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鞋子》:最簡單的歲月不過一雙鞋

2020-12-14 饅頭電影

豆瓣評分9.2的《小鞋子》在1997年上映,由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執導,不僅獲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還囊括了11項國際大獎。電影還有一個名字,叫《天堂的孩子》。

「貧窮對人的影響」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有人說感謝貧窮,有人說貧窮限制想像矮化精神。

但事物都是複雜的,一件事物之所以備受爭議也許與其本身無關,而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大眾對它過分關注。

電影《小鞋子》講述的就是一個貧窮人家的故事,沒有一味地表達對貧困之人的同情,而是以兒童的視角,展現了他們的樸實無華。

好的電影,總是力求真實不帶偏見的,因為生活誰也說不清。

電影《小鞋子》講了一個很簡單很真實的故事,沒有眼花繚亂的鏡頭,也未設置什麼驚心動魄的情節亦或是別有用意的臺詞。

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整部電影去掉了許多的修飾和設計,呈現最本質最樸實的生活。

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伊朗一個貧窮家庭,母親身體不好,父親用微薄的薪水養家,供哥哥和妹妹上學。

可是哥哥卻粗心大意地把妹妹唯一一雙剛修補好的小鞋子弄丟了,他們不敢告訴父親,於是一邊輪流穿哥哥的鞋一邊找鞋子,二人盡全力找了幾個來回也沒有結果。

後來,哥哥發現參加長跑比賽第三名可以獲得一雙球鞋,就參加了比賽想拿到獎把球鞋換成小鞋子。

結果,哥哥太賣力跑昏了頭,拿了第一名,還是沒能給妹妹一雙小鞋子。當二人心灰意冷的時候,父親正載著一雙新的小鞋子回家了。

結局是很有意思的,並不是事情被爸媽知道責難訓斥或是溫柔安慰,而是爸爸非常自然地買了一雙新的小鞋子。

而與此同時,哥哥把磨出泡的腳放進水裡,二人心裡又傷心又害怕。

這一處留白若看成是為情節服務的,我們可能會猜想,父親會不會又出什麼變故?小鞋子能不能送到妹妹手上?或者幻想著一個無比溫馨的結局。

而我卻覺得這裡並不是為了情節留白而這麼安排。可以說,電影基本上以兩個孩子的視角在敘述,而最後爸爸買鞋子回家是兩個孩子不知道的,跳出了原來那種兒童視角。

似乎兩個小孩子以為的天大的事,傾盡全力找的小鞋子,大人已經自然輕鬆地解決了,在大人眼中這也許只是一件小事。

這裡不僅表現了兩個孩子對爸爸媽媽的體諒,又表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兩種溫情在結尾交互,十分美好。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段只有一雙小鞋子的歲月,在那樣一段時間裡,眼裡的世界很小,擁有的很少,喜歡什麼眼裡就只有那一件東西,覺得它比一切都重要,為了它做不少大人認為十分可笑的折騰。

這些在長大以後回想,都是奇怪好玩的回憶。電影《小鞋子》講了一雙小鞋子的大事情,我也回憶起許多從前的大事情,如今已覺得是小事情。

然而,我們仍舊懷念曾經把一件件芝麻大的小事當成最大的事情對待的幼稚的自己,懷念那一段簡單真摯的歲月。

相關焦點

  • 一部含淚的電影《小鞋子》教會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介紹電影《小鞋子》於在伊朗上映,並獲得了很多獎項,豆瓣得分為9.2分,當成年人看這部電影時,他們被電影中動人的情節感動得流淚,孩子們應該懂得珍惜他們來之不易的生活。《小鞋子》教會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小鞋子》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為了養家餬口而努力工作,但他救不了這個貧窮家庭的命運,他母親虛弱的身體再也受不了打擊了,不穩定的家庭教導兄妹為家庭做事,不要惹麻煩,因此當哥哥不小心拿了妹妹的鞋弄丟,他們可以避免被罵的同時不想讓父母傷心,他們選擇了躲起來,並想辦法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 伊朗電影NO.1,質樸家庭情《小鞋子》
    隨著全球影視行業的高速發展,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我們看過超大投資的《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看過劃時代美輪美奐的3D電影《阿凡達》,看過史詩級巨著《指環王》三部曲,還看過商業巨製「漫威宇宙」電影,不客氣的說一句:現在能拍的類型和大場面,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全都出現過了。
  • 電影《小鞋子》一部零差評的電影,超過10萬的網友打出滿分
    豆瓣9.5分,關於一雙鞋子的影片,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小鞋子》,是一部伊朗97拍攝的影片,奧斯卡最佳外語提名影片。講述了一個貧窮的男孩阿里因丟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雙鞋子而展開的一系列的故事。而這個,卻是阿里的妹妹僅有的一雙鞋。當妹妹要把他弄丟鞋子的事告訴爸爸時,他只是說:「我不怕爸爸痛罵,你告訴他也是沒用的,他也沒錢給你買新鞋子。」比起父親的責罰,阿里更擔心的是給父親增加負擔,讓重病的母親更加煩惱。好在妹妹雖然年紀小,但十分懂事。
  • 苦難教育經典《小鞋子》,太催淚了
    所以,我仔細篩選了幾部著名的苦難教育電影(文章末有片名列表)。 其中,第一部就是《小鞋子》。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是1997年伊朗拍的一部家庭戲劇電影,導演是伊朗的馬基德·馬基迪,他執導的了天堂三部曲其中有《小鞋子》 《天堂的顏色》 《巴倫》,被稱為 「伊朗人的民族英雄
  • 《小鞋子》伊朗名導馬基德透露,明年開拍一部中國電影,很可能就在...
    此次馬基德導演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在到杭州之前被隔離的14天中,他說最希望的是能和一個朋友坐下來聊聊天>預算不足4萬美元 說起伊朗電影,很多影迷都看過馬基德·馬基迪導演的《小鞋子》。
  • 解析電影《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小鞋子》,這是一部伊朗的電影,於1997年8月在加拿大上映。《小鞋子》電影講述,有一對兄妹生活艱苦,母親生病了,父親為了養活家人和交房租焦頭爛額。在這個時候,妹妹的鞋子破爛不已,於是哥哥幫妹妹拿鞋子去修補,卻不慎把鞋子弄丟。由於家庭條件不允許,兄妹倆只有哥哥一雙鞋子。
  • 《小鞋子》,一部超感人的伊朗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伊朗的高分電影《小鞋子》,這部電影撬開了奧斯卡的大門,電影緊湊的情節故事,感人的兄妹情誼,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平民故事,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由馬基德馬基迪執導。
  • 《小鞋子》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正如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也是有關一雙鞋的故事。《小鞋子》劇照 小阿里和妹妹《小鞋子》是由馬基德·馬基迪於1997年執導的伊朗劇情電影,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是獻給成人的童話,喚醒人們對童年遙遠的記憶,進而想到貧窮生活與單純
  • 電影《小鞋子》,很適合陪不知疾苦的孩子一看
    文/慢羊(本文為慢羊原創,歡迎留言交流和轉發分享)大一那年的現當代文學課上,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伊朗電影《小鞋子》。而到了女兒可以看電影的年紀,我第一時間便將這部《小鞋子》推薦給了她。阿里一家的命運,尤其是兄妹二人為一雙鞋子而付出的所有努力,雖然始終讓觀眾揪著心,然而瀰漫影片的並不是絕望。愛,才是這部影片的主旋律。雖然是貧困潦倒的一家人,但辛勞的父親非常體貼妻子兒女,他阻止患病的妻子操勞家務。
  • 電影《小鞋子》豆瓣評分9.2:為愛奔跑
    電影《小鞋子》豆瓣評分9.2,上映於1997年,是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伊朗電影。導演兼編劇馬基德·馬基迪以兒童視角關注成人世界,展現著哀而不傷的堅定信仰,其獨特的民族風情和人文意識被國際影壇廣為關注。
  • 視頻|從《小鞋子》到《太陽之子》伊朗導演馬基迪的下一站將會是杭州
    1992年,他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手足情深》,該片獲選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放映 。1997年,執導的劇情電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獲得第2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美洲大獎。此後,他又相繼創作出了《天堂的顏色》、《巴倫》、《風吹柳樹靜》、《麻雀之歌》等優秀作品。
  • 豆瓣評分9.2《小鞋子》:以愛之名奔跑
    《小鞋子》的英文片名為《天堂的孩子》,譯名聽起來美好,而電影卻如同一首帶有諷刺性的詩篇,將天堂與貧窮聯繫起來。本文將從敘事、人物、鏡頭和藝術風格四方面解析這部最為經典、最為真摯的兒童電影。結構影片《小鞋子》的敘事結構簡單純粹,在影片開始的5分鐘內就建立起觀眾對人物的基本認知,並且向觀眾拋出了戲劇需求:找舊鞋子與買新鞋子。
  • 伊朗高分溫情電影《小鞋子》,願你看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今天喵喵來給大家介紹一部豆瓣9.2高分的伊朗電影經典作品《小鞋子》,非常值得多次觀看。這部電影已經把喵喵看哭了很多遍了,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部部真摯動人的好電影,一部流淌著生活味道的好電影,一部每看必哭的好電影。
  • 奧斯卡金獎高分電影《小鞋子》,感人!
    每個周末,最享受的就是一家人在沙發上看電影的美好時光。國慶假期,對閨女這個電影迷來說,刷電影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選擇《小鞋子》這部片子,一個是因為豆瓣評分9.2, 另一個原因是看到評論裡有人說這是一部能洗滌人心的電影,就更想看了。看完後,感覺確實打動人心,導演講了一個特別催人淚下的暖心故事,充滿溫暖又積極向上,苦難帶給兄妹倆的是磨難,也是成長,滿滿的正能量,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實至名歸。必須分享給大家。
  • 《小鞋子》:苦難中閃爍的善良之光,是來自父親的愛和信仰
    《小鞋子》是講述著一對貧窮人家的兄妹,為一雙丟失的鞋子奔波的故事。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僅僅為了一雙鞋,兄妹倆經歷了忐忑、艱苦、失落,甚至無視第一名的光榮,只為了一雙跑鞋。他們到底有多窮?電影一開篇,就通過修補舊鞋的長鏡頭,把這家人窮得叮噹響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 《小鞋子》一部非常典型的伊朗電影
    《小鞋子》是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一部非常典型的伊朗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以孩子為影片主人公,用他們的視角來闡述所生活的底層的世界。這些影片的故事情節大多比較簡單,但卻泛著一股生活的苦澀與孩子的純真,從而更能觸碰到觀眾的內心深處。
  • 電影《小鞋子》:家庭貧困的小男孩弄丟妹妹的鞋子,怎麼辦呢?
    偶然的一次,看了這部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原來伊朗的電影兒童如此出色,沒有誇張的鏡頭,用幾乎寫實的手法拍攝,看完讓很多貧困的人想起自己的小時候。那時的我們,大多家境不富裕,大人們忙著為生計發愁,孩子們的童年大多差不多,沒有多餘的錢買零食,更別說買多餘的衣服和鞋子。
  •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小鞋子》是馬吉德·馬吉迪1998年的一部作品,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雖是孩童演繹,卻是獻給成人的童話,以孩童的視角來喚醒人們對於自己童年時的記憶,讓觀眾認識到貧困生活並不能改變純真善良、快樂幸福的心理狀態。
  • 20萬人打出100分的電影《小鞋子》:窮很羞恥嗎?
    作者|rose 編輯|欣欣01 前幾天刷抖音的時候,看到了《小鞋子》這部電影。劇中妹妹穿著哥哥的球鞋上學,放學以後飛奔回家把鞋換給哥哥,哥哥再一路狂奔到學校上課。僅這一個片段,就令無數遭遇過貧窮的人潸然淚下,包括我自己。
  • 《小鞋子》:天堂的孩子,在「深谷」中守望幸福
    「成人世界很假,兒童天地最真。」然而,不管是迫於政治問題也好,宗教問題也罷,在伊朗的電影中,敏感的問題從未出現在大銀幕中,導演沒有刻意討好觀眾,博取同情而在創作經營一盤「核武器」的「大餐」。《小鞋子》式的孩童等溫情類電影卻成為了一個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