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去年日本對韓國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韓國網民發起抵制日貨運動反擊。
日本製造?不買;日本菜?不吃;日本旅遊?不去。一年過去,有民調指75%受訪韓國人表示仍然」No Japan「,愛國情操之高,似乎無庸置疑。
但是韓國」中央日報「發現,部分日本品牌在韓國銷售收入,卻越來越大。
揭露出韓國所謂的罷買運動,僅針對特定商品或企業,也就是」選擇性抵制「而已。
從日資公司的在韓業績來看,抵制運動給日本品牌,帶來不容忽視的龐大損失。
根據調查,31個進軍韓國市場的日本消費品企業,去年的銷售額較前年,平均減少6.9%,同期的營業利潤,更是暴跌71.3%。
以樂天朝日酒類(ロッテアサヒ酒類)為例,去年銷售額劇減一半,營業虧損達308億韓元(約1.6億元人民幣)。
汽車及零件、生活用品及其他行業,銷售額較1年前縮減10%以上。
快速時裝品牌GU將於本月底撤出韓國,優衣庫Uniqlo在韓分店數目減少22間;
汽車品牌日產及Infiniti也決定從韓國退場。
然而,不見得所有日貨均受打擊,奇怪的是,也有很多商品越抵制銷售越好。
任天堂主機Switch 的大熱遊戲」動物森友會「,在韓國賣個滿堂紅,韓國任天堂分部已經恢復到2,000 億韓元(約10 億元人民幣)銷售額的水平,因而,韓國人堅持買任天堂,就被部分日本媒體和日本網民嘲諷。
索尼韓國分公司,去年的銷售額比前年增加2,336 億韓元(約12 億元人民幣)。
ABC Mart超市、ASICS 運動鞋及韓國大冢製藥等日本在韓國的分公司,銷售收入同樣大大增加;
日本菸草公司JTI, 也幾乎未受抵制運動影響。
▲日本煙
業界分析,這種」選擇性罷買「,部分日本商品越抵制越買的多,是」受到最近20至30多歲的消費習慣影響「,也即是千禧世代及Z世代的特性,2000年以後出生的人,跟隨社會氣氛,卻也重視個性。他們現佔韓國全國人口超過30%、企業員工的60%以上。
大邱大學心理系教授解釋:」過去的抵制運動,僅僅根據」愛國「這單一信念,但最近不再只以此為準。對20、30多歲人士來說,罷買的準則,在於是否有替代品。有替代品就罷買,沒有替代品就繼續買日本貨「
從任天堂的遊戲機Switch,到索尼Sony、佳能Canon 及尼康Nikon 等日本企業執掌的相機市場,的確無可取代。
41 歲的「沉智慧」女士(音譯)便因孩子哀求,買了」動物森友會「遊戲軟體。她坦言:」啤酒、服飾多的是替代品,但」動物森友會「卻別無他法。「
消費者行為調查顯示,罷買運動參加者中,以20 至29 歲最少。韓國專家分析,」20多歲的年輕人,相對關注電玩及IT,估計較難放棄購買日本產品「。
還有一個現象,也讓韓國人難堪,就是日本商品降價了,韓國人買的就多了。
日本多間車廠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每輛減價1,000 萬韓圜(約5 萬元人民幣)以上,結果5 間日本車廠的12 月銷售量,增加了3,670 部。
豐田旗下的凌志尤為明顯,受減價促銷及新車效果帶動,今年6 月首次恢復到每月賣出1,000 部的水平。豐田本身也受新車帶動,分別在4 月及5 月賣出1,128 及1096 部,恢復抵制日貨浪潮前的成績。
日本商品一降價,韓國人就開始狂買,這相當丟人啊......
漢城大學經濟教授金相道認為:」為了讓抵制運動今後仍能繼續下去,必須避免強迫他人參與抵制的行為,讓韓國人能夠自願抵制,不能強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