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喝威士忌,尤其是單一麥芽威士忌一段時間以後,一定會多多少少有些疑惑:各位品牌大使,或是大師在介紹威士忌的品飲方法時,似乎都有些不一樣的地方,而其中可能最大的一個點應該就是,喝威士忌到底加水還是不加水?
個人聽過幾個不同版本:
1、需要稍稍滴上3-5滴,以打開酒體。
2、需要根據鼻子感受到的酒精刺激程度,來根據不同酒款來調整加水量。
3、酒廠的專業調酒師一般會把酒精度稀釋到20%左右,即至少加一倍的水。
4、完全不需要加水。
其中第一種是比較常聽到的;第二種個人感覺比較科學;但是第三種我們一般到不了那麼專業的水平,可以先忽略;而第四種則經常來自於經驗豐富的老饕們。究竟哪種才是威士忌正確的打開方式呢?這可能還要先簡單了解一下加水以後到底會發生些什麼。
加水之後的威士忌風味變化
在一瓶威士忌中,最大的兩個組成部分,就是水和酒精,以及所謂的風味物質。風味物質的組成非常複雜,可能有差不多數百種之多,但每一種總量都很低,以至於所有的風味物質加起來的總量可能連1%還不到的。但正是這一點點的風味物質,讓威士忌(或者其他的各種酒類)有了與醫用酒精完全不一樣的滋味,並出現了無窮變化的可能。
這些風味物質一般都是各種有機物質,因此通常都是更容易溶解在酒精裡,而不那麼容易溶解在水裡。但偏偏水和酒精這兩個好基友,又是可以以任意比例進行完全互溶的。因此,可以想像一下,在你手中的每一瓶威士忌,其中的水/酒精/風味物質,其實都已經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狀態,當你往其中加入水的那一瞬間,其實也就打破了這一平衡:因為和風味物質不那麼相容的水的相對含量的增加,各種有機分子就會被從整個體系中排斥出來,分子量較大的會形成沉澱物質(也就是為什麼加水後酒體會變渾濁),而分子量較小的那些,則會向上被趕到空氣中,並跑進我們的鼻子裡。
加水可以幫助品味到更多的威士忌風味
所以說,當聞到一款酒酒精刺激度較高時(因人而異),也就是所謂酒精感蓋住了其他各種威士忌應有的香氣時,加入一定量的水來降低酒精度,並且幫助風味物質的釋放,對於剛開始純飲威士忌的朋友們,可能幫助更好地體驗到威士忌風味的複雜與美好。而對於資深飲客甚至於專業品鑑人員而言,通過加水可以讓整個聞香過程的強度與複雜度得以提高,從而能在品鑑筆記上,多加入幾種之前難以察覺的香味,這也是一個業界公認的極佳手段。
其實,酒廠的調酒師尤其是調和威士忌的調酒師,也會通過大量加水,來讓香氣物質儘可能大的得到釋放,來判斷原料酒的品質。畢竟加水之後,一些不好聞的風味物質也會被暴露出來,例如硫味,以及個人不太喜歡的麥騷味等。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再加上類似於香水調香的手法,最終來做出質量高且品質穩定的產品。
加水也會破壞酒款整體的平衡
至此為止,聽起來,加水似乎是挺不錯的一件事情,但不得不說的是,加水必然會破壞整個酒體的平衡,讓整個酒體在飲用過程中甚至於在整個品鑑過程中,整體體驗偏離原來的劇本。這一點在單桶威士忌作品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畢竟單桶威士忌本身就是一個來自於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美麗巧合,在選桶時,可能也基本不會去考慮加水後整個酒體的表現,所以在體驗這類作品的時候,個人建議不要加水,不然可能就是枉費了選捅人的一番苦心。同樣的,各種限量款也建議儘量不要去加水,比如各種特別釋出的桶強版本,加了水也就失去了對於桶強的體驗,亦或是近幾年的白標雅伯協會酒,加了水可能就變成了同時發售的普通年度限量款,千把塊的差價也就這麼加沒了。
加水還可以檢驗酒款的平衡度和複雜度
但從完全不一樣的一個角度,在一個酒款中適量加入一些水,來考驗整個酒款的平衡度和複雜度,也不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如果一款單桶作品在適量加水後依然能保持其酒體和香氣結構的穩定性的話,那這一款酒,很有可能就會是一個沒有缺點的高分作品。並且有趣的是,那些常規普飲的量產酒款,往往在這一點上表現得會更好些,其原因也很簡單,調酒師在調配這些酒款的時候,可能已經綜合考慮到了加冰,加水甚至於被製成雞尾酒等各種喜聞樂見的飲酒場景,以及更多大眾消費者對於威士忌個性風味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