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次,看了這部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
原來伊朗的電影兒童如此出色,沒有誇張的鏡頭,用幾乎寫實的手法拍攝,看完讓很多貧困的人想起自己的小時候。
那時的我們,大多家境不富裕,大人們忙著為生計發愁,孩子們的童年大多差不多,沒有多餘的錢買零食,更別說買多餘的衣服和鞋子。
記得小時候買一雙鞋子過新年,大人們都是過新年的那一天才準你穿,若是要幫忙幹活,都要換上家裡的舊鞋子。
我深深的記得,自己穿壞的鞋子,只要能補了再穿,大人們是不會買新的。畢竟家裡經濟不寬裕。
那天,看《小鞋子》的電影,猶如回到自己小時候。
《小鞋子》這部電影是伊朗底層人民的生活片段。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出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他的一部分電影專注兒童題材。
導演沒有說貧富差距大就怎樣怎樣。他只是把生活真實的樣子搬來給你看。
影片開頭:一個叫阿里的九歲小男孩去修補妹妹的鞋子。後來買土豆的時候,他把鞋子放在店門口貨物堆的縫隙裡。正當他挑選土豆的時候,一個收垃圾的大叔順手牽羊把他的鞋子拿走了。
那個大叔是專收一些不要的東西給別人交換。
從這裡開始,小男孩阿里和她的妹妹開始了一段更辛苦的生活。阿里知道父親月底發了工資才有錢買鞋。可到月底還有很久。只能讓妹妹先穿他的鞋子去上學。妹妹放學後,阿里再穿這雙鞋子,他再去上學。
這一段,看得人心裡挺難受,其實,如果阿里如果告訴了爸爸,可能會挨打,但是也好過每天這麼辛苦的等鞋穿,畢竟沒有鞋子,妹妹出門很不方便。
而且告訴了大人,怎麼著,大人肯定比一個孩子要找到好辦法。
孩子就是孩子,但她們小小的身體卻有大大的能量,不告訴父親,其實是知道家裡很困難。母親腰痛都沒有錢買藥上醫院,他可以用自己的辦法撐到月底再告訴父親,也是很不錯的主意。
我覺得導演的這個鏡頭讓我們知道:貧困的家庭,若是有懂事的孩子,家人會欣慰也會心痛。但又讓家庭充滿希望。
我覺得這個電影這樣拍的角度很好。它只是把一個貧困的家庭原原本本的樣子給你看,父親有些脾氣差,但是個負責任的男人。愛孩子,愛老婆。
影片中,阿里跑出去再次尋找妹妹的鞋子,不顧母親喊他幫忙拎幹地毯。
鞋子沒找到,父親回來罵他,九歲了,不是小孩子,我像你那麼大的時候,都知道操持家了。你母親喊你幫忙拎幹毯子,你就知道跑出去玩。完了他又兇他母親,腰痛就不要乾重活,你放在那裡,我回家我會洗的。
由此可見,父親是心系整個家的,可能因為生活壓力大而罵孩子,但是挺心疼老婆的。
一個家庭,越是貧困,可能有些丈夫的脾氣比能耐大,不管家庭死活的,反而畢竟多。或是不心疼老婆孩子的,會更多。他們只會埋怨生活的辛苦,沒有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
阿里的父親不是這樣,他知道積極賺錢,雖然給不了老婆孩子很棒的物質生活,但他已拼盡全力。
所以,阿里弄丟妹妹的鞋子,看著生病的母親還帶著他們兄妹三個,母親腰痛沒好就帶著一個小嬰兒。父親一個人的工資養一大家子還是很困難。
房租5個月沒交了,買菜,只能買那種很小的土豆,菜店老闆還說之前賒帳的錢該給了吧?房東跑到家裡大吵大鬧喊著再不交房租就搬走……
生活是艱苦的,即便這樣,阿里懂事乖巧,寫得一手好字,成績優異。
這一切跟父母的教育有關,如果孩子只是懂事,但學習不好,那父母的教育肯定沒有到位。
貧窮的家庭,一個孩子的成績往往是一種希望,好孩子有好成績,這是很多家庭羨慕不來的。
電影中還有一幕,就是父親看著自己的兒子口齒伶俐的幫自己找活幹,心裡一定是開心的。貧窮的生活讓父親變得與人打交道有些不好意思。
父親和阿里去富人區找活幹,可以說,要不是阿里,父親有可能無功而返。
父親一家家的按門鈴,問需要除草嗎?需要給你家花園殺蟲嗎?由於伊朗幾乎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當一個陌生的男人居然敲響自家的門鈴,說話支支吾吾,這就讓人反感,可能別人以為家裡有女人,那一個陌生男人來敲門,穿出去也不好聽吧。
有一家罵罵咧咧的說,「你給我站住,你是誰?」,那些業主很火大的樣子嚇壞了阿里和父親。還有一家很不耐煩,裡面傳出很兇的狗叫聲來……
後面阿里一家一家的問。終於問到一家。父親幫那家主人的桃樹殺蟲。完了,主顧家給了豐厚的報酬。
父親說他可以休假一個月,他想好好照顧妻子的病,再找些工資高點的活計。
看到這裡,這一家貧苦的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如果貧困的家庭都有這樣的父親和好孩子,那也是苦中有樂,充滿希望。
但如果不是自行車剎車失靈,父親不被摔傷,阿里的妹妹肯定有新的鞋子。
後來,阿里參加市裡的長跑比賽,他只想要第三名,可以得到一雙鞋子。雖然是雙男靴,但嶄新的鞋子一定可以去商店裡換雙妹妹的鞋子吧。
可是他長跑了第一名。
影片中,阿里失望的把腳泡在水池裡,但是他還不知道父親給妹妹買了新鞋。
而且電影沒有把父親買鞋放到影片最後,也許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也許父親發現了女兒沒有鞋子穿,沒有責備阿里,鏡頭中,父親買了很多東西回家,只是一雙紅色的小鞋子僅僅只是他那一堆東西中的一種。沒有明顯的大團圓之感。
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一切都是圓滿的。經歷了這麼多,父親肯定已經知道他有很乖的兒子和女兒。
這兩個小傢伙,跑了那麼多天,每天都是哥哥在路邊等放學的妹妹,好把鞋子換回來,那小子就撒丫子跑啊跑,有幾次遲到,還被老師誤會是故意遲到,還差點不讓上學,回去請家長。
有這樣的孩子是這個家庭的希望。當然,好孩子哪能沒有好父母呢?
一個在困頓中的家庭,每個人都是積極面對生活的,阿里想出讓妹妹穿自己的鞋子,幫父親拿下一份工作。
母親生病了,但家裡有燉湯,還不忘給鄰居老爺爺端一碗湯去,爸爸喝茶不用清真寺的湯,他說不是你的,它們只是你代為保管的。
妹妹最後知道自己的鞋子居然穿到了一個小姑娘腳上,本想告訴阿里,但看到小姑娘的爸爸是一個盲人。因此作罷。
《小鞋子》這部電影,導演用一個個小事情串聯起來,丟掉了一雙鞋子,在買到一雙鞋子之前,阿里的努力,家庭的貧困,這樣的故事本很平淡,卻又讓人難以忘記。
原來生活是很苦的,但是只要是一個有愛的家。就會有好的可能。
艱難困難的生活,他們沒有因此而丟掉善良,天真,孩子是好孩子,父母是好父母。
家裡窮啊,但是這樣的家卻充滿希望,不是嗎?
【寫在最後】
《小鞋子》這部電影,讓我去解了伊朗這個國家,原來,伊朗就是古波斯國。大家知道嗎?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國家就有波斯國喔,而且波斯語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
波斯語現在也是伊朗的官方語言。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看完,你會發現,苟且的生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苟且中沒有希望,沒有溫暖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