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獻皇后劉娥一生無後,侍女李宸妃服侍宋真宗,懷孕生下一子。劉娥求宋真宗把這個孩子過繼到自己膝下,並親自教育他,培養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仁厚之君-宋仁宗。
劉娥去世後,有人向仁宗進言說他的生母是李宸妃,而且被劉娥毒殺了。仁宗又悲又怒,一邊派人圍住劉氏一族的府邸,一邊打開李宸妃的墓葬檢驗,卻發現生母骨骼清盈,無中毒痕跡,且身著一品夫人服,極盡哀榮。
宋仁宗親自驗看後,長嘆「人言不可信」,以此提醒自己,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不可妄信。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的真相,與故事大相逕庭
章獻皇后劉娥出身貧寒之家,被史書贊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12歲時,趙禎就登基為帝,劉娥垂簾聽政,時常教誨趙禎要體桖下人,不為自己的好惡勞民傷財。
宋仁宗天性純仁,又有劉娥的教誨,把「仁厚」二字發揮到極致。
有一次,仁宗在皇家林苑裡散步,每走幾步,他就回頭看一看,跟隨的宮女太監不明就裡,問仁宗原因他又擺手不說。等仁宗回宮,急忙找曹皇后要水喝,皇后好奇他為何不讓僕從伺候喝水,而是一路忍著口渴?
仁宗說:「朕回頭看了好幾次,沒見到他們準備水壺。若是朕叫口渴,他們拿不出來,肯定要被處罰的。不就一口水嗎,忍一忍就過去了,回來再喝也是一樣的。」
還有一次,仁宗在政事殿忙到深夜,隱約聽到皇宮外有叫賣羊湯的聲音,便走了出來。
隨侍的太監察言觀色,便請示仁宗讓小太監去外面買點羊湯,仁宗想了想,還是搖手拒絕了。儘管他飢腸轆轆,卻不願意打擾小太監休息,更不願宮門只為他的一己之好破例打開。太監想讓御膳房為他準備,也被仁宗拒絕了
第二天早上,皇后問他為何不讓御膳房做羊肉湯,他說:「若是朕昨晚叫了羊肉湯,御廚就會每晚都宰羊做湯,形成定例。只因朕要一碗羊肉湯就殺了這麼多生,朕於心不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還有一次,仁宗用餐時吃到一粒沙子,硌到了牙,伺候他用餐的宮女嚇得連忙跪地求饒。仁宗卻急忙示意她站起來,輕聲說:「快站起來,千萬別讓人知道我吃到沙子的事,這可是死罪!」
若是其他皇帝想喝水、想喝湯、吃到沙子,大都會隨心所欲地放縱好惡,可仁宗不會。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行為會不會讓人不舒服,會不會連累他們受到責罰,可見他的確是仁慈到了骨子裡!
君子謙謙,德布一方;聖人謙謙,澤被天下。
嘉祐年間,蘇軾、蘇轍即將參加科舉考試,蘇轍突然病倒。宰相韓琦欣賞蘇轍才華,請宋仁宗推遲科考,仁宗居然同意了。理由是蘇氏兄弟才華滿天下,蘇轍若因病不能參加考試,就太不公正了。
可是,蘇轍病癒後卻不領情,在《御試製科策》試卷中直接批評仁宗好色誤朝、政策失誤。蘇轍的才華雖然出眾,可指責皇帝是大罪,眾人爭議不下。仁宗卻說:「朕向來讓大家直言不諱,如果蘇轍因直言而拋棄他,天下人會怎麼說我呢?」
隨後,蘇軾、蘇轍兄弟二人雙雙入榜。
在宋仁宗一朝,出現了歷史上極為罕見一次偉大科舉考試。主考官歐陽修,蘇軾兄弟、曾家兄弟、程氏兄弟……只是唐宋八大家就有3人,還有理學宗師、宰相等人,堪稱千年一次的盛舉。
宋仁宗駕崩後,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
西夏皇帝李諒祚有感於兩國20年無戰事,於宮外設靈堂祭奠他,長嘆:「世上再無此等仁義之君矣!」
遼國道宗耶律洪基聽說噩耗,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專門為宋仁宗建了一座衣冠冢,此後,遼國歷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在仁宗初期,韓琦為相時只和西夏李元昊打過一次仗,還敗了。範仲淹為相後,強兵習武,陳兵邊境,讓西夏國20年不敢窺視中原世界,並在他去世後又延續10多年。
在歷史上,像宋仁宗這樣以「仁德」使天下人服膺的皇帝絕無僅有。儒家尊尚「仁義禮智信」,宋仁宗是切切實實把這些美德融入到日常,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古人有「慈不掌兵」一說,宋仁宗卻打破了這一鐵律,連敵人對他都十分敬佩、不忍動兵戈。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外如是。
察王朝興替,知世故人情,推薦朋友們看看《宋史》,一切智慧盡在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