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公衛教授:疫苗或難遏新冠傳播,COVAX計劃面臨挑戰

2020-12-26 澎湃新聞

眼下,新冠疫情肆虐已近一年。12月2日,英國批准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和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緊急使用,並於12月8日啟動疫苗接種。

然而,英國人卻無法如往年一樣度過一個傳統的聖誕假期: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12月19日宣布,由於發現傳播速度更快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英國將在聖誕期間收緊防疫措施,把首都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的疫情防控級別提升至新增的第四級。此外,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20日證實,英國以外已有至少三個國家發現了與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

此前,人們本寄希望於通過大規模接種疫苗來達到「群體免疫」,從而戰勝疫情。然而,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瑞安曾告誡稱,不要在疫苗上市後盲目樂觀。「疫苗不等於零新冠肺炎病例。」他坦言,儘管疫苗是抗擊新冠肺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疫苗本身並不會結束這場疫情大流行。

面對層出不窮的「意外」,疫苗真的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群體免疫嗎?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將為全球達到「群體免疫」起到何種重要的作用?發達國家和富裕國家以及國際組織可否兌現此前公平分配疫苗的承諾?

對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巴裡·布魯姆(Barry Bloom)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副教授威廉·哈納奇(William Hanage),以探究上述問題的答案。

疫苗效力將是決定「群體免疫」的關鍵

巴裡·布魯姆和威廉·哈納奇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均表示,「群體免疫」一開始並不是一個討喜的詞。

原因是在疫情之初,英國首次將「群體免疫」這個概念放在聚光燈下就招致了巨大反對。2020年3月,疫情處於上升期的英國公布其「抗疫」方案,該國首相詹森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英國從第一階段的「遏制」進入到第二階段——「拖延」,其核心策略為「不嚴防死守,容忍疫情緩慢進展,期待大部分人在感染後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從而使該國人群獲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此言一出,引發了學界和民間的巨大爭議。

哈納奇是最早對「群體免疫」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專業卻又簡明的見解的人士。他在3月15日發表在《衛報》上的文章中指出,群體免疫需以研發出新冠病毒疫苗為前提,否則由此導致的「再小的死亡率」放在極大的人口中都是「恐怖的死亡數字」。此外,當時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措施也未充分考慮到第二波疫情。他強調:「不應在一種假設性未來的基礎上讓脆弱而易感染的人們現在就暴露在病毒中」。

如今,雖然第二波疫情確實到來了,但是疫苗也在創紀錄的時間內被研發出來,那麼我們該如何再次談論「群體免疫」?

哈納奇告訴澎湃新聞,他更願意將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稱為「Population Immunity 」或者「Community Protection」,這個概念最基本的含義是:假使一個人具有免疫力,而且無法被感染或傳播疾病,那麼他也就可保護其他人,因為這意味著那些本身沒有免疫力且會被感染的人受到了保護。

基於一些最基本的數學模型,我們可以得出50%~60%這個閾值,即只要全球人口中對新冠病毒具有免疫力的比例達到這個閾值,那麼世界就有可能達到群體免疫。

然而,實際情況總是要複雜得多。

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官方網站刊文指出,假使疫苗要在預防新冠肺炎發病和控制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發揮最大作用,那麼給足夠的人員接種疫苗以準確達到群體免疫閾值就足夠了。然而,假使疫苗效果較差,那麼就需要給更多的人接種疫苗,以解決不同人群之間的免疫力潛在差距。

哈納奇表示,鑑於新冠疫苗仍然有可能存在如效力有待考察等許多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故我們需要得到更多疫苗方面的信息才可做出判斷。

目前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EUA)的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它們均使用了mRNA技術。哈納奇指出,這種技術由於太新,且無商用先例,我們仍然不知道這款疫苗預防病毒感染的效果究竟如何,即使個體受到疫苗保護不會患上嚴重疾病,但其仍有可能會被新冠病毒感染,並繼續傳播新冠病毒,「儘管我懷疑這種情況並不多見,但我們仍然需要做一些工作,以真正確定這一點。」

接種疫苗可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這一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減緩病毒傳播是各國經濟能否重啟的關鍵因素。彭博社12月9日一篇報導就曾披露稱,雖然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但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有限。該疫苗研發團隊在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12月8日發表了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其結果顯示,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只可使新冠病毒的傳播減少約27%,遠低於該疫苗在預防新冠肺炎發病方面的70%有效率。

眼下,我們仍不清楚已獲批的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如何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倘若這些疫苗根本無法有效阻止新冠病毒傳播,則無法通過疫苗接種實現群體免疫。

不過,至少還有一個值得樂觀的消息: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此前曾指出,一般來說,病毒變異不會影響到疫苗對該病毒的免疫效果。對於新冠病毒後期是不是會有大的變異,各國的相關機構和疫苗企業,還在持續關注和研究。

公平分配疫苗面臨挑戰

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官方網站在其刊發的文章中同時也提到,即使疫苗最終確實可以有效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但要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群體免疫仍需要公平分配疫苗。鑑於當前已有的疫苗對運輸和存儲等後勤保障工作有較高要求,這一目標仍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假使貧困或農村地區的人們無法獲得疫苗,那麼在這些地區暴發的疫情可能會持續存在,若上述地區疫情蔓延至其他地區,那麼阻止新冠大流行就可能淪為空談。

據美聯社12月15日報導,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衛生主管阿諾德·伯納特(Arnaud Bernaert)曾表示,在預計明年下線的大約120億劑疫苗中,富裕國家已經訂購了其中約90億劑疫苗,而由世衛組織主導的COVAX全球新冠疫苗計劃目前尚未獲得足夠劑量的疫苗。伯納特指出,COVAX可能會在相當晚的時間才可獲得足夠劑量的疫苗。據悉,該計劃的目標是最快將從明年一季度起提供疫苗給參與計劃的各經濟體,到2021年年底向全球提供至少20億劑疫苗。

全球發展中心執行主任阿曼達·格拉斯曼(Amanda Glassman)指出,目前無法保證這些疫苗會在貧困國家發揮作用。同時,這些國家可能缺少足夠的資金來支付COVAX提供疫苗所需要的費用。

布魯姆也告訴澎湃新聞,更加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大國承諾過的用於支持該計劃運轉的大量資金並沒有流入COVAX。此外,因為擔心COVAX或終將失敗,部分發展中國家也正在退出COVAX,試圖尋找另外的方式為自己的國家獲取疫苗。

12月初,太平洋島國帛琉就宣布放棄COVAX計劃,轉而希望從美國獲得後者捐贈的疫苗。包括馬來西亞、秘魯和孟加拉國在內的其他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也一直在尋找其他途徑,並於近日與一些疫苗生產商籤訂了獲得疫苗的備選方案。

布魯姆指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富裕國家仍在儘可能多地獲取疫苗訂單,如加拿大已為其3800萬人口購買了2億劑疫苗——比該國的五倍人口還要多,他們甚至已經在開始考慮如何處理最終剩下的額外劑量的疫苗。

在美聯社獲取的一份世衛組織內部討論錄音中,世衛組織疫苗主管凱薩琳·奧布萊恩(Katherine O 'Brien)直言:「有關全球團結的呼籲基本上已經落空」。

「我們正處在一個關鍵時刻。美國新一屆政府即將上臺執政,但美國卻不在COVAX計劃之中,我擔心COVAX在全世界公平分配疫苗的計劃將會失敗。」布魯姆告訴澎湃新聞。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在上周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COVAX是「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建立起來的,必須在未知的領域內航行」,「COVAX失敗的風險非常高。」

無國界醫生組織疫苗政策顧問凱特·艾德(Kate Elder)表示,現在是GAVI、世衛組織和其他組織需要討論如何增加疫苗生產了。對此,12月12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文稱,當下中國仍有半年至1年的窗口期逐漸通過疫苗接種,建立起中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優勢,同時按照全球對疫苗的需求,盡到大國義務,幫助國際上非疫苗生產國逐漸建立疫苗支持下的群體免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哈佛公共衛生教授:疫苗或難遏新冠傳播,COVAX計劃面臨挑戰
    對此,澎湃新聞採訪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巴裡·布魯姆(Barry Bloom)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副教授威廉·哈納奇(William Hanage),以探究上述問題的答案。
  • ...德國今天已加入新冠疫苗供應計劃(COVAX),我們正在與其他歐盟...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對正進行抗議示威的人說)新冠病毒是真實存在的,很危險,傳播速度很快,而且會致命;德國今天已加入新冠疫苗供應計劃(COVAX),我們正在與其他歐盟成員國進行談判,探討它們加入該計劃的可能性。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美媒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
  • 國內這個省緊急投用新冠疫苗,已有人接種!管多久?
    (界面新聞)【梁宗安:四川新冠肺炎疫苗預計200元/支,已有人接種】據媒體11月23日報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教授表示,四川省已經開始了新冠肺炎疫苗的採購工作,預計將有更多人緊急接種上疫苗。據他了解,四川的新冠肺炎疫苗每支和浙江價格一致,為200元/支(瓶)。
  • 新冠疫苗來了,全球抗疫勝利在望?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表示,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使人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但要結束新冠大流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疫苗研發迎來「曙光」之際強調抗疫之艱,意在提醒,疫苗投入使用過程中仍面臨種種現實挑戰。當前,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某些「疫苗樂觀情緒」高漲的人認為疫苗將很快結束疫情,思想上和行動上對防疫有所鬆懈,這種狀況令人擔憂。
  • 哈佛大學提「人類挑戰」試驗:為加快疫苗進程,讓100名年輕人感染新...
    哈佛大學提「人類挑戰」試驗:為加快疫苗進程,讓100名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  olivia chan • 2020-03-30 14:35:50 來源:前瞻網 E8427G4
  • 鍾南山、喬傑、張文宏「硬核專家」連線哈佛耶魯紐約大學 開啟戰疫...
    由騰訊醫療副總裁吳文達醫生主持「虛擬爐邊聊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組成的「最硬核中國專家團」,雲端對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Barry R.
  • ...新冠疫苗問世一大「瓶頸」!疫苗運輸也迎大考,「世紀使命」怎麼...
    隨著多國製藥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各國開始準備接種計劃。不過疫苗研發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劑疫苗,從實驗室到最終的人體接種,還將歷經重重挑戰。即便解決了研發、大批量生產的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下遊產業鏈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 新冠疫苗緊急授權使用面臨三大困境
    在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獲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後,疫苗製造商目前正在尋求「緊急用途」使用授權。一旦獲批,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將很快在數千萬人中進行。但是科學家擔心,這種早期部署可能會損害正在進行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對最終功效的研究。
  • 哈佛大學校長愈後談新冠疫情:挑戰性時代,哈佛是如何決策的?
    在居家工作並被限制接觸外界一周後,兩人都出現新冠病毒症狀。所幸目前也已康復,他通過哈佛大學公報(Gazette)分享了這段經歷。 因此,當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後,我希望通過成為一個聽話的好病人,按照我期待別人做的那樣規範自己的行為。 所幸我有一個非常棒的團隊。他們踏準節奏,彌補了我因病缺席而留下的空白,按計劃推進所有工作。
  • 牛津大學新冠疫苗動物試驗失敗後,連日發論文稱疫苗研發迎來突破
    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披露了相關重組黑猩猩病毒(ChAdOx1)新冠疫苗猴子試驗數據,稱他們用低劑量的疫苗就能對受到新冠感染風險的猴子起到保護作用,並希望推進大規模人體安全試驗。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5.13.093195但由論文數據得出的結論遭到了許多專家的質疑,在哈佛醫學院前教授、基因組學領域頂級專家William Haseltine看來,上述試驗結果表明,牛津疫苗無法對新冠病毒提供作為疫苗黃金標準的「消除性免疫」保護,但可以提供部分免疫。
  • 新冠防控面臨「環境傳人」新課題 對防控形勢有何影響?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有專家表示從外包裝上分離出活病毒表明「物傳人」風險的確存在  新冠防控面臨「環境傳人」新課題  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只要感染者汙染了周邊的環境、物品,健康人接觸後就可能被傳染。  四川省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流行病學教授欒榮生表示,在既往的呼吸道疾病中,既存在物傳人,也存在人傳人,其中人傳人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距地球最近的黑洞...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年底可能已全球傳播倫敦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他們發現,這些新冠病毒共享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這個時間段正好可能是新冠病毒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時間。
  • 多國開始接種疫苗,曙光初現?僅靠疫苗或無法終結新冠疫情
    一切看似都在朝好的方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就意味著人類能很快終結新冠疫情嗎?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和很多專家提醒道,單獨使用疫苗不會結束疫情大流行,研發疫苗和批准接種只是第一步,將疫苗安全分發到全球仍面臨不少挑戰。
  • 新冠防控面臨「環境傳人」新課題 對防控形勢有何影響?_新聞中心...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有專家表示從外包裝上分離出活病毒表明「物傳人」風險的確存在新冠防控面臨「環境傳人」新課題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只要感染者汙染了周邊的環境、物品,健康人接觸後就可能被傳染。四川省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流行病學教授欒榮生表示,在既往的呼吸道疾病中,既存在物傳人,也存在人傳人,其中人傳人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
  • GHDDI啟動「未雨計劃」,以推動新冠藥物及疫苗研發工作
    記者7月14日在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舉辦的「探索全球健康」系列線上研討會上獲悉,為進一步推動新冠藥物及疫苗的研發工作,GHDDI啟動「未雨計劃」,圍繞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研發、抗體藥物研發和疫苗研製3大方向啟動6-8個研發項目,達成至少1款創新藥物和1類疫苗分別進入臨床I期試驗階段的階段性目標。
  • 醫學教授:如果有疫苗 即使新冠病毒變成季節性也有望消滅
    診斷、治療和疫苗研製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進展與突破?此次全球大流行的走向和終局又是什麼?日前,香港大學霍廣文伉儷基金精準醫學教授金冬雁在做《人類冠狀病毒的前世今生》主題分享時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動物溯源還懸而未決,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動物體內找到與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同源性達99%以上的病毒。
  • ...和社區支持是中國「抗疫法寶」,鍾南山喬傑張文宏等連線哈佛...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為世界範圍內公共衛生系統帶來巨大挑戰。5月8日,全球抗擊新冠病毒肺炎聯盟首場研討會「抗擊COVID-19一線經驗與戰略的多邊分享」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等「硬核」專家,連線哈佛耶魯紐約大學學者,共同為全球抗疫支招,並對下階段全人類抗疫建言獻策。
  • 新冠疫苗問世的一大「瓶頸」,竟然是它?
    一位英國記者這樣說道:「不要低估這裡面的挑戰,這需要多種不同供應鏈之間的協同運轉,不僅是疫苗,還有玻璃瓶、橡膠塞、紙標籤,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點問題,最終的疫苗產品都將被延遲。」1小小玻璃瓶或成新冠疫苗面世一大「瓶頸 」「瓶」什麼?
  • 英國驚現新冠病毒變種:傳播力高70%!蘋果扛不住了:面臨規模最大關...
    有科學證據表明,這種新變種的傳播速度比以前的毒株快得多,是該國近些天感染激增的元兇。政府官員稱,過去一周倫敦的Covid-19感染率幾乎翻了一番,其中近60%是這種新毒株。據報導,該病毒的新變種目前被認為比原始毒株的傳播性高出70%。英國方面表示,新變種有可能已傳到外國,目前最迫切工作是確保變種病毒不會導致更高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