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0歲,右利手。
主訴:頭痛伴嘔吐十餘天。
病史:患者十餘天前出現頭痛,呈全頭持續性脹痛,初不劇,可忍受。數天後,頭痛漸加劇,漸不能忍受,低頭、咳嗽、用力大便及轉動頭頸時頭痛加重,伴噁心、頻繁嘔吐,呈噴射性,胃內容物。病前數天有發熱、咳嗽、鼻塞等上感樣症狀,自服藥物症狀緩解。發病來,無發熱,無復視,無肢體抽搐,無興奮、激越等精神症狀,無全身皮疹,無二便失禁。在當地衛生院對症治療(具體不詳)數天,病情無好轉,轉我院進一步診治。
查體:T 36.5℃,P 68次/分,R 20次/分,BP 130mmHg/80mmHg神清,語言流利,理解力、計算力、定向力減退,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雙視乳頭無水腫。餘腦神經無異常。四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深淺感覺正常。四肢腱反射對稱存在,左巴氏徵(+),右病理徵(-)。頸抵抗,布、克氏徵(-)。心肺腹檢查未見異常。
既往史及個人史:既往體健,月經正常,未婚、未育,否認有性生活史及口服避孕藥史。
入院分析:青年女性,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現全頭痛,有用力性頭痛特點。神經系統查體提示有高級功能損害、腦膜刺激徵及左錐體束徵。定位於廣範皮層、軟腦膜及左錐體束。另外,患者表現頻繁嘔吐,呈噴射性,既往無胃腸疾病史,除非巧合,幽門梗阻可能性較小。患者雖無視乳頭水腫、外展神經麻痺等提示顱內高壓的體徵,但應警惕顱內高壓的可能。就目前資料而言,重點考慮顱內感染,結合患者年齡、既往史,以病毒性腦膜腦炎可能性大,結核性及化膿性腦膜腦炎等不排除。其次蛛網膜下腔出血不排除,再次考慮顱內佔位,梗阻性腦積水可能,但考慮急性起病,病情進展快,可能性不大。根據疑診,擬行頭顱MRI、腦電圖、腰穿等檢查。同時,經驗性應用抗病毒、降顱壓等治療。
在接診頭痛患者時首要的問題是根據病史、體檢評估疼痛是否是嚴重疾病的徵象。
院內觀察:輔助檢查:急診頭顱MRI示雙側大腦半球腦白質廣泛異常,呈長T1、長T2信號(圖2-2-22)。
圖2-2-22 雙側大腦半球腦白質廣泛異常,累及U形纖維,呈長T1、長T2信號
在影像學排除後顱窩佔位後,行腰穿檢查,壓力270mmH2O,常規示白細胞數為0,隱血試驗陰性,未見皺縮紅細胞。生化示蛋白0.27g/L、糖5.1mmol/L、氯113.5mmol/L;IgG指數正常範圍,條件不具備未行寡克隆區帶檢查;塗片真菌、細菌(-),培養(-)。血常規WBC10.7×109/L、N44.5%,二便常規正常;電解質、肝腎功能正常;CRP、RF、風溼全套未見異常。ASO 略高233U/ml,血沉正常範圍;術前四項均陰性;腦電圖示中度異常腦電圖; 視覺誘發電位傳導通路傳導功能正常;聽覺誘發電位示左右聽覺傳導通路左側腦橋段功能稍差(Ⅲ波分化欠佳)。
院前分析:患者影像學排除顱內佔位,發病十餘天,腦脊液隱血試驗陰性、未見皺縮紅細胞可排除蛛網膜下腔出血。雖腦電圖中度異常,但腦脊液常規檢查不支持顱內感染。患者給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影像學的變化,而腦電圖、視覺誘發電位的異常可以理解為顱內白質廣泛病變所致,相同的道理,顱內壓增高也正因於此。結合影像,從顱內壓增高這條線索出發,可以排除顱內感染、腦膜癌病,需鑑別的是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既往體健,無頭面部感染史,MRT1WI、T2WI顯示靜脈竇內正常的流空信號,病變對稱,不符合顱內靜脈(竇)引流規律,皮層未累及,均不支持此診斷。
仔細分析患者的影像學,雙側大腦半球以額、頂、枕為主對稱性腦白質廣泛異常,U形纖維累及,皮層、腦幹及小腦未見異常。總體歸屬白質病變範疇,不妨從白質病變的病因進行逐一分析,以期縮小包圍圈。①遺傳性:以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等為代表的腦白質營養不良,兒童期及青少年期起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各自有其獨特的影像特點,病例可排除。②脫髓鞘性:如多發性硬化症、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等,多發性硬化少有起病如此急驟者,一般不會有高顱壓;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頭痛、嘔吐甚至高顱壓可以用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解釋,但腦脊液細胞學不支持,另外,無論是多發性硬化還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本質是免疫機制,有一定靶向型,病理上看會有小靜脈周圍炎,即使病灶廣泛,也會留下片狀病灶融合的跡象。③感染性: 如前所述臨床不支持水痘-帶狀皰疹腦炎、巨細胞病毒腦炎等,也更不支持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亞急性硬化全腦炎等慢性病毒感染。④血管性:如Binswanger病、大腦常染色體顯性動脈病及CADASIL等缺少相應病史及臨床表現可以排除。⑤外傷性及腦積水:病史及影像學可排除。⑥中毒性:中毒性腦白質病可因暴露於多種多樣的因素引起,包括顱腦照射、治療藥物、濫用藥物和環境毒素。根據基礎病因的不同,臨床表現不同,輕者表現非特異性的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個性改變等,重者可表現意志缺失、意識障礙、抽搐甚至死亡。相應的影像學變化如頭顱MR輕者表現腦室周圍白質長T1、長T2信號改變,重者表現瀰漫性白質異常。本例在其他病因不支持情況下,重點考慮此種可能,患者無顱腦照射、化療藥物應用等,重點關注有無藥物濫用和毒品、近期是否有染髮或工作接觸其他可能的化學中毒途徑。
明確高顱壓患者MR評估時建議關注靜脈竇及腦膜強化與否。
院內觀察:追問病史,患者為外來務工,否認有藥物濫用和接觸毒品,否認近期有染髮史,發病前二十餘天剛進一家小玩具廠工作,每天均接觸粘合膠水,上班第二天有頭昏,乏力,未重視。應重點懷疑其接觸膠水的化學成分中毒,後經當地經防疫部門檢測明確膠水中1,2-二氯乙烷成分,其兩個工友訴近期不同程度的乏力、頭昏等。
CADASIL伴有皮質下梗死和白質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病,是一個顯性遺傳性全身性動脈病。
考慮1,2-二氯乙烷致中毒性白質腦病,治療停用抗病毒藥物,予地塞米松10mg/d 靜脈滴注,7天後改口服潑尼松並逐步減量。於入院10天後複查腰穿,壓力大於300mmH2O,蛋白0.99g/L,餘正常範圍;入院25天後複查腰穿,壓力180mmH2O,蛋白0.35g/L,餘正常範圍。入院後1個月病情明顯好轉,無頭痛,仍訴有頭昏、注意力難以集中等,要求回原籍進一步治療,未能複查影像學。
討論:中毒性腦白質病是一類以腦白質水腫為特徵的疾病,主要累及白質傳導束,引起的臨床特徵從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個性改變發展到痴呆、昏迷和死亡。可因暴露於多種多樣的因素引起,包括顱腦照射、治療藥物、濫用藥物和環境毒素等,目前確切的發病率仍不清楚。
顱腦照射引起的神經毒性程度與接受的總劑量、時間-劑量-分割方案和受照射組織的容積有關。三期病理改變包括急性反應,白質呈斑點狀可逆性水腫;較持久的延遲反應,呈廣泛水腫和脫髓鞘;嚴重延遲反應,血管壞死和血栓形成造成的髓鞘和軸突消失。可誘發毒性白質腦病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化療藥物,甲氨蝶呤和卡莫司汀最常見,順鉑、阿糖胞苷、氟尿嘧啶、左旋咪唑、氟達拉濱、塞替派、白介素2和α幹擾素等也見於報導; 其他治療藥物免疫抑制環孢黴素和他克莫司較常見,兩性黴素B、六氯酚和草藥提取物較少見。環境毒素如甲苯、甲醇、苯、二甲苯、苯乙烯、三氯乙烯、過氯乙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和二硫化碳等。濫用藥物如古柯鹼、3,4-二氧甲叉基甲基苯丙胺(MDMA)和海洛因等[1~3]。
白質分連接左右半球皮質的纖維如胼胝體,聯絡同側半球各葉皮質間的纖維如弓形纖維,聯繫大腦皮質與皮質下結構之間的上、下行纖維如錐體束,白質約構成腦的一半重量。白質主要構成傳導運動、感覺、視聽覺的傳導通路,認知與情感活動亦有賴於白質的完整性。各種有害的理化因子破壞了神經行為學所依賴的神經遞質的傳遞,故毒性白質腦病的最主要臨床表現為精神狀態的改變,如臨床疑診時,體檢時應對注意力、記憶力、視覺空間技能、執行功能和情感狀態進行重點檢查。臨床分度與白質損害嚴重程度及其分布相平行,輕度病例表現為慢性意識模糊狀態,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喪失和情感功能障礙;重症病例產生了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如痴呆、意志缺失、木僵和昏迷。與以累及皮層為主的病變如Alzheimer病不同,並不影響語言、行為、觀念等[4](臨床分度見表2-2-6)。
神經影像學是診斷毒性白質腦病的重要手段,除最嚴重的白質病變如合併嚴重的脫髓鞘或壞死,CT的敏感性不如MRI,常規的MR T2加權相以其良好的顯示白質能力能很好地顯示病灶,典型表現為腦室旁瀰漫性對稱性長T1、長T2信號,其影像表現亦與病變嚴重程度相關。臨床與影像分級見表2-2-6。
本例開始表現非特異性的頭昏、乏力,繼而表現頭痛、噴射性嘔吐等顱高壓症狀,入院時由於臨床慣性思維未及時獲得相關生活史,而是通過較
神經影像學是診斷毒性白質腦病的重要手段,但仍服務於病史。
表2-2-6 中毒性腦白質病的分度
為特徵的影像推測可能是毒性白質腦病,進而獲得1,2-二氯乙烷接觸史。
1,2-二氯乙烷是二氯乙烷的對稱異構體,屬高毒類,工業上用作粘膠劑的有機溶劑,為脂溶性神經性毒物,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分布於人體各個臟器,可引起中樞神經、呼吸、消化系統及肝、腎損害,尤以中樞神經系統為重,大腦皮層下中樞二氯乙烷含量可達血中含量的2倍。輕度中毒的表現為頭痛、頭昏、噁心、嘔吐、乏力和步態不穩等中樞神經系統麻醉症狀。重度中毒表現為昏迷、躁動、抽搐、急性肺水腫、呼吸抑制、強直性抽搐,乃至死亡。
李來玉等[5]通過動物研究顯示,1,2-二氯乙烷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可導致腦部水腫、出血和壞死等改變。腦內病變隨吸入時間的延長而加重,尤以水腫為明顯。腦水腫的類型以血管源性為先,混合性為主。水腫以神經纖維較為明顯,組織間隙可出現水腫液。神經元也有一定改變,但不如神經纖維明顯。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可見病變,這與出血和水腫可能有關。
診斷:1,2-二氯乙烷中毒性腦病。
點評:此類疾病診斷重點是病史和現場勘查,並由專業機構鑑定。
(陳為安)
來源:《神經內科病例分析---入門與提高》
參編:徐蔚海 趙重波
頁碼:292-299
出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歡迎投稿:2519330936@qq.com
版權申明【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掃描二維或添加微信號:fsslong小編帶你入群聽講座)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問卷調查領取200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