響力大,自然惹來更多關注。
民以食為天。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目前,漢堡王已回應:成立工作組,停業整頓,全力配合調查,進行嚴肅處理……應該說,態度還是誠懇的。但曝光-整頓,曝光-整頓,這樣的「套路」還是讓人難以安心。
近年來,觸目驚心的案例還少嗎?每一次企業都是「痛改前非」,但總有後繼者「補」上。會不會,只要暗訪一下就沒有完全沒問題的企業?從此次案例可以看出,店員是如此不以為意,早已輕車熟路——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就這麼不把所謂標準、責任當回事嗎?
曝光是好的。處罰是必要的。但這類問題能否有治本之策呢?此前我們已有懲罰性賠償制度,已有最嚴格的監管、實行最嚴厲的處罰,接下來,是否要把現有監管再升級值得考慮。比如明廚亮灶,明,不能只針對部分區域;亮,也不能選擇性地亮一部分。全民圍觀、直播餐飲企業後廚,不失為一種辦法。
文、編/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圖文無關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