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初步建成海綿城市 水環境治理見成效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2月24日電 (王華 曾敏婷)廣州市水務局24日公布,該市水環境治理成效初顯,已達到海綿城市建成要求。

目前,廣州市海綿城市建成區面積為274.1平方公裡,佔全市城區面積(以2019年為水平年)的20.7%,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據介紹,廣州海綿城市項目清單共涵蓋建築小區、道路工程、公園綠地、水務工程等4大類共計665個項目。在各類項目中,該市將因地制宜採取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目標。

廣州的海綿城市建設以流域為單元核算「水帳」,構建「上中下協調、藍綠灰交融、大中小結合」的海綿體系。例如,白雲區石井淨水廠設置初雨系統提升周邊地表「水彈性」,以適應環境改動和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初期雨水先經過預處理區中進行一級處理,再提升至高效沉澱池,經混凝、絮凝和沉澱強化處理後排至石井河。該初雨系統能夠有效解決雨水洪澇問題,提高雨水利用率,節省水資源、減輕城市水危機。

在海珠區閱江路的碧道示範段,引入海綿城市理念,採用全新排水設計,將雨水先收集於草溝、雨水花園,再浄化滲透至地下,解決暴雨積水問題。建設過程充分利用沿線原有資源和景觀,用綠色草毯將會展中心、有軌電車與珠水縫合,營造生活、生產和生態一體化空間。

據了解,2020年廣州新建汙水管網7781公裡,新(擴)建汙水處理廠6座,全市汙水處理能力達到約769萬噸/日。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13個國省考斷面全面達標。(完)

相關焦點

  • 武漢:確保到2030年八成以上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標準
    央廣網武漢12月25日消息(記者彭照)今天(25日),在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城鄉建設局通報,「十三五」期間,武漢市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實現了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20%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的目標要求。
  • 北京通州建成「海綿城市」
    北京通州在建設之初就規劃了城市的發展方向,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建成一個「海綿城市」,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城市才算是海綿城市呢?海綿城市又有什麼好處呢?細分了說通過建設海綿城市,增加城市的海綿體,讓降落的雨水能快速滲透到地下,減少地表徑流,緩解城市內澇,補充地下水。同時能起到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雨島效應等作用。修復和治理城市生態環境,構建綠色健康和諧的生態體系。增加城市美觀。海綿城市建設手段中的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綠色屋頂等技術手段,還能增加城市美觀度,提高城市品位。
  • 南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全面優化
    百裡秀美邕江流光溢彩,移步換景繪成一幅生生不息的民生畫卷;持續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建成區原有的38個黑臭河段現已基本消除黑臭……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寧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治水、建城、為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造百裡秀美邕江,全力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截至2020年11月中旬,全市原普查發現的38個黑臭河段已基本消除黑臭。
  • 打造海綿城市,貴陽這樣做
    在白鷺湖溼地公園的項目改造中,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得以充分體現。建設方選用了下沉式綠地、植草溝、人工溼地、透水鋪裝、透水路面、多功能調蓄等低影響開發設施及其組合系統,能將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 「十三五」時期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原標題:「十三五」時期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
  • 今年武漢二成以上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標準,示範區6個歷史漬水點消除
    記者任勇 攝長江網12月25日訊 25日下午,在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城鄉建設局通報,「十三五」期間,武漢市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方面,成效顯著,青山江灘濱江堤防綜合改造工程榮獲C40城市獎,以粉煤灰堆場改造的戴家湖公園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武漢市海綿城市系統方案》成為首批16個試點城市模板,武漢市海綿城市項目入選全球100個應對氣候變化案例
  • 深圳市羅湖區:多舉措並行推進老城區海綿化改造見成效
    原標題:深圳市羅湖區:多舉措並行推進老城區海綿化改造見成效   自2016年深圳市正式入選國家第二批海綿
  • 西安建設海綿城市有啥進展 別讓一下雨就能看海
    希望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改造,為市政管網減負,讓雨水成為財富而不是負擔。回復XA_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民您好!首先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注和支持。西安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16年開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制定了《西安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並依據規劃在西安市小寨區域組織實施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建設,包含建築與小區海綿化改造、綠地與廣場海綿化改造、市政道路海綿化改造、調蓄設施建設、智慧運維系統建設等內容,目前項目正在大力實施,已建成部分成效初步顯現。
  • 南京建鄴海綿城市建設嚴抓落實成效明顯
    「連續兩年考核成績都是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預考核及前三季度監測中均名列第一……」自2018年海綿城市建設達標率先後作為南京市對區考核和江蘇省考核指標以來,南京市建鄴區注重頂層設計,嚴抓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成效明顯。
  • 南京鼓樓:建設海綿城市 打造會「呼吸」的鼓樓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澇能力,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指導部署下,鼓樓區積極搭建組織架構、組織文件編制、開展項目檢查,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並取得初步成效。
  • 山東省海綿城市建設狀況
    海綿城市建設初步計劃為此,2016年,山東省財政籌集資金2億元,支持啟動海綿城市省級試點建設, 濰坊、泰安、臨沂、聊城、濱州等5市,以及青州、曲阜、莒縣等3縣入圍試點。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 生態城:「海綿」繪出新「畫卷」
    ■ 生態城初步形成了「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雨水徑流汙染控制體系:建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植草溝等,在地塊內部實現源頭減排。目前,生態城22.8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試點片區中,已經形成了一批品質高、有成效、能複製、可推廣的精品項目,讓生態城市更加名副其實。
  • 鶴山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見成效!這些鄉村美景你見過嗎?
    據了解,自2018年8月以來,鶴山市按照省、江門市有關工作安排,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引領,結合鶴山實際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汙水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 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績效評價全國第一
    深圳灣、茅洲河、大沙河、福田河等濱水空間遊人絡繹不絕,成為人們休閒娛樂好去處。近年來,深圳加快補齊水環境「短板」,用4年補齊了40年的汙水處理設施欠帳。2020年,全市水務系統聚焦「水汙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這一核心任務,在破解超大城市治水難題上開展了一系列新探索、新實踐,推動治水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效。
  • 到2035年 全面建成昆明城市新中心
    記者從會上獲悉,到2035年,官渡區將全面建成昆明城市新中心,綜合樞紐重要承載區、開放發展引領區輻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全會認為,「十三五」時期,是官渡區自我加壓、持續奮進的五年,也是亮點頻現、碩果纍纍的五年。
  • 廣州從化:寫好「治水」文章,打造生態美麗宜居環境
    作為流溪河的發源地,從化治水工作成效直接關係到下遊1400多萬廣州市民飲用水源安全。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打好治水「組合拳」,以加強河(湖)長制落實、大力整治「散亂汙」場所、推進碧道建設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堅決守護好美麗河湖。
  • 【區縣解讀】墊江建設人水和諧海綿城市
    在城鎮化進程中,水是一個城市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內澇並存。如何解決城市「缺水內澇水髒」的難題?建設「海綿城市」是最好的答案。墊江水資源短缺,不透水面積增多、年徑流控制率低;城市下墊面硬化破壞水文循環、加重城市熱島效應;硬質護岸多,影響河道生態功能。 為解決雨水面源汙染、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墊江縣積極開展水庫工程、生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借水工程、聯網供水工程等一系列雨水蓄積及利用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 主官訪談|東川:走好「轉型路」建成滇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2020年,創新組建36個造林合作社,吸納3000餘名脫貧群眾深度參與林業生態建設,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脫貧雙贏;完成林業生態建設營造林任務9.88萬畝,其中,種植花椒4.7萬畝,退耕還林3.58萬畝,人工造林1.6萬畝;啟動實施20.66億元的林業生態修復PPP項目,初步建成以小江兩岸綠色生態走廊為基石的「綠色屏障」。
  • 海綿城市,一種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那麼,海綿城市行業發展最新動態如何?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海綿城市的建設是解決我國水環境問題的客觀需求。
  • 長三角議事廳|從「城市看海」反思海綿城市建設
    為緩解城市排水系統所存在的問題,2015年《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建設「海綿城市」。這一管理策略通過綠色生態的城市建設,實現在雨期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彈性應對氣候變化並改善城市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