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野果,俗稱「餘甘子」,價值珍貴能「烏髮」,遇見別錯過

2020-12-23 農民愛花草

歡迎來到「農民愛花草」,這裡每天都會分享一些養花的小方法,小知識,喜歡的朋友請「關注」

今日導讀:1種野果,俗稱「餘甘子」,價值珍貴能「烏髮」,遇見別錯過

現在正是溫暖的4月天,很多人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因為這個時間,各種野草野花都長了出來,田野上一片綠油油,點綴著五顏六色的小花,一派生機勃勃,看著就心情好。而野外一樹上不但長出了新芽,一些樹也開出了小花,花開就會酸酸甜甜的野果子吃了,對於一些七零八零後來說,小的時候能吃一些野果子,就是人間美味,因為那個時候,物質匱乏,很多人都沒有吃過新鮮的水果,特別是一些農村山區的孩子,不過沒關係,野外有很多好吃的果子,比如說紅紅的野酸棗、圓圓的山葡萄、甜甜的燈籠果等等,都是孩子們的最愛。

而今天我也要給在大家分享一種野果子,雖然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偶爾吃一些野味,也是不錯的選擇,它是一種價值很高的野果子,不但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還能生發烏髮,是一個養生保健的佳品。

這種野果子,被很多人稱為「餘甘子」,你見過嗎?

對於生長在北方的人來說,餘甘子這個名字有點莫生,在為它是一種南方的野果子,只生長在長江以南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區比較常見,因為分布範圍還是很廣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叫做,所以餘甘子還有很多的別名,比如說油甘子、油甘果、滇橄欖、望果子等等。

不過一些南方的朋友應該知道它還有一個特別禪味的名字,叫做「庵摩勒」或「庵摩落迦果」,這兩個名字出自大名鼎鼎的中草藥盛典《本草綱目》。

餘甘子是一種典型的熱帶水果,屬於大戟科葉下珠屬木本植物,是一種喬木,能長得很高大,有些高大的株型能達到23米左右,它的葉片呈橢圓形,對稱生長的葉柄上,枝杆表皮為淺褐色、老枝蒼勁、幼枝細嫩,上面還有一條條細細的紋理,每年的4-6月份是它的花期,花朵不大,傘狀聚集在一起,呈聚傘花序,一般是多朵雄花和一朵雌花聚集生長在一起,花後結果,果子初為青色,呈圓形,慢慢的成熟後,變成綠白色或是淡黃白色。

餘甘子這種植物喜光耐熱,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比如說空曠的山野裡,向陽的山坡上,以及闊葉林的間隙中,在南方地區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果。據史料記載,從秦代開始,就有食用餘甘子,不過那時人們都是當作野果子來食用,直到唐朝,人們才發現它真正的價值,並收錄在一些醫藥典籍中,比如唐代的《新修本草》中就詳細描述了它的功效:「餘甘子、其葉甘甜、其性寒涼、可補脾胃、生烏髮、久服可輕身、延年增壽也」。

由此可見其價值珍貴,而現代人們又發現餘甘子不但果實價值高,它的樹根和葉也可以入藥、能清熱解毒、治療皮炎、溼疹、風溼痛等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謝謝您的閱讀及支持

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見到這種珍貴野果,再嘴饞也別採摘,因為會破壞它的植株
    摘要:見到這種珍貴野果,再嘴饞也別採摘,因為會破壞它的植株。說到野果,這不,這段時間的多依果,板慄,野梨,野柿子,餘甘子,藤棗,燈籠果等都已經成熟了,這些野果有的看上去都口水直流,本來像我們這樣的人能吃到這麼多野果,已經知足了,可心裡還是空落落的,因為這些野果中 那叫「藤棗」的,它只能看卻不能摘,心裡就有些惋惜,還有些不甘心,可是沒有辦法,因為它畢竟是國家特級保護植物,榮不得人採摘,否則就會犯錯。
  • 值錢的1種「野地瓜」,比「西瓜」價值高,1斤「18元」,珍貴!
    小時候經常去山上尋找一些野果,然後將它們採摘回家。那常見的野果都有哪些呢?其實我就經常看到山莓、刺梨、餘甘果、八月瓜、羊奶果、羊奶瓜等,這些野果看起來就非常奇特,如今也不多見了,花友們若是能夠在野外看到這些野果,那就很有福氣了。
  • 路旁一種「小南瓜」,兒時當玩具,現在80元一斤,別錯過
    摘要:路旁一種「小南瓜」,兒時當玩具,現在80元一斤,別錯過。 此種野果雖然有小南瓜的稱呼,而且又有小南瓜的外貌,但它卻是不能如真正的南瓜一樣可以食用的,再說了它的個頭也很小,只有拇指那麼大,而表面的外殼不僅有毛還很薄,裡面則全是籽,種種現象來看
  • 這種小野果能量高,初入口又酸又澀,過後甘甜回味無窮,生津消渴
    這種小野果能量高,初入口又酸又澀,過後甘甜回味無窮,生津消渴家鄉的屋前屋後不遠處都是山,或高或矮,山裡一年四季有各種野果,那都是我們兒時不可多得的美食,而山上零星分布的餘甘子就是其中一種。油柑的根、莖、葉、果都具有藥用價值,在我國民間藥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人常用油柑果實治療消化不良、胃腹痛、感冒、牙疼、咽喉痛、痢疾、咳嗽等疾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詳細介紹:「餘甘果主治風寒熱氣、丹石傷肺、解金石毒等症,並有久服輕身,延年長生等功效。」 如今,餘甘子的功效更是得到了更多的權威認證。
  • 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農村娃曾把它當糖吃,如今100元1斤
    導讀: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農村娃曾把它當糖吃,如今100元1斤今年要不是多了一個閏四月,這個時候早已經是農曆六月份了。馬上就要迎來農曆的六月份了,而在南方的農村有一種長在地裡的野果也成熟了。在過去農村的小孩子就常把它當糖吃,一次能吃一兩斤,如今卻能賣到100元左右一斤,但是卻幾乎沒人種植它。南方農村長大的朋友們,應該都有聽說過「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這句童謠了。不過這裡的地瓜可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紅薯,而是一種長在土裡的野果。它酷似地瓜,香氣濃鬱,但是價值卻比地瓜還要高很多。
  • 農村這種野果長相怪異,俗稱「雞爪子」,曾是兒時零食,價值很高
    這種野果是「拐棗」,別名萬壽果、萬子梨、俅江枳椇、雞爪連、金鉤梨、拐棗兒、臭杞子、雞爪子、龍爪、彎撈撈、蜜爪爪等,客家人喜歡稱之為桔杻,那麼拐棗帶有個「棗」字就是棗的一種嗎?其實不然,拐棗是鼠李科,大家仔細看它的每一個名字,其實都能與它的果實有很重要的聯繫,就說拐棗這個名字吧,拐就是說的它的果子拐來拐去的,而為什麼叫萬壽果呢?
  • 5種高維C的野果,第一種正當季,後兩種被開發成暢銷飲料
    導讀:5種高維C的野果,第一種正當季,後兩種被開發成暢銷飲料在農村的山野之中,有著許多的野果資源,但大部分野果都在野外自生自滅,能被人們重視且利用的很少。能進入人工種植開發的野果,本身都具備一定的優勢,要麼口感好,要麼營養價值高。今天就來說一下5種被人們開發的野果,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維C含量都比較高,特別是最後兩種,本身口感不怎麼樣,但維C含量非常高,被開發成了飲料,在市場上十分暢銷。1、樹莓。
  • 山中一種野果,人稱「山捻子」,一點不起眼卻價值高
    山中一種野果,人稱「山捻子」,一點不起眼卻價值高這是一種在記憶中讓人難忘的野果,這種果子人們叫它豆捻,又叫它山捻子,學名桃金孃。小時候每年放暑假的時候,大概9月份,就是它大批成熟的時候了,上山摘來吃,甜中帶酸,特別新鮮!
  • 人稱「金毛狗」,祛風除溼、強筋骨,價值珍貴,山中遇見,別錯過
    不論你的經濟條件好壞,它始終跟隨著主人,保護主人的利益,甚至在關鍵時刻能與主人同生死共患難。不信?且看下面一個小故事,就知道狗對主人有多忠誠。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名叫張方的人,養了一隻聰明馴服的黃狗,名叫「阿黃」,有一次,張方因為夜裡摸黑趕路,掉進一口很深的枯井裡, 「阿黃」急得「汪汪」叫,一直在井邊守到天亮。
  • 三農:這種野果俗稱「雞爪果」,它只是用來吃嗎?別被騙了
    引導語,三農:這種野果俗稱「雞爪果」,它只是用來吃嗎?別被騙了!說到野果,那不妨說一下這種農村果實,它的名字叫雞爪果,也可以稱它為萬壽果,這種野果相信許多人在農村裡生活都見過和吃過,而且自己的後院或者坡地裡也有種植,它可謂是諸多水果之中最為奇葩的果實之一。為什麼呢?
  • 這五種最常見的野果就在你身邊,別看到了也不認識,錯過就可惜了
    爬山的樂趣其實遠不止於此,對於有心的人來說,途中更是有著無盡的驚喜和收穫,就比如小路兩邊,經常會發現有生長著的一些小果子,如果你不認識它們,也只能駐足觀賞一下,但是不敢輕易地摘下來嘗試,恐害怕會有毒,而有些人就能夠走一路摘一路吃一路,有時碰見多的野果,還能帶些回去,那麼,這樣的遊玩似乎就更有意思了。
  • 這幾種時令野果,十個武漢人裡九個沒吃過!
    和八月瓜很相似的還有另一種俗名貓兒屎的果子,長相和結構跟八月瓜差別不大,只是個頭小小,似是真只有貓屎般粗細。武漢市裡是極少見到這類野果,好在有某寶,世界上沒有某寶買不到的野果。柿子是種金貴的水果,倒不是說它有多稀有難得,而是難於運輸,保鮮不易。大柿子幾乎見不到,都是小個頭野柿子。每年的柿子總是曇花一現,往往柿子都快過季了,才回過神。
  • 35種野果!採摘即可賣錢,有人正在悄悄種植
    群友即便不能育出滿意的品種,直接採摘拿到集市上叫賣,或將野草莓種子播撒於山坡,引導遊客前來採摘,都能為自己的農業事業增色不少,畢竟這可是真正的野味呢!在村裡山裡,像這樣常見卻叫不出名字的可鮮食野果,其實還蠻多的,很多都可以直接賣錢,特別為大家收集了35種!
  • 這種野果,就要成熟了,味道甜美,藥用價值高,錯過了要等一年
    山上這種野果,就要成熟了,味道甜美,藥用價值高,錯過了要等一年轉眼盛夏已至,天氣炎熱,花已不多,果卻不少,這時也是山上野果成熟的時節。說起桃金孃,是小時候常吃的山中野果,廉價又高產,家鄉有句順口溜是這麼講的:「六月六稔子果逐粒熟,七月七稔子果熟到甩」,意思是說,六月開始,就已經有山稔子陸續成熟了,到了七月初七到七月十四之間,前前後後,山稔子就熟到了極致,味道芬芳,傳到十裡八村。如今對它的記憶只能停留在童年了。
  • 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如今100元1斤,卻沒人種植
    但是這兒的地瓜並不是大家生活起居中所看到的地瓜,只是一種長在土中的野果。它神似地瓜,香味濃厚,可是使用價值卻比地瓜也要高許多 。之前農村娃非常少吃蘋果,全是充分發揮「親自動手,衣食無憂」的幸福品行,小朋友們常常三五成群去山上尋找各種各樣野果來吃。而在農曆六月份的情況下,野地瓜就成熟了。
  • 南方獨有的1種野果,3年結1次果,過去掉一地沒人要,如今25元1斤
    導讀:南方獨有的1種野果,3年結1次果,過去掉一地沒人要,如今25元1斤在南方的山上,總是有不各種各樣的野果,其中有一些還是南方獨有,在北方或者是其他的地方看不到的。今天筆者就要給大家介紹一種很多男人也不認識的野果,它算是非常稀奇的一種野果了,因為絕大多數的水果或者野果,都是當年開花當年結果成熟,或者是當年開花果子第二年成熟。但是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野果卻是當年開花,第二年10-12月份的時候才開始結果,並且果實成熟要等到第三年,因此民間普遍認為它是三年才結一次果。
  • 山腳下,有1種「羊奶果」珍貴,比「山莓」值錢,可以挖2棵種植
    其實這種山莓還挺珍貴的。 而在山腳下,還有1種羊奶果比山莓還珍貴,這種野果小時候我就經常看到了,當初一看到這種野果掉落在地上的時候,都會去撿起來,起先覺得它沒有什麼價值,而如今價值卻很高。
  • 掠食者日誌|538_餘甘子,久且餘甘
    這裡最多的是車桑子和另外一種正在結著綠色球狀果實的餘甘子了,雜草中還點綴著正在開花的獐牙菜……這大約就是植物專家們最喜歡的環境了吧,儘管在外人看起來就是一堆毫不起眼的草。(某種獐牙菜的花朵)對啊,的確他們是毫不起眼的,然而卻總有新奇給我們。劉劉老師順手扒拉一大枝餘甘子下來,一個個摘下來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吃。
  • 告訴村裡的老鄉,這東西,比紅菇還珍貴,別與木頭拿去燒火
    摘要:告訴村裡的老鄉,這東西,比紅菇還珍貴,別與木頭拿去燒火。並非這種野生物有多麼的與眾不同,也並非它很難遇見,而是因為這種野生物經常生長在木頭上。例如山裡的一些枯木,或是被砍掉的大樹的樹根頭。如果我們不認識它的話,則會被我們所忽視,甚至還會被一些長期在山裡撿柴木的農民朋友將其拿去一起燒火。當然了,更關鍵的一點,是這種野生物的價值比我們所熟悉的紅菇還要珍貴。
  • 北方1種野果,叫棗卻不是棗,新鮮的沒人吃,掛樹上變黑後10元1斤
    導讀:北方1種野果,叫棗卻不是棗,新鮮的沒人吃,掛樹上變黑後10元1斤 棗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一種水果,以前新鮮的棗子只有在秋季才能吃到,而如今因為種植技術更先進了,再加上棗子的品種更多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棗子了。不過,要說到最好吃的棗子,還是應季的新鮮大棗才最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