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你真幸運!

2020-12-17 素一的人生導圖

文 |素一

鄧亞萍的名字,無論是50後、60後還是70後、80後,可以說是全中國家喻戶曉的。

小時候除了知道她打桌球厲害,只要從父母口中聽到鄧亞萍這個名字,就知道要被父母勵志一番,她的出場從來都意味著長輩對孩子的鞭策、激勵和期望。

老實說,還是孩子的時候,不喜歡被逼著向誰學習。

甚至到了叛逆期,有些反感被「講大道理」。

但是等自己真正長大,身為人父人母,有了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以後,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會不禁想起小時候那些曾經被父母拿來激勵自己的優秀的人。

也會主動的想去深入了解一下,他們到底優秀在哪裡?他們為什麼能那麼優秀?再以此激勵自己。

01

1973年出生於河南、成長在河南的鄧亞萍,祖籍湖南。

父親是湖南人,母親是江蘇人,生她那年,父親已經40歲,母親36歲。

鄧亞萍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親自下廚做了一道糖醋小排,她把這道菜稱之為「記憶裡媽媽的味道」。

鄧亞萍的母親是個性格十分外向的人,也非常要強,事事都爭取做到最好。

和母親相反,父親性格相對內向,平時沉默寡言,但父親做起事來卻十分堅持,很有韌勁。

鄧亞萍的父親曾獲得過中南五省桌球比賽的男子單打冠軍,但因為個頭矮,年紀也大了,父親心中的世界冠軍夢被擱淺。

鄧亞萍出生,正值中國桌球重返世界舞臺,受到時代的鼓舞,父親心裡早早就萌生了讓女兒「子承父業」的期望。

為了讓鄧亞萍認識桌球,激發她的興趣,在她還躺在搖籃的時候,父親就推著鄧亞萍到桌球訓練館,讓她聆聽桌球和球拍、和球檯擊打的聲音。

鄧亞萍剛剛學會走路,父親就在她的胸前掛了一個小桌球,讓她每天觸摸,用小手拍球。

鄧亞萍4歲,小腦袋才剛露出球檯,身高還夠,父親就給她墊了磚墊,讓她練習基本動作,做啟蒙教育。

同時,父親自己去打球的時候,還讓鄧亞萍一邊看自己打球,一邊讓她去幫忙撿球。

只要是有比賽的時候,父親都會帶鄧亞萍去觀賽。

鄧亞萍在父親的啟發下,漸漸對桌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待鄧亞萍稍大一些,父親還給鄧亞萍講述中國桌球隊的勵志故事,激勵鄧亞萍明白「人生能有幾回搏」的道理。

鄧亞萍小時候脾氣非常急躁,雖然好強,但打球並不得要領。從小和人打球,只要打輸了她就拉著別人非要再打一場。

體育競技,並不講拼蠻力,光有不服的勁還不行,還要有技巧。

每當鄧亞萍因為輸球而躁動不安時,一旁淡定自若、如定海神針的父親就會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把她拉回到現實中來。

父親不僅告誡她輸了不要急躁,更幫助她分析每次輸球的原因,幫她找方法、找突破口。

在父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嘮叨聲中成長,慢慢的鄧亞萍被父親的處事方式和思維邏輯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父親對鄧亞萍桌球運動員生涯的影響,並非僅停留在幼年的引導和啟發上,在後面她正式踏入桌球運動這條賽道後,父親也在關鍵時刻給了她技術和精神上的支持。

儘管有聰慧、有遠見的父親作為專業人士指引,但鄧亞萍的桌球之路卻並沒有因此而走的一帆風順。

可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02

鄧亞萍曾說過,在進入國家隊之前,她是個行走在懸崖邊的桌球運動員。

對她來說,如果不踏過一個個獨木橋,一直向前進,那就意味著將要落入身後的萬丈深淵。

從5歲開始接受專業桌球訓練到15歲進入國家隊,這中間有11年的時間,鄧亞萍是在各種質疑和打擊中成長。

大家都知道,6歲,是一個孩子將要開始小學生涯的年紀。然後按照正常的軌跡,13歲再去讀初中、然後是高中、大學...

但是這些求學的時間,從鄧亞萍決定要去訓練桌球開始,等於是自動放棄了。

不僅如此,因為鄧亞萍個頭矮,自身打桌球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即便她超出常人的、全身心投入、刻苦訓練,但是她的職業發展前景始終不被人看好、也得不到認可。

9歲那年,鄧亞萍拿了全國少年組比賽的冠軍,第二年又獲得了河南省少年組的冠軍,父親滿心歡喜的把她送到河南省隊參加集訓,可是沒多久,她就被省隊退了回來,原因是認為她身材矮小、沒有發展前途。

無奈,鄧亞萍只好又去了鄭州市市隊。

80年代體育訓練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市隊訓練館就安排在一個廢棄的澡堂內,一共只能放下4張球檯。

每天隊員們的吃住都在訓練館內,晚上就寢的地方就是在男女澡堂的更衣室,臨時鋪了些木板改造的。

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訓練,又要面對向上走的步履維艱,又要面對質疑,鄧亞萍曾急的直流淚。

於是父親與鄧亞萍敞開心扉、做了一次深入的溝通。

父親問她:別人都說你不行,那你是不是還相信自己能夠把這個事情做好?

鄧亞萍說:從成績上來講,我認為自己不比任何一個人差。

父親看到了女兒的決心,也深深的理解,女兒會遭人質疑的原因,於是他為鄧亞萍制定了專門的培訓計劃。

身高不夠,咱們就從技術上彌補,父親相信只要具備了有自己特色的打法加上紮實的基本功,鄧亞萍完全可以彌補先天不足。

於是,鄧亞萍在父親的幫助下,每天帶著30斤的沙袋訓練,拼命的練速度、練彈跳、增強爆發力。

鄧亞萍就這樣一邊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一邊和壓抑的現狀做著抗爭。

漸漸的,她更加清晰的認識到自己控制不了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她能做的就是繼續打贏每一場球。

不服氣、也不肯退縮的鄧亞萍,終於在13歲那年又拿到了全國錦標賽的團體和單打冠軍,一而再、再而三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終於河南省省隊向鄧亞萍敞開了大門。

鄧亞萍坦言,選擇做運動員的孩子,是要比同齡人早熟的。

過早的站在比賽場上,讓他們早早的體會到競技的殘酷。

只有贏球,你才能留下來、才能走下去,周圍所有的隊友、陪練都可能成為阻擋自己前進的對手。

但是一旦選擇了走入競技場,運動員就是不進則退,甚至沒有退路可言。

03

在鄧亞萍寫給國家隊教練張燮林的一封信中,她這樣說:

30多年前,那個小個子的鄧亞萍遇到您,是她一生的幸運… …

鄧亞萍第一次拿世界冠軍是在1989年,德國多特蒙德的世乒賽上,她和隊友喬紅合作摘得女雙桂冠,那一年鄧亞萍16歲。

但對於16歲的鄧亞萍而言,這條冠軍之路還是走的太漫長了,如果這中間哪怕有一次她被挫折壓倒、她放棄了,也就沒有這一天。

13歲那年,鄧亞萍得了全國錦標賽的冠軍,很多和她同臺競技被她打輸了的對手都被選入了國家隊,但是鄧亞萍遲遲進不去。

後來,在一次對話節目中,當年力排眾議推薦鄧亞萍進入國家隊的張指導揭秘了事情背後的來龍去脈。

張指導說,當初關於讓不讓鄧亞萍進國家隊這件事,一共拿出來和大家討論過3次。

第一次是鄧亞萍13歲那年,在河南拿到了全國錦標賽的冠軍。那一次開始,張教練就對她印象很深刻,想招她進國家隊。

但其他的國家隊教練對此都很反對,有的說鄧亞萍年紀還小,有的說她個子太矮,沒什麼發展,結果鄧亞萍進國家隊的事沒有通過。

第二次張指導又把這個話題提上議程,結果其他教練又拿成績說話,說鄧亞萍在某次訓練中,曾經輸給過某外國運動員,於是事情又被擱置。

第三次,當張指導再次提起要讓鄧亞萍進入國家隊時,其他教練有點不耐煩的開玩笑說,張指導你怎麼老是提鄧亞萍啊,怎麼不找一個身材好、條件好、漂亮的,鄧亞萍也有損形象啊。

張指導看到大家這次的態度和前兩次不同,沒那麼堅決反對,知道有戲。

於是他又將自己統計的鄧亞萍最近一場比賽使用的技戰術數據、以及他聽到的和鄧亞萍打比賽的對手對她的評價拿出來說。

同時,他還堅定的認為,打球不在乎身高形象,如果能把鄧亞萍納入國家隊,讓她接受更專業的指導,讓她少失誤球,將來必定能成為可用之才。

除此之外,張指導還提出,鄧亞萍不僅打球的速度比別人快,而且恰恰是因為她個子矮,凡是打過來的球對她來說都比網高,都是機會。

就這樣,張指導秉承不以貌取人、不放過一個好苗子、用數據和事實說話的敬業工作作風,說服了同僚,最終讓鄧亞萍如願以償的進入了國家隊。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非常珍惜這個壓抑多年、辛苦得來的機會,她更加刻苦,每天晚上訓練到8點以後才回宿舍,那時候食堂已經關門,她只能悄悄的在宿舍生電爐子煮泡麵吃。

張指導知道鄧亞萍違反規定開電爐子,批評過她。

但後來他知道這孩子是因為每天自己給自己加練,沒有晚飯吃才用的電爐子,於是跟愛人要了雞蛋,給鄧亞萍送過去。

礙於師道尊嚴,張指導並沒有直接跟鄧亞萍說道歉,說「錯怪你了」這些話,而是告訴她,以後煮泡麵的時候,別忘記放雞蛋。

鄧亞萍說,打桌球到了最後就是一個團體在運作。

如果沒有國家隊教練們的專業訓練,如果沒有團隊一起研究技戰術,也沒有世界冠軍鄧亞萍。

在鄧亞萍的心裡,恩師張燮林的恩情,幾輩子都還不完。

04

在鄧亞萍的演講中,她常常說這樣一句話:

我比你付出的更多,我憑什麼不贏你。

這句號讓人聽後感到肅然起敬;這句話從鄧亞萍的口中說出,霸氣十足、擲地有聲。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的確。

不服輸、不認輸的性格不僅決定了鄧亞萍的職業生涯走向,也決定了她最終選擇什麼樣的愛人。

鄧亞萍的丈夫林志剛,1970年出生在廣州,比鄧亞萍大3歲。

說起林志剛,儘管在名氣上他沒有像妻子鄧亞萍那樣作為世界冠軍被人熟知,但他也是個不折不扣、有成績、有見識的錚錚鐵漢子。

林志剛4歲開始學習桌球,小學畢業打入了廣州市隊,而且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本來林志剛有機會考入重點中學,繼續學業。為了家裡的生計考慮,林志剛在繼續讀書和學桌球中間,最終選擇了能管吃管住的桌球專業。

受當時的整體體育訓練大環境限制,10歲開始林志剛就一個人背著運動包,全國各地的跑比賽,自己研究戰術、自己調整心態。

後來林志剛一路從廣州市隊打入省隊,又在1986年和1987年分別拿下了亞洲冠軍和全國冠軍,比鄧亞萍還早進入了國家隊。

1990年,由於在國外比賽中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林志剛頭部受傷,後來他用了兩年時間做康復治療,也錯過了兩屆重要賽事。

1992年復出後的林志剛再次拿下亞洲冠軍,並且在世界盃比賽中為我國拿下男團冠軍。

鄧亞萍和林志剛同屬國家隊,兩個人都有著追求完美、不服輸的個性,平時又經常一起在隊裡加班加點訓練打球,可謂是青梅竹馬。

在鄧亞萍20歲,林志剛23歲那年,他們的曖昧關係,在周圍隊友善意的玩笑下,一層窗戶紙被捅破,後來兩個人的戀愛關係成了隊裡公開的秘密。

但為了不影響鄧亞萍打球,領導層出面幹預了他們的這段戀情。

後來,在名氣和實力上都相對弱勢的林志剛被迫離開了國家隊,被遣送回了原籍廣東隊。

此後,鄧亞萍在乒壇開啟了稱霸之旅,而戀人楊志剛則在廣東隊、國家隊之間徘徊,事業上不上不下。

不對等的身份,讓他們的戀情最後走向了終結。

據聞,後來林志剛在國外打比賽時,因其出色的球技和帥氣的長相,收穫了一位外國女球迷的青睞,美國女孩不遠萬裡到廣州看望林志剛。

此時的鄧亞萍因無法忍耐有第三者介入她們的感情,主動向林志剛提出了分手。

1998年,24歲的鄧亞萍宣布從乒壇退役,讓多少國人感到驚訝。

此後,她開始了在清華大學、諾丁漢大學、劍橋大學的求學之旅。

鄧亞萍說,她是因為傷病、也因為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局限性,所以果斷選擇在最輝煌的時候退役,但很多局內人猜測,這個決定可能和當年戀情的失敗有關聯。

退役4年後,在英國深造的鄧亞萍,意外的接到早與美國女粉絲分手的林志剛,從法國打來的電話。

回憶起初戀的種種,對這段感情的不舍再次湧上心頭。

後來,兩個人在劍橋大學的校園裡重逢,4年後破鏡重圓。

重溫舊夢是美好的、也是值得被珍惜的。

兩人複合2年後,低調完婚,並生下獨子林瀚銘。

結語

很多曾經的世界冠軍,只擁有短暫的輝煌。

當他們離開了熟悉的賽道,最後慢慢變成了路人甲,淡出人們的視野。

而鄧亞萍卻不同,從24歲退役到如今她47歲,她的名字始終沒有被人遺忘。

不僅僅是因為她在桌球運動上所取得的傲人成績,更因為她把自己這種不服輸、不認輸的精神帶到了求學、從政、從商等多個領域。

24歲從ABC開始學習英語,最終她戰勝學習的孤獨和寂寞,取得了世界頂級學府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

中國申辦奧運會,鄧亞萍親力親為,並和丈夫一起擔任籌備組的工作,把剛出生沒多久的兒子留給老人和保姆帶,兒子多日見不到媽媽,見到她時,直管她叫「阿姨媽媽」。

43歲嘗試下海經商的鄧亞萍,雷厲風行、誓要在體育產業發展領域做出自己的成績。

除此之外,鄧亞萍沒有過一刻讓自己退居幕後,她享受著被關注,也融入了時代的潮流中,做一個有流量的明星人物,活躍在一線。

她主持名人訪談節目、她參加綜藝、她參與體育解說…

在鄧亞萍的前半生裡,她始終挑戰自己的極限,不斷的在不同身份之間做轉換,每一項她做的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做到極致。

薩馬蘭奇說,鄧亞萍的不服輸精神,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

但走出體育競技場,來到真實生活裡摸爬滾打多年,鄧亞萍坦言,沒有人是鋼鐵女俠,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冠軍,這個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帶才是正常的存在。

人類是渺小的,我們要敬畏自然、敬畏規律、敬畏我們所不能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只有自律,做好你自己。

曾經,鄧亞萍被稱為永不言敗的「小個子巨人」,但如今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真實的、就活在我們身邊的鄧亞萍。

她會在疫情期間暫停很多工作留在家裡陪伴孩子和父母,她會給自己的父母剪頭髮,承歡膝下做孝順兒女... ...

如果沒有當年父親的啟蒙和激勵,就沒有鬥志昂揚的桌球運動員鄧亞萍;

如果沒有當年張指導的慧眼識珠,就沒有奧運賽場上的叱吒風雲的「桌球求球皇后」鄧亞萍;

如果沒有當年戀人林志剛的轉身離開,就沒有改變人生賽道,奮起直追、再次站上人生新高度的鄧亞萍;

人的成功,的確需要很多貴人相助,也無法排除幸運的成份。

但無論身邊有多少人給予幫助,前提都是自己要有自信、要能用實力證明自己值得。

鄧亞萍所取得的一切,最根本的還是基於她自身的全力以赴、破釜沉舟、不畏困難的堅韌毅力和付出。

也許你會說,在今天這個時代,只會埋頭吃苦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抬頭看路,要懂得適時而動、甚至要學會投機取巧。

但無論時代怎麼變化,「付出過才活得更有底氣」這個道理是不會變的。

扎紮實實,每一拳都打到實處,才能讓自己充滿力量,才能更相信自己。

提到鄧亞萍,久違的再次感受到了她全身的正能量,願她的故事也能激勵屏幕對面的你。

相關焦點

  • 鄧亞萍真是挺有親和力的,穿身西裝卻顯低調,真讓人喜歡
    鄧亞萍真是挺有親和力的,穿身西裝卻顯低調,真讓人喜歡。可以看到鄧亞萍是非常有親和力的,她選擇了一身黑色的西裝出席紅毯,小仙女們都知道,黑色一般都是代表著莊重和沉穩,另外,在固有的印象中,西裝也是非常奢華大氣的一種裝扮,但是可以看到兩者一結合就顯得格外的莊重和低調,鄧亞萍的這一身黑色西裝就顯得十分有氣質,真是讓人喜歡。
  • 摳門媽媽鄧亞萍,14歲兒子奪冠,獎勵是雙打折的運動鞋
    鄧亞萍14歲的兒子林翰銘獲得北京市青少年桌球錦標賽單打冠軍後,鄧亞萍激動地發了一條消息,說兒子第一次奪冠,比自己贏得更開心。有球迷打趣說:「大魔王準備怎樣獎勵小森林?網民們表示:以後不要叫你大魔王鄧亞萍了,改叫「摳門媽媽」鄧亞萍。也有網民表示:劃重點,「很長時間」二字,是不是兒子沒拿到冠軍,這雙鞋還沒買呢?
  • 偷師鄧亞萍,伊藤美誠的打法算複製嗎?這個說法目前很模糊
    近日桌球奧運冠軍鄧亞萍在做客訪談節目時,談到了目前日本桌球的小魔王伊藤美誠。鄧亞萍認為現在的伊藤美誠是在模仿自己,她認為:「日本人特別熱衷於研究我,他們總結說鄧亞萍個不高,日本人個兒也不高,那為什麼不能向她學習呢?沒過多久,日本隊的女隊員個頭跟我長得差不多,甚至長相跟我長得差不多,打法一模一樣,等於複製了一批。」
  • 鄧亞萍短髮真帥氣,黑色穿搭有點接地氣,但外表一看就是女強人
    鄧亞萍一襲黑色套裝,雖然身高不高,但是就很顯大女人的氣場,因此不得不說:鄧亞萍短髮真帥氣,黑色穿搭有點接地氣,但外表一看就是女強人。 雖然鄧亞萍黑色套裝有點接地氣,但個子不高派頭卻十足,看著一點不做作!
  • 「桌球女皇」變身「快手主播」,鄧亞萍:想和大家聊聊天
    聽說鄧亞萍空降快手總部,她迫不及待來連線。小姑娘對桌球的滿腔熱情,令鄧亞萍非常感動。這次,她當了一回雲上教練,在發球、正手和反手方面,都給出了具體指導。鄧亞萍手中揮舞的球拍,引來粉絲疑惑。這分明是一副老的不能再老的球拍,膠皮看起來和現在用的球拍很不一樣。原來,這是鄧亞萍登頂巴塞隆納奧運會時使用的球拍,跟隨自己幾十年,無論坐飛機還是坐火車,她都隨身攜帶。
  • 西瓜視頻品牌升級,鄧亞萍帶你探索《好奇心是什麼》
    薩馬蘭奇說:一個自身條件並不好的女孩,能夠長久稱霸女子乒壇,在鄧亞萍身上我看到了奧林匹克精神。正如鄧亞萍在西瓜視頻《好奇心是什麼》說的「好奇心是人心中的火苗,它讓我們相信人生,在這個充滿好奇心的時代越來越多人,去挑戰一種不可能。」關於鄧亞萍的經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她的運動生涯,一是她的職業生涯,她在14年的運動生涯中,共拿到18個世界冠軍,在乒壇排名曾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
  • 冠軍鄧亞萍:大人管不住自己,憑什麼管孩子?
    那些普通家長遇到過的困難和煩惱,鄧亞萍同樣遭遇過,而她也對此有著自己的見解。 當被問到「很多人對孩子玩遊戲這件事非常焦慮,你怎麼看?」這個冠軍媽媽異常淡定。在她看來,孩子如果不玩遊戲,就會「和小夥伴沒有共同語言」「脫離社會」,這個結果反而更糟糕。
  • 全民健身 鄧亞萍轉戰「新主場」
    站在鄭東新區龍湖全民健身中心廣場,鄧亞萍依舊熱情爽朗,快人快語。  投資場館建設滿足健身「剛需」  運作一隻省級政府引導性體育產業基金,建起一座極具現代氣質的全民健身中心,勾勒出即將在多個城市落地的健身場館藍圖以及用「百姓場館」帶動全民健身的熱情……這是鄧亞萍最近4年在老家河南的主要「功課」。
  • 47歲鄧亞萍真不服老,潮流穿搭配墨鏡挑戰說唱,顛覆對冠軍舊印象
    對於世界冠軍鄧亞萍,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了吧。相信在不少人的眼中,肯定都覺得她肯定是個只懂運動的人兒。但沒想到的是,今年已經47歲的鄧亞萍,不但是個學霸,還是個說唱高手呢。這不,近日她就大膽挑戰了說唱。穿搭時尚加上節奏感出眾,真的是讓人太刮目相看啦。
  • 鄧亞萍曬身份證破謠言,那些美國生的「中國星二代」,怎麼樣了?
    國外的月亮,真不一定比家鄉的圓。4月11號,鄧亞萍和體育評論員韓喬生在一場直播連線中為觀眾答疑解惑:「有同事說非要讓我曬一下我的身份證,因為有的人說我不是中國籍。」當時,鄧亞萍在鏡頭前展示了自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的身份證。連線的韓喬生打趣說:「我看見啦,身高是1米55,體重是48點65公斤。」聞言,鄧亞萍哈哈大笑。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澄清自己的國籍了,早在去年2月份,鄧亞萍發布了一條置頂微博。
  • 鄧亞萍一次吃了三個肉夾來增加碗裡的涼皮 而綜藝節目...
    鄧亞萍那天穿著樸素。網民們看到鄧亞萍在這麼簡單的餐廳吃飯,稱讚她是最腳踏實地的奧運冠軍。當她出去吃飯時,她的外表幾乎和普通人一樣,她看起來不像一個著名的體育明星。鄧亞萍退休後,先在劍橋大學攻讀學位,畢業後從事商業工作。然而,他在商業上的發展不如打桌球。
  • 素有魔術師美譽,開創長膠削球打法,培養了鄧亞萍,還記得他嗎?
    值得一提的是,張燮林慧眼識珠,當年他力排眾議選擇鄧亞萍進入國家隊。當大部分人認為鄧亞萍受身高限制,不太適合打桌球時,老前輩則認為恰恰是身高的原因,讓對方的來球在鄧亞萍眼中都是機會球。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天賦極高的鄧亞萍經過刻苦訓練,在世界大賽上一鳴驚人,成為女乒史上首位大滿貫得主,她還開創了反手長膠進攻打法。
  • 60歲郎平和47歲鄧亞萍:兩個世界冠軍的風雲對決
    你今日所遭受的磨難,是你一生的財富 你今日所遭受的凌辱,是你一生意志的起點 1973年,年僅13歲的郎平很瘦很高,但北京少體校的女排教練張媛慶,看到她身上的亮點,做了身體和反應測試後,更是滿意。
  • 鄧亞萍穿18元涼鞋「務農」,花T恤配粉褲太像農婦
    作為世界冠軍,鄧亞萍真節儉,8月2日,鄧亞萍曬出了一段視頻,摘菜包餃子都是親力親為,生活樸素簡單,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你看看,就連吃飯都自己親自吃,多低調。最讓大家注意的是鄧亞萍的穿搭。鄧亞萍戴著粉色的大遮陽帽,看上去清爽自然,偏偏穿著印花T恤,以黑色為主色調的T恤上面點綴著各式各樣的花朵圖案和綠色樹葉。穿衣打扮像極了村裡的農婦,著實接地氣,粉色的長褲略顯土氣,一雙18塊錢的洞洞鞋更加節儉。
  • 鄧亞萍穿18元涼鞋「務農」,花T恤配粉褲太像農婦
    作為世界冠軍,鄧亞萍真節儉,8月2日,鄧亞萍曬出了一段視頻,摘菜包餃子都是親力親為,生活樸素簡單,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你看看,就連吃飯都自己親自吃,多低調。最讓大家注意的是鄧亞萍的穿搭。鄧亞萍戴著粉色的大遮陽帽,看上去清爽自然,偏偏穿著印花T恤,以黑色為主色調的T恤上面點綴著各式各樣的花朵圖案和綠色樹葉。
  • 「摳門媽媽」鄧亞萍,14歲兒子奪冠,獎勵是雙運動鞋,還是打折的
    鄧亞萍14歲兒子林翰銘奪得北京市青少年桌球錦標賽單打冠軍後,鄧亞萍興奮地發文,表示兒子第一次奪冠,比自己奪冠還要高興。當時就有球迷打趣問:大魔王準備怎麼獎勵小林子啊?有網友表示:以後不叫你大魔王鄧亞萍了,改叫「摳門媽媽」鄧亞萍了。還有網友表示:劃重點,「很久」二字,是不是兒子不奪冠,這雙鞋還就不給買了?
  • 黃景瑜與鄧亞萍楊鳴同框合影,三人上演最萌身高差
    7月9日上午,黃景瑜在微博曬出參加節目,與鄧亞萍及男籃運動員楊鳴的同框合影,並發文:「從鄧亞萍老師手中接過這一棒,深感責任重大。就像楊鳴教練說的:文體不分家,生而為贏的精神,我們一直在超新星賽場上見證。」
  • 「桌球女皇」鄧亞萍:一生豪橫退役坐擁50億,兒子奪冠老公也很牛
    ,她也是桌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她就是桌球女皇鄧亞萍。1973年,鄧亞萍出生於河南鄭州,是一個實打實的桌球世家,他的父親鄧大松曾經是河南省桌球隊選手,從鄧亞萍2歲多開始,鄧亞萍就在父親的自行車上帶著鄧亞萍去工人俱樂部看他們打球。
  • 乒壇舊事:96奧運陳靜決勝局5比21慘負於鄧亞萍,是故意讓球嗎?
    當時陳靜在半決賽3比0淘汰了中國選手喬紅,她在決賽面對的是鄧亞萍。當時陳靜的實力很強,強到她是國乒最忌憚的對手。國乒球員在面對陳靜時往往拿她沒什麼辦法,基本上是輸多贏少。就連鄧亞萍在和陳靜比賽時也只能五五開。
  • 鄧亞萍:我不喜歡「女強人」這個詞,這說明女性還不夠強|鳳凰《封面》
    我父親問那你怎麼辦?你是想繼續打球呢?還是去上學?我說「我也想贏我也喜歡贏,我是覺得我自己不服,所以我選擇要證明自己」。我一直覺得那是我逆襲的開始,它把我心底的那個勁兒給激出來了。鳳凰網財經:那個勁兒是一直跟著你嗎?到現在也有嗎?鄧亞萍:養成習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