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宋朝明朝清朝 杖刑都是六十下起步 為何只有元朝不同

2021-01-12 凡人摸史

曾有人對慈禧太后講,太后啊,咱大清那個啥派太監傳口諭,訓斥大臣的刑法,也太不夠意思了,很傷文臣們的自尊啊……

慈禧太后嘿嘿一笑,那就恢復明朝廷杖唄……讓你更有尊嚴……

那人不敢再接茬,他知道,相比而言,被訓斥可比掀翻在地打屁股文明多了……

不過,今天咱們說的不是廷杖,而是杖刑。

我們知道,古代處罰罪犯,主要有五種刑罰,笞、杖、徒、流、死。

其中杖刑,就是用荊條或大竹板拷打犯人。與明朝廷杖專打屁股、對受刑者進行人格侮辱不同,杖刑鞭打的範圍大得多。

圖取其義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宋史 刑法志》記載,宋朝的杖刑,有「脊杖」「臀杖」之分,大概就是有的打背,有的打屁股。

至於杖刑的數量,也就是受杖時被打多少下,各朝都有具體規定。

唐朝「杖刑五條,自杖六十至杖一百」。

宋朝,「凡杖刑五:杖一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杖十三。」

明朝,「杖刑五,自六十至一百,每十為一等加減」。

清朝,「自杖六十至一百,為杖刑五」。

從上可知,唐宋明三朝的杖刑,都是以十的倍數為基準的。而且,都是六十杖起步。如果哪部電視電影裡,出來個縣令,給我打五十大板,應該就是胡扯的了。

眼尖的朋友看出來了,元朝呢?元朝怎麼沒有啊?

確實,元朝是有點點不同。

《元史 刑法志》裡寫,「杖刑: 六十七,七十七,八十七,九十七,一百七」。

有人要說了,喲,原來元朝的杖刑比其它朝代重多了,六十七起步呢……

如果僅僅單看杖刑,確實如此,但,杖的前面是笞刑。笞刑顯然是比杖刑低一等的刑罰,形象點說,至少打起來,沒那麼痛吧。

圖取其義

(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明朝笞刑有五條,從十下起步到五十下。

元朝呢,有六條。

七、十七、二十七、三十七、四十七、五十七。

也就是說,看起來,元朝的杖刑打得比其他朝代多,實際上,元朝能被適用上杖刑的人比其它朝代會少。因為它的笞刑,比其他朝代多了一級。

也就是說,其實元朝的刑罰,是比其他朝代輕的。

這可不是我瞎扯,經過朱元璋審稿並籤字發行的《元史》裡這樣評價——

其君臣之間,唯知輕典之為尚,百年之間,天下乂寧,亦豈偶然而致哉!

圖取其義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胡虜有近百年之運,跟他們輕刑罰分不開呀。

那麼為何是從七下開始呢?

明初人葉子奇在其書中記載,元世祖忽必烈定刑罰,笞杖已定,他說,天饒他一下,地饒他一下,我饒他一下,十下的,就打七下吧。

葉子奇還說,元朝死刑定讞(音:燕)之後,很少開刀問斬,而任其老死監獄。

造成的結果就是,偶爾行刑,腦袋下地,圍觀的男女老幼,都嚇得尖叫奔逃……

相關焦點

  • 嫁衣發展史:古代嫁衣不都是鳳冠霞帔,周朝為黑色,宋朝是綠色
    3.宋朝宋朝嫁衣採用的是花釵大袖禮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與唐朝時期的衣著「張狂」,霎時都收斂了許多,宋朝的服飾不再豔麗奢華,而是簡潔質樸。在宋朝,紅色是男人權利的象徵,青綠色則是女人高貴榮華的代表,所以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盛府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大娘子才有青綠色的服裝穿,而林小娘只能穿一些粉色的衣服。
  • 元朝和明朝之間,其實還有一個朝代,史學家:不想承認但真實存在
    我國朝代特別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然後再到清朝。其實,在元朝和明朝之間還有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就是大夏國。雖然大夏國確實真實的存在國,但是在歷史上面,還是屬於不被承認的那一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朝代不被人認同呢?這還要從大夏國的建朝之人明玉珍說起,當時元朝末年的時候,有很多的政權都已經蠢蠢欲動了。
  • 元朝清朝都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為何清朝統治時間是元朝的三倍?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5世11帝,歷時98年。清朝(1636年-1912年), 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共傳12帝 ,統治中國276年。兩者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統治中國。
  • 同是亡國時,為何南宋士大夫殉國的較多?而明朝士紳投清的較多?
    且宋朝和明朝晚期,都是比較公認的容易提前爆發工業革命和資產革命萌芽的時期,能更快領先世界的發展突然被扼殺,也是大家惋惜的原因之一。而南宋和明朝在滅亡時期的各種現象,也都經常被歷史愛好者們拿出來比較,分析,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嘛,其中,兩個朝代主要掌權階級不同的表現,更是重點關注話題。
  • 棉甲的防護力不如鐵甲,唐宋鐵甲,為何被明清棉甲取代?
    唐朝著名詩人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道:「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由此可見,鎧甲出現了各方面的問題。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到了唐朝統治的中前期,紙甲和布絹甲開始裝備唐朝軍隊。
  • 宋朝的衙門怎麼打板子?折杖法的國家權力在肉身上的規訓與懲罰
    唐朝大杖的大頭是二分七釐(0.8釐米),小頭是一分七釐(0.5釐米);唐朝小杖的大頭是二分(0.6釐米),小頭是一分五釐(0.44釐米)。  唐朝的刑杖只能算是一根荊條。  看來,宋朝的杖刑要比唐朝的殘酷多了。  其實,也不完全是。  2,宋朝的折杖算法。
  • 元朝和清朝對中華民族的統治,這屬於外來勢力的入侵嗎?
    自從進入了新時代,許多陳舊的觀念都遭到了否定,我們的思想也日益受到網際網路的薰陶。許多原本沒有爭議的事情也變得有爭議起來。例如元朝以及清朝,這都是我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但是現在,卻出現了一種不一樣的聲音,認為這是外來勢力對中華民族的入侵。這樣一種說法,立馬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論,有的贊同有的否認,各有各的理由。
  • 為何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不叫趙朝,古代王朝以什麼依據來取名?
    唐朝開國皇帝是唐高祖李淵,宋朝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這兩個朝代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呢? 相信這個疑問,應該是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腦子中偶爾靈光一現的疑問,那麼古代王朝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王朝呢,是以什麼為命名依據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說一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直接以開國皇帝姓命名的情況。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何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很多,而元朝卻很少?
    元、清兩代都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但在當今電視劇領域,二者的表現程度卻大不相同。具體而言,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元朝再現的電視劇屈指可數,能說得上名劇的也只有《成吉思汗》了。康熙皇帝繼位後,國內局勢穩定,清朝從上至下基本完成了漢化,朝廷完全採用中原王朝的制度來治理國家,清朝的統治與以前的明朝等中原王朝並無本質區別。例如清朝的政治體制完全繼承了明朝,設立了中央六部和內閣,並在各地設立了府縣等行政機構。清代的科舉制完全繼承了明朝的科舉制,八股文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的末期。
  • 元朝開始的倭寇,明朝尤為嚴重,為什麼清朝卻銷聲匿跡了呢?
    元朝也曾施行過海禁,但時間較短,政策不延續,管理也不嚴格,對外貿易興盛。但我們也知道,元朝自從忽必烈往後,是一年不如一年,從中期開始,皇位繼承紊亂,內亂頻繁,再加上政治腐敗,矛盾加劇,根本顧不上沿海倭患。倭患最嚴重時期要屬大明了,可以說倭患貫穿整個大明時代。
  • 西漢簡約,宋朝清新,盛唐時期簡直美呆了!
    稍微了解漢服的人一定都知道我國古代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漢服形制。其實除了漢服以外,每一個朝代的妝容和髮型也是有著很大差異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不同朝代女子的髮型都是什麼樣子的,西漢時期簡約大氣,宋朝清新婉約,盛唐時期的髮型美呆了,來看看你最喜歡哪一種。
  • 各個朝代女子髮型圖鑑,西漢簡約,宋朝清新,盛唐時期美呆了
    稍微了解漢服的人一定都知道我國古代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漢服形制。其實除了漢服以外,每一個朝代的妝容和髮型也是有著很大差異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不同朝代女子的髮型都是什麼樣子的,西漢時期簡約大氣,宋朝清新婉約,盛唐時期的髮型美呆了,來看看你最喜歡哪一種。
  • 我國首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家,為何現在元朝這麼沒有存在感
    但是在這幾個朝代中,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幾乎都沒有元朝的身影出現過。最早是唐朝的影視劇熱播,之後是明清,現在是宋朝,唯獨元朝不被大家了解。而且說起元朝,大家除了知道這是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創建的,其它的也知道得很少。
  • 宋朝是「世界首富」,為何底層卻那麼窮?但宋朝的錢都花給誰了
    宋朝的渾天儀、紙幣、火炮、造船、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不但比歐洲先進幾百年,連後來的元明清三朝也無法與之比擬。在古代,最能反映一個朝代財富的不是金銀和銅(宋朝鼎盛時的銅產量比1952年的還多),而是人口數量。明朝擁有漢人十八省卻僅有7000萬人口,而宋朝卻擁有1億多人口。既然宋朝那麼有錢,宋朝的百姓為何還那麼苦呢?
  • 元朝和清朝入主中原同日本侵略中國,我們如何區分看待?有何不同
    這本就是完全不同性質的事兒。元朝和清朝的挺進中原,屬於是民族融合,是中華民族不同政權間的較量,對南宋和明朝來說,是入侵,但對中國而言,只是內部政權的較量。而日本入侵就不同了,那是外國對中國的入侵,是民族侵略和奴役,是列強的殖民擴張行為。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到了宋朝皇帝都不穿龍紋了
    「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淡黃袍衫,宋因之」唐朝皇帝畫像並不來自唐朝首先,我們印象中皇帝穿的那種氣勢磅礴的華麗服飾叫做「冕服」,是在舉行重大儀式時所穿的禮服,它很精美,很華麗,有氣勢,不過自然也很繁瑣,穿起來行動不便,所以一般只有在登基、大婚、祭祀時才穿。
  • 清朝入關以後,清朝官員的朝服,為何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清朝入關之前,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呈現出花紅柳綠的情況,分為好幾種顏色。但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的朝服為何都使用石青色,這到底有什麼講究。認真的說,清朝官員、貴族的朝服顏色,與五行相剋理論有關。為了適應不同品級的官員,出現了紫色、緋色、綠色三種顏色的朝服,供貴族和官員們使用。但各自顏色的朝服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約束。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到了隋唐時期,朝服顏色等級制度徹底成型。《文獻通考》中記錄:「用紫、青、綠為命服,昉於隋煬帝而制於唐。」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出現了關於服飾顏色的記載:「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並金帶。
  • 看一看中國各省的名字和簡稱,都是怎麼來的?
    崤山以東的所有地區,都被稱為山東,包括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所以隋唐時期的山東士族並非指現在山東省的士族,而是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的士族。元朝曾在今日的山西地區設置山西河東道,明朝設置山西布政使司,清朝改稱山西省,省名由此確定。元朝曾在今日的山東地區設置山東東西道,明朝設置山東布政使司,清朝改為山東省,省名因此確定。
  • 古龍作品多發生在明朝
    對於選取哪個朝代來講故事,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偏好。從金庸、古龍、梁羽生的作品中,我們似乎可以發現哪個朝代是武俠小說作家們的最愛。  在金庸的15部小說中,以先秦為背景的是《越女劍》;以宋朝為背景的有三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元朝為背景有一部《倚天屠龍記》;以明朝為背景的也只有一部《碧血劍》;以清朝為背景的則有五部——《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鴛鴦刀》,另外四部沒有朝代背景。  古龍的絕大部分小說沒有朝代背景,但一般認為這些作品的背景是明朝。
  • 清朝滿人貴族看到明朝古物,譏笑:明朝滅亡是理所當然!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除元朝以外第二個統一了草原、中原以及西域版塊的大一統帝國,清朝之所以能靠東北一隅而入關取代明朝,靠的就是八旗勁旅彪悍的戰鬥力。而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成為了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