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化常識入門—天幹地支紀年法

2020-12-21 吉林中公事業編信息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紀月、紀年、紀時等。此外,十二地支還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以往的考試考察中,以這部分內容為基礎,經常會在此設置題目。

編輯

試題:

1.古人對於一晝夜有等分的時辰概念,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恰好等於現代的兩個小時。下列古代時辰和現代時間對應正確的是:()

A.辰時9:00-11:00 B.子時23:00-01:00

C.未時15:00-17:00 D.亥時19:00-21:00

【中公解析】B:此題考查文史常識中的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為23時至1時,那麼依次類推醜(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時(13-15)、申時(15-17)、酉時(17-19)、戌時(19-21)、亥時(21-23),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

2.公元1894年是甲午年,那麼根據幹支紀年法,公元1955年應該是( )。

A.乙丑年 B.丁亥年

C.丁巳年 D.乙未年

【中公解析】D:解法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相同名字的年份60年一輪。1835年為乙未年1895年也是乙未年,所以1955年也是乙未年。解法二: 天幹算法:4、5、6、7、8、9、0、1、2、3對應的十天幹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數字為年代的最後的一位數字,比如1955年,最後一位是5,對應的天幹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數除以12,後面的餘數就代表某個地支,餘數分別為:4、5、6、7、8、9、10、11、0(能整除)、1、2、3,代表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1955年為例:年代末尾數為5,對應的天幹為乙,1955除以12,餘數為11,對應的地支為未,所以1955年為乙未年。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

掌握這部分常識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記住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順序,希望這些整理能夠為大家備考助力加油。

相關焦點

  • 純乾貨:如何簡單推算自己生辰八字,國人必學的天幹地支紀年法
    現在大多數人知道中國古代文化裡有天幹地支,有五行八卦,可是卻沒有幾個人對他們的真正用法了解過。一說到生辰八字,你腦海裡首先想到的是找個算命先生給你看看,其實生辰八字並沒有多玄奧複雜。要真論複雜程度,也就比星座複雜那麼一丟丟而已。
  • 天幹地支代表的意義是啥?如何推算幹支紀年?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通過陽對陽、陰配陰,總共形成了60個組合,所以也叫六十甲子。紀年時,每60年一個循環,稱為一元,一元又分為三運,20年一運,上中下三元共180年又組成一會。
  • 天幹地支代表的意義與推導幹支紀年的方法!
    幹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時系統,它獨特之處就在於完全沒有用數字,就能完美的表達時間概念。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通過陽對陽、陰配陰,總共形成了60個組合,所以也叫六十甲子。紀年時,每60年一個循環,稱為一元,一元又分為三運,20年一運,上中下三元共180年又組成一會。
  • 奇妙的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也就是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依次組合,每一組幹支代表一個周年,並且每個周年中的每月、每日都以此規則用某組幹支來表示。人們把這套用幹支來標註年月日的曆法稱為幹支紀年法。例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6日,幹支紀年法就是把這一天標註為庚子年戊子月癸巳日。
  • 為什麼不會有甲丑年、乙寅年?天幹地支搭配的規則說明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第一件事恐怕就是要搞清楚幹支紀年。幹支紀年說容易還真容易,說難還真讓人難以理解。因為不了解幹支原理,甚至鬧出笑話的事情也能發生,有次我就看到我朋友書房掛的一幅字,落款處寫的「甲丑年秋月」。為了避免類似的笑話,我們這次將幹支的事情都說清楚。
  • 公共基礎知識人文常識考點:幹支紀年
    人文常識:幹支紀年  1.十天幹:甲
  • 天幹地支讀音和算法詳解
    幹 支 紀 年 法一.十支紀年是我國傳統的紀年方法。1.幹和支的含義:幹支是天幹,地支的合稱。 天幹: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幹支紀年。
  • 怎樣利用公元計年換算天幹地支計年
    天幹地支計年法是我國古老傳統的紀年方法,分別由天幹和地支組合一起計年,就是將十大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計年,搭配剛好六十年為一周期
  • 覺悟傳統文化——「天幹、地支」
    【覺悟傳統文化——「天幹、地支」】《易經》形成於民族心智開始定型的時代,它以特定方式凝結起華夏民族成長階段的時代精神,構建了自己風格鮮明的思想體系,其深層理念對後來諸子百家認識世界帶來了視角和方法上的引導,因而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即使在數千年後的今日,中華民族的群體思維方式、思維特徵,依然閃爍著《易經》智慧的光輝。
  • 中國為什麼不能取消公元紀年法?
    現在世界通用的公元,大部分人都知道這是西方紀年法,即基督紀元,又稱西曆、西元,規範版本是《格里曆》,以耶穌基督誕生的那一年為紀年法,最早是以「主前」「主後」來區別的,後來廣泛使用,學者多稱為公曆、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宣布採用公曆為國曆,公元紀年與民國紀年通行。
  • 天幹地支,六十花甲子
    天幹最晚在先商已經開始,明顯的證據是商族領袖之稱號為上甲、匸乙、匸丙、匸丁、主壬、主癸。正式將這十個符號命名為天幹應該與地支有關:幹為主幹,支為分支,兩個相對的命名應當是一起出現的。在商朝開始出現天幹與地支配合用以紀日,使用幹支紀年要更晚一些。 關於天幹何來說法眾多,其中一種是古人根據事物十個狀態排序以定的,視為循環。
  • 玄學入門之幹支紀年法
    今天來說說幹支紀年的簡單方法,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幹支,幹支就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幹支是陰陽五行觀念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細節,推斷吉兇體咎,交感變化及天人合一或天人感應的符號。幹支在中國歷史上佔有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
  • 年輕人早已不明白的時間記法——幹支紀年法的前世今生
    2020年是庚子年,那為什麼是庚子年呢!年輕人的你知道嗎?2020的末尾數字是0,所以天幹是庚,2020除以4餘數是4,地支就是子,把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和子醜寅某辰巳無為申酉戌亥 都按照4567890123的順序排序,那麼2020年就是庚子年,你明白了嗎?
  • 天幹地支五行屬性
    天幹地支產生炎黃時期,天幹地支紀年法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而不是以農曆的正月初一。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生辰八字五行是指八字的天幹地支五行。天幹地支根據中國五行理論,字的五行屬性分為金、木、水、火、土共五種五行屬性,每個漢字對應一種五行屬性。
  • 十二天幹地支與五行精髓全部在此!
    六十年甲子(幹支表)六十甲子順序表六十甲子又稱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紀年為60年一個周期,紀月為5年一個周期,紀日為60天一個周期,紀時為5天一個周期。六十甲子也指道家信奉的六十個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幹和地支循環相配作為稱呼這些神的名字。
  • 從古至今紀年法的由來?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產生最早。以帝王即位之年為元年,以後依次為二年、三年……,直至新君出現。新帝即位當年或次年改元。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 10天幹,12地支,10×12=120,而一甲子=60年—網友:我數學不好?
    而農曆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幹支紀年,則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知道,公曆是以數字紀年,十分方便且簡單明了。比如1911年辛亥革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等等,邏輯、順序十分明顯,慎終追遠,再好不過。而反觀農曆,則沒有清晰的脈絡可循。
  • 《易經》陰陽學說入門:庚子年該從哪天開始?大年初一還是立春
    《易經》陰陽學說入門:庚子年該從哪天開始?大年初一還是立春庚子年,是幹支紀年法的說法,又稱中國陽曆,是我國歷史上一直都在用的方法。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天幹地支與五門十變
    天幹地支天幹,是指天幹地支中的十個天幹。原始十天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天幹地支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曆法,用來紀年月日時。在《易經》與中醫體系中天幹對應諸多相關信息,如地理方位,五臟六腑等萬物類像。
  • 幹支紀年法之前古代曾利用木星運行規律進行歲星紀年
    人們把周天分為十二分,稱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來紀年。因此,木星被稱為歲星,這種紀年法被稱為歲星紀年法。此法的起源年代還不清楚,但在春秋、戰國之交很盛行。因為當時諸侯割據,各國都用本國年號紀年,歲星紀年可以避免混亂和便於人民交往。《左傳》、《國語》中所載「歲在星紀」、「歲在析木」等大量記錄,就是用的歲星紀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