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2021-02-19 史學界的9527

每當談論古詩,估計多數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唐代詩歌,畢竟唐朝有名的詩人多如繁星,經典作品數不勝數。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詩並非起源於唐代,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詩經》,據說是孔子整理而成,話句話說。

早在春秋之前,古人就已經開始吟詩,像「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優美詩句比比皆是。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遷客騷人以寫詩為樂,自然少不了相互學習、切磋,從而出現一批頗具名氣的詩人,曹植無疑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位。

縱觀整個魏晉文壇,比曹植優秀之人極少,稱他為獨領風騷也不為過。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對於那些才子來說,想讓他們對某個人心服口服,估計跟登天的難度差不多。恃才傲物的謝靈運,唯獨對曹植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曾毫不掩飾地表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人共分一鬥。」

雖然此話略顯誇張,卻足以看出曹植何等有才,詩仙李白也是曹植的小迷弟,對曹植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李白說道:「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意思是說,李白如果在曹植面前,都不敢高談闊論,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曹植。

曹操一生妻妾眾多,共給他生下25個兒子,曹植排行第四,他沒有二哥曹丕城府深,武藝比不上三哥曹彰,卻是眾兄弟裡才華最突出的一個,差點成為王位繼承人。平心而論,曹操最終傳位於曹丕是英明之舉,執掌曹魏江山以及駕馭群臣的能力,曹丕比曹植更合適。

即使曹丕繼位後,對弟弟曹植依舊不放心,時刻提防著他,甚至還逼著他作出《七步詩》,曹植不愧是天才,含著淚出口成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憑藉此詩,讓曹丕找不到殺他的理由,只好作罷。

一般來說,詩詞十分講究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曹植十六歲跟著父親出徵北方時,曾寫下一首不太押韻的詩,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即他的頗具代表性作品《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此詩字裡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情壯志,可以看出曹植也想馳騁於沙場,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從整篇詩歌分析,押韻程度不高,至少不是全部押韻,卻不影響這首詩的流傳度,結尾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堪稱神來之筆,所以有人說古代能稱得上「仙才」的只有三人,分別是曹植、李白和蘇軾。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書十九》

相關焦點

  • 白居易16歲寫的一首詩,太經典,最後兩句被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這四首出鏡率絕對最高。確實,這四首古詩都收入了小學教材,成為兒童啟蒙必背的古詩。今天,隱娘想說的詩,是白居易的《草》。白居易的《草》,全名《賦得古原草送別》,背後有一個「居長安不易」的故事流傳甚廣,詩的最後兩句被南唐後主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 曹丕見兩牛打架,命曹植作詩一首,作不出來就殺頭,結果流傳千年
    喜歡古詩詞的人應該對「建安三曹」不陌生,是指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三父子。因他們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七步詩》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中華詩史】曹植《七哀詩》
    夫君的懷抱若是不向我開放,那麼做妻子的又要依靠誰呢?七哀:該篇是閨怨詩,也可能藉此「諷君」。七哀作為一種樂府新題,起於漢末。宕(dàng)子:蕩子。指離鄉外遊,久而不歸之人。清:形容路上塵。濁(zhuó):形容水中泥。「清」、「濁」二者本是一物。浮:就清了。沉:就濁了。比喻夫婦(或兄弟骨肉)本是一體,如今地位(勢)不同了。這首《七哀詩》是詩人吟詠自己因失意而哀怨的詩歌。
  • 古代最經典的一首「考試詩」,最後10字是千古名句,堪稱神來之筆
    不過可惜的是,他的這些應試作品流傳下來的並不多。 有人說創作這類有特定格式,又對韻律要求極高的詩,就像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我深以為然。 唐朝幾百年,成千上萬的考生,寫下的詩歌數不勝數,然而真正能稱得上名作的也就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最後10字是千古名句,堪稱神來之筆。
  • 馬未都自稱3小時寫70多首詩,水平比郭沫若高,他寫得到底如何?
    千年文壇,誰寫詩最快?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肯定是假的,畢竟詩仙平生詩作加起來也才千首。曹植七步寫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確實是真的,但他大概也就牛了這一回,畢竟他一生的完整詩作也才80餘首。所以對於誰寫詩最快這件事,各位詩壇名家的鐵粉們,也都不敢隨便為自己的偶像誇下海口。
  • 曹丕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卻不能有「牛」字,結果卻流傳千古
    因此在歷史上看到帝王之家的兄弟相殘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許多人了解曹植,是因為他的那首"七步詩",七步成詩,已經將曹植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樣也是因為七步詩太過出名,以至於人們忽略了曹植這個人,以及他的許多作品。東漢末年,天下諸侯紛爭,結果是,最大的蛋糕,終為魏蜀吳三家瓜分。
  • 馬斯克引用的這首中文詩怎樣翻譯比較好?
    第一句譯者沒有使用被動語態,而是按照英語的語言習慣加上了主語they,這樣英美國家的讀者更容易理解。譯者將「豆萁」翻譯為"beanstalk"也非常準確,同時beanstalk活用為名詞修飾語修飾fire,「燃豆萁」即on a beanstalk fire「相煎何太急」譯者處理為"Should you kill me with anger hot",這裡用kill直接點明了兄弟相殺的殘酷,同時hot也與第二句句尾的pot押韻。
  • 曹植在秋天登高望遠,思念遠方的人,從而即興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詩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成語「才高八鬥」,那麼這一句成語,其實是來自於曹植,作為東漢末年最傑出的文學家,後人給予他最高的評價,正所謂天下有十鬥,而曹子健獨自八鬥,可見他的才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人能夠超越;無論是他的千古文章,還是流傳下來的詩作,那都是熠熠生輝,光耀千古,一首經典的《洛神賦
  • 這首詩李白太瘋狂了,整首詩的每一句話都很瘋狂,尤其是後兩句
    然而除了這些詩,他還寫了很多張狂,尤其是那首《南陵別兒童入京》,整首詩氣勢恢宏,使感受到成為獨一無二的李白。白酒新熟山中桂黃雞秋正化肥。呼童燒雞喝酒,孩子們笑著穿衣服。高歌喝醉自慰,跳舞,為光輝而戰。為萬乘遊說還不早,鞭子橫穿馬背,遠走高飛。愚蠢的女人鄙視朝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望天空大笑,我們是蓬蒿人嗎。
  • 楊萬裡夢醒賦詩,這首詩技法高超,最後兩句令人愛不釋手
    下面介紹的是楊萬裡夢醒賦詩,這首詩技法高超,最後兩句令人愛不釋手。二月十一日夜夢作東都早春絕句南宋:楊萬裡道是春來早,如何未見春。小桃三四點,偏報有情人。剛退休時也非常不適應,心中總是牽掛著朝堂之事,但時間久了,再加上自己遠離臨安,詩人逐漸地也學會了放下。詩人喜歡詩歌創作,閒暇時不僅經常翻閱古人的經典作品,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而且也深入生活,在大自然中多看多想,所以他的作品不僅清新靈動,而且富有情趣。
  • 黃庭堅最知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火了上千年,如今成網絡金句
    北宋文人黃庭堅,也寫過一首非常知名的友情詩,其中兩句火了上千年,如今成為網絡金句。《寄黃幾復》北宋·黃庭堅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即便偶爾聯繫一下,也只是走個過場,找不回從前的感覺,友誼二字慢慢淡化。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就是世人對人情冷暖的感悟。山高水長流,不忘老朋友,黃庭堅做到了,他是個極為重感情的人。上面這首詩,是黃庭堅寫給黃幾復的,黃幾復是誰?原來,黃幾復與黃庭堅,從小一起長大,伴隨彼此度過愉快的童年和少年。
  • 曹操酒醉後留下兩句詩,流傳到今天,卻成了酒鬼們的口頭禪
    曹操劇照內容上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關涉時事、表述理想和遊仙詩。而曹操有一次在醉酒後的兩句詩,流傳至今,卻成了酒鬼們的口頭禪。具體是哪兩句詩呢?他《短歌行》中的第一首,便是在一次宴飲時所作。關於這首詩創作的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看法。《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了這首《對酒當歌》,將時間定在了建安十三年末。二是根據張可禮《三曹年譜》:「抒發延攬人才之激切願望,蓋與《求賢令》作於同時」的觀點,時間為建安十五年。
  • 曹植很著名的一首詩,手法高妙,蘊含深曲,建安才子果然不凡
    曹植的詩歌淵源於詩騷和樂府,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統一的風格。他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陸機、謝靈運,以及杜甫等人的作品,都與曹植有一定的淵源關係。梁代的鐘嶸就非常推崇曹植,把他列到詩中的上品,稱讚他的作品骨氣奇高、詞採華茂,條溢古今、卓爾不群。詩的大意是:高臺上常吹著悲風,朝陽照耀著北林。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詩,前兩句寫得很一般,後兩句是千古名言
    其實劉禹錫除了有個性之外,他也是一位深情的才子,寫過了很多優美的愛情詩篇,可能一說到愛情,現在的很多人會不屑,認為現在的愛情太過於虛假,變得很不真實。應當無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那都有真正的愛情,只是愛情比較獨特,也太過於奢侈了。我們從很多的唐詩裡,也是能夠感受到這種真正的愛情,那劉禹錫就寫過了一系列感人的愛情詩篇,例如他的這首《竹枝詞二首·其一》,便是一首難得的愛情名篇。
  • 捨我其誰的霸氣,永不言敗的執著,都在詩仙這首詩裡了
    李白也寫過三首 《行路難》,我們除了從中能夠看出詩人一點淡淡的迷茫之外,卻很難體會到詩人悲哀的情感。在這首《行路難(其一)》中,我們讀到的是一些不羈的意味,一種狂放的態度,一副天下捨我其誰的霸氣,一份永不言敗的執著,一種「蓬萊文章建安骨」的儒雅,一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灑脫。
  • 黃庭堅詩酒寄情,這首詩筆調溫婉,最後兩句更是描寫細膩
    所以一首詩不一定要句句出彩,但必須有一兩句讓人印象深刻。如何做到這一點?其實方法很多,說起來話也很長。不過注意細節描寫,就可以輕鬆感染讀者。比如趙師秀的《約客》中兩句,「有約不來過夜半,閒釣棋子落燈花」,夜深人靜、棋落枰響,細膩地刻畫了主人焦灼的心情和愁悶的神態,頓時讓讀者有一種現場感。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愁情憂思的吟唱。正如梁啓超所說:「千餘年中國文學,都帶悲觀消極氣象」。這是因為春秋之後,漢魏六朝以來,文學創作就逐漸形成了以悲愁為美的審美心態和悲情文化。最典型的便是古典詩歌,其中直接以愁字入詩的就不在少數。
  • 世人只知「幾家歡樂幾家愁」,卻不知後兩句更經典,這才是真豁達
    但到了今人眼中,卻總是對其中一兩個名句愛不釋手,而不願意去了解全文的意思,這也鬧出了不少笑話。最出名的當屬元稹在《譴悲懷》中那句經典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不少人單獨拿後一句來用,比作家貧的夫妻做任何事都是令人哀傷的。其實這明明是元稹在懷念亡妻,意思是:我知道生離死別之恨人人都會經歷,但我們共患 難的夫妻,這種離別的哀愁更勝他人。
  • 唐詩三百首中的「宰相詩歌」,因傳誦千年的兩句古詩成為詩壇巨擘
    而這個詩人,這個宰相,也因為有兩句傳誦千年的古詩而成為詩壇巨擘。這個詩人就是張九齡,而他這兩句,傳誦千年的古詩,就是著名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兩句古詩出自一首名為《望月懷遠》的古詩,是張九齡非常著名的一首五律詩作。全文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