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發現,她給女兒買的兒童手錶不見了。這不是一塊普通的手錶,而是她託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定製款,價值一萬多塊。
可是,一番詢問之後,5歲的女兒卻說,手錶被一個小朋友玩壞了,害怕被媽媽吵,她就聽小朋友的話把手錶給扔!了!
這位媽媽覺得,手錶是在幼兒園丟的,園方和那個小朋友都有責任,於是就去幼兒園索賠。
幼兒園老師得知她的來意後,說:「賠償是應該的,但您讓這麼小的孩子戴這麼貴重的手錶,也不合適吧?畢竟孩子活潑好動,弄壞玩具是常有的事兒。」
然後,老師話鋒一轉:「而且,索賠會有一個嚴重的後果,我擔心您承擔不起。」
這位媽媽很詫異,自己明明是遭受損失的一方,「受害者」怎麼反而被「威脅」了?
不過老師的話,還是讓她動搖了索賠的念頭。
我來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一、孩子容易被孤立
一旦索賠,「XX戴萬元手錶」的消息就會不脛而走。
家長們傳開之後,回去肯定會叮囑自己的孩子:「以後可別跟XX玩了,弄壞了人家東西咱們賠不起。」
換位想想就能明白,倘若你家孩子的幼兒園裡有這麼一位「公主殿下」,隨便一件穿戴都上萬,你會同意孩子跟她玩耍嗎?
我肯定不會。因為保不準哪一天孩子就扯壞了人家的定製款書包或裙子,或者踩壞了人家的萬元小皮鞋,稍有差池,我就面臨五位數的賠償。招惹不起,不如讓孩子遠離。
家境優渥原本是優勢,若因此讓孩子被孤立,就得不償失了。
二、孩子容易被「有心人」盯上
李玫瑾教授曾提醒:身上名牌多,會給孩子惹禍上身。
現在的社會治安雖然相對穩定,但是每年仍有高達20萬的兒童失蹤案件,以及兒童受侵害事件發生。穿得太奢侈,就容易被「有心人」盯上。一旦孩子落入壞人之手,那就是家庭的悲劇。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三個未成年小混混缺錢了,就在一小區門口晃悠。看到一個年齡稍小的男孩手裡拿著蘋果手機,三人就起了歹念。
這個案件中,小男孩僅僅是手機被搶,若遇到綁架,孩子甚至可能有生命之憂。
三、容易滋生攀比心理
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沒有太多的攀比心,名牌意識最初都是家長給灌輸的。
我一直提倡孩子穿普通的衣服去上學,乾乾淨淨、舒舒服服就好。有家長覺得校服難看,專門給孩子買名牌,其實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記得有一個校長說過,學校為什麼有「難看」的校服,有一個用意就是為了讓孩子們看起來是一樣的,不會有攀比心、自卑心,能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心理環境下學習。
在新加坡,香港的學校,不管你是名流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所有的孩子們都是身穿校服去學校上學。我認為這樣很好,至少讓孩子們有一個意識,就是我是學生。不是模特,來參加比美了,穿戴奢侈品真的會分散孩子對學習的注意力。
寫在後面
貧富差距是一個客觀事實,做父母的都想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真有錢也沒必要為了防止攀比而「消費降級」,但老師提醒家長,多為孩子考慮,不要再讓孩子穿戴奢侈品來幼兒園,我是贊同的。
不過,也有家長也會覺得,老師這樣說,是在推卸幼兒園的責任,你覺得呢?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還會堅持索賠嗎?快來分享吧。
--
分享育兒乾貨,交流育兒經驗!一鍵關注 @ 捲兒媽愛科普,育兒路上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