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爐子」難忘的的鄉愁

2020-12-21 陝西法治網

「茶爐子」難忘的的鄉愁

【李世居報導】在同州湖,隨著"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起伏跌宕的音樂聲中,同州茶樓造型風趣的燒水師傅,跟著扭動身軀,好似滾燙的茶水翩翩起舞,茶韻悠揚,回味綿綿,遊客在此品著茗茶,欣賞噴泉的音樂,享受著"妹妹坐船頭"暢遊同州湖的感覺, 「茶爐子」那抹不掉的鄉愁,讓思緒又回到那個年代,喝茶人與茶有關這背後的故事您能品嘗得出嗎?。

在六七十年代,進了大荔縣城的四大城門,就有幾家開的「茶爐子」車水馬龍,尤其是在城南門口的南大街十字口,就有好幾家,那時最有人氣的是老吳家和老李兩家的茶爐子最紅火,每天人來人往,只聽到風匣拉的噼裡啪啦,一壺一壺的用「安化磚茶」燒的釅茶,喝起來那才叫過癮,生意到還是不錯。記得當年茶爐子門面都開的不大,只能拉開三四張桌子,每逢趕集跟會,就顯得生意興隆,那時候,這裡往南邊的大路是當年民國時期修的「大華公路」,當地洛河南邊的石槽、官池、西寨等一代30多個村莊,農民每天進城賣他們地裡產的新鮮蔬菜喝土特產、趕集跟會這裡是必經之處,所以,辦完事喝茶歇腳、聊天諞閒傳成了家常便飯。

那時候還沒有礦泉水一說,而開茶爐子,講究的是水,好水泡好茶,那年頭,這幾家茶爐子最早用的是旁邊「三眼井」的水,水深甘甜,據說這是北宋真宗景德年間所挖掘的,那時候,我家用的水都是從三眼井用轆轤絞上來的水,後來,總有那些尋短見的小女人們,跳井淹死,真是一個老鼠害了一鍋湯,知道的都不去挑哪兒的水了,後來,政府把洛河的水從上遊引到當時供縣城群眾用水修建的「蓮花池」蓄水,那黃色的泥水經過沉澱後消毒後就變成清湛湛的飲用水,那時候這裡的水沒有自流的,還的用扁擔的勾搭掛起水桶,用力在水上打個漂子讓水桶盛滿水後使勁跳起,每桶水只要幾分錢,比井水甜的多,砌出來的茶色香味俱佳。

話說這幾家茶爐子燒水灶獨具匠心,也不知誰跟誰學的,都是一個樣子,燒水灶是長長的,細長的噴火道一般放著三個鐵皮大壺燒開水,後邊是幾把燻得烏黑白的提梁壺密集放在火道上,客人來了,開始燒水,只聽得大風箱拉的噼裡啪啦,水沸後然後放上當時盛行的「安化磚茶」或花茶,用大壺的水一衝,再放到火爐上一煮沸,紅釅紅釅的茶送到客人桌上,客人端起茶杯慢慢品著苦苦的茶,心裡盤算著趕集跟會又賺了多少錢,那情那景、滋潤勁給你說你也難以體會到。那時候,這些人儘管是種地的農民,但喝茶時也很講究 七分茶八分酒,也是彼此之間的尊敬,是怕你燙著,只倒七分,留了杯口不燙的位置,讓你喝茶,還是很講究的。

那時喝茶比較實惠、便宜,一壺茶是一角錢,喝完要添開水每壺收五分錢,後來慢慢漲到5角錢,這樣一天忙不停歇的營生,把這幾個開茶爐老漢忙得不得開交,樂在其中,直到夜深人靜收攤,每天還能收入不少的辛苦錢。

在那個年代,喝茶是農村人的一種享受,確有一番韻味,你看那,三三兩兩趕集跟會完了的老漢小夥們坐在這裡,品著茶、一邊吃著小果子、點心、麻餅之類的食品,說三道四,天南海北到國事家事,諞的的天花亂墜,有時興致來了,還吆喝茶爐老漢到隔壁小賣店買上一瓶「驢拉車」【俗稱最便宜的酒】,邊喝酒、邊喝茶,諞到黃昏。那時候還不興打麻將,進城跟會的農民玩的時髦的就是花上五毛錢,買上一副撲克牌,四五人一灘,邊喝茶,邊玩撲克「抽王八」「累竹竿」「吹牛皮」,誰輸了,誰把茶錢一掏就算完事,大夥們踹上趕會掙到的賣菜錢,哼著秦腔,悠悠趕著牛車悠悠趕黑回家,那才叫的享受哩。

如今,隨著群眾生活條件的提高,和高檔的茶社的興盛,街道的「茶爐子」也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視野,遠離了人們的生活,再也不能坐在這裡喝喝茶、歇歇腳,取代的成了一些高檔的「茶座」「茶藝」成為喝茶、唱歌、娛樂消費的場所,從此,再也跟趕集跟會、進城賣菜,經銷自己土產的農民沒有了「緣分」,進城辦事也就是一瓶礦泉水或買瓶「綠茶」解解渴味。

七十年代大茘的茶爐子

作者/來源:最大荔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閱讀】會寧記憶——難忘的煤油爐子
    煤油爐子現在基本沒有了,偶爾你會從自家的垃圾堆裡或者在古玩店裡見到它的尊容,每每看見那鏽跡斑斑的東西,總讓人想起過去那點點滴滴的歲月。煤油爐子以煤油做燃料,適合一個人做飯或者喝茶燒水用,煤油爐子的構造其實很簡單:上下兩層結構,下面是油箱,有圓形或方形兩種,油箱上面是爐架,爐架由雙層活動的鐵罩構成,兩層鐵罩中間夾著一圈放捻子的細鐵管,捻子由三根到二十多根不等,捻子越多爐子越大,個人做飯一般要八根以上的捻子,喝茶的小爐子有三根捻子就可以了。
  • 煮茶用什麼爐子好? ——各種電陶爐推薦
    喝茶已然成為禮儀待客、休閒娛樂的必備,空閒時到茶樓與好友聊天泡茶,或者朋友來訪時、洽談生意時沏上一壺好茶,往往能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待客印象。        茶可泡可煮,總的來說,現煮的茶比泡的茶口感好,而且在感官方面更有風味。市面上銷售的煮茶爐大致可以分為幾類,碳爐、酒精爐、瓦斯爐、電陶爐等。
  • 《武義鄉愁》||冷月: 2020年春節:一段特別難忘的日子
    關注我啦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席慕蓉2020年春節:一段特別難忘的日子作者/冷月2020年的春節,因突發而至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而顯得那麼的不同尋常。這是一段特別難忘的日子,在人生的長河中可以重重的記下一筆。不知道今後每當回憶起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心境?我們在讚美謳歌英雄的同時,遭受重創、傷口癒合後,人們是否會停下腳步,讓靈魂安靜下來,對這場劫難做一個深刻的反思呢?作者簡介:冷月原名:陶泉鳴浙江武義人,現居金華。金東區作家協會會員,金華市作家協會會員。
  • 舉杯邀月,一縷鄉愁一縷情!
    舉杯邀月,一縷鄉愁一縷情!無論生命是詩還是歌,無論生活是酒還是茶;當月光晃悠著杯中語言,喋喋不休遙遠的思念時,熱血沸騰起悲憤的咆哮!使群山為之綿延滾動、悲戚嗚咽。其蒼鳴的宏音划過凝定的寒冽,以詩人的姿勢繾詞造句;抽象家鄉老屋升起的嫋嫋炊煙,啃食生命中最悲壯、最絢爛的景色,那是滲透骨血裡最熟悉的味道;家的味道!
  • 沐川農耕博物館:守望鄉愁記憶_頭條新聞_樂山頻道_四川在線
    從這些恍若隔世的舊物裡,孩子們看的是新鮮與好奇,大人們看見的則是滿滿的記憶與鄉愁。「一直都是免費開放,今年春節期間接待了3萬多人次。」近日,博物館館長肖均帶領記者走進館內,從一件件展品中品味農耕文化。在受交通制約的年代,茶馬古道曾推動著沐川,乃至全國大多數山區的貿易發展,永濟橋和東門坎在數百年的歷史長河中見證了沐川茶馬古道的興衰。博物館內縮小10倍的省級文物永濟橋,再現著永濟橋當年的雄偉。
  • 會寧的鄉愁,也許就是那一杯暖暖的罐罐茶!
    在會寧農村,幾乎家家戶戶有著燉罐罐茶的習慣,看著茶水在黑漆漆的鐵罐被熬得翻滾,滿滿暖意就會湧上心頭……一籠火,一撮茶,一壺水,一方泥爐,構起了會寧人的茶飲結構,也時時勾起會寧人的戀鄉情節。入口苦 一陣子「我們熬罐罐茶就是熬的釅釅的,稍微帶一點苦味道,我們就喝著這點茶的苦味,要不然晾點白開水就喝了。煮的茶香得很!」太平店鎮大山頂村宋莊組村民宋庭俊說。「這個茶罐就叫曲曲罐,是瓷做的,用那個熬的茶比較香。熬罐罐茶一般用老茶,老茶熬著喝起來香。
  • 爐子反菸怎麼辦 使用爐子時要注意什麼
    使用爐子要考慮許多關鍵的要素,包括材料的類型以及不同的品牌質量,而且要重視後續的清理。很多家庭主人就是忽略了這些要點,導致爐子使用過程很容易出現故障。下面就是關於爐子反菸怎麼辦以及使用爐子時要注意什麼,希望大家都能正確使用家庭裡面的爐子,發揮更好的作用。
  • 方言志 | 溱潼方言雜談——茶
    還有一種難忘的茶飯,叫做「茶泡飯」。茶泡飯就是白開水泡飯,是多年前溱潼人的「夏季快餐」。         茶泡飯裡的「茶」就是水,卻叫做茶泡飯。這種以茶為名,實際為水的現象在溱潼方言裡一點也不奇怪。茶爐子只燒開水不燒茶,卻叫做茶爐子。關於茶爐子的形狀及功能,丁桂興主編撰寫的《別了,茶水爐子》已有詳細描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茶爐子可算是重要的生活設施,溱潼鎮上隨處可見。
  • 【美文欣賞】原創 ▏胡鴻:前鋒番薯,最難忘的是鄉愁
    特別是煨烤番薯的香味,更是鄉愁的味道。所以,每年番薯收穫後,父母都會寄些過來,以解我們的思鄉之情。後來才發現,在雲浮各地,除了大量種植的木薯外,也種植了許多的番薯,尤其是雲城區前鋒鎮出產的番薯,由於肉質金黃,無絲,熟後香甜軟糯,蒸煮燒烤俱佳,尤為好吃。我們在品嘗番薯迸發出來的香氣裡,好像找到了家鄉那股若隱若現的番薯味道,找到了童年那一份美好的記憶。
  • 「漢代爐子」煉出鐵水了
    邛崍古稱臨邛,盛產煤、鐵、鹽、茶。據《史記》等文獻記載,卓文君的家族卓氏和山東遷虜程鄭氏遷入臨邛依靠冶鐵、銷鐵於西南夷富甲一方。冶鐵實驗考古通過復原漢代從礦石開採到冶煉鑄造的冶鐵活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漢代生鐵冶煉技術及文化。2018年考古工作者曾縮小復原修建了一座漢代冶鐵豎爐並成功冶煉得到生鐵。
  • 葵花歲瓣 · 生爐子
    放學的孩子擰出了煤炭爐子,擺在門口。時不時在衣服間穿梭,順勢給衣服塗了一抹黑色。      那是煤炭的印子。      葵花崗的孩子們開始生爐子了。      爐子造型各異,都是爹娘自己做的:一堆稀泥巴,一圈破鐵桶,幾根小鋼筋,吧嗒吧嗒,一個煤炭爐子做成了。
  • 親測李佳琦推薦ChaLi蜜桃烏龍茶,水果與茶完美結合,一喝難忘
    親測李佳琦推薦ChaLi蜜桃烏龍茶,水果與茶完美結合,一喝難忘。李佳琪直播間推薦款ChaLi茶裡蜜桃烏龍茶,2小時瘋狂賣出6W+件,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了。對於不愛喝水,喝奶茶喝飲料又怕胖的小仙女們來說,這款茶的確是獨一無二的選擇,喝上後,你會發現你真的會很容易沉醉在這個果香味中,水果與茶完美結合,一喝難忘,深深的喜歡上它。但是市面上蜜桃烏龍茶真的是太多了,為了一品這款大火的茶裡蜜桃烏龍茶和之前很出名而且也最貴的一款茶葉來自於日本的綠碧Lupica白桃烏龍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之處,也同樣買了點回來,給大家做一下測評對比吧。
  • 冬日裡的溫情都在兒時的爐子旁
    不同的年代,冬夜圍爐溫暖著不同的記憶,兒時,傍晚放學,背著小書包走進家門天已擦黑,通紅的蜂窩煤上面水壺早已嗚嗚沸騰,爐邊是媽媽蒸好的饃饃,一旁的鐵杯子媽媽泡好的茶,被我一幹而盡。烤著火爐,吃著鬆軟的饃,抬頭看著手轉調臺的電視機,感覺一天在學校裡凍的發瑟的身體,這會算是徹底從腳到頭,暖了起來。
  • 波士頓疫情記事:爐子壞了
    爐子啪的閃了幾下,控制面板出了一個E08信息,那兩個圓圈就再也不能用了。現在已經是夏天,吃火鍋可想而知是多久以前了。那時候疫情才剛開始。那個爐子是我五年多以前換的。處女座要求廚房臺面波平如鏡,周圍環境一塵不染,理想的當然是電爐。可是偉大光榮正確的獅子座負責做飯,瓦斯爐熱量來的快去的也快,更適合做出高級的中餐。
  • 留在小學裡的記憶——生爐子
    來源:李東平忻州記憶留在小學裡的記憶——生爐子李東平在匡村念小學的那個時候,冬天格外的冷這樣在頭天裡,我們就商量好了,我帶上引火的柴,他抱上塊大炭,準備好生爐子的東西。從家裡到學校約摸有20來分。穿過前、后街上,但覺得好長,尤其是在這月黑風高的黎明,又冷又怕。好不容易趕到學校了,我們倆從門縫裡掏進手去打開門栓,推開了那兩扇沉重的老木門,院內一片沉寂,我們來的早了。這是匡村學校的西分校,共有三個班,是過去一家財主人家的大院改造而成的。
  • 90後眾籌拍臺灣老兵電影 還原祖輩兩岸鄉愁故事
    中新社泉州1月6日電 題:「90後」眾籌拍臺灣老兵電影 欲還原祖輩兩岸鄉愁故事  作者 廖靜  「我的曾外祖父是一名赴臺的老兵,而我的曾外祖母在老家等待了一輩子。」1995年出生的傅博,來自福建晉江,就讀北京電影學院的他正著手拍攝一部臺灣老兵的劇情短片,欲還原包括自己曾外祖父在內的一個特殊群體的鄉愁故事。
  • 煮茶工具不會挑?養生壺、玻璃壺、粗陶壺,哪個是煮茶的一把好手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煮茶是一件頗有意境的雅事。人人愛之,盼望著溫度再降低些,就可以煮茶了。呃,其實平時也可以煮。無論是豔陽高照,還是陰雨綿綿,支上一隻爐子就可以開始煮茶。有位朋友,前兩天還在和我吐槽。福州這個天氣,時冷時熱。
  • 鄉愁·余光中
    作品賞析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
  • 桃紅色的鄉愁
    每年春節回鄉,把一樹樹紅桃帶到城鎮每家每戶,把寫滿祈禱祝福的紅絲帶掛在每棵桃花樹上,記住鄉愁是那麼紅豔浪漫,記住種植桃花的鄉親,內心的祝願是那麼高尚深遠。 鄉愁就是桃花一片一片地灑落,故鄉的面貌更新如桃紅滿天,飛落了發家致富的願望,把桃花村建設成為有品牌的新農村,貧苦的農家住上了小樓庭園,成為了名家旅遊的景點。
  • 「中國茶,世界茶」微文 | 你最難忘的味道是什麼?(韓國)
    回憶兒時,大麥茶就是我們的餐桌飲料。那時候,大家都沒有花錢買水喝。冬天,就喝爐子上水壺煮熟的大麥茶,夏天,就喝冰箱裡拿出來的大麥茶。此外,一般肚子疼或拉肚子時我們都喝一杯溫暖的大麥茶。韓式大麥茶自從我母親生病後,家裡經常有靈芝茶和糙米茶供我母親喝。久而久之,它們就取代大麥茶坐落在我家的餐桌和冰箱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