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交口縣把規範扶貧檔案管理擺在突出位置,聚焦「檔案留痕」,突出「五個強化」,確保扶貧檔案的真實、完整、系統和安全,更好地為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服務。
一是強化三個保障,夯實檔案工作基礎。交口縣把扶貧檔案工作作為服務「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統籌協調,強化保障,全力推進。明確總體目標、具體工作措施等,對精準扶貧整個工作流程和每個工作環節所產生各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提出了詳細的、操作性較強的指引性意見,實現了統一檔案整理標準、統一檔案裝具、統一檔案數位化等要求。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萬元,7個鄉鎮49個貧困村自籌資金15萬元,累計投入資金25萬元,為推動扶貧檔案規範化建設提供了資金保證。
二是強化三級聯動,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在扶貧檔案整理過程中,交口縣把宣傳教育貫穿扶貧檔案整理工作始終,統一編印資料對扶貧檔案管理政策、檔案利用案例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在此基礎上,檔案部門統籌安排、責任到人,包鄉鎮、包村實地指導脫貧攻堅資料的規範化整理工作。各鄉鎮成立專門資料整理小組,巡迴對所轄村檔案規範化整理工作進行指導,確保符合標準、整理規範。村組幹部、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鄉土人才集中攻堅,發揮各自優勢,入戶進行宣傳發動、資料整理等工作,形成了全縣上下高度重視、認識到位的良好氛圍。
三是強化試點工作,發揮示範帶動效應。為全面有效推進精準扶貧檔案工作,交口縣採取「試點先行」工作模式,從7個鄉鎮49個貧困村選擇貧困人口多、集中連片貧困區和深度貧困區水頭鎮、石口鄉、康城鎮3個鄉鎮33個貧困村作為試點單位,試點鄉鎮和村分別佔總數40%和60%。縣檔案館按照扶貧檔案形成的門類先行確立了8大類框架,各鄉鎮各村分別依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分類大綱和文件材料歸檔範圍和保管期限表,確保試點鄉鎮和村高標準推進。同時,堅持人對人、點對點,集中時間精力,統一人員培訓,統一建設標準,以點上的突破,帶動面上的整體推進,用看得見、學得會、用得上的典型樣板進行激勵帶動。
四是強化指導督促,實現全程跟蹤服務。針對農村幹部、檔案員業務知識欠缺的突出問題,縣檔案館從服務著手,手把手的全程跟進。組織貧困村的分管領導、檔案員等赴示範鄉鎮進行現場學習,互相研討,借他山之石為我所用;聘請市檔案館專業人員對全縣7個鄉鎮49個貧困村的檔案員,進行系統培訓,提高了業務水平;由縣檔案館抽調業務精英,集中三個月的時間對貧困村的檔案實地進行了指導,保證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做到全程跟進,手把手服務;縣檔案館組成督查指導組,分鄉鎮、貧困村督查指導,督促各相關鄉鎮和貧困村加快扶貧檔案整理工作進度,進駐解決個別貧困村存在的個性問題,有力推動了各鄉鎮扶貧檔案工作。
五是強化標準要求,提升檔案管理水平。為推進扶貧檔案工作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發展,在整理過程中,除進一步完善扶貧檔案資料外,更加突出對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移民搬遷、「一碼清」精準扶貧管理、「一保通」扶貧綜合保險等特色扶貧檔案整理工作。全縣累計整理檔案11339卷98721件,初步建立了全覆蓋的扶貧檔案資源體系。此外,加強扶貧檔案標準化建設的探索創新,針對扶貧檔案多、查閱頻繁,從案卷目錄和全引目錄查閱費時費力的問題,結合「一碼清」扶貧管理平臺,設計了檔案管理專項「一碼清」,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檔案按類目分類,將案卷目錄和全引目錄信息形成二維碼,設置搜索功能既可找、也可搜,方便查找,推動檔案管理更加高效、快捷。(記者 馮海硯 通訊員 李卓如)
呂梁日報
[編輯:白麗紅]
【來源: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