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 | 咖評 vdailycom
胡安大叔和他的小騾子大概喝哥倫比亞咖啡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胡安大叔與他的小騾子吧,哥倫比亞咖啡的商標就是這個了,由大山的背景、一頭騾子以及戴草帽的人組成,這個標誌就形象的表達了哥倫比亞咖啡的概況:1、山代表高海拔山地種植;2、人代表了哥倫比亞的咖啡種植傳統,同時也是「JUAN VALDEZ」這個國民咖啡品牌;3、騾子代表哥倫比亞咖啡豆的運輸方式和傳統小農莊種植的特色。
那我們今天就來介紹哥倫比亞慧蘭這支豆子,這支豆子整體口感均勻,甜感明顯。
疫情對哥倫比亞咖啡業的影響哥倫比亞是全球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生產國,每年4至5月是當地咖啡農最忙碌的採摘季。但是今年,為了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哥倫比亞實行全國隔離令,咖啡莊園錯過採摘季。僅今年四月,哥倫比亞咖啡豆產量就較去年同期下降28%,前四個月累計同比下降17%。
哥倫比亞咖啡種植歷史哥倫比亞種植咖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殖民時代,咖啡在哥倫比亞也有許多的說法
其一:據說是從加勒比海的海地島,經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從水路傳來的。
其二:1808年,一名牧師從法屬安的列斯經委內瑞拉將咖啡豆首次引入哥倫比亞。其中一種是哥倫比亞的第一批咖啡種子是通過聖坦德省由委內瑞拉入境的。
其三:關於哥倫比亞咖啡種植的最早記錄出現於西班牙傳教士Jose Gumilla的名為「The Illustrated Orinoca」的書中。他描寫了他於1730年在Meta河兩岸傳教時的見聞,其中提到了當地的咖啡種植園。到了1787年的時候,其他的傳教士已經把咖啡傳播到了哥倫比亞境內的其他地方。
沉浸在咖啡中的哥倫比亞如今哥倫比亞是世界第三大咖啡生產和出口國,所生產的哥倫比亞咖啡,以它的精品品質、柔和的口感和高品位聞名於世。而這全部取決於,哥倫比亞適宜的氣候為咖啡提供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然牧場」。
哥倫比亞栽種的咖啡品種全以優質的阿拉比卡種為主。哥倫比亞的咖啡樹主要栽培在安第斯山區,海拔1300米上下的陡坡上,那裡終年氣溫大約為攝氏十八度,年降雨量為2000至3000米,這些條件非常適宜於咖啡的生長,再加上氣候溫和,空氣潮溼,並且可以不分季節地收穫。因此,這就是哥倫比亞咖啡質量上乘,在世界享有精品盛名的原因。
在哥倫比亞,最重要的栽培地區就是西南部慧蘭地區。
慧蘭地區屬於山脈地形,咖啡又栽種在峽谷斜坡上,所以擁有栽種優質阿拉比卡豆的高海拔,以及適宜的溫度。峽谷斜坡的氣候更是不僅使寒風吹不進,陣陣山風送涼沒有高溫,而且雨水也是比較充足,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咖啡栽培地了哥倫比亞咖啡工人都是上山手工採摘咖啡豆果實(又稱咖啡櫻桃),因此可以精挑細選,摘取最成熟飽滿的果實。並且絕大部分的咖啡豆都採用水洗式加工,中度烘焙後衝飲具有清淡絲滑的口感,有時也帶著一點酸意,不像巴西咖啡和義大利Espresso口感那麼強烈,在哥倫比亞國被譽為「綠色的金子」。
以【前街咖啡 哥倫比亞慧蘭】為例
產區: 哥倫比亞
品種: 卡杜拉
處理方式: 水洗
烘焙: 中深烘焙
海拔高度:1500-1800m
前街咖啡烘培建議
這支哥倫比亞慧蘭的豆子密度較高、豆目均勻,豆型比較飽滿,前街烘焙師想把這支豆子表現出帶有堅果、黑巧克力和焦糖的香味,於是在一爆後調了火力,延長了烘焙時間,在3'00「 ,202℃下鍋。
爐溫至攝氏185℃入鍋,風門開設3,火力120,回溫點1'32",98.6℃;爐溫140℃時把風門開至4;此時豆表變為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進入脫水階段,當爐溫到達192℃時,將火力調至80,風門開到最大5;8'30"時
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麵包味明顯轉為咖啡香,可以定義為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 9'15"開始一爆,一爆後發展3'00「 ,202℃下鍋。
前街咖啡烘培後的杯測報告
前街咖啡衝煮建議
濾杯:KONO濾杯
水溫:86-87℃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BG#6w
前街咖啡衝煮手法建議
分段式萃取
第一段注水用30克水進行悶蒸,悶蒸時間約30秒,第二段注水至125克水時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的時候繼續第三段注水至225克結束,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前街咖啡風味描述
整體比較均衡,甜感明顯,入口有黑巧克力、堅果、焦糖,在溫度變化下有柔和的果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