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天堂的孩子,在「深谷」中守望幸福

2020-12-26 SUM電影

「成人世界很假,兒童天地最真。」——導演馬吉德·馬吉迪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在沒有巨額投資,沒有大牌明星的前提下,利用孩童的視角來深入淺出的闡述了生命的光輝,呈現孩童性世界的真善美;

用極為真實和質樸的敘事手法,直抵觀眾心靈。

01,兒童視角的革新

伊朗,一個流逝於流金歷史中的波斯王國。

在1997年前後,伊朗因為政治分歧以及石油資源等方面的問題,經歷了8年的兩伊戰爭,有70多萬人犧牲。

然而,不管是迫於政治問題也好,宗教問題也罷,在伊朗的電影中,敏感的問題從未出現在大銀幕中,導演沒有刻意討好觀眾,博取同情而在創作經營一盤「核武器」的「大餐」。

《小鞋子》式的孩童等溫情類電影卻成為了一個新的突破口。

它秉承著人類最純真的善良和童心,沒有讓時代的戰火從現實中燒到大屏幕上,而是利用孩童的視角,來試圖消除誤解與偏見,達到了與世界的共情。

正是因為這樣的初心,《小鞋子》獨佔鰲頭,在1997年上映之後,就獲得了200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也創下了美國放映伊朗電影的票房紀錄——100萬美元。

影片在謳歌伊朗人民在苦難和困境之下堅持的美好信念和希望,實則也反映了當代生活中的貧富差距。

細心地的觀眾或許都發現了一個鏡頭,當阿里的爸爸帶著阿里準備去做園丁賺取更多收入的時候,爸爸騎著自行車,帶著阿里在高速公路行駛。

這個時候,旁邊駛過去一輛輛時髦的小轎車。

豪華富力的建築,充滿藝術氣息的歐式大院,和開頭阿里和妹妹換鞋子的貧民區小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電影用極其委婉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一個較為現實的問題——

處在貧苦中,男孩和女孩要穿同一雙鞋,他們都能夠苦中作樂,不抱怨,不悲觀,一個九歲的孩子尚且能有這樣的愛心和希望,那對於一般人呢?

在某種意義上,導演非常高明的用孩子的視角來體現了貧窮與富裕的差距,在一組組含蓄質樸的敘事方式中,謳歌了人性的美好和積極向上。

縱使一貧如洗,孩子們仍然能夠衝破桎梏,心向陽光。

02,真善美的童真世界

作家馬德說: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這種人生狀態,如果來形容阿里和妹妹是最恰當的了。

在喧囂熙攘的大街上,有一個補鞋的師傅,用富有經驗的技巧,將手上的一隻已經爛得不能再修補的小鞋子修補完成,這一隻粉色的小鞋子,很爛;

站在旁邊的那一個小男孩,很窮;

在故事的細節中,我們已經從出現的這幾個畫面上窺探出了端倪。

九歲的男孩阿里為了彌補丟失了妹妹小鞋子的過失,為了給父母減輕更多的壓力,他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跑步上學,回家,和妹妹輪換穿一雙鞋子;

去做園丁賺錢,參加長跑比賽,在一個只有九歲的男孩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珍貴和美好。《小鞋子》為我們展開了一個真善美包容的童真世界。

在這部充滿了愛心和同情的電影創作背後,導演並沒有將男女兄妹這兩個主人公刻畫成為一個讓人催淚和同情的難民區小朋友,以獲取更多的票房和觀眾的同情。

而是直抒胸臆,傳遞給觀眾更多的正能量。

阿里和妹妹從小懂事善良,他們也並沒有因為出身的貧窮而對父母和家庭有所怨懟,從而形成叛逆和自私的性格。

相反,他們擁有著和普通孩子一樣的真誠和美好。

在家庭中,在學校在,積極向上,樂觀而堅定。

為了給妹妹贏得一雙新鞋子,阿里參加了運動會,傾盡全力,卻奪得了第一名,他激動地對著鏡頭,望著只有季軍才能得到的新鞋子,哭成了淚人。

這樣一組就有黑色幽默氣息的鏡頭,也為電影呈現了一抹溫馨。

回到家之後,他脫下了已經被磨出了水泡的小腳,放在水池子裡。

魚兒紛紛地遊過來,親吻著阿里的小腳丫,這一刻,孩子的內心是滿足的,他認為世界是美好的,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03,奔跑的鏡頭

在一部電影的視聽語言中,鏡頭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

電影中用了大量的長鏡頭,短鏡頭,仰拍和俯拍的方式來體現阿里和妹妹的奔跑。

妹妹為了不讓哥哥上學遲到而拼命奔跑;

哥哥為了為妹妹贏得一雙嶄新的鞋子,在運動會上奔跑。

兄妹兩人一起在狹窄崎嶇的小巷道路上奔跑。

無數的奔跑動作,體現的是兄妹之間的感情,帶著觀眾的心徜徉在這個美麗的故事邊緣,感人肺腑。

兩個兄妹在小巷子裡換鞋的鏡頭,倉促而緊張。

他們彼此怕耽誤了對方的上學時間,加快了換鞋的速度,這個時候,是一個空闊的俯拍鏡頭。

一眼望不到邊的小巷,枝繁葉茂的大樹,襯託的這一對兄妹顯得尤其渺小。

然而,正是因為他們的執著和堅持,才讓他們相信人生的希望,才能夠觀眾從動人的劇情中看到接下來的希望。

在阿里參加比賽的時候,他被小夥伴們推倒了,然而他為了心中的希望,仍然選擇站了起來,吃力而艱難的朝著賽場的終點跑去。

這個時候,攝影用了升格拍攝,將他的動作放慢放大,配合著劇中舒緩的伊朗民族配樂,阿里臉上的汗水,他的心跳聲,他緊張而焦急的眼神,集中聲音匯合在了一起,變成一種更震撼而激昂的視覺畫面,謳歌了伊朗人們堅毅不拔的美好品質。

《小鞋子》是一部較為溫馨的電影,也是反映伊朗人們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

在如今市場化浪潮席捲的今天,伊朗能夠憑藉著這一部純真美好的兒童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給人以心靈的洗滌和生活意義的思索。

相關焦點

  • 苦難教育經典《小鞋子》,太催淚了
    其中,第一部就是《小鞋子》。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是1997年伊朗拍的一部家庭戲劇電影,導演是伊朗的馬基德·馬基迪,他執導的了天堂三部曲其中有《小鞋子》 《天堂的顏色》 《巴倫》,被稱為 「伊朗人的民族英雄
  • 考場精選滿分作文:守望我們的天堂
    月是古人的家鄉,是詩人的天堂。它高懸在楚辭漢賦中,照亮唐詩宋詞。那種遙遠到無可觸及的神聖光暈,幻化成詩人筆下的魂靈。讓東坡吟詠出「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我是那樣討厭毫髮畢現的近距離,近在咫尺的夢想毫不浪漫。
  • 電影《小鞋子》:最簡單的歲月不過一雙鞋
    豆瓣評分9.2的《小鞋子》在1997年上映,由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執導,不僅獲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還囊括了11項國際大獎。電影還有一個名字,叫《天堂的孩子》。「貧窮對人的影響」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有人說感謝貧窮,有人說貧窮限制想像矮化精神。
  • 《小鞋子》,一部超感人的伊朗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伊朗的高分電影《小鞋子》,這部電影撬開了奧斯卡的大門,電影緊湊的情節故事,感人的兄妹情誼,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平民故事,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由馬基德馬基迪執導。
  • 一部含淚的電影《小鞋子》教會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介紹電影《小鞋子》於在伊朗上映,並獲得了很多獎項,豆瓣得分為9.2分,當成年人看這部電影時,他們被電影中動人的情節感動得流淚,孩子們應該懂得珍惜他們來之不易的生活。影片中的導演並沒有過多描述這一事件,但只有躲在樹後的兩個孩子慈祥無助的眼神流露出他們的心情表現。兄弟姐妹倆失望地離開後,他們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雙新鞋。作為家庭的頂梁柱,父親的角色不善於言辭,犧牲時,父親靜靜地流下了眼淚,他盡力維持這個家庭,但有些事情是無能為力。
  • 豆瓣評分9.2《小鞋子》:以愛之名奔跑
    《小鞋子》由伊朗著名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執導於1997年的影片。《小鞋子》不僅在伊朗本土深受喜愛、橫掃票房,在國際上亦是聲譽不菲,獲得蒙特婁國際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大獎,更是伊朗影史上唯一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影片。
  • 電影《小鞋子》,很適合陪不知疾苦的孩子一看
    文/慢羊(本文為慢羊原創,歡迎留言交流和轉發分享)大一那年的現當代文學課上,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伊朗電影《小鞋子》。原來兩個已經承載了生活之重的孩子,到底還只是天真的孩子呀!兩個孩子不僅品學兼優,更是小小年紀就主動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上學之餘,兩個孩子包攬了許多家務,以便生病的母親能夠好好休息。妹妹的鞋子丟了後,兩個孩子內心都備受煎熬,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沒有一個孩子將丟鞋的事告訴父母。
  • 電影《小鞋子》,一部充滿愛與幸福的片子,看見底層人民的溫情
    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李來給大家推薦一部兒童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導演是馬基德·馬基迪,這是一部伊朗片。後來市裡舉辦長跑比賽,季軍的獎品是一雙鞋子,阿里沒有好的球鞋,但為了拿到那一雙鞋子,哭著求教練讓自己參加,比賽過程中,阿里拼命的跑,想要拿到那雙鞋子,即使跌倒了也不感覺到疼,衝刺時由於人太多,阿里拼命往前衝,卻拿到了冠軍,所以他很傷心的哭了。影片的最後,爸爸給阿里和阿莎一人重新買了一雙鞋子,阿里把都是水泡的腳放進水裡,水裡的金魚都遊過來親吻阿里的腳。
  • 伊朗電影NO.1,質樸家庭情《小鞋子》
    《小鞋子》劇照可長此以往下去,畢竟不是個辦法,兩個孩子去找爸爸,但他們沒有把鞋子丟了的事情告訴爸爸,而是藉口說,哥哥的鞋子實在太舊了,沒有辦法穿,尤其是上體育課的時候,看著逐漸成長起來的兒子而在這個過程中,哥哥幾次因為等妹妹到巷子裡換血,遲到了好幾次,所以他被校方批評,可他又不能道出實情,只好一個默默承受這些。(本文由「犀利影評」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 《小鞋子》伊朗名導馬基德透露,明年開拍一部中國電影,很可能就在...
    該片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豆瓣評分高達9.2分,在豆瓣前250電影中排名第71位。 馬基德·馬基迪是伊朗著名的導演、編劇、製片人。1992年,他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手足情深》,入選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 。 1997年,馬基德·馬基迪憑藉《小鞋子》成為蜚聲世界影壇的伊朗導演。
  • 《小鞋子》:苦難中閃爍的善良之光,是來自父親的愛和信仰
    就如《小鞋子》,那對令人感動的善良兄妹,也是來自於父親的影響。01他家有多窮?《小鞋子》是講述著一對貧窮人家的兄妹,為一雙丟失的鞋子奔波的故事。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僅僅為了一雙鞋,兄妹倆經歷了忐忑、艱苦、失落,甚至無視第一名的光榮,只為了一雙跑鞋。他們到底有多窮?電影一開篇,就通過修補舊鞋的長鏡頭,把這家人窮得叮噹響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 視頻|從《小鞋子》到《太陽之子》伊朗導演馬基迪的下一站將會是杭州
    1997年,執導的劇情電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獲得第2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美洲大獎。此後,他又相繼創作出了《天堂的顏色》、《巴倫》、《風吹柳樹靜》、《麻雀之歌》等優秀作品。今年,馬基德·馬基德新作《太陽之子》入圍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入圍2021奧斯卡並代表伊朗國家角逐最佳外語片,該片有望引進中國。
  • 電影《小鞋子》:家庭貧困的小男孩弄丟妹妹的鞋子,怎麼辦呢?
    偶然的一次,看了這部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原來伊朗的電影兒童如此出色,沒有誇張的鏡頭,用幾乎寫實的手法拍攝,看完讓很多貧困的人想起自己的小時候。那時的我們,大多家境不富裕,大人們忙著為生計發愁,孩子們的童年大多差不多,沒有多餘的錢買零食,更別說買多餘的衣服和鞋子。
  • 《幸福在路上》坎坷路 于和偉羅海瓊守望幸福
    繼熱播劇《紙醉金迷》之後,青年實力演員于和偉、羅海瓊(在線看影視作品)在電視劇《幸福在路上》中再次合作,演繹了一對守望幸福的「痴男怨女」,有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為了堅守幸福,苦苦等待了20年,用整整二十年的時間追悔、感悟愛情。
  • 電影《小鞋子》豆瓣評分9.2:為愛奔跑
    《小鞋子》以一雙"小鞋子"為線索,圍繞著阿里丟鞋,兄妹二人換鞋、找鞋、渴望得到新鞋,爭取新鞋來展開敘事。一雙"小鞋子"引發跌宕起伏的故事,絕望困境塑造出阿里、薩拉兩個善良可愛的兒童形象,從中看出"真、善、美"畫面是修鞋老師在修補一雙粉色的小鞋子——主人公阿里出場,等鞋子修好,拿著鞋子去了菜店——隨便的把裝鞋的袋子放在門外,進門挑土豆——收廢品的老爺爺把鞋子當做垃圾收走——阿里買完土豆發現鞋子不見了。
  •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小鞋子》是馬吉德·馬吉迪1998年的一部作品,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雖是孩童演繹,卻是獻給成人的童話,以孩童的視角來喚醒人們對於自己童年時的記憶,讓觀眾認識到貧困生活並不能改變純真善良、快樂幸福的心理狀態。
  • 解析電影《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小鞋子》,這是一部伊朗的電影,於1997年8月在加拿大上映。《小鞋子》電影講述,有一對兄妹生活艱苦,母親生病了,父親為了養活家人和交房租焦頭爛額。在這個時候,妹妹的鞋子破爛不已,於是哥哥幫妹妹拿鞋子去修補,卻不慎把鞋子弄丟。由於家庭條件不允許,兄妹倆只有哥哥一雙鞋子。
  • 豆瓣9.2《小鞋子》:一雙鞋子跑出的生活,電影藝術下的真實生活
    《小鞋子》導演馬吉德.馬吉迪《小鞋子》是伊朗導演馬吉德.馬吉迪於1997年拍攝的一部兒童電影,英文片又名《天堂的孩子》。還好有懂事的孩子,有慶小小年紀就隨著父親去幹活,分擔家裡的活計。孝順的孩子,總是在心疼孩子的同時,又多了幾分欣慰,生活並沒有那麼苦。生活雖然是苦的,但心裡是甜的,人生也就是甜的。
  • 《小鞋子》我見過最偉大的兒童片,只是沒想到出自這個國家
    歷史譁然而過,今天,它被無數網友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兒童片,它向我們完美詮釋了什麼是純真的幸福。幸福,很簡單,就像一雙《小鞋子》伊朗的平民小巷內,一位老人,反反覆覆的落錘在修訂著一雙粉紅色的鞋子。比賽這天,其他孩子都換上了新鞋,阿里卻依然只能穿著那雙快要爛掉的鞋子比賽開始後,阿里慢慢的超過一個又一個人,腦海中想著答應了妹妹一定會把運動鞋給她。於是拼了命的往前跑,很快跑到了第一名。
  • 打罵孩子易生逆反心理,學《小鞋子》用3R育兒,孩子懂事家長省心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看完豆瓣評分9.2的伊朗小清新電影《小鞋子》後,深深被影片中貧窮的父母育兒的方式所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