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誦《地藏經》可增加人體陽氣,讓體內陰性眾生悉數解脫!

2020-12-13 重樓逾陀

《地藏經》能清理人體內的垃圾,能修補人生命中的漏,自然也就能療愈。比如說癌,有的人一聽說,就害怕,那麼驚嚇至元氣精神大傷。在聽說只有三個月期限,也許就真真只活三個月。結果呢,因為心氣被打垮了,真的沒有勇氣生活,自然被病魔俘虜。心乃君主之官,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很多人都被治療給嚇的,真正的病死的只是一部分。這個驚嚇,就是被這病的外相給驚嚇的。就是因為生命的有漏,沒有用智慧去觀察自己的身體。這個時候,《地藏經》就顯得尤為珍貴,可能真正信《地藏經》療愈的人又有多少呢?

人當被病魔俘虜時,這時候如果能念《地藏經》,首先主命就會幫你清理體內過多的陰氣,提昇陽氣,慢慢的病苦就會消除。佛法對治病的貢獻價值,還在於能提高一個人的心氣和勇氣,能有真正的勇氣來面對病魔。如果心氣都垮了,那其他的也就免談了。

《地藏經》的開篇,為什麼要加《覺林菩薩偈》,這個《覺林菩薩偈》講到「心如工畫師,能畫諸彩色」,講到「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地府也好,病魔也好,這些都是業力感召,但仍然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只有了知是虛妄的,才能出離。告訴學《地藏經》的人,要明白地府的虛妄性,但眾生一念執著,就落入其中,無法出離。所以佛經說,覺林菩薩一偈,就可以破地府,講的就是破相的原理。

要明白這個破相,很關鍵,比如《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就可以破地府。但是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迷,不會把這種由心所造的地府相破解,如果能念一句「南無地藏王菩薩」,菩薩一定會幫你解脫的。在迷的時候要能想起持菩薩名號,這就要在日常當中勤修《地藏經》。

《地藏經》可以增加人的陽氣,至心讀誦,不僅音聲能穿破地府,更能承佛威力,地藏之光照徹大千世界,讓體內陰性眾生悉數解脫。

相關焦點

  • 速轉:今天(周二)是地藏王菩薩節日,作何善惡成億倍,一起共修頌地藏經!
    >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託咐,在釋迦寂滅後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裡,擔當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於「代理佛」《地藏本願經》又說,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為幽冥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託,遂在佛前立下大誓願:「為是罪苦六道從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 我持誦地藏經、普門品求子成功!
    真正接觸地藏經是2017年,那時候家裡請了許多經典,如地藏經、妙法蓮華經、地藏菩薩畫像、觀音菩薩畫像等,但都沒有認真持續持誦抄寫!非常慚愧!當時讀一部地藏經要3天,每天只能讀3分之一,還容易打瞌睡,犯困,讀不下去!業障深重!
  • 讀誦《地藏經》得福得慧,消災免難
    地藏菩薩,「地」能擔當一切,萬事萬物都在地上,比喻菩薩的功德,能為眾生而荷擔一切難行苦行。「藏」是含藏、伏藏義。地藏菩薩像大地一樣,能含藏種種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救度眾生,故名地藏。細讀《地藏經》中便能粗略懂得地藏菩薩之意。
  • 地藏王菩薩節日,善惡成10億億倍 | 持此經或此咒,滿足眾生所願,遣除一切罪業(轉發功德無量)
    不會真正的死去,除非業報償盡,才能出離地獄本師釋迦牟尼佛,將我們娑婆世界這個時代的眾生,都囑託給了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是我們最親最近的大家長。地藏菩薩的本願是: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令得解脫。地藏菩薩於一日夜,或一食頃,能使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數諸有情類,皆得解脫種種憂苦,及令一切為法所求意願滿足。
  • 《地藏經》釋疑:地藏經全文解釋
    可知道世界尚難量,那地獄和菩薩的分身,還可以計算得來麼?【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何時何地念誦《地藏經》最好?怎樣念誦《地藏經》及如何回向?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宣說的,讚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正菩提」的宏大誓願。講述了地藏菩薩在往昔修行過程中的經歷,如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還詳細介紹了地府的狀況,闡述了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的種種方法。
  • 受佛囑託度化末法眾生:地藏菩薩的無邊功德
    編者按:經中雲佛有三不能:一者,不能滅定業;二者,不能度無緣;三者,不能盡眾生界,然又傳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何也?欲明此理,須知何者為定業?欲明此理,須知何者為定業?《優婆塞戒經》曰:"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做,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那麼就將這部完全演孝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也連帶的傳了出來。所以經裡都以孝做根本,句句可尋得出孝的脈絡來。現在一般無知識的僧人,一入空門,便說釋子不幹俗事,就不去敬重父母,這非但不孝,簡直是佛的逆子了。從來佛菩薩及祖師,沒有一個不孝敬父母,不孝敬師僧三寶的。所以孝是三教同尊的一件最要緊的根本大事呀!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 地藏經:佛陀和地藏菩薩的這五句教誨,請一定牢記
    其實就是為了度化不同情況和根器的眾生,每一部都適合不同的弟子,所以法無高下,人有區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去跟風。比如說地藏經,著重點不在於「開智」,而在於「積福」,因為對三惡道以及人間界中那些惡念和業障比較深的眾生來說,積攢福報才是當務之急,上天甚至超脫三界還比較遙遠。
  • 曾經越念地藏經越糟糕的那個人,後來怎麼樣了?
    這不是離經說法,自由發揮誤導眾生嗎?2、因為念大經要給眾生背業的,一般居士背不起。這根本就不是正見,什麼叫念大經要為眾生背業呢?佛教有這種說法嗎?沒有!3、沒有地藏菩薩的大願力,會容易被鬼拖下去。佛教是提倡發菩提心的,為一切眾生的解脫而修行,你看華嚴經,一直在強調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念經,被鬼拖下去從何談起?
  • 持誦《金剛經》,可得無量功德,但以這四大功德增長最為顯著
    而持誦《金剛經》就可以增長我們的福德,在經中,佛祖曾經多次的以外財、內財乃至佛因的布施之道來與眾生持誦《金剛經》所獲得的功德福報相比較,結論是無論布施外財有多少,哪怕是多如三千大千世界的身命布施,都比不上持誦、為他人演說《金剛經》的功德大,哪怕只是短短的四句偈等的功德。為什麼呢?
  • 《地藏經》常識:地藏經能不能隨便抄
    地藏經不能隨便抄寫,要知道地藏經的抄寫是一種修行方式,在抄寫地藏經的過程中也是在和諸佛學習的過程,所以大家在抄寫地藏經時,要按照正確方法抄寫,這樣才能把地藏經抄寫好。那如何正確抄寫地藏經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佛教:這三種人和地藏經特別有緣,請一定多多讀誦
    簡單來說,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就一定會有佛菩薩,因為一切佛菩薩發的願雖然各有不同,但最後肯定都著落在度化眾生上面。眾生固然離不開菩薩,但是菩薩又何嘗離得開眾生呢?沒有眾生的話,菩薩也就永遠都不能成佛了。而以「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代表的地藏三經的主角自然是地藏王菩薩,有三種人是和地藏王菩薩最為投緣的,也特別適合來讀誦地藏經,會有這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究竟是哪三種人呢?咱們一一來介紹。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四品詳解
    這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恭敬地對佛說:『世尊,我正是依仗了諸佛如來的威神力量,所以我能在無量百千萬億世界裡,化成無數的分身形像,去救度、教育、化導一切有業報的眾生,倘若沒有如來的大慈力時,我就不可能做這樣的變化。
  • 佛教 地藏王菩薩
    其實地藏菩薩並非只管幽冥眾生而已,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內所有娑婆世界之六道眾生,地藏菩薩都不辭辛苦的加以救拔,使令解脫。許多佛教徒大多誦過《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很詳細的介紹地藏菩薩的前生因緣、願力、悲願、功德、方便救苦難等,所以誦、持、修、供地藏菩薩本願經,其功德威力甚大。
  • 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天人龍神所供養 十方菩薩皆來集
    若有眾生身心受苦眾病所持。能稱地藏菩薩名號。身心苦惱皆悉除愈。安置涅槃得第一樂。若諸眾生噁心相向。能稱地藏菩薩名號一心歸依者。令彼眾生柔和忍辱更相慚愧。慈心懺悔安住涅槃。若諸眾生系閉牢獄枷鎖其身具受眾苦。能稱地藏菩薩名號一心歸依者。令諸眾生皆得解脫自在無礙乃至應被系縛因執鞭杖。能稱地藏菩薩名號一心歸依者。亦復如是皆得解脫。安住涅槃得第一樂。若有眾生諸根不具。疲極懈怠顛狂放逸忘失本心。
  • 持誦《虛空藏菩薩經》及虛空藏菩薩聖號之功德
    《大方等大集經卷十六.虛空藏品》云:「虛空藏菩薩常行功德成就方便力回向故,戒身善清靜故,得成就神足力故……,於虛空中隨眾生所需,若法施、若財施、盡能施與,皆令歡喜,以是故,是賢士以此方便智故名虛空藏。」
  • 持誦《地藏經》迅速消除業障,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修持《地臧經》所獲得的法益,誠如世尊在經中所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有如是等不可說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1.恭敬至誠的信願恭敬至誠的信願是持好《地藏經》的基礎。高僧印光大法師云:「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 地藏菩薩的本願精神
    《瑜伽師地論》說:「由此願故,煩惱微薄,能修精進。是故我說願波羅密多與精進波羅密,而為助伴。」願是精進的動力,精進是達到願力的志趣。實賢大師說:「常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有總願和別願,四弘誓願是總願,無論發什麼願,都離不開四弘誓願。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大願,均稱別願,本願。本即根本,即最初發心時所立的志願,乃至成佛,與本無異,故稱本願。
  • 勇敢的地藏王菩薩,萬能的菩提心
    藏傳地藏菩薩像地藏菩薩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這是因為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發下了如恆河沙般數量眾多的願望,誓救一切罪苦眾生脫離苦海,其「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即便是成佛以後,假使佛沒有菩提心,則佛陀度化眾生的事業也會間斷。就像阿羅漢一樣,證悟了空性,斷除了貪嗔痴我慢,卻不會度眾生,所以菩提心非常重要。只要看看佛陀與凡夫,便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