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外,女主內,是婚姻幸福最大的謊言

2021-02-17 中國婦女報

有很多文章炮轟全職太太的不獨立,卻很少有人能體會全職太太的心酸。全職太太的辛苦在於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家務,時刻為老公孩子待命,做得好不被感激,稍有閃失就成為眾矢之的,更沒有人會理解你因此犧牲掉的成長機會。

這樣的努力付出,不僅很難換來關係和諧,我們還經常看到那些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讓男人完全沒有後顧之憂的女人,動不動就被拿來跟職業女性比幹練、比豁達、比耐心,最終卻被男人們以各種理由拋棄。

這些全職太太們,為何在關係裡最辛苦,卻成了最不被善待的角色呢?

全職太太常常出現在兩種家庭:家庭沒人照顧孩子,決定妻子只能在孩子和工作中取捨;家庭有足夠富足的條件,支持妻子不工作,用更多的時間經營家庭。

在有全職太太的家庭,丈夫都會有意識地重工作輕家庭。全職太太的出現,相當於無形中把家庭的責任做了重新分配:妻子更傾向於照顧好家庭,丈夫更努力保證家庭的經濟穩定。

當妻子將更多的心思花在家庭的衣食起居、孩子的教育上時,更容易放棄的是對獨立自我價值的思考;當丈夫因為家庭的需要意識到肩上的重責,開始對工作有更多的投入時,逐漸忽略的是關愛和陪伴家人的責任。

所以,在有全職太太的家庭裡,最開始會呈現出一幅最美好畫面:丈夫賺錢養家,妻子持家養娃,丈夫對家庭的責任開始更多以經濟支持形式來體現。可是只給錢,卻沒有時間陪伴,親密關係的疏遠就這樣開始了。

有全職太太會說:只要我們還有共同的孩子,我照顧好孩子,他就永遠不會狠下心離開我。一個美國作家曾說:只要有一個女人,為兒女所累,定有一個男人,沒有享受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當媽媽更多包攬了照顧孩子的功能,爸爸不再花時間陪伴孩子,爸爸就成了孩子心中一個形同虛設的角色,而爸爸因為缺乏對孩子的陪伴,自然也會習慣了孩子不再是他生命中重要的部分。所以,對於男人,沒有充分享受為人父的滋味,自然也不會覺得孩子珍貴。

每個人最難割捨的,是日常生活中能佔用你更多時間的人。如果陪伴妻兒不再成為丈夫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當他們的生活開始以一種新的模式,去適應、去尋找平衡、去變得固定時,即使面臨選擇的取捨,也不會再有過去難以割捨的強烈情感。

有的家庭會因為帶孩子的艱辛,增加婆婆或者是保姆的共同參與。大多家庭有這樣的組合時,很多丈夫就覺得有這麼多人幫忙了,就理所應當可以不管孩子。可是,不管有多少人參與,父親和丈夫永遠是一個無法用他人替換的角色。而出現這樣的結果,大多就像前面例子裡的孩子爸爸一樣,他不是不願意參與,而是周圍人一致將他推向了以工作為重的角色。

好丈夫和好爸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經歷人生中更多的重要時刻。如果你希望有一個更和諧的家庭,一定不要覺得丈夫努力賺錢就夠了。一個只能在工作中尋找單一成就感的男人,缺乏家庭的情感轉換空間,很容易在遭遇工作壓力時滋生出其他的情感需求。

所以,即使有很多人照顧孩子,也要有意識鼓勵丈夫參與家庭情感陪伴,這是家庭安穩的根基。當一個男人,因為照顧妻兒,因為對家庭事務的參與,變得更成熟,更有擔當,有苦有甜,有煩躁也有歡笑時,他收穫的將是人生裡最特別的記憶,也是他獲得人生價值感的另一重要來源。

我生二寶後的一段時間在家工作,體會過全職太太的艱辛,後來我開始安排完整的時間工作,有一天上午很忙,比往常晚回家半個小時,二寶一直在鬧著找媽媽,丈夫說:你怎麼不早點回來。

我非常生氣地告訴丈夫:你忙著出差、陪客戶、早出晚歸的時候,我沒有半句怨言,換作我稍晚一點你就不高興。為什麼只有你的工作,才理所應當被全力支持?

在關係裡,當對方開始習慣你的付出,總會不經意間覺得這是對你必須的要求。甚至,在很多女性的觀念裡,成功的男人都應該把精力放在事業上,自己更應該努力做好賢內助的工作。實際上,男主外女主內,是家庭幸福最大的謊言。一個對家庭沒有情感付出的男人,事業越成功,離家庭只會越遠。

有一個全職太太跟我講她內心的矛盾,一方面她可以希望自己更能幹,能包攬家裡的所有事情,希望被丈夫看到自己對家庭的貢獻;可另一方面,她又覺得如果家庭瑣事都一個人處理完了,丈夫不再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家庭,丈夫因為習慣了不被需要,情感自然也會一天天淡去。

她知道需要丈夫的幫忙,可是對於一個全職太太來說,這本就成了自己的份內事,再向丈夫求助她會有強烈的不安,覺得這是自己無能的一種表現,所以表達需要對她來說是件非常羞恥的事情。

當一位女性,開始把打理好家庭視作自己價值感的來源時,這份價值感的高低最終就取決於丈夫、孩子或者婆婆對你的態度。這時你們之間出現任何意見分歧,你都只能選擇隱忍,否則你的價值感就很容易在衝突中被瓦解。當你每一天努力的意義,只能由別人來衡量價值時,這是一種多麼無助的人生體驗。

所以,不管是否選擇做全職太太,每一位女性需要清醒地意識到,通過家庭來獲得價值感是一條太艱難的路。而如果想在家庭中有更多自我證明,不僅你的努力很難被看見,還很可能面臨另一半情感上的疏遠。

有太多能安心做好全職太太的女性,都是因為她們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們可能只是把全職太太作為一個階段來過渡,卻從沒有放棄堅持那些真正能帶給她們價值感的事情。這一份堅持,可以讓她們不懼衝突,不輕易妥協,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不僅換來了家人的理解,還活出更真實的自己。

男人需要事業,女人也何嘗不需要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存在感。如果你需要理解,如果你需要更多的愛與包容,請不要把拯救人生的期望寄托在伴侶身上。如此,一個更自信的你,才能勇敢地要求伴侶參與家庭事務,這也是對情感最有力的堅守。

(作者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婚姻家庭諮詢師,眉山美靈心理諮詢中心婚戀情感首席諮詢師)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羅近月
編輯/肖婷
美編/李凌霄

相關焦點

  • 男主外女主內?有緣網提倡婚姻要講究平等
    有緣網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婚姻觀念也有了一定的轉變。在傳統的婚姻裡,「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尤為常見,但是在當前的時代裡,女性賺錢養家也越來越常見,這種傳統的婚姻觀念也逐漸被很多人不認可。婚姻講究平等到底有多重要?  雖然是21世紀,但是有很多男性還是活在上個世紀,認為女性就應該相夫教子。
  • 男主外女主內 聽說是因為……
    中國傳統的分工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啊不對不對,是男人負責在外賺錢、應酬,女人負責照顧家人、操持家務(不過小編說的也是實話嘛,偷笑)。不過如今,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那麼問題來了,分工模式到底哪家強?
  • 話題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要不要變?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是「男主外,女主內」,而且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好像一直都非常默認這句話,殊不知,這句話造成了多少家庭的悲劇
  • 男主外女主內,應該推崇嗎?
    電視劇《三十而已》的全職太太顧佳完美的解釋了什麼叫男主外女主內的含義。男主外女主內的起源《易家人》卦,《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意思是說在家庭事務裡,治家宜寬,通常由一位」大女主「來主導管理,以便她發揮女性柔而靜的特點。同時,治家宜嚴,這就需要一個人來樹立規則的權威性,男性剛而動,這種樹立規則的事情,自然要拜託給」大男主「了。說白了,男主外女主內,探究是家庭管理方面的理念,而非簡單的職業分工。
  • 男主外女主內到底誰辛苦
    之前看過一篇關於男主外女主內的辯論賽雙方各自觀點,說的也都非常有道理甲方:大致意思是男主外女主內但這種生活模式幾千年流傳下來男人強魄的體力已不是工作的唯一依靠現代化工作所依賴的是腦力價值女人和男人同樣優秀完全可以創造同樣的社會財富我個人對雙方的觀點都表示贊同但是對於如今的社會男人主外賺錢就真的比女人主內顧家累嗎
  • 「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一定有問題嗎?
    「男主外,女主內」的婚姻,被表現的多麼地觸目驚心。 加之,事實上,在亞洲國家,女性婚後回歸家庭,走入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共識。 這種共識不僅僅存在於男性之中,更存在於女性之中。 是一種集體無意識。 所以,出於以上種種,實際生活中,很容易走入「男主外,女主內」的婚姻。
  • 實行「女主外,男主內」家庭分工三個月,是一種什麼體驗?
    原創 祝你自由的 meiya 收錄於話題#親密關係4個距離婆婆8月初回老家,我和大衛開始「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即女人負責賺錢養家,男人做全職爸爸負責帶孩子做家務,已經過去三個月了,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什麼心得體會呢?
  • 金牛女與這個星座男最般配:男主外女主內,分工明確,很是和諧
    金牛女與這個星座男最般配:男主外女主內,分工明確,很是和諧。
  • 「男主外女主內」,這句話不適用當今
    「男主外,女主內」這種說法,其實,一直都在為丈夫的大男子主義打掩護。認為家庭中,女性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是不應該說辛苦的。現實中,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丈夫的這種大男子主義,將婚姻變成了喪偶式婚姻。對家庭漠不關心,回家各幹各的,也不關心體諒妻子。這樣子的婚姻,終究不會長久。好的婚姻,就應該冷暖互知,互相換位思考,多體諒彼此的不易。
  • 女主外,男主內,全職爸爸行不行?
    在我們傳統的家庭分工中,長期以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可是近些年,男性選擇成為「全職爸爸」似乎也並不是罕見現象了。不管是被迫還是自願,確實有男性選擇成為「全職爸爸」。男性什麼情況下會做「全職爸爸」?▲圖片來源:reddit.com之所以會引發熱議,是因為在刻板印象裡,「男主外,女主內」的生存模式似乎才是主流,李銀河曾經說:「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天然更接近家庭,所以她更適合呆在家裡養孩子、幹家務,而男人更適合在商場上打拼,賺錢養家。」
  • 「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一定是正確的嗎?符合現在家庭模式嗎?
    在人們腦中似乎已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男主外,女主內,」傳統社會責任分工根深蒂固的存在每一代人的心裡,受到廣泛的認可,幾乎就成為了家庭固定結構,似乎是約定俗成的。 人們普遍認為男人的特長在於賺錢養家,女人的特長在於勤勞持家,由於生育是女性特有的一種功能,順帶就認為女人除了生育之外,還應該打理好家裡的一切事務,中國早期社會的男耕女織,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分工。
  • 男主外,女主內?一個家庭的分工,主要還是取決於這個!
    無論「男主外,女主內」,還是「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很多人會陷入一種爭論之中,就是比誰更辛苦。大家都無法克服自戀,會不自覺地覺得自己才是家庭中最辛苦的那個人。掙錢養家的人覺得自己作為「社畜」,看客戶、看領導臉色,會議一個接一個,項目忙完一個又一個才是最辛苦的。在家做家務帶孩子的人覺得自己面對洗不完的碗,掃不完的地,還有愛發脾氣、需求又多的孩子才是最辛苦的。
  • 男主外女主內應該被推崇嗎?這5個因素告訴你,未必!
    作為家庭管理模式,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有其合理性,但沒有絕對的排他性。不同的家庭可以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男主外女主內只是其中的一種。在現實生活中,家庭模式是否合適,應該基於實際情況的考量並且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才能夠確認。一個家庭誰主外誰主內,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
  • 男主內,女主外的生活幸福嗎?
    再加上她家是男主內,女主外,她硬生生的被社會和家庭訓練成勇士,並樂此不疲。 這就是生活,無論職場還是家庭,只要找到了自己合適的位置,為之全力付出就對了! 還有人無完人,一點小小的瑕疵,也許會影響生活,但一定要謹記分寸,只有把握分寸,生活才會一帆風順。
  • 最差的婚姻,就是男主外,女主內
    ,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方整天在外忙於工作,缺失了對於家庭生活的參與,女方整天在家裡圍著廚房孩子轉,缺失了對於社會生活的參與。這種婚姻,看似效率最大化,最經濟實惠,但是長遠看來,是得不償失的。男人在外賺錢,女人在家做家務帶孩子的婚姻,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男人一個人,要賺到養活一家人的錢,這種壓力往往會在老婆抱怨男人不做家務不管孩子時爆發:「我天天累死累活做牛做馬養活這個家容易嗎?」
  • 「夫妻共享半年產假」引爭議: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正在消失
    男主外女主內的封建傳統思想,依然在或多或少的毒害中國女性。「夫妻共享半年產假」的建議出來,足以證明這樣的時代正在消失。不顧家的男人,沒有未來。02特別奇怪的是,在這條新聞下面,擁護的都是女性,反對的都是男性。
  • 劉詩詩甘願男主內女主外,她和吳奇隆的婚姻,或許沒這麼簡單
    「不要著急,你的對象還在幼兒園」,這對於我們而言這本身是一句玩笑話,但在吳奇隆和劉詩詩這對夫妻身上卻驗證這一說法,如今兩人已經結婚整整5年時間,之前的二人世界變成三口之家,對於外界來講怎麼看怎麼幸福,但從近段吳奇隆的採訪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婚姻並沒有那麼簡單。
  • 「男主外女主內」會讓婚姻更幸福嗎?
    傳統的社會性別話語下,「女性更適合育兒」、「男性更容易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等結論逐漸深入人心,然而,這種基於「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論調,真的有科學依據嗎?男性與女性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腦結構差異嗎?男性與女性哪個更能在職場上成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性別差異的那些事。腦內乾坤:男女大腦確有不同!
  • 相敬如賓才是婚姻中最大的謊言
    這裡是北大媽+人大爸打造的互動親子平臺,分享海量育兒知識,
  • 相敬如賓才是婚姻中最大的謊言!
    我媽媽說,一個家裡生活的,哪有不鍋碰碗的事情,婚姻是磨合出來的,感情是相處出來的,攥緊拳頭讓對方去猜,保準隔著一條河的距離。 我們同學幾個年齡相仿,幾乎是同一時期成家,沒出三五個月,愛情一落地,大多數的家庭婚姻的馬腳馬上露了出來,先前裝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公舉王子、相敬如賓的戀人,一旦生米熟成熟飯,好吃懶做,睚眥必報,任性耍賴,矯情蠻幹全部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