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媛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去年7月,日本政府出臺針對韓國的「卡脖子」舉措、禁止日本企業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核心零部件,這導致韓國社會出現聲勢浩大的「抵制日本運動」。這場持續一年的抵制運動令在韓日企元氣大傷:優衣庫關掉了15家門店、日產汽車乾脆退出韓國市場。此外,韓國便利店內已很難看到日本產品,而韓國消費者購物時也已習慣「無視」日本產品。
「憤怒的抵制運動持續一年,朝日啤酒、優衣庫服裝在韓國消失」,韓國Money Today財經網29日以此為題稱,過去一年,朝日啤酒、優衣庫等之前頗受韓國消費者青睞的日本產品,均銷量暴跌,瀕於「退市」邊緣。以日本啤酒為例,去年7月以前,朝日啤酒一直是韓國便利店內銷量最高的進口啤酒,每家店一天能售出20-30瓶。但現在,每周售出一瓶就很不錯。實際上,去年8月至今年5月,韓國進口的日本啤酒規模同比驟減94.8%。報導稱,目前在韓國便利店內,已很難看到日本產品,韓國消費者購物時也已習慣「無視」日本產品。
2005年進軍韓國市場並大獲成功的優衣庫,成了此次「抵制日本運動」最主要的靶子。去年7月至今,優衣庫已在韓國關閉了15家門店,2019年度銷量也同比減少30%以上、時隔5年跌破1萬億韓元(1000韓元約為6元人民幣)關口。不僅如此,全年業績虧損19億韓元,這與過去「年度利潤達到2000億韓元」時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韓國社會「抵制日本運動」開始不久,優衣庫日本總部CFO岡崎健曾輕率表示「韓國的抵制運動不會持久下去」,這句話惹惱了無數韓國民眾,進而讓優衣庫惹禍上身、成為韓國人抵制日貨最主要的靶子。
日本汽車行業也未能倖免。JTBC電視臺28日報導稱,去年1月至5月韓國共售出日本汽車1.95萬輛,但今年同期銷量則銳減六成,僅售出7000多輛。往年韓國進口汽車市場上,日本汽車佔比達到21%。但過去一年,該數字降至7%。在此背景下,已在韓國市場深耕16年之久的日產汽車,近期已宣布退出韓國市場。但也有例外。據Money Today財經網調查,鞋類專賣店ABC-Mart和亞瑟士雖然都是日本企業,但這兩家去年的銷量均未出現大波動。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劉媛 責任編輯: 王曉武_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