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某,女,年齡31歲,內科醫生,已婚,2017年2月23日初診。
主訴:反覆間隙嘔吐5年,伴上腹不適、噯氣,去年流產一次。
現病史:患者於5年前反覆因暈車、食用寒涼和厚膩食物出現嘔吐。2016年年底第一次妊娠,40天時因腹痛就診於市婦幼保健院,診斷為先兆流產。後因孕酮低致胚胎停止發育,於2016年12月29日做人流清宮術。術後出現頭暈,腰酸痛,嘔吐,晚上易出汗,西藥治療效不佳,改求中醫治療。診見:面色蒼白,營養可,食用寒涼和厚膩食物則嘔吐,清口水多,噯氣頻頻,寐易醒,肢涼惡風,納差,便溏。月經推遲4天,LMP:2017年2月4日,量少,色黑,有淤塊,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遲。
診斷:嘔吐(脾腎陽虛寒甚)
治法:溫腎補脾,降逆止嘔
方藥:附子理中湯、小半夏湯合吳茱萸湯加減
生附子 10g (先煎一小時) 人參(另煎兌服) 10g 白朮15g
乾薑30g 陳皮10g 生半夏15g 生薑6片 桂枝15g
茯苓30g 吳茱萸(七沸)9g 炙甘草 6g 大棗5枚
7劑,一天一劑,一劑分二次煎服。
二診:2017年3月2日
藥後嘔吐、清口水減少,仍一天二次,噯氣增多,餘症同前。
方藥:
原方加代赭石25g(包煎),旋復花9g(包煎)。
7劑,一天一劑,一劑分二次煎服。
三診:2017年3月10日
經治療後嘔吐情況好轉甚多,漱口時有輕微嘔吐,便溏,舌胖,脈沉弦。LMP:3月5日,量稍多。
方藥:原方加阿膠20g、艾葉6g、當歸15g,白芍15g,淮山20g、菟絲子15g、鹿銜草15g、茜草6g、烏賊骨15g
四診:2017年3月18日
嘔吐愈,胃口好,便溏改善,囑均衡飲食。
2017年5月23日來診,患者妊娠50天,嘔吐甚,舌淡胖,苔白,脈細數。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調理,囑少量多餐。
按語
該患者是西醫臨床醫生,嘔吐五年,食多、食膩、食寒則嘔吐,動則加劇伴頭暈、心悸,以致孕後流產,實屬少見。改求中醫,說明中醫的重要!
嘔吐五年,耗傷津液,損傷脾陽,久及腎陽,脾腎陽虛,故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遲;陽虛失運,寒溼內停,氣機受阻,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則嘔吐、噯氣;清陽不升則頭暈、心悸;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則面色蒼白,胞胎失養而流產。治療採用附子理中丸合吳茱萸湯溫中暖肝,溫胃散寒,補腎暖土益氣生血。方中理中丸溫中陽;吐利腹痛陰寒盛,加附子扶陽,小半夏湯止嘔;加桂枝取小建中湯建中;取苓桂術甘湯止頭眩、心悸;加吳茱萸合吳茱萸湯暖肝散寒止頭痛、口吐涎沫。噯氣甚,取「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者,旋復代赭湯主之」加生薑、半夏、旋復花、代赭石、桂枝溫中補虛,降逆止嘔。諸藥合用,陽起寒退,氣調血和,諸症消失,孕卵安然著床。
尤其令人深思的是:患者孕前孕中,食用了大量的生附子、生半夏,胎兒安然無恙,使我深深體會到:「有故無殞,亦無殞」。這告訴我們:治病時只要辨證準確,孕期活血藥、毒藥都能用,且副作用不大。
附:
1、《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黃帝問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歧伯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帝曰:願聞其故何謂也?岐伯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有故無殞,亦無殞」的意思有幾種?
原意是指好人懷孕後患病,只要是針對病因治療,即使用峻(毒藥)治療亦不致墜胎。「故」,原因也,此處指病因;「殞」,一義指殞落,一義指死亡,此處指胎兒殞落。「有故無殞,亦無殞也」為指一個治療。
2、該患者第二年又意外懷孕了,婦幼保健院醫生說孕酮低會流產。她又找我調了近一個月,又生育一個男孩。
第一孩
第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