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是2022年第19屆亞運會馬術比賽的舉辦地。為確保比賽順利進行,根據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建設相關要求,桐廬需在2020-2022年的5月和11月,採集3-5頭野豬樣本以供檢疫。
根據浙江省、杭州市「創新狩獵模式壓減狩獵槍枝」工作要求,近年來各縣市原先以鄉鎮為單位組建的狩獵隊已紛紛取消,由縣級林業部門統一組建狩獵隊,承擔種群調控、驅獸護農、槍枝管理等職能。
由於當地狩獵隊尚在組建,6月30日,應桐廬縣林水局邀請,建德市野生動物保護隊前往桐廬瑤琳鎮開展野豬樣本採集。
這也是全省首次開展跨區縣狩獵活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全程跟隨,親歷了這次狩獵活動,更聽獵手們講述了關於人與自然的故事。
在系列嚴格的準備工作之後,記者跟隨的狩獵隊到了瑤琳金竹嶺村邊的山上,並且很快發現了野豬的蹤跡(親歷狩獵野豬|杭州老獵槍重出江湖,桐廬大山深處發現泥濘腳印)。
爬了一個多小時的山,我們在盤山公路的一處拐彎稍事休整。突然,一條黃色的獵狗發出嗚嗚的低鳴,躥下公路鑽進樹叢消失了,剩下的一條黑狗和一條虎斑狗也緊跟著追了過去。不一會,下面的斜坡上傳來了一陣響動,接著是幾聲犬吠。「咬住了!」獵捕隊員夏永輝不緊不慢地撥開樹叢,去尋找他的獵犬和獵物。
等他鑽出樹叢,手上就多了一隻七八斤重的小野豬。
「下面有一片西瓜地,十幾個瓜都被咬破了。這頭小豬應該是半夜跟著母豬下來拱西瓜,大概貪吃過了頭,往回走的時候天亮了。」夏永輝分析,它不敢過公路,就乾脆睡在坡地上,等天黑了回去繼續吃,沒想到遇到了狩獵隊。
就在議論間,公路上面的山坡上又傳來了撕咬的聲音和野豬的叫聲。
又一隻小野豬奔到了路基上,很快被追來的兩隻獵狗咬住。
這是兩隻體型差不多的小公豬,應該是一窩的。
1】「最危險的時候,它能幫你擋命」
獵狗是獵人兄弟般的存在
三隻獵犬用出色表現證實了它們的價值。夏永輝家裡養了十多條獵狗,這次帶出來的是比較有經驗的幾條。「更重要的是它們最聽話,不會亂咬家畜家禽。」
咬住第一頭野豬的黃狗,是存粹的中華田園犬,也就是常說的土狗,今年7歲。
和昂貴的進口犬、品種犬相比,它們或許沒有高貴的血統,但在狩獵中卻有很好的耐力,也有不懼危險的品性。而斬獲第二頭小野豬的虎斑,是一條懷孕的母犬。夏永輝說是特意帶它出來鍛鍊的。「母親懷孕時抓到過獵物,小狗在肚子裡就會帶上烈性。」
有經驗的獵人喜歡自己繁育獵狗,也都有自己的一套飼養和訓練的辦法。
夏永輝的獵狗平時吃得並不高級,都是他自己用米糠、紅薯、南瓜、玉米粉和肉類混合煮熟的飼料。秋冬季,打獵次數多,飼料裡肉類的配比才會提高。以前打下野豬可以自行處置的時候,內臟基本都歸獵狗。
訓練獵犬時,上山發現新鮮的蹄印,主人會讓它跟蹤;被雨水衝刷過、氣味沒那麼明顯的,就要依靠人的經驗循跡找到比較新鮮的,再讓狗嗅。好的獵犬,帶它打過兩三次獵,基本就能掌握追蹤和驅趕的技巧。獵人可以從獵犬的反應上,判斷獵物的類型、大小。「就像這條黃狗,如果它聞到的是大豬的氣味,會表現得很亢奮,四處嗅,圍住野豬後會大聲叫,叫主人趕緊過來;像今天的小豬,它叫都不叫喚,直接自己就過去了。」夏永輝說。
但在捕獵中損失的,往往也是最好的獵犬。有時是被槍彈誤傷,有時是被惱羞成怒的野豬拱傷拱死。潘國民說,優秀的獵犬不怕危險,在捕獵中最積極,離野豬最近,容易受傷害,反倒是那些叫得兇但不敢近前愛在外圍打轉的狗容易活下來。
光是去年冬天,夏永輝就損失了四條獵犬。「所以我們聽到狗叫了,一定要儘快追過去,這樣狗不容易受傷。對我們來說狗就是兄弟,最危險的時候它是能幫你擋命的。」夏永輝說。
2】為什麼要獵殺野豬?
豬和馬匹有多種共患病,需提取樣本進行檢疫
收到消息的桐廬縣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驅車上山,提取了獵物的血液和口腔、肛門黏膜樣本。
據了解,豬和馬匹有錐蟲病、馬乙腦等十餘種共患病,每年捕獵一定的野豬進行檢疫,正是為了確保亞運馬術項目的順利進行。
對老獵民來說,兩隻兩三個月大的小野豬,頂多只是開胃菜。不過此行的目的是為檢疫提供樣本,那麼第一天的狩獵任務也就結束了。今年的後續時間,為檢疫樣本採集進行的狩獵還將繼續舉行。
取樣完成後,兩隻野豬被就地深埋做無害化處理。今年疫情發生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相繼出臺新規,任何以食用為目的獵捕行為都不再允許。
在我省,野豬屬於一般保護動物,禁止私自捕獵。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自然界天敵缺失,野豬群危害作物乃至闖進景區、小區的事件也時有發生。2008年1月,兩頭野豬凌晨跑下五雲山闖進杭州西湖花園,被巡邏保安發現,一頭逃脫,另一頭被鐵柵欄卡住,後被打死;2017年冬天,一頭150斤重的野豬竄上杭州虎跑路,被一輛計程車撞死,把司機嚇得夠嗆;去年10月,兩大四小6隻野豬在杭州轉塘之江一號小區狂奔,保安用電動巡邏車驅趕半天才把這一家子請了出去……
3】野豬過多給桐廬建德等地帶來困擾
但狩獵有嚴格的規矩
在山地眾多的桐廬建德等地,野豬更為常見,困擾也更多。
建德市野生動物保護站負責人餘峰告訴我,全市200多個村,20%左右的村受過危害。「粗略統計,近三年間野豬毀壞的有香榧、玉米、番薯,面積1萬餘畝,給農戶造成近40萬元的經濟損失。」
就在今年6月,建德乾潭鎮梓洲村香榧基地,600多株眼看就要掛果的香榧樹被十多頭野豬成片拱掉,有的連根裸露,有的枝折杆斷,有的整株翻了個面。「野豬雖然是一般保護動物,但並非絕對不能捕殺。出現嚴重破壞農作物,或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等特殊情況,可以由專業人員進行獵殺。」餘峰說。6月17日清晨,建德市林業局野保隊隊員在香榧林中打死一頭100多斤的野豬。
早在習得刀耕火種和馴化的技能前,狩獵曾是人類衣食的主要來源之一。如今,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狩獵是個陌生的行業,非法捕獵更是為法律所不容。
老獵民潘國民對我說,十多年行獵,讓他越來越信奉一句老話:萬物有靈。
他曾在一次夜獵中不小心傷過一隻小黃麂,母麂在不遠處聲聲哀鳴不願逃去,這一場景讓他難以忘懷。
「所以我們打獵,都有一定的規矩:打公不打母,打頭不打尾。撞到槍口上的,可以打;逃出包圍圈的,不去追。」潘國民很認同目前這種狩獵隊伍和槍枝嚴加管控的模式,「數量過多了要調控,滅絕性的獵殺必須禁止,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處。」
4】獵人的挑選要過很多道關
創新狩獵的「建德樣本」
長期以來,傳統的狩獵模式並未能解決獸害泛濫的問題,同時由於管理不規範,狩獵隊員素質參差不齊,狩獵槍枝彈藥丟失、亂捕濫獵動物、狩獵誤傷致死事故等時有發生。
為解決傳統狩獵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2017年,建德市按照省、市「創新狩獵模式壓減狩獵槍枝」工作要求,將原先由鄉鎮組建狩獵隊的模式改為由林業部門統一組建一支野生動物保護隊。通過一年的探索,創新制定和完善了狩獵管理、狩獵槍枝管理、狩獵隊伍管理等各項制度。明確鄉鎮、政府職能部門管理職責,規範了管理狩獵行為。
針對槍枝存放難題,依託市公安局原有的槍庫進行提升改造,派保安24小時值守。
對獵民,通過摸索調研,採取以公開選拔的方式擇優入選。新選的獵捕隊員,需鄉鎮推薦、背景審查,通過培訓、考試、體檢等考核程序,一關關篩選下來的,都是政治過硬、身體過硬、綜合素質過硬的人員。
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總結,建德狩獵模式改革以「種群調控、驅獸護農」為目的,人員從原來的198人減為54人,狩獵配槍主體從鄉鎮變為林業局,槍枝從原來的184支減為30支,並借力科技和大數據手段實現對人、槍的全程動態監管,順利實現了「人員減半,槍枝減半」目標。
2019年11月,創新狩獵「建德模式」被省、市推薦在全省交流會上作典型性發言。2020年1月4號上午,公安部《民用槍枝管理辦法》調研組專門到建德調研借鑑,對創新狩獵「建德模式」表示肯定。自2019年11月底以來,建德已10次發放槍枝進行獵捕驅獸護農活動,效果明顯。
2020年,建德開始探索實施大型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險,市林業局作為投保人,遭受野豬等大型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第三方(無直接管理方或無相對責任方)可獲得最高80%的賠償金。該險種的推出有效緩解了野生動物保護與肇事的矛盾,降低了居民損失。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