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 | 一個家庭最大的失敗,就是教出「懂事」的孩子!

2021-02-18 春稻田

都說,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是每個父母最大的欣慰與驕傲。

但如果孩子過於懂事,你們還會覺得這是件幸福的事嗎?

朋友靜文最近陷入一種莫名的焦慮中,起因就是源自女兒的「過於懂事」

事情說回上周和朋友的一次野餐,當時她們一起坐在草地上談笑風生,孩子們就在旁邊玩耍,氣氛很是和諧。

後來不知怎的,娃鬧起了矛盾,靜文女兒與一個夥伴因為一個氣球起了點爭執。

本來幾個孩子輪流玩氣球,可輪到靜文女兒時,上一個小哥哥卻不樂意了,吵嚷了起來。

幾個寶媽都過去調停,但沒說上幾句話,靜文女兒就滿臉通紅又面帶笑意地說:

「媽媽,我不玩這個啦,給哥哥玩吧~」。

一場娃的爭端以靜文女兒的妥協而告終,寶媽朋友都不由分說地誇讚起來:

「好懂事啊,你怎麼教的女兒」。

就是這樣一句話,悄然在靜文心裡生下一顆焦慮的種子,讓她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女兒當時通紅的小臉和不安的眼神,都讓她莫名煩躁,她想不通哪一個環節出了錯,讓女兒變得如此懂事,又謹小慎微。

以前總覺得女兒懂事是件好事,可現在懂事的卻讓她莫名地心疼與恐慌。

 

和靜文有差不多經歷的,還有明星馬伊琍。

之前她在一次直播中坦言,後悔對女兒愛馬的管教太嚴格,以至於愛馬過分「懂事」,特別聽話,特別好管,可是她內心非常膽小。

只要自己聲音大一點,愛馬立刻會認錯: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和朋友玩遊戲時,寧願委屈自己,卻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女兒的這些表現,讓馬伊琍意識到,這個乖女兒已經習慣了屈服,壓抑自己的感受,「懂事」到連「不」都不敢說了。

所以,後面她也會想方設法地去掰正孩子的這種觀念。

其實管教孩子可以理解,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會行差踏錯,就要從小引導、立規矩。

但這個度,我們是否有掌握好?

一旦管教過度,極有可能會養成娃怯弱、懂事又小心翼翼的性格,這樣的結果也不是大家樂於所見。

凡事要有度,忍耐需要度,懂事也需要度,過度的忍耐和懂事只是源於性格中的膽怯和討好。

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包容,又如何能活得肆意又自由呢?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為他們習慣了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長期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在知乎上,曾看過一個人分享她的成長經歷,在外人看來懂事的她,其實過得特別壓抑:

懂事的孩子,往往十分在意別人的感受。

讓別人覺得舒服,是他們討好他人的唯一方式。

比如我,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擅長從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去分析大人的情緒。在合適的時間,永遠都只做合適的事,壓制自己的欲望,順應大人的想法。

由於父母的三令五申,我從來沒有在湖邊玩過水,沒有和小夥伴出去釣過龍蝦,沒有和弟弟爭過好吃的,沒有和同學比過吃穿。

懂事是一種毒,一旦形成了這個印象,它就會綁架你堅持下去。

因為我很早就知道,一個熊孩子只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會讓人交口稱讚。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會讓父母大失所望,前功盡棄。

所以有時候必須頂著「懂事」的光環堅持到底,不斷地忍讓。


我發現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感覺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對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作為一個標準的懂事的孩子,我的這份早慧並沒有讓我感到驕傲。

雖然從小收穫了不少的稱讚,但是我卻喪失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有的放肆和任性。

很多在童年該嘗試的事情,現在已經補不回來了。

太懂事的孩子,擁有不屬於這個年紀該有的穩重和踏實,缺失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童趣和天真。

 

有人說,「過分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被愛的不夠。」

所以,才會想要用懂事去換取更多的愛和關注。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給到孩子百分百的愛,在給他立規矩和引導他成長的過程中,也能給他們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

當然最重要的是,稻米君想和所有的孩子說:

如果你的乖巧聽話,不是天性使然,而是為了迎合家長,滿足外界的期盼,那麼我希望你不用太過懂事, 你只需要做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盡情享受愛與美好,然後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這樣已足夠。 

相關焦點

  • 家長最大的失敗,不是管不住寶寶,而是教出了過於「懂事」的孩子
    世航的家長每天都在跟明君的家長炫耀,自己有一個懂事的孩子,不用自己為了他的未來發愁,明君的家長整天愁眉苦臉的覺得自己的教育很失敗,不能管住自己的孩子。可實際上,世航在家裡的時候,都是把自己關在家裡,儘量不讓自己發出聲音,影響到家長,而明君卻像個頑皮的猴子,每天在家裡"上竄下跳"的。
  • 教出「別人家的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因此,夜聽邀請到了家庭關係專家秋葵媽媽來幫助我們解答育兒和婚姻中的常見困惑。;我們不如佳佳成績好…… 有網友戲謔地說:中國孩子最大的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因材施教,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山東某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醫師閆兆君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因勢利導,把自己手中的這塊玉做到最好、最完美,就非常好了。
  • 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時候父母缺的不是錢,而是子女的關愛,子女的一份感恩,一份回報就讓父母感到快樂。
  • 詭異心理學:做父母的,最大的悲哀,就是有一個「聽話」的孩子
    而孩子為了得到大人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批評和責罵,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藏起來,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變成家長和大人眼中那個「懂事」的孩子。  其實做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有一個「聽話」的孩子。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強勢的母親,缺席的父親,養出一個問題孩子
    隨著新聞曝光,更多的案件細節披露了出來,在層層剖析李某的生活背景後,我才窺見了這起悲劇背後的扎心真相:原來,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往往源於父母家庭角色的錯位。正是因為強勢、控制的母愛,不知不覺中把李某變成了一個「雙面人」:在家長、老師面前,他是個懂事、得體的孩子。但是在同學面前,他有時不太容易控制住情緒,甚至他還曾帶著一把菜刀去到同學家裡。
  • 楊麗萍被諷「最大的失敗是沒孩子」!法國女人:孩子不是我們的「功...
    很快,關於「一個人最大的失敗」成為全網熱議的話題。陳數、戚薇、李若彤等眾多女星也發聲力挺楊麗萍。事件引起熱議後,楊麗萍也在該平臺的評論區回應,「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味道。
  • 一針一線編織美好生活
    這個癱瘓臥床二十年的男人靠自己的一雙巧手,不僅勾出了一雙雙精美的毛線鞋,更編織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他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在1998年,30歲的譚過生在挖煤礦時發生意外導致下肢癱瘓,無行動能力,只能躺在床上,他這一躺便是20年。「我和他是夫妻,不管他躺多久我都會照顧他。有他在,我們的家才是完整的。」妻子明六香說。20年來,明六香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照顧癱瘓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一邊要努力賺錢維持生活。
  • 有教養,是一個孩子最大的福氣
    我點點頭,然後她摸出一顆奶糖遞給我說:「這個送給你,吃了就不難受了。」後來跟她母親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因為怕齲齒家裡並不允許她吃糖太多,她送我的那顆糖,是自己保存了好久都不捨得吃的。從那刻起我才發現,一個孩子能否成才,除了自身努力,還取決於他的家境與機遇。但一個孩子能不能很有教養,變成一個人人喜愛的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怎麼教他。
  • 我問男友我最大的優點是什麼?他回答說很「懂事」,其實懂事很累
    ,自古婚姻就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最後提倡自由戀愛,可是也有很多情侶因為父母或者是婆媳關係最後失敗收場。所有人都講婆媳是天敵,這始終是婚姻生活中的難題,但是papi醬結婚五年雙方父母沒見過面,也沒有喝喜酒,雙方家庭仍舊是雙方家庭,互不幹擾,婆媳關係也就從根本上解決了。
  • 基督徒父母,當在家庭中建立孩子的信仰生活
    他可以為家庭發聲,表明自己的觀點,並能帶領家庭做出正確的選擇。神在家庭中隱藏了極大的智慧,就像聖徒們常說:「家庭就是神學院」。只有進入家庭才會明白基督為教會的舍己之痛,也之有成為了父母,才會明白天父那深沉的愛。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進入婚姻,不願意有孩子,認為這是累贅,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 懂事,從來不應該是孩子的標籤
    如果某一天我們發現,聽不到孩子的真心話了,該怎麼辦?最近很火的韓版《超人回來了》裡的威廉是一個懂事到讓人心疼的孩子。在威廉一歲多的時候,本特利來到了這個家庭。身為哥哥的威廉,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對弟弟的善意與愛護。
  • 【國際家庭日】創造一個美好的家
    《何以為家》以一個生活在奴隸一般的家庭環境為原型,講述了12歲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父母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贏得了觀眾無數的眼淚。父母竟然回答不上來,氣氛十分的尷尬,對於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年齡,也能讓觀眾體會到贊恩可悲的生活了。「我想指控我的父母」這句話從一個12歲的孩子嘴裡說出來,觀眾也許都會感到震驚,而贊恩確十分堅定,一句句說著自己的道理與經歷。這個起訴的經過就得從他經歷的生活說起了。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惹人心疼:PUA式教育害了多少懂事的孩子!
    1) PUA式教育會導致孩子缺乏幸福感打擊式教育造成的失敗感,恐嚇式教育造成的被拋棄感,付出式教造成的負罪感,會使孩子覺得自己是個累贅,失去對未來的期待。遭受PUA式教育的孩子,會因此而難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生活的樂趣。
  • 月亮金牛座:愛TA,就是擁有生活中最大的美好
    他們是愛與美好的感知者,是最懂生活的小確幸。愛TA,擁有最懂生活的TA,就是最大的美好童年繁榮;本能依賴金牛座是春天的星座,它作為黃道十二宮的第二個原始宮,在白羊座強調「自我」之後,它的重點在於每個母親都會想要給自己孩子最好的東西,她也是一樣。她總習慣性跟自己的女兒講說「寶貝,媽媽給你買的這雙鞋子是不是很好看,它很貴的,要一千塊哦」等等類似的話,在這裡一千塊的價值不做討論,它只是呈現了月金牛的父母無意之間告訴孩子「你得到的東西是很貴的,很有價值的」這種現象。事實上,當我們客觀去看待每個家庭或者父母的時候,或許與孩子所感受到的東西並不一樣。
  • 「正妻幫小三交醫藥費」:女人,最不需要的就是懂事
    這句話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佟麗婭的懂事或許正是源自於家庭。2017年1月,佟麗婭剛生完孩子,陳思誠被爆出軌。在接受專訪時陳思誠辯護說:「誰都會出軌。」而佟麗婭只輕聲說:「對我來說能回家就好。」佟麗婭真的太懂事了,她一直在努力做好賢內助,配得上陳思誠,即使默默地忍受著丈夫的背叛,扛著帶孩子的艱辛,也不抱怨。不僅對婚姻,對家庭,她也是格外懂事。
  • 10年後,這5種家庭養出的孩子更有出息,希望你也在其中
    父母的性格和家庭氛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孩子的性格,我們會發現那些成功人士都會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性格堅韌。無論是一個人的天資是否優秀,一旦具有良好的性格,總能在某個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那麼是什麼造就了一個人的性格呢?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性格養成中,作用是最大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成為物質上富有的人,而是成為精神上富有的人。
  • 《龍貓》裡梅的姐姐,其實就是普通家庭裡懂事得令人心疼的老大
    溫暖治癒的畫風和劇情是受到喜愛的關鍵,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不論是背後略帶悲劇色彩的家庭悲劇還是那些令人心痛的角色,不得不說,宮崎駿老爺子把每一個角色都塑造得很成功 。其中梅的姐姐更是懂事得讓人心疼,球球也是近期看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小月才是那個最讓人心疼的,當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就是家中的老大,所以會覺得更有深刻體會,但是和小月比起來,她要不容易更多,更懂事。
  • 8歲孩子,假期學會做30道菜:家庭的煙火氣,藏著孩子生活最大的底氣!
    千惠曾對小花說:「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相信這是一位媽媽教給孩子的最受益的話!對孩子最深沉的愛,就是教會他們獨立生存,愛人愛己愛生命;更熱愛生活,這遠比人生中其他的事情重要的多!而教會孩子學會做飯,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 【最美健康家庭】和諧家庭使生活更加美好
    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王秀珍,她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一家三口人,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於助人、家庭和睦、溫馨,受到鄰居、同事的好評。  愛崗敬業 樂於奉獻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工作22年來,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
  • 孩子看似「懂事」的3種表現,不一定是高情商,背後藏著多少心酸
    原因很簡單,在很多二胎家庭中,「大讓小」似乎是一種常態,父母總是對較大的孩子強調:「你是哥哥/姐姐,要懂事點!」所以,孩子也不得不忍下所有的心酸和委屈,做出哥哥姐姐應有的擔當。看到孩子懂事、聽話的樣子,父母都會很欣慰,可是這個長大和懂事背後藏著多少心酸,父母也應該多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