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做飯!

2022-01-10 一顆大伊萬

學校居然布置了做飯的作業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初為節日時,禁菸火,吃冷食,直到後來才逐年增加了其他習俗。相傳晉文公為逼介子推出山為官,放火燒山。介子寧死不從,最終被燒死在山裡。晉文公感念忠臣,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節由此而來。

班會課的時候,老歪布置了寒食節的作業。簡單點講,一個詞:做飯。 

我一直對自己的廚藝沒抱有太大信心。我一直搞不明白,那些奇奇怪怪的新奇菜品是怎麼做出來的。疫情期間,當新冠肺炎肆虐在中華大地上時,我的朋友圈被同學各種各樣的美食刷屏。艾餈青團雪媚娘,炸雞土豆羅宋湯。平日裡在學校一個個的,比瘋子還癲,一回到家裡就轉身一變,成了中華料理大師。

本來在清明節當天下了一鍋麵條🍜,發了朋友圈。發出去的一瞬間,想了想,還是刪掉了。

別人做菜發朋友圈,是中華小當家。

我做菜發朋友圈,是三一五晚會。

搞不明白的,以為記者又去哪家店鋪的後廚暗訪了來。

那些千奇百怪的美食我做不來,我也學不來。

畢竟我骨子裡確實沒有做菜的基因。別人上的了中餐廳堂,下的了米其林三星廚房。我除了普普通通的家常菜,確實什麼都不會做。

看不起家常菜?我今天偏要做家常菜交作業。

我就做炒飯。

第一步!原材料!

絲瓜,削好的胡蘿蔔,提前蒸熟的蝦幹和臘腸。

臘腸是最香的(滋溜

當然絲瓜並不是炒飯的一部分。廣東人一日不可無青菜。家裡沒有青菜,用絲瓜來代替也是蠻不錯的。豆豉絲瓜它不香嗎!

第二步!胡蘿蔔!

首先要把熟的蝦幹和臘腸混在一起。蘿蔔是炒飯的第一步,要把它和這倆貨分開來。

開火把不粘鍋弄乾。下橄欖油,放胡蘿蔔開大火爆炒一分鐘後轉中小火。胡蘿蔔不會吸油,所以放油不需要太多。當然開大火特別容易粘鍋。轉中小火後就可以把蝦幹和臘腸放進去了。混在一起慢炒兩三分鐘。

這裡的臘腸和蝦幹一定要提前蒸熟。不建議生炒,這樣體驗可能會比較差。

看起來蠻香的。

第三步!放白米飯!

把白米飯放進去之前,一定要用鏟子把米飯攪松,越松越好,讓它在鍋裡容易和其他佐料混合在一起。一大坨的會很難搞。

入鍋。把它和臘腸,蝦幹和胡蘿蔔充分混合在一起。

點睛之筆:蠔油!!

​​                               強烈推薦李錦記舊莊蠔油!

有些人不太喜歡蠔油的味道,可以用老抽或者醬油來代替。作為資深的蠔油粉,我一直用的是蠔油哦。

接下來就是炒飯啦。懶人炒飯口訣:把米飯和鍋裡的所有東西,不斷地混在一起就可以了。

偷吃:

偷吃的飯菜味道香(滋溜

炒飯出鍋啦!!!

賣相不錯。(饞

一頓樸實無華的午飯。一盤炒飯,足以讓我的生活增添一份彩色。

簡簡單單de午飯。既實惠,還管飽!(*°∀°)--

來一口嗎。

我不會做青團艾餈雪媚娘,我只會做一份賣相還不錯的炒飯。୧( ⁼̴̶̤̀ω⁼̴̶̤́ )૭

看到朋友圈的各位,交上去的寒食節作業都各式各樣,擺盤精美,實在慚愧。

大家一定不要因為我做飯一般般就不和我玩呀。

先寫到這裡了。

周末的試卷還沒有寫完。

下次有做飯的作業一定要叫上我!

相關焦點

  • 寒食節在古代是個什麼節日?寒食詩詞知多少
    又是一年寒食節。現在的寒食節不再是法定節日,一般和清明節合併起來過,可是你知道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寒食節曾經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介子推割肉啖君,晉文公縱火逼山:寒食節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寒食節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說到人們熟知的清明節,我就不由得想到中國傳統節日寒食節。因五年前與老公帶著兒子自駕遊歷山西一帶,故也到了著名的景區綿山。當時是五一假期,我們驅車從天津開了6個小時到達介休,只穿了風衣的我們一進介休就感到悽風冷雨來襲。位於山腳下傍晚的介休氣溫,乍暖還寒。我們只得在綿山景區找了酒店住下。
  • 《歷師》自帶仙氣的寒食節,身體虛弱性格溫柔,期待傲嬌的清明節
    (本文為清風動漫獨家首發,請勿抄襲洗稿)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二日,這一天禁菸火,只吃冷食。寒食節最早起源於春秋,是晉文公為了紀念被火焚而死的介子推,所創建的節日。雖然寒食節歷史悠久,但是隨著時代更替,這個節日漸漸被遺忘。反而是後面的清明節,名氣比寒食節大了很多。歷師動漫裡面的寒食,天生一頭銀髮自帶仙氣,但是身體看著很衰弱。動漫裡面的寒食節,是一個很溫柔的大哥哥。
  •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而得名地方是?
    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這裡有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嶽山的一條支脈。
  • 它是寒食節的發源地,曾發生割肉餵主的感人事跡,如今是道教名山
    ——韓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又是一年寒食節,今天,你吃寒食了嗎?在古代,寒食節也叫「禁菸節」,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若說起寒食節的來源,就不得不提一座山,山西綿山。
  •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真正起源與介子推無關,介子推也不是被燒死
    寒食節是我國古代民間流行的一個重大節日,一般定為清明節前一天,後來,人們把清明寒食兩個鄰近的節日合併為一。關於寒食節的起源,一般都認為是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忠臣介子推,也叫介之推。春秋時期的晉國公子重耳,因宮廷內亂出逃19年,身邊有幾個忠臣始終追隨,不離不棄,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位。
  • 寒食節的發源地,介子推的隱居之地,山西綿山好風光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人們都知道清明節,可你知道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嗎?寒食節的發源地是山西綿山,位於介休市東南20公裡,北距太原137公裡。綿山也稱綿上,因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攜母隱居於此被焚,而又稱介山。
  • 寒食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關於清明節,這3個常識你需了解
    說到清明節,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為了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國發生驪姬之亂,重耳被一眾臣子護送,走上逃亡之路。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饑寒交迫,重耳飢病交加,奄奄一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寒食節。但我翻看資料發現,這種說法並沒有史實佐證。比如,最早記載介子推事跡的史書《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就沒有記載介子推割肉奉君的事。
  • 寒食節的來由
    由於寒食節和清明節相聚太近,到了唐宋以後,人們漸漸的就把這兩個節日混成了一個節日,而祭奠介子推的習俗也慢慢演變成了祭掃先人。於是,每當到了清明時節,大家都會「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家人扶老攜幼,帶上供品,三三兩兩,先先後後地,紛紛走往自家的祖墳,燒一點紙錢,清理一下祖先的墳塋,寄託自己的哀思。
  • 東周列國志:寒食節(清明節)習俗由來:晉文公放火燒山尋介子推
    介子推的母親正在廚房裡做飯,聽到解張的談話,便出採問兒子:「你奔走效勞了十九年,又曾割股救君,為何不去請賞?就是弄點俸米回來也好,不比這打草鞋強得多嗎?」子推說:「獻公有九個兒子,只有主公最賢明。賢明的人一定會受到百姓擁護。有些人卻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並且去爭名奪利。我寧願終身打草鞋,也不能學那些人的樣!」
  • 寒食節怎麼來的,足下這個詞為什麼是尊稱,每日故事之芥子推
    後來,晉文公重耳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寒食節」,此後,人們也常在寒食節紀念死去的親人。中國傳統木屐而晉文公重耳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
  • 玉臂纏金絲,酥脆十裡聞:寒食節兩大「當家花旦」為何被打入冷宮
    大火熄滅後,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了燒死的介子推和老母親,晉文公淚如雨下……悲傷之下,晉文公下令在這一天禁止煙火,僅食「寒食」,「寒食節」由此而來。《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確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
  • 夫妻做飯、情侶做飯、單身狗做飯,差距怎麼這麼大
    那些曾經對鍋碗瓢盆絲毫不感興趣的廚房小白,經過短短半個月的努力,進階成了做飯小能手。做得了涼皮,烤得了蛋糕,擀得了麵皮,煲得了湯……日漸臂膀腰粗,自是幸福的寫照。在外賣不能送上門,不得不動手做飯的特殊階段,不同群體做的飯差別卻是很大的,尤其是看了夫妻檔,情侶CP,和單身狗這三類典型代表,腦海裡瞬間蹦出兩個字,真實!
  • 《櫻花校園模擬器》怎麼做飯 做飯步驟教學
    導 讀 櫻花校園模擬器怎麼做飯?
  • 80後做飯,90後做飯,00做飯,差別有多大
    更大的90後一代已經開始工作,基本上,他們自己租房子,當他們懶得做飯時,他們會叫外賣,因為他們獨居,所以他們也會做簡單的飯菜。然而90後不會對自己不好,既然他們想吃,就應該吃得更好,營養應該是齊全,味道應該更好。最適合吃的是蒸魚,不僅容易做,重量剛好夠一個人吃。
  • 韓國男人做飯VS日本男人做飯VS中國男人做飯,沒對比沒傷害
    隨著社會的發展,做飯已經不是女性的職責,不少男性也加入其中,甚至很多男性的廚藝超出女性,就連不少餐廳的大廚都是男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國家男性做飯的水平。韓國男人做飯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韓國男性普遍不太願意做家務,僅有約2成的男人會和太太一起分擔,超過7成表示,家務幾乎都是交由女方打理。這和韓國的大男子主義有關,並且在過去幾十年中,韓國妻子外出工作的比例相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