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向來都是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的,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文明的精髓之一,這個觀點是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認可的,但是我國學者通常認為中國的歷史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西方學者卻並不那麼認為,但最近我國的一項重大發現,顛覆了他們對於中國歷史文化一貫的看法。
我們認為甲骨文就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了,所以外國的學者一直緊緊抓住這一點,說中國的歷史文化並沒有上下五千多年那麼長,更是不承認我國夏朝的存在的。甲骨文是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可以說是我國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了。也正是因為甲骨文的發現,我國商朝的歷史得到了世界各地學者的認可。
不過在2005年的一次考古行動中,專家找出了證明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新證據。其實早在我國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山東濰坊至濟南一帶和關中地區、內蒙古赤峰地區及淮河流域古文化遺址就已經有這些長得像甲骨文又不是甲骨文的文字存在了,但是當時人們認為這只是古人的一種標記符號,並沒有把它和文字想到一塊去,所以忽略了這些「符號」原來就是一種漢字。
後來,也就是在2005年,考古專家劉鳳君在一次考古行動中,開始重視起這些特殊的符號,並且在多年研究之後,認定了這些「符號」其實是一種比甲骨文還要早的一種文字,並給它取名為「骨刻文」,這一下子引起了世界各地的轟動。
因為骨刻文一旦被人們認可為是一種文字,也就可以證明我國的歷史文化是有上下五千年的,且中國即將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但是西方學者還是不認同這個觀點,認為這骨刻文是一種不成系統的文字雛形,只能說是符號,而不能說它是文字。
劉鳳君隨後給出了以下幾個觀點進行了反駁。首先,我國發現了大量的骨刻文,如果只是一種符號,是不會呈現在這麼多地方的,更有可能是古人已經通過骨刻文這種文字開始進行記事了,那既然骨刻文可以用來進行記事,又怎麼能說它不是一種文字呢?
這些骨刻文的排列還有寫法都是有一定規律的,而且有些骨刻文還有自己的偏旁出現,這簡直就是中國漢字的前身呀。最重要的是,骨刻文裡有很多字在一些中國的早期文章詩作當中就已經有出現了,這更是讓人肯定了骨刻文就是一種文字的觀點。
通過我國學者的不斷研究,相信我們還會有更多的收穫,將漸漸揭開歷史的真相,直至得到世界所有學者的普遍認可。而對於我國的骨刻文也好,甲骨文也好,我們都要好好地進行保護,深入地去研究它們,對我國的考古事業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參考資料:《骨刻文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