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雜說》第01部分 基礎知識(二)

2021-02-19 福慧元文化傳播
《易經》的三原則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裡,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了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裡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常」,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恆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

(2)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裡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儘管變的法則很複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複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理、象、數

懂了這三個原則以後,還有三個法則要懂得,這三個法則就是我們手邊的這部《易經》的三個內涵:理、象、數。

這些基本原則要先記住,才能研究《易經》,現在先解釋這三個字。

根據《易經》的觀點看宇宙的萬事萬物——人生也好,情緒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則和道理。以我們現代的觀念而言,理是屬於哲學的,宇宙間萬事萬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過來說,宇宙間的任何一個現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時每個現象,又一定有它的數。譬如這個錄音帶,是錄音用的,它能錄音,其中有很多理,錄音帶的樣子、大小以及它還會放出聲音,就是它的象;這卷錄音帶,若干分鐘可以錄完,有若干長,若干寬,這就是它的數。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數。

所以研究《易經》的學問,有些人以「理」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象」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數」去解釋《易經》。古代的人掐指一算,萬事皆知,那就是了解了易數的緣故。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數,這是必然的過程,譬如我們舉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搖擺,這就是一個象;而左右搖擺了多少度,多少秒鐘搖擺一次,就有它的數;為什麼要搖擺,就有它的理——是我為了使大家更具體了解《易經》理、象、數的道理所做的動作。所以《易經》每一卦、每一爻、每一點,都包含有理、象、數三種涵義在內。人處在世界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不停地在變,只要發生了變,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數。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數,就會知道這事物的變,每個現象,到了一定的數,一定會變,為什麼會變,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這些,就萬事通達了。理、象、數通了,就能知變、通、達,萬事前知了。

我常常告訴同學,最好不要去鑽研《易》這門學問,如果鑽進去了,會同我一樣,爬不出來。如果一定要學,也最好只學一半。如果真把《易經》學通了,做人就沒有味道了。譬如要出門了,因為《易》學通了,知道這次出門會跌倒,於是不出門了,一步都懶得動了。像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味道?何必去學?所以我說學《易》最好只學一半,覺得奧妙無窮,如黑夜摸路,眼前迷迷茫茫蠻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個坑,會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於是不走了。可見學通了《易經》非常乏味,何必去學?話雖這麼說,但學《易》真的通了,哪裡還用來講《易經》;我現在還來講《易經》,可見就是半吊子,還不通。像我這樣不通的人,在這裡吹這些東西,還可以幫助大家摸摸這條路;真通了《易》的人,也許還會來這裡講,因為他知道我們這些人這樣盲目太可憐了,他有眼睛,喜歡來帶帶路,也說不定。

理論講到這裡,以下我們進行八卦的研究。

玩索而有得

我們現在開始研究《易經》,有一個法則要把握住,這個法則就在手邊這本書上,孔子研究了《易經》以後說出來的。他這句話很妙,他說:「玩索而有得。」學《易經》最好用打麻將的方式來學它,如果把八卦刻在麻將牌上,摸起來就趣味無窮了。

孔子教我們念別的書,都是要持嚴肅的態度,唯有教我們學《易》,要「玩索而有得」,要天天玩它。

我年輕時讀《易經》,老師硬叫背,痛苦之至,問他這些話是什麼道理,他也不講,大概他也沒弄清楚,只認識書上的文字。自己後來年紀大了,慢慢摸這個東西,就發現需要玩了,最初用象棋子,畫上八卦排來排去,後來乾脆改用麻將牌。現在一直想改用電腦,可惜沒有時間去研究製作,最好能像科學館的天文儀一樣來玩,所以《易經》要「玩索而有得」。要玩什麼?玩卦。

相關焦點

  • 《易經雜說》第01部分 基礎知識(十一)
    焦京師徒與郭璞現在講到卜卦的方法,在中國的《易經》傳統,佔卜是它主要的路。《易經》在古代就是為了佔卜用的,到孔子以後,才把《易經》用到人文文化方面。《易經》畫的八卦,原始當然是為了卜卦用的,為什麼人類要卜卦?這不只是中國有佔卜,世界各民族都有佔卜,當然各民族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沒有我們中國的高明。這中間牽涉到一個哲學問題,即是人類的智慧。
  • 《易經雜說》
    過去人家說中國人沒有哲學,實際上不是沒有,而是非常高明,這等於佛學裡說的,釋迦牟尼講學說法,有四種方式,其中一種為「置答」,就是某一問題不需要討論,先放在一邊,孔子這裡的第一句話,就是置答的方式,不是不懂,第一句話就是從人文文化開始,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特色。「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就是充滿天地間的為萬有,古文中稱萬物。
  • 《易經雜說》(一)——看相
    以前,聽說用易經算命,覺得有點迷信,有點玄乎。總覺得《易經》是本高深莫測、隱藏玄奧的天書。什麼六十四卦的來歷、卜卦的若干種方法,每卦每爻的原初意義等等,讓人覺得迷信、混亂。《易經》中五行、幹支、《河圖》、《洛書》的配合運用,《序卦》排列六十四卦的理由也讓人覺得牽強附會,而不敢親近。
  •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初,中級第一冊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易經入門學習《易經入門學習教程》前言    一、什麼是易經
  • SQL Server資料庫基礎知識第三講:數據操作(理論部分)
    SQL Server資料庫基礎知識:數據操作我們理解了資料庫和數據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後,就要對數據表中的數據進行操作了。今天我們學習SQL Server資料庫基礎知識第三講的內容:數據操作。請大家在學習了前面二講的內容之後,再來學習本次課的內容。通過學習今天的知識要了解以下內容:SQL是什麼?
  •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掌握什麼樣的基礎知識才可以研讀易經
    他問的問題也是我曾經回答一個素不相識的在校大學生所問的問題,今天也想藉此機會告訴想要了解這方面知識的人從哪方面入手研讀易經,免得走彎路。易經是中國上古時代先人用最精煉的語言寫出來的,祂囊括了極大的內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無所不包。很多很多的人面對易經就好似一個個小學生無從下手。例如乾卦:「乾,元,亨,利,貞。」坤卦:「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了解易經八卦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易經八卦我國有著世界上最為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何無數的文化瑰寶誕生,從《道德經》,再到《史記》與《資治通鑑》,最後再到一直被認為是神話故事的《山海經》,都是我國不得多的歷史寶藏,而《易經》,其實並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它講的是人生的自然規律!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2單元基礎知識梳理,打好基礎,考試不慌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2單元基礎知識梳理,打好基礎,考試不慌。語文的學習一定是循序漸進的,就好像字詞句段篇一樣,先學單字,再學詞語,再學句子,最後才能成段形成文章,那麼同學們在學習語文這個學科時,就要尊重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平時積累。
  • 易經入門的5個基礎知識點,看不懂先收藏,助你讀懂《易經》
    易經最原始的時候是一本關於佔卜的書籍,後來慢慢地人們在易經上面加上了一些內容,讓易經不單單是佔卜了,還能看風水,帝王之術、經商之道、天文地理等等都包含在了易經裡,可以說易經是中華五千年智慧的結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易經,很多愛好者都是買書自學,但是很難理解其中的真理。想要學習好易經,必須扎紮實實從最基本的知識學起,有了堅實的基礎,再有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此才能真正理解易經中的真諦,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 南懷瑾:懂了易經,遇事一佔就能看到未來!易經的兩大重點——時間與空間
    「佔事知來」,算命卜卦就是佔事,懂了《易經》,遇到事情一佔就看到了未來。平常我們說兆頭,兆頭就是佔事。換句話說,佔也是一種領導學,帝王要懂得領導學,便一定要懂得《易經》,然後所講的話,所做的事,才能「吉事有祥」。做領導的人,一切行為都要戰戰兢兢,不能做一點壞事。
  • 公共基礎知識:公文主體部分重要格式知識詳解
    今天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公文主體部分重要格式知識詳解》,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一、發文機關的署名發文機關署名應當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範化簡稱。二、成文日期1.成文日期指會議通過或者發文機關負責人籤發的日期,是公文的生效日期,也即黨政機關公文生效的重要標誌。【知識詳解】成文日期的含義務必準確掌握,很多人在複習時都認為成文日期是負責人籤發的日期。實際上它包括開會時的會議通過日期,以及發文機關負責人的籤發日期兩個層面。
  • 《易經》基礎知識第三課——後天八卦
    我們說過,周易是以陰陽二儀為基礎的二元論體系,而其他術數中,一個很大的門類則是以五行為基礎的五元論體系,另一個門類則是以幹支為基礎的十元和十二元體系,還有以二十八星宿為基礎的多元論體系,總之是五花八門,種類非常的多。因為體系不一樣,易經跟這些術數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 易經六爻預測第3課:搖卦完成後,你知道如何排卦嗎?
    大家好,我是許榮啟,一個民間易經研究者!課堂導語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易經六爻預測起卦步驟中搖卦的知識,認識了一些符號和概念,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第3課了,在易經六爻預測中,當卦搖完之後,你知道如何排卦嗎?
  • 筆記 | 01-html基礎知識
    一、html基礎1、html發展史:超文本標記語言- 出現分歧點、分化點?- 組織成員語言發展要考慮開發者=>寫代碼要規範  Xhtml- 組織成員語言發展要考慮用戶=>用戶體驗   html4.01  現在使用的版本- 總結:Xhtml語言要比html語言更為嚴格嚴謹- 記住這個時間點   2014年,由w3c推出正式開發版HTML5.0
  • 易經、二進位與64位基因組合一脈相承!
    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易經》被稱為中華文明之源嗎?又為什麼被稱為千古奇書?為什麼全世界的名人、學者都對《易經》如此推崇?今天,我們要給大家開個方子:《易經》到底有多厲害?它對人類世界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二、《易經》深刻地影響了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
  • 國學基礎知識——什麼是錯卦
    以《易經》的道理去看人生百態,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交錯,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贊成就有人反對,人事物理都一定是這樣的,離不開這個宇宙大原則。六十四卦是獨立的卦,但也是彼此相互牽動的,世間萬事本來就是複雜的,有時是蝴蝶效應,有時是莫非定律,有時牽一髮動全身,有時無心插柳柳成蔭。
  • 二年級下冊語文:基礎知識大全(拼音、生字、近義詞、反義詞等)
    一個漫長的假期,讓無數的家長和孩子受著煎熬,我作為一個二年級孩子的家長,天天與孩子鬥智鬥勇,深感疲憊,用一句網絡語「我太難了」。仔細研究一下,我們的焦慮是什麼呢?是基礎知識!小學基礎知識在考試中佔到60%以上的比重,這些題目大多數是考察拼音、字詞、連線、句子等基礎知識的,因此,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就非常重要,直接決定了小學生的考試成績。二年級的拼音和字詞是小學生學習的重點,雖然一個課時只有10個生字,但是有80%的小學生課堂上是很難掌握的,尤其是疫情期間的學校效果更是堪憂。
  • 2020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速記公文版記部分
    【導語】軍轉幹考試備考開始啦,為了幫助大家能夠順利參加考試,山東中公軍人考試網特整理了公基備考素材,下面為大家分享2020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速記公文版記部分。
  • 周易知識易經佔卜的原則與應用範疇
    易經佔卜要親自為之,不要委託他人進行。易經佔卜之前需洗手淨身,才能燒香拜神。易經佔卜運用範圍非常廣泛,凡是不確定的事物部可以進行佔算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佔財利、佔姻緣、佔生育、佔運程、佔出行、佔疾病……對自己閒惑的問題尋求解答。
  • 易經告誡:人的一生有3道坎,只有忍耐過去的人,才能變得更強大
    第3道坎:困境之時,忍住一口氣,奮力反擊,逆境崛起。《易經》坤卦說:「澤無水,困。有言不信。君子以致命遂志。」」有言不信」 有兩層意思: 一是,身處困境之時,你說的話,別人不信,他們不相信你會翻身,認為你的承諾不可能再兌現;二是,身處困境之時,別人說的話,你不要信,不要指望別人怎樣幫助你,你得鐵了心靠自己!《易經》告訴我們,「君子以致命遂志」,反正無路可退,要豁出去,拼命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