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集會品第二
解)在有地獄的世界,所有一切地藏菩薩的分身,應召來集,成就法會,這是本經的第二品。
(釋)因前品,佛說出地藏菩薩過去種種孝順的因地,所以地藏菩薩,就來集會,親自證明一切。分身,是菩薩修功德時,應眾的機緣而化現的,他能將一身化出無窮無盡的分身來,像天上的月亮印入水中一樣。現在他就將各處的分身,都會集了,到忉利天來見佛,雖是為作證,但也特地來領受如來的囑付。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解)這時百千萬億,不可以思想、不可以議論、不可以計量、不可以說盡,無量阿僧祇數的世界,以及所有地獄的地方,各處所有的分身地藏菩薩都來了,聚集在忉利天宮。
(釋)億數可以分作四等,十萬為億、百萬為億、千萬為億、萬萬為億,現在把百、千、萬、億四數並列,就是指明萬萬為億的數目。像這樣的數目,已經算不清了,何況再加上不可思議的,無量阿僧祇世界的一獄一分身,都來集會呢?可知道世界尚難量,那地獄和菩薩的分身,還可以計算得來麼?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解)以如來具有普遍神通威力的緣故,所以能把各方面的菩薩,以及諸位已得解脫的大眾,還有從業道裡出來的大眾,都召集攏來的,也各有千萬億那由他的數目,都手持了香和華,來供養佛。他們同著地藏菩薩同來的一輩眾人,都因得著地藏菩薩的教化,永不會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了。
(釋)解脫,有大小的分別,他們都得著不退阿耨菩提的解脫,就是大解脫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翻出我們的文字來,阿,是無字;耨多羅三字,是上字;三字,是正字;藐字,是等字;菩提二字,是覺字;合起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正等,就是不邪不偏;覺,就是覺悟;能夠不邪不偏的覺悟,就是具佛的智慧了。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解)這諸大眾等,自從久遠的劫數以來,在生死的海裡,隨著業浪流轉,在那六道輪迴的受苦,沒有暫時得著休息的。以地藏菩薩有廣大的慈悲、深切的誓願緣故,各人獲到證得果位。既然到了忉利天,心懷都歡喜踴躍起來,很敬仰的瞻望著如來,目光都集中在如來,不肯暫時舍離到別處去。
(釋)業浪,既有業海,自有業浪,眾生忽生忽死,同海中一起一沒的波浪一樣的。人若不得解脫,終在生死海裡隨浪流轉。你要得著解脫,不隨流浪,那就要依地藏菩薩的教誡,得仗了菩薩的大誓願,像他們一樣的修成佛果。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解)這時候,世尊舒放開許多金色的手臂,來摩那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的頂,而說出這樣的話:『我在五濁的惡世,教化這樣的剛強眾生,令他們頑劣的,都能調伏,捨棄邪道,歸依正法,但是十分之中,還有一二份,尚還有惡習慣存在。
(釋)舒是放大開化的意義,佛有如意通轉變的神力,所以能將一母陀羅臂、一兜羅綿手,能夠摩遍無量數,多得說不盡的分身地藏菩薩的頭頂,直接慰勞安撫菩薩,也就是安慰我們的眾生。世尊有智慧大悲二種性生,所以能設法調伏剛強眾生,以戒律調伏我們的身;以定慧調伏我們的心;身心調伏,自然能棄邪歸正了。但是還有一二份惡習未除的人,他要地藏菩薩,也同他一樣的設種種方便,調伏他們,度脫他們。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闢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解)『不但是要你地藏分身救度,就是我如來,也仍舊要分身千百億,廣大的設立方便法門去救度。或有敏利的根性,去說法給他聽聞,使他即時信受;或已有善果的人,我就殷勤的勸他,就去成熟;或有呆笨暗鈍的根性,我便耐性而長久的,想方法去感化他,使他來歸依我正道;或有業障深重,不生敬仰心的,像這樣一等的眾生,也各各有差別的,我也要分身去度脫他們。或現出男子身、或現出女人身、或現出天龍身、或現出神鬼身、或現出山林川原河池泉井,都來利及我們眾生,使我們都一齊度脫,在後方罷;或現出帝釋身等,……菩薩等身,以去轉化得度,非但只有佛身,獨現在他們的前面。
(釋)佛的法性是不動的,現在因為要度脫眾生,自然要分身普現,委曲去就各各不同的根性,無論像化生、胎生的利根,溼生、卵生的鈍根,都用口輪辯才,說種種法,去感化開示;甚至現化入於畜生、地獄等惡道去教化,並且情願代為受苦;還更現出山嶽,使人安居養道;現藥物,治人病苦;現大川,使天旱不涸;現高原穴地,葬有德人的墳墓;現河池等,利益眾生。
天帝,即是釋提桓因,是地居的教主;梵王,初禪天,是大千的教主;轉輪聖王,分金銀銅鐵,是四部洲的教主;居士,清淨自居,愛談名言;國王,是粟教王,各國分疆本邦內的教主;宰輔,是民眾的教主;官屬,即是官僚謀士一類;以上都是未聞道的,或現報身、或現應身,都給他們說法聞道。
以下都是已有道機的,比丘,是僧伽;比丘尼,是尼僧;優婆塞、優婆夷,翻華文,叫近侍男、近侍女,是喜歡親近佛的男女;(聲聞等注見前)佛便現作同類身份,去轉化同伴。總而言之,世尊無處不入、無物不現、也無處不教化的。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解)『你瞧我經過許多劫數,勤勞辛苦,度脫像這樣一等的,極難感化、生性剛強而專犯罪受苦的眾生,但是還有一份未調伏的,只好隨他去受所作罪業的報應;倘若他們墮落在地獄等惡趣裡,受大苦難的時候,你應當憶念我現在在忉利天天宮殷勤付囑你,要你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的眾生,都使他們解脫,永久離開諸般苦難,一直至於遇到佛給他授記方罷。』
(釋)佛在過去無量數的劫中,因為要感化我們剛強的眾生,曾捨棄了無數的妻子國城,還有捨棄的頭目手足腦髓,比那高山大海加倍的多大,他這種種苦行,無非要調伏我們剛強眾生,度脫我們苦難的眾生;但是還有一部份業障深重不肯信仰的眾生,仍舊照式的頑劣剛強、任性作為,只可以隨他所作惡業去受種種苦報了。但是地藏你若瞧見他們受大痛苦的時候,你仍舊要度脫他們,令他們一一都證果成佛,這種種大責任,以後都要你負擔的了。
授記,佛說給他叫授;果然與心相期叫記;比喻佛說××你在×年×月日時可成佛了,到時果然成佛,就是授記。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解)這時候諸世界的分身地藏菩薩,聽了佛的囑付,都復並成一人了,流淚涕泣,哀哀的依戀佛前,對佛說:『我自從久遠劫以來,蒙佛接引我,又使我獲得不可思議的神通法力,具得了大智慧,我所有的分身,遍滿了百千萬億的恆河沙數的世界,每一個世界裡,再化出百千萬億的分身,每一個分身,可以度脫百千萬億的人,令這許多人,都來歸依敬信三寶,永久脫離生死苦難,直到得著涅槃的快樂。但是有人於佛法當中,所做的善事,無論你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者是只有毫髮似的些許,我也漸漸的把他來度脫,使這人獲得很大的利益。』
(釋)地藏菩薩聽受了世尊的付囑,要他負擔重大的責任,瞧了六道中還有這許多受苦眾生,正要待他去救度;世尊付囑過了,又要離他而去,撫今追昔,又如孝子受遺囑一般;怎的不涕淚交流,依依哀戀呢?菩薩大孝,當然要忍住濁世,現化種種分身,入各道救度眾生,以報佛的慈恩。地獄眾生尚要廣大救度,直使他們得涅槃的快樂,肯為善的人,自然更要令他們,早得遇佛授記的大利益了。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解)菩薩受付囑之下,回答佛說:『唯願世尊,不要以這後世的惡業眾生為憂慮。』像這樣的話對佛說了三次:『唯願世尊,不要以這後世的惡業眾生為憂慮。』
(釋)菩薩安慰佛,勿要憂慮,是表明他自己能夠承當負擔這種重大的責任,接連對佛說三次,是表明他下一種很堅定的決心。
【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解)這時佛就稱讚地藏菩薩說:『很好!很好!我來助你,使你喜歡,使你能夠成就你的久遠劫來,所發的弘誓大願,等到廣度眾生將要完畢,就證得佛果。』
(釋)一句善哉,是贊他分身遍處,都使眾生敬信三寶,獲大利益;一句善哉,是贊他能夠負擔後世的重任,使這造惡眾生,不受大苦。吾助汝喜,是返照前品,菩薩為婆羅門女時,對塔像前所立弘願,助他成就圓滿,使他喜歡。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解)佛母觀照眾生造業因緣受苦的事,這是本經的第三品。
(釋)因為地藏菩薩,既然擔任了這救苦的大任,自然要實行他的工作。但是要做這工作,應當先要觀察明白,眾生因何造業,以致給彼業緣牽纏,去受苦難;既然明白了這種種造業的根本來源,在後再來根本解決的救濟度脫。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
(解)這時候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很恭敬的合了掌,問地藏菩薩說:『聖人呀!閻浮眾生,造業不相同的差別,以及所受的報應的事情,是怎樣的?』
(釋)聖母因聽了眾生各各差別的,為此如來要分身度脫,又聽地藏菩薩對佛說,不要以後世的造惡眾生為憂慮,所以他便趁機發問了。但是會眾的人,是很多的,為甚麼夫人先發問呢?因如來升天宮,是專為著他母親來說法,而且他又是佛母,所以應該要居先的。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闢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解)地藏回答道:『千萬的世界,以及千萬的國土,或有地獄的,或沒有地獄的;或有女人的,或沒有女人的;或有佛法的,或沒有佛法的;乃至於聲聞、闢支佛,也是這樣的;非但是地獄罪報一等,尚且如此,地獄罪報,還可以說得盡麼?』
(釋)為什麼菩薩的回答,不對的呢?因為世界是無邊的,國土是無量的,眾生是無盡的,業報是無涯的。現在聖母問得閻浮眾生造業的差別,那自然問得太狹小了。所以第一句就回答他,有千萬世界,像我們娑婆世界,有地獄、有女人的;極樂世界,就沒有地獄、沒有女人了;有的世界都是菩薩,沒聲聞、緣覺的;有的世界只有聲聞、闢支佛乘的;有的不但沒有佛,連菩薩、聲聞等都沒有了。這樣國度和世界,多得說也說不盡的。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解)摩耶夫人又重對菩薩說:『且願聽你說,閻浮世界的,犯了罪受報所感得的惡趣。』
(釋)夫人聽了他說出這許多的世界來,所以他就這樣說:『你別的世界且不要去說他,單說我們的閻浮世界,犯罪的眾生,所感召惡趣的苦難罷!』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解)地藏菩薩回答他說:『聖母!唯願你來聽受我的話,我來粗草的說一說。』佛母說:『願聖者就說吧!』
(釋)粗說有二種理由,一,地獄名稱叢雜,若要細細說盡,就是一劫也說不盡的;二,說禪理是柔軟語,說地獄是粗硬語。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
(解)這時地藏菩薩對聖母說:『南閻浮提罪報的名號,是這樣的。
(釋)地藏菩薩雖然是對聖母說,也無非是在勉勵我們作業的眾生,聖母尚且要情願聽受,我們可以不情願好好的聽受麼?若不情願聽受,分明是菩薩把你從地獄裡救了出來,你自己硬要跳進地獄裡去受苦,這那裡還想得出別的法子呢?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解)『倘若有一般眾生,不肯孝順父母,或者甚至於殺他、害他,像這般人,應因墮在無間地獄,就是經過千萬億劫,要想求出地獄來,也是沒有期待的。
(釋)開頭就說作罪便墮地獄,是指示所感召的報應。第一罪惡,先說不孝父母,可說不孝父母的罪惡,是最重大的,因為我們所有的身體,都是從父母而來的,『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所以父母的親恩,正是同天地一樣大,我們做子女的,豈可以不盡孝道,去報親恩麼?『羊知跪乳』、『烏知返哺』,不孝的人,連禽獸也不如了,何況還要去誅殺傷害呢?所以不孝父母是第一等大罪,自然應當入地獄,去受無窮盡的苦難了。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解)『倘若有一般眾生,出佛身上的血、毀壞譏謗三寶、不恭敬尊重經典,也應該墮入無間地獄,雖經千萬億劫,要求跳出地獄,是沒有期望的。
(釋)出佛身血,是損傷佛的身體,致於出血,現生就入地獄的。倘若毀壞焚燒塑畫的佛像;自負聰明,譏謗三寶;聽講經時不肯鄭重,生輕慢心;亂拋經典,在於床榻等不潔淨的地方;或貪藏古籍,不肯修補流傳,致於失絕;見尼僧不肯恭敬;這都是與出佛身血一樣的罪,應該墮入地獄。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汙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慾,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解)『倘若有一般眾生,侵害損壞僧眾常住的地方;點汙僧尼;或在伽藍裡面,恣意的亂行淫慾,或是殺害生命;像這樣一輩眾生,也應當墮無間地獄的,任你經過千萬億劫,想求出地獄來,是沒有期望的。
(釋)常住是往來僧眾,辦道的地方。僧眾雖然往來無定,但是此處產業,是常常存在的,以備後人學道的根基。倘若你把這地方的無論大小事物,去侵犯損害一些,就是侵害後來學道的根本;點汙僧尼,是說庵廟寺院中的舞弊,有一般無賴浪子,引誘姦淫清修女子、或尼僧、處女、寡婦等;伽藍是大小寺院的通稱,或有無恥的婦女,自己不肯守貞,假裝入寺修行,心存邪淫,擾亂初學僧人,暗暗私行淫慾,沒有一些慚愧的,或有偷吃葷腥的僧眾,在寺院內,私殺雞鴨魚類的生命;像這一類,都是罪大惡極的眾生,死了也應該打入無間地獄的。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解)『若是有一般眾生,假扮沙門模樣,他的心並非學沙門的心,破壞常住的規則、亂用常住的東西、欺誑不知佛法的白衣、違背僧人應守的戒律,種種所造的罪惡,像這一等的人,應當墮入無間地獄裡,就是過千萬億的劫數,要求出地獄,是沒有期望的。
(釋)梵語沙門,我們叫勤息,是說要勤守戒、定、慧,息除貪、嗔、痴,方才名義相符。現在有一般人,身雖假扮沙門,他的內心正是詭詐得很,專門敗壞清規、蕩賣寺產、欺誑哄騙不知道法要的白衣、『非法說法』、『自誤誤人』為能事的,違背了戒律,也不曉得自己省悟慚愧,依舊造出種種惡業,這等僧眾,一死就要墮入地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