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藥」要涼?國產阿爾茨海默病用藥九期一新規格未獲批

2020-12-23 騰訊網

國家藥監局官網《2020年07月08日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顯示,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的甘露寡糖二酸膠囊(受理號:CXHS1800038)未獲上市批准。據悉,此次未獲批的甘露特納膠囊(規格:450mg)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為原料,製備獲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主要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在此之前,2019年11月2日,規格為150mg的甘露特納膠囊(商品名:九期一)被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准上市。當年12月29日,九期一正式上市,定價895元/盒。

公開資料顯示,九期一是我國首個國產抗阿爾茨海默病創新藥,如今其新規格產品未獲藥監局批准,引發多方熱議。

實際上,在九期一面世之前,關於其試驗數據真實性的質疑就不絕於耳。2019年9月,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作為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稱,其研製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茨海默病。11月28日,一封署名「饒毅」的信件直指耿美玉學術造假,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國內外科學家對該藥品臨床試驗的試驗時間提出了質疑。

對此,九期一三期臨床主要牽頭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教授肖世富回復稱,九期一的三期臨床持續時間達9個月,完全滿足國內新藥審批的要求。肖世富海還表示,關於國內三期試驗原始數據的文章已經在相關學術期刊發表。

為繼續驗證九期一的有效性及其長期治療效果,綠谷製藥向美國FDA提交三期臨床申請,計劃在國際多中心再次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根據綠谷製藥發布的公告,2020年4月3日,九期一獲美國FDA批准在國際多中心開展臨床三期試驗。此次試驗將在北美、歐盟、東歐、亞太等地開展12個月的雙盲試驗和隨後6個月的開放試驗,招募超過2000名志願者作為臨床試驗對象,預計於2024年完成試驗。

有業內人士認為,FDA允許九期一直接進入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是對其在國內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的肯定。同時,也反映出全球生物醫學界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有效治療手段問世的迫切態度。

然而,7月6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再次發文「炮轟」,認為耿美玉團隊於2019年10月發表在頂級期刊《細胞研究》上的GV-971論文真實性令人擔憂。這一次,他以編委身份發表簡訊,指出 2003年至2013年間,耿美玉及其團隊共發表12篇與GV-971相關的論文,但在其2019年10月發表的文章中,卻不曾引用其中的任何一篇。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記憶障礙、失語、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等。根據《2019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對失智症的態度》,近80%的公眾擔心在某個時候會患上失智症。1/4的人認為,對於失智症的預防,我們無能為力。由此可見,全球範圍內,公眾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特效藥及有效治療措施的需求同樣較為迫切。

相關焦點

  • 饒毅質疑國產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 綠谷撤回新規格申請
    鮮花掌聲伴隨著質疑聲聲不斷,國產重磅新藥「九期一」再成輿論焦點文|《財經》記者 趙天宇 實習生 朱賀編輯| 王小首款國產自主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從問世至今,風波不斷。繼2020年7月6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文實名質疑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存在學術造假行為後,7月8日,耿美玉團隊和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下稱「綠谷製藥」)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登上了國家藥監局的《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名單(受理號為CHXS1800038),引發外界對該藥新規格未獲批准的猜測。
  • 饒毅單挑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綠谷撤回其中一款上市申請
    鮮花掌聲伴隨著質疑聲聲不斷,國產重磅新藥「九期一」再成輿論焦點文|《財經》記者 趙天宇 實習生 朱賀編輯| 王小首款國產自主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繼2020年7月6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文實名質疑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存在學術造假行為後,7月8日,耿美玉團隊和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下稱「綠谷製藥」)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登上了國家藥監局的《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名單(受理號為CHXS1800038),引發外界對該藥新規格未獲批准的猜測。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大面積斷貨!
    「進了兩批,都賣斷貨了」、「現在需要排號購買」……不足15天,全國藥店均出現斷貨情況,甚至有的藥店開始限購,「由於購買人數較多,每人只能買四盒」。 從獲批到上市,九期一爭議不斷,同時也讓我國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看到了希望,迫不及待開始嘗試新藥。
  • 國產老年痴呆「神藥」再陷爭議,九期一還能繼續「乘風破浪」嗎?
    神藥命途多舛? 從面世之日起,綠谷製藥研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納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就深陷輿論漩渦。 多年來,阿爾茨海默病始終是國際醫學界久攻不下的難題,至今尚未研發出特效藥,因此九期一甫一問世,就頭頂「神藥」光環,其研發團隊主要成員中國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耿美玉也因此榮獲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提名。
  • 阿爾茨海默病市場潛力巨大,九期一多舉措提升藥物可及性
    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例,全球研發成功的藥物都屈指可數,研發失敗率高達99.6%。2019年底中國自主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代號「GV-971」)獲批,為需要改善認知功能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九期一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為原料,製備獲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加快國際化步伐
    我國原創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自去年底在國內正式上市後,近日又有新進展。
  • 神藥「九期一」橫空出世,我的老年痴呆症有救了!能當預防藥吃嗎
    哪些人更容易患阿爾茲海默病?研究證實,以下人群可能比較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第一,如果患者的教育水平比較低,上學比較少,患這種疾病的風險是要比其他人要增加,所以平時多學習,多看書,多掌握一些新知識,是非常有必要。
  • 美國FDA批准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三期臨床試驗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7日電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官網27日發布消息指出,從綠谷製藥獲悉,4月8日,綠谷製藥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文件通知,已批准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英文名:Sodium Oligomannate)國際多中心Ⅲ
  • 重磅國產創新藥獲批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十分複雜,病程時間長,治癒難度大,該藥的上市將為患者提供新的用藥選擇。▍ 這一藥物,市場需求巨大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
  • 「九期一」國際三期臨床完成首例患者入組 中國阿爾茨海默新藥能否...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11月4日,綠谷製藥生產的國產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完成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首例患者篩選
  • 中國原創新藥九期一獲批上市,可改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
    近日,中國原創藥物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代號:GV-971,英文名:Sodium Oligomannate)正式在國內上市,該藥物能夠有效改善阿爾茨海默病(又稱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患者可憑藉醫生處方,在全國各大專業藥房(DTP)購買。
  • 九期一擴產,靶向腦腸軸改善認知功能
    該基地預計於2024年底前完成驗收並投入運行,建成投產後將極大提高中國原創、全球糖類多靶抗阿爾茨海默病創新藥物九期一及系列糖類藥物的產能,滿足更多患者的用藥需求。九期一主要用於治療輕度及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 三問原創新藥「九期一」 國家藥監局為何「有條件批准」
    全球17年來首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獲「有條件批准」引發爭議——  三問原創新藥「九期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  2019年11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九期一」作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國家I類新藥上市後,有輿論發出質疑,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GV-971宣布「一城千店」計劃 鋪貨多家連鎖藥店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多發於中老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2019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指出,一個更健全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護理系統應該包含早期和更廣泛的認知障礙篩查。據估計,在美國和西歐地區國家,有多達50%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從未接受過正式診斷,而在其他國家,比如中國和印度,這種缺乏診斷的情況要高得多,可能高達70%至90%。
  • 中國原研新藥「九期一」正式啟動國際臨床試驗
    本報訊(記者陳晶)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海高新技術創新成果「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這意味著,「九期一」已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有望用上來自中國的原研新藥。
  • 關注阿爾茨海默病:讓記憶被擦除的慢一些
    這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自白。像愛麗絲一樣,記憶跟不上遺忘的腳步,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常見的疾病狀態。因此,阿爾茨海默病又被稱為「腦海中的橡皮擦」。「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是繼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癌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據將突破4000萬。」
  • 生理時鐘失調,恐是阿爾茨海默病前兆
    原標題:生理時鐘失調,恐是阿爾茨海默病前兆【Technews科技新報】白天打瞌睡,晚上無法一覺到天亮──小心阿爾茨海默病悄悄上門。 結果顯示,其中 139 名受試者未發現有象徵阿爾茨海默病前臨床期的類澱粉蛋白存在,這些受試者幾乎全部都有正常的睡眠/覺醒周期,除了一小部分因高齡、睡眠呼吸中止或其他因素有生理時鐘被擾亂的問題。 而另外 50 名受試者的腦部掃描或腦脊液檢測,則發現有異常結果,這些受試者全部都有嚴重的生理時鐘幹擾問題(由他們晚間休息及白天活動的時間來定義)。
  • ...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
    2020-11-06 11:54:27來源:FX168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美國專家日前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
  • 研究發現:一常用藥增加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美媒稱,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稱,治療過敏、感冒、高血壓和尿失禁等疾病的一類藥物,可能會增加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尤其是增加老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輕度認知損傷通常是阿爾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前兆。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副教授莉薩·德拉諾-伍德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在認知問題出現之前,減少抗膽鹼能藥物的使用,可能對預防未來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受負面影響很重要,尤其是對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較大的人而言。」
  • 衛材展示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方面的管線產品的最新數據
    第一次報告將介紹在臨床前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中新啟動的III期臨床研究AHEAD3-45的臨床研究設計和初始篩選結果。第二次報告將介紹在早期AD患者中進行的II期臨床研究(研究201)獲得的澱粉樣蛋白相關影像學異常-水腫(ARIA-E)表現的最新分析結果。第三次報告將介紹研究201正在進行的開放性擴展(OLE)研究前12個月治療期間觀察到的腦部Aβ總量變化和ARIA-E表現的初步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