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菩薩
關公禱祀所欲賜妙儀軌
將此供飲食三乳品(酪、乳、酥油),三甜(冰糖、紅糖、蜂蜜)等新鮮供品善好陳列。念誦加持文:
吽舍
萬物情器執實俱,空性慧火焚毀淨,
自顯無滯供雲相,願望豐盛至究竟。
(一遍)
嗡 阿 吽 (三遍)
昔佛大能仁尊駕,第四導師釋氏子,
俱集發願護法身,名稱聖王關公尊。
紅色形體如珊瑚,一面二臂右持刀,
二執迷亂盡法界,左持鬍鬚長髯嚴,
身著王裝寶鎧甲,騎乘紫黑駿馬上,
周匝各自羯磨集,諸位慧目請記憶。
瑜珈欲想滿願故,此處降臨獻神飲,
守持佛法教善士,發心誓願作事業。
守護諸持佛教者,內外魔障災禍等,
威猛快速則滅盡。信持世間法男女,
願此成就障礙魔,微熱心血一飲奉,
心識解脫法性界,現時解救病魔難,
究竟疾行勝道界。似彼禱祀事業威,
至寶三根本發心,祈願三寶諸信眾,
快速成就諸願望。
<回向文>
諸凡如許作意願 賜予所欲得成就
諸護法神如意寶 吾之諸願速成就
上師妙音龍多嘉參自顯敘述也。
普巴扎西譯。
伽藍尊者之供奉儀軌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著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三稱)
金剛經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三遍)
皈依
諸佛正法聖僧眾 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布施等功德 為利眾生願成佛
四無量心
願一切眾生具樂及安樂因
願一切眾生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妙樂
願一切眾生遠離怨親愛憎常住大平等舍
供香偈
馥鬱薰香 嫋嫋青煙中
威光熾耀 本尊眷屬聚
瑩釋芬芳 遍一切方所
天人世間 莊嚴呈靈瑞
伽藍贊
伽藍主者合寺威靈 親承佛敕共輸誠 擁護法王城 為翰為屏 梵剎永安寧
南無護法藏菩薩摩訶薩
(三稱)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三稱)
隨念文
漢末三國時 勇猛之大將
三界伏魔者 大神伽藍主
誠信及守義 勇猛名關羽
聞名天地間 威武容光耀
面紅如桃果 丹鳳眼一雙
威風無敵手 修長之美髯
為風所吹動 似虎雕奮迅
亦猶如駿馬 煥發身九尺
天地倒海之 大力軍師將
頭巾青藍色 著墨綠大袍
事起動身時 手握青龍刀
七星為繪飾 騎赤兔神駒
橫跨千萬裡 關平周倉等
神變武藝者 權勢眷屬眾
留心而諦聽
祝禱文
當護持佛教 長三寶威望
我等檀那眾 韶華常留駐
眼見盡善色 耳聞悅意聲
鼻嗅妙天香 舌嘗珍饈味
身感輕柔觸 意攝智慧法
向您虔供祭 獲汝相助力
慈愛常相續 家庭獲吉祥
富裕且歡慶 和樂旋興旺
外出一切時 前迎暨後送
並於險惡道 善護諸劫難
行於善道時 承辦因緣俱
障礙悉消除 如理事成就
三教與八派 常盛於世間
彼等聖士夫 智慧資糧俱
國土值富歲 昇平眾安樂
風調雨時節 祥和大地春
世界齊和平 互助相融合
友愛善進步 天下皆大同
與會諸信眾 長壽且康健
身心皆自在 福樂無盡期
壇場俱祥悅 晝夜恆吉祥
瑞氣滿乾坤
回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降三界魔·嘉欽關雲長前供養金汁法》
南無咕嚕碑!
(雲長王供養祈請中欲另加金汁供養者,先備供碗。注入濃酒汁液,茶汁亦可,並摻入谷、藥、珍寶粉末,置於面前。)
種字所生金銀廣器中,
以三金剛加持成甘露,
此妙金汁具足五欲德,
其力能令諸賓得滿足。
嗡啊吽(三次)
(複次手託供碗誦)
傑!
汝於往昔漢地中,生為漢王之將軍,
次因宿業外緣力,轉成具力大非人。
後於現證法性師,名為智者大師者,
大阿闍黎和尚前,承許護持正法教。
尊號稱為雲長王,乃諸國王大戰神,
神力神變難思議,統治支那各境域。
復現「金剛大伏魔」,「命主手持銅棒」者,
「山寨屠夫」等變化,眾多化身護藏地。
請做佛教之護法,為諸行者辦事業,
摧壞政教之怨敵,保護依止供養者。
傑!
為令天尊歡喜故,此淨薦新金汁者,
頂禮伴諸和雅音,恭敬奉獻請納受。
此妙稀有金汁者,妙果精華汁液中,
摻入蜂蜜及藥曲,珍寶金粉長精力。
誰若飲用其身軀,神採赫奕氣力增,
令心安樂大悅豫,稀有無死之飲品,
戰神之王關雲長,王妃以及大公子,
關平周倉等眷屬,作業使者僕役等,
披堅執銳搖戰旗,可畏勇猛大軍眾,
充滿地上與虛空,奉獻供養願飽足。
納受所供妙金汁,弘揚聖教諸大德,
壽命堅固事業增,正法調御國疆土。
尤其我等並眷屬,仰賴汝時無欺誑,
如意成辦所求事,惠助事業願勿怠!
(拋灑金汁,燃香奏樂)
本文系咕薩哩達麻班雜應具足信力庫倫呼倫貝爾大喇嘛與具足智眼十難論師鄔支圖達汗法-王耶協扎巴之請而造,繕寫者昂旺彭措。
《禮敬忠義昭明伏魔關聖帝君護法尊》
霹靂破魔嗡啊吽音繞,
欲界邪逆血泊殘屍上,
憤怒火焰圍繞赤色尊,
青龍偃月赤兔作莊嚴,
忠義威德名揚諸剎土,
摧惡譴違誅佞剎那頃,
威猛金剛甲刃美髯公,
賜予眾生安樂吉祥臨,
於諸違緣境中誠祈請,
意實奪意奉獻請遣除。
<<關 聖 贊>>
供養偈與祈求偈合一
護持漢地佛教大護法
世間事業能成威力王
號曰云長稱伏魔大帝
祈偕眷屬降臨於此處
種種飲食堆積如高山
奉獻我之妙法威力王
將此冰片香藥細末食
白糖紅糖蜂蜜與葡萄
齊奏妙音中具種種樂
鑾儀種種盔甲與軍器
茶酒金精種種以為飲
如得水魚有威之上馬
奉獻明神帝後與太子
端坐莊嚴威猛諸眷屬
自今為始於我相應者
一切違心諸難祈救除
明如金星獠牙最暴怒
度彼執實現相之怨魔
諸毛孔內熾然智慧火
燒為灰燼一切悉無餘
鷹揚果讌一切會供聚
整齊排列隨用五欲供
淨德具足尊前祈垂納
為顯一心不亂而請求
尊如冠冕護法常頂敬
飄搖動蕩錦鏽之妙衣
各種細寶莊嚴以為帶
盔甲等等惠然欣納受
如角稜厲毒者諸怨魔
願奮威力速即善調護
肉血骨與其它悉無餘
三地振動有慢會攝受
妙味百色旃檀芸香等
美哉淨物天路徧滿力
罪垢鹹依淨物而清淨
上通所欲賜與為助伴
總祈大果別念為此處
大水烈風嚴霜及雹旱
兵亂兇荒非時死等等
不順否運一切其免諸
法寶所欲解脫四功德
三界固動善念悉無餘
一切圓滿福祿歸此處
法現善會增長吉祥來
此為安欽呼圖克圖所纂,國內多有水災、兵災諸不順緣,故撰此贊祈禱關聖奮大威力善為調護,令此災難悉為消滅。
今人若以至誠心祈贊供養,感應必速,吉祥增長,福祿來集。
多識仁波切《關公禱辭》
神通威力自在王
佛門護法關雲長
誠心供養祈禱你
賜福消災常護持
伽藍菩薩
伽藍菩薩,多顯現民間傳說中的關羽的樣貌,他與韋陀菩薩一樣,皆為寺院的大護法神。韋陀稱左護法,伽藍稱右護法。此伽藍二字即寺院的意思,伽藍菩薩即護衛寺院的菩薩。他與韋陀菩薩是伽藍聖眾即18位護法神的總代表。雖為護法神,因其境界高、貢獻大,世人便也稱之菩薩了。
五月十三,是伽藍菩薩聖誕之日。伽藍,僧伽藍摩的簡稱,釋尊時代,僧尼依六和敬法,共修所住之園林。西域之聖教法播華夏,馬祖建叢林,如是以寺庵為伽藍阿蘭若之地。
伽藍神者,本守護伽藍福德天神、地神、鬼神也。今叢林中所供奉伽藍菩薩聖像,乃三國時期關羽雲長,作為伽藍菩薩之代表也。關公敗走麥城,遭曹兵伏擊,致身首異處。歿後,於玉泉山中做了幾百年的無首紅鱗巨蟒山神。
隋天台智者大師,俗籍華容,赴荊州省親,途經玉泉山,曾遭山神逐遣。大師具大威德,以其甚深禪定道力,慈悲攝受了這一巨條紅蟒,即關羽武候王也,使彼皈心三寶。大師敕彼忠心守護伽藍,驅惡鬼神,做為寺庵護法善神。如是千百年來,遂將彼像作為伽藍之代表也。又因關公於智者前,發菩提心,願生生世世以伽藍身,護持正法,成佛利生,故稱伽藍菩薩。
印光師祖曰:關帝在世則精忠貫日月,浩氣塞天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歿後神王玉泉山。隋文帝時,智者大師至玉泉,關帝特運神力,創建寺宇。又求授戒,以為菩提之本,兼願擁護佛法。(見關帝全書、及玉泉寺志。)故天下叢林,皆謂之為伽藍菩薩;而與韋陀菩薩,並鎮山門。
觀自在菩薩兩旁為韋馱及關公二護法。韋馱菩薩乃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菩薩親受佛陀囑咐,護持佛法,鎮伏魔軍,故化現武將形相,手持金剛寶杵,見有僧眾,受邪魔所迷惑,即速奔赴加以降伏,使之安心辦道。 關公是民間家喻戶曉的英雄豪傑 ,也是佛法當中的護法神 —— 伽藍菩薩。關公之像,手執關刀,智勇雙全。關公成為佛教護法伽藍神,是在唐朝以後,《佛祖統紀》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隋開皇十二年(五九二年)十二月,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到荊州,欲建精舍於玉泉山,一日,他正趺坐入定,忽然天地晦冥,風雨怒號,妖怪倏變,只見關帝顯靈,率其鬼神眷屬現出種種可怖景象,以擾亂智者大師。大師面無懼色,並斥之為死生輪迴、貪貴戀福,言畢,妖象俱變,是夜,雲開月朗,關羽現身,經大師教化後,關帝乃向智者大師求授五戒,正式成為的佛弟子,並且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以後,這位千餘年來極受中國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為佛教寺院的護法神。
原本指記載於《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的十八位護法伽藍聖眾:「護僧伽藍神斯有十八人各各有別名。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嘆美。六名廣妙。七名雷音。八名師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響。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嘆德。十四名廣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徹聽。十七名徹視。十八名遍觀」等十八名護法天神。
「護法」是佛寺的守護神,負有保衛寺院的責任。
後來祇園精舍的三位功臣──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王(梵名: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祇陀太子,及給孤獨長者(Anathapindik,又名Sudatta〔須達多〕,意為「善授」)因為捐贈「祇樹給孤獨園」給悉達多,於是也被列入伽藍聖眾之列,使伽藍聖眾增至二十一位。
供奉傳統
中國唐、宋時,禪宗道場已有供奉伽藍菩薩的風俗。《釋氏要覽》云:「寺院既有十八神護,居住之者,亦宜自勵,不得怠惰為非,恐招現報耳。」又云:「一切神皆有無數眷屬,即是分任守護也無妨。」時至今日,佛教道場裡每日的早晚課誦中,都會誦《伽藍贊》:「伽藍主者,合寺威靈,欽承佛敕共輸誠;擁護法王城,為翰為屏,梵剎永安寧。」以感恩伽藍菩薩護法的功德。也有人會把伽藍菩薩印在佛教書籍的末頁,以此希望得到護法神的護持。然而,今天的中國佛教道場大都會將伽藍菩薩塑造成關羽的造型,而非原本的二十一位伽藍聖眾。查佛經並沒有以關羽為伽藍菩薩的記載,隋代以前,本來也沒有無這種習俗。其由來,傳說跟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有關。傳說智者大師有一次在荊州的玉泉山入定時,遇上成為厲鬼,到處慘叫著尋找自己頭顱的關羽。關羽憤恨不平,智者大師安撫他,並為他講說佛法。關羽隨即皈依受戒,成為佛弟子,並發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天台宗的寺院開始供奉關羽。
然而,以關羽一人取代原來的二十一位伽藍菩薩,似非智者大師的本意。查《智者大師別傳》卷四對此事的記載:「其夕雲開月朗,見二人,並諸部從,威嚴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髮,來前致敬!師問何來?曰予乃蜀前將軍關羽,指少者曰:吾子平也。漢末紛亂九州島島瓜裂,曹操不仁,孫權自保,予義臣蜀漢,期復帝室,時事相違,有志不遂,死有餘烈。」「師即秉爐,授以五戒。」這些記載都沒提到智者大師要以關羽一人代替原來的二十一位伽藍聖眾。不過,自天台宗寺院開了供奉關羽的先例後,各宗寺院爭相效法,漸漸地,關羽被捧成伽藍菩薩,跟韋馱菩薩並稱,成為中國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在彩繪或塑造的《全堂佛像》可看到站立在韋馱菩薩像右邊的關羽像)。後來更有人把關羽的生日──農曆伽藍,是梵語僧伽藍摩的簡稱。華譯眾園,為僧眾所住之庭園,即寺院之別名。伽藍的由來,憑從祇樹給孤獨園說起。當年,印度有個舍衛國,國王波斯匿,虔誠禮佛是佛教的大護法。在該國京城之郊外,大約六裡路遠的地方,太子祇陀,擁有一座規模宏大,環境幽雅的花園,名叫逝多園。該園有一長者名給孤獨,這位長者,不但大富大貴,而且又是大慈善家,常常周濟孤獨之苦人,故十分受人尊敬。給孤獨長者因兒子娶媳婦的事,來到鄰國王舍城珊檀那長者家。珊檀那半夜起床,打掃舍宅,準備飯菜,吵醒了給孤獨,起身向珊檀那詢及原委,說:「您全家如此忙碌,是否是為了迎請國王,還是為了嫁女兒之事?」珊檀那含笑答道:「非為別事,是為了請佛陀應供。」善根深厚的給孤獨長者,聽到一個佛字,身毛直豎,即問:「何以名佛?」珊檀那廣說佛的功德,給孤獨懇求同往見佛。佛為他應機說法,得須陀洹果。隨即求請佛陀往舍衛國說法,佛允所請並囑咐必須籌建一座大道場,因其弟子眾多,需要有大的講堂,大的宿舍、花園才能容納。給孤獨長者回國後,想找一個理想的去處,結果找到了祇陀太子的那座花園,不但地方很大而且環境清幽,實在太好了。於是向祇陀太子要求買下這座花園。祇陀太子聽了說:「我是一國的太子,怎麼能賣花園呢?」給孤獨長者說:「您一定要賣給我,因為我要請佛來說法。」祇陀太子的善根沒有給孤獨長者深厚,雖然也聽到佛字,但並無什麼反應,卻說了一句戲言:「如果您一定要買我的花園,必須用黃金把花園的地面全部都鋪滿了,我就賣給您!」給孤獨長者說:「好!我請佛說法非常重要,黃金算得了什麼呢?」給孤獨長者是個大財主,家裡的黃金很多,就用大象把金庫裡的黃金運往祇陀太子的花園,把花園裡的地面都鋪滿了黃金。看管花園的人把此事報告了太子。太子聽了十分驚訝說:「竟有這等事?」到花園一看,果真黃金已經鋪滿了整個花園的地面。太子對長者重申:「我是一國的太子,怎麼可以賣花園給您呢?我祇是跟您開個玩笑罷了。」給孤獨長者嚴地說:「既然您是一國的太子,怎麼可以隨便開玩笑?是您說黃金鋪滿了花園的地面就賣給我,怎麼又說不賣呢?」長者這些話,把祇陀太子的善根撥動了,心想此人這麼多的黃金都捨得,這位佛定是了不起的人。終於慎重地對長者說:「我是太子,不能賣花園,您一定要,我就送給您好了!」接著太子意味深長地說:「空地已經鋪滿了黃金,權當是賣給您了;可是樹底下還沒有鋪到黃金,仍是我的權利。若是把樹移掉,花園就不美了。不如這樣吧,樹算我供養,花園算是您供養。」長者覺得很有道理,就答應了。佛陀及其諸大弟子蒞臨。佛陀開示說:「為了紀念你們兩位大施主,樹是祇陀太子供養的,花園是給孤獨長者供養的」,從此,把花園的名稱更名為「祇樹給孤獨園」。佛陀經常在那裡講經說法度化眾生。成為佛教的著名聖地之一。護法伽藍聖眾,主要包括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王、祇陀太子,給孤獨長者以及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等十八位護法天神,總共二十一位護法伽藍聖眾,是佛寺的守護神,負有保衛寺院的責任。一般寺院的東配殿大多為伽藍殿。殿的正中供奉波斯匿王,左為祇陀太子,右為給孤獨長者,兩傍供奉前面所說的十八位護法天神,我們尊稱他們為伽藍聖眾菩薩。但是自從隋代開始與伽藍護法神毫不相干的關羽形像卻進入了寺院。起先只是天台宗的寺院供奉關羽,接著各宗寺院競相效法,才逐漸形成今日以關公為伽藍護法的局面。隋朝大業年間,群雄割據,軍閥混戰,烽煙四起,造反者日眾,由於統治者竭力提倡「忠義」,妄圖鞏固其搖搖欲墜的政權。大肆宣揚、利用「顯聖安民」等一類神奇故事,因此關羽被推上了伽藍護法神總代表的寶座,而面對佛經已有記載的二十一位護法伽藍聖眾,這也是佛教教化吸收民間信仰開方便門的一例吧。《智者大師別傳》卷四,關羽顯靈的記載,很能說明問題的原委--「其夕雲開月朗,見二人,並諸部從,威嚴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髮,來前致敬!師問何來?曰予乃蜀前將軍關羽,指少者曰:吾子平也。漢末紛亂九州島瓜裂,曹操不仁,孫權自保,予義臣蜀漢,期復帝室,時事相違,有志不遂,死有餘烈。」「師即秉爐,授以五戒。」此有別正史的《別傳》,多記逸聞奇事,真實性和可靠性,應該重新加予推敲鑑定。
關羽顯靈護法被推為護法伽藍的總代表的情況,在隋代以前,根本不存在此種說法。此說不出佛經,無法印證。如果把佛經所記載的二十一位護法伽藍聖眾擠掉,獨尊關羽,亦不會是當年智者大師的本意吧?
民間還把關羽的生日,農曆五月十三日,當作伽藍菩薩的聖誕來宣揚,有些佛寺還專門為其舉行佛事以示紀念。
從上面所述的情況可見,把關羽作為伽藍聖眾的代表,(在彩繪或塑造的《全堂佛像》所看到站立在韋馱菩薩像的右邊關羽像),個別佛寺中,建有「伏魔殿」即「關帝殿」,乃至藏漢文化的交融,在藏密也尊奉關公。
跟一般其它宗教崇拜關羽的造法不同的地方是,習慣上,佛教護法神造型的關羽,身上會多了一條綬帶,無風自飄地繞著神像,如果沒這特徵的關羽像,則不是佛教寺院護法神的造像。
章嘉大師與關公的因緣
關公關雲長原是中國三國時期的人物,後被殺害。據說當呂蒙砍下關雲長的頭顱之後,關雲長由於含冤而死,遂變為孤魂野鬼,四處遊蕩。後被隋朝的天台宗智者大師收服,為其傳授三皈依,成為佛教的世間護法。據清乾隆版《關帝志·靈異·建玉泉》中記載,隋開皇十二年(592),當陽天台智者大師夜夢關公顯靈,承諾「吾當為力建一剎供護佛法」,並大施威力促玉泉寺成,關公受五戒,遂為此寺護法神。
不但佛教尊崇關公護法,道教也尊關公為「義勇武安王」,「義勇武安王」,這是宋真宗趙恆於大中祥符七年(1014)賜給關公的封號,是中國道教祭奉關羽的開始。宋真宗時期的道教首領張天師第一次請關羽出來降妖除怪,開始把關公拉進道家的教門,以後的道教信徒也都尊祟關羽了。
藏傳佛教尊關公為護法,大概始於五世班禪大師進京時期。進京的時候,見到一個紅臉長鬚的武將來迎接。但在金鑾殿上,並未見到,就問乾隆皇帝,皇帝說:"那可能是關公吧。」自此以後,就成為藏傳佛教護法。五世班禪大師曾說:"凡作為漢地國師或者呼圖克圖者,都要供奉這個護法。」
在《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中也記錄了關公護法的情況。當章嘉大師途經四川地方一座名叫襄陵的大山,在山下住宿。章嘉活佛(三世)夜裡夢見一個紅臉大漢對他說:"此山頂上便是我家,請住小憩!」言訖,一步跨上山巔,章嘉活佛也隨至到了那裡,只見那裡有許多富麗的房舍。紅臉大漢將章嘉活佛請到中間屋中,獻上各種食品,還將妻子女兒引來拜會,說道:"從此地以下漢地都屬於我管轄,給我布施食物者在西藏也有不少,特別是後藏的老年高僧一再供給我飲食。從今天起,我做你的保護者,明日你在途中將遇小難,我可排除。」次日途中,有猴子從樹林裡拋出一塊石頭,打在侍者楚臣達傑頭上,只是受了點輕傷,並不要緊。據說那個紅臉大漢就是漢人所說的關雲長,譯成藏語,稱為"珍讓嘉布」(意為長雲國王),辮子和性格都於"珍讓嘉布」一樣。說"後藏有布施食物者」是指班禪供養的有辮子的姊妹護法神,因此也有說關公是藏地兄妹護法的一個化身。章嘉活佛親自對土關呼圖克圖說過:"後來去西藏時,在那山底下獻酒祭禮,不知從哪裡出現了一隻老虎。一直把我們送到山背後。這事當時的隨從都看到了。」
章嘉國師害上了一種好像是痛風的病,手足麻木,又患眼疾,過了很久,儘管延請了名醫精心醫治,侍從又努力去做祈願健康的法事,亦無濟於事,不見好轉。皇帝十分著急,輪番派來幾位漢族名醫,皇帝自己也親自前來看望,以無量恩德護持。當時,巴桑曲傑舉行天女圓光佔卜,幻景中只見章喜國師身邊擁聚了很多非常大的蜘蛛,欲與章嘉國師抗衡較量。一個威風凜凜的紅臉大漢手持寶劍,將那些蜘蛛趕往他處。那天晚上,章嘉國師夢見一個紅臉人對他說:"傷害您身體的那些小鬼已被我驅逐。」他問:"你居住何處?」答:"我住在皇宮前面大門外右方。」次日,打發侍從前去察看,被稱為前門的城門外有一座關帝廟,內供以前塑造的關老爺即關雲長的塑像,歷經各代,香火不斷。想必是這位關帝保佑章嘉國師,遂舉行了大祭。後來在達扎濟仲沽佛的鼓勵下,章嘉國師還撰寫過一篇祭奠文,收錄在文集中。
由此可知,關雲長不但在民間有崇拜信仰,即使在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道教中,也都尊為護法而加以供奉。同一尊神被不同宗教所供奉,不只是關雲長一位,在印度也有多位,譬如聞名西藏的巴丹拉姆(吉祥天母)、妙音天女等,不但是藏傳佛教的本尊護法,也同為印度教所供奉。
在漢傳佛教中,對關雲長的信仰只是限於供奉,並無祈禱、讚頌以及供奉儀軌,而在藏傳佛教中,有多位大師著有供贊儀軌,如章嘉大師、土觀大師以及這世大寶法王、亞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識仁波切也曾著有關雲長簡略供贊,若能每天念誦讚辭,供奉關雲長之像,可得萬事如意、資財豐足、障礙消除等利益!
生生世世不離師 恆時享用勝法樂
圓滿地道功德已 唯願速得金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