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識:幹支紀年
1.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搭配原則: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其中單為陽,雙為陰。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迴圈。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布採用公元紀年。
【幹支紀年同步練習題】中國古代以幹支紀年,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以幹支紀年是(B)。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解析】本題考查歷史常識。1900年庚子賠款,1901年辛丑條約。幹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六十年一甲子,周而復始。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擴展】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年份計算首先要記住: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單為陽,雙為陰。
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
第一年為甲子年,按順序第二年為乙丑年···到了癸酉年,因為天幹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所以地支多出兩個。然後再從甲開始對應多出的戌,為甲戌年;按順序乙對應多出來的亥,為乙亥年。這樣十二地支也完成一輪後,天幹到了丙,地支從子重新開始,就成了丙子年。依次類推。
在計算時有個小技巧就是根據已知的年份,天幹和地支同時往後或往前推相同的年份來計算。例如習題中甲午戰爭是1894年,問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以幹支紀年是什麼年?1900年和1894年相差6年,應該從甲午開始往後推6年,即甲往後推6年為庚,午往後推6年為子(這裡推到亥之後,在從子重新開始,所以子是第6年),那最後得出1900年為庚子年。
為了方便查看年份,特別做了以下圖片,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迴圈的意思可以看下圖推導出來的年份表,因為是十天幹,十二地支,所以輪迴到第60年的時候,癸和亥終於重合,下一年又可以從最原始的甲子年開始。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公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