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厚樸七物湯
【方藥】厚樸半斤(24克)甘草三兩(9克)大黃三兩(9克)大棗十枚(3枚)枳實五枚(12克) 桂枝二兩(6克) 生薑五兩(15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現代用法:水煎兩次,溫服)。
【原文】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樸七物湯主之。(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九)
【解說】
厚樸七物湯主治腹滿兼表證。因太陽表邪未解又兼見陽明腑實,故本方用厚樸三物湯(與小承氣湯組成相同)以去裡實,合桂枝去芍藥湯以解表,因腹但滿而不痛,故去芍藥之陰柔。本方重在祛實除滿,不論有無表證,皆可應用。
【運用】
一、表裡同病
譚日強醫案:潘某某,男,43歲。先因勞動汗出受涼,又以晚餐過飽傷食,致發熱惡寒,頭疼身痛,脘悶噁心。單位衛生科給以藿香正氣丸3包,不應,又給保和丸3包,亦無效;仍發熱頭痛,汗出惡風,腹滿而痛,大便3日未解。
舌苔黃膩,脈浮而滑,此表邪未盡,裡實已成,治以表裡雙解為法。用厚樸七物湯:厚樸10克,枳實6克,大黃10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生薑3克,大棗3枚,白芍10克。囑服2劑。得暢下後即止後服,糜粥自養,上證悉除。(《金匱要略淺述》1981:159)
按語:勞汗當出,又過飽傷食,故外見發熱惡寒,汗出惡風;內見腹滿而痛,大便不下。投厚樸七物湯以表裡雙解。譚老於方中加白芍,因腹滿且痛之故。
二、腹脹(完全性腸梗阻)
陳會心醫案:關某某,男,3個月。其父代訴:目前原因不明的陣發性哭鬧,當時腹脹,可能有腹痛,3日不大便,吐奶不止,以後吐出黃色如大便樣物,此間未曾進食,症狀日益加劇。曾經兩個醫院診治,檢查腹部可見腸影,腹壁緊張而拒按j經X線腹部透視,發現有液平面六七個,並充滿氣體,確診為完全性腸梗阻,經灌腸下胃管等對症治療,不見好轉,終於決定手術療法。患者家屬考慮到小兒只3個月,不同意手術,而來中醫處診治。
1974年4月5日來診,患兒面色蒼白,精神萎靡,時出冷汗,腹脹拒按,大便不通,脈微,舌苔灰白,系脾陽不運,積滯內停所致。治以行氣洩滿,溫中散寒,厚樸七物湯治之。厚樸10克,桂枝7.5克,甘草10克,枳實10克,川軍2.5克,生薑5克。按上方服1次即效。服藥後約1~2小時內,排出膿塊樣大便,以後2小時內,共排出3次稀便,隨著腹脹消失,腹痛減輕。經10餘日,逐漸好轉,與健康嬰兒無異。(《老中醫醫案選編》)
按語:本案並無表邪之象,與條文所述不符,其運用之妙,在於劑量及藥物的增換上。本案用大黃量極小,配合較大量的樸、桂、枳、姜,即為溫下之劑。去大棗者,以其嘔吐不此嘔家不喜甘之故也。
三、食積發熱
王佔璽醫案:王某,女性,6歲。發燒,納差一周。其母代訴,自1978年患急性肝炎,愈後經常感冒發燒,每次發燒少至4~5天,多達兩周以上,患兒平素愛哭偏食,情性急躁,近一周來,發燒納差,食後即吐,體溫39.5℃,大便三日未排,小便黃赤,陣陣煩躁不安,但無咳嗽等症狀,曾用中藥清熱解表藥和注射青黴素無效。
腹部觸診有脹氣,拒按。舌苔白厚,脈象滑數。此夾食上感,遂處以厚樸七物合保和丸加減。厚樸3克,生大黃2克,甘草6克,桂枝1克,枳殼3克,焦三仙各30克,茯苓9克,半夏1克,陳皮6克,萊菔子5克,連翹9克,內金3克,藿香3克。服藥1劑,當晚體溫降至37.5℃,又進1劑,大便洩下如敗卵,腹部柔軟,脹氣已消,嘔吐已止,體溫36.5℃,諸症消失。(《張仲景藥法研究》1984:596)
按語:腹滿發燒,夾食上感,用厚樸七物湯乃對證之方,以其納差,又合保和丸以開胃消食。
四、崩漏
戴麗三醫案:侯某某,女,30歲。患者經漏二月餘,曾經中西醫治療,而經漏如故,且臍腹絞痛難忍,用嗎啡止痛,收效不大,反而出現口乾、舌燥、自汗、發熱等症。症見脈弦細,舌苔白膩少津。結合上述諸症,顯系血枯化燥,血室瘀熱所致。勢非攻下,莫可救治。但患者體質虛損,用下恐再傷正氣,經漏更甚,以致危殆。
治法當分兩步:先從健脾、養肝,恢復機體功能,待體質好轉,方再議下,處方用逍遙散加胡黃連。數劑後,果現脈數,舌轉黃燥,發熱,自汗,腹痛拒按,大便秘結,數日未解。此瘀熱傷津,而腸燥之徵象已備,體質已趨好轉,清下之條件已具,乃用仲景厚樸七物湯。川厚樸9克,枳實9克,大黃9克,桂枝9克,甘草9克,生薑3片,大棗3枚。囑服1劑。
次日來診,大為好轉,自訴大便已通,下黑糞兩次,每次半痰孟之多,且汗止舌潤,脈靜身涼。兩月多來之經漏已隨之而止。繼以歸芍六君子湯調理而愈。(雲南中醫學院學報1980;(2>:36)
按語:瘀熱阻滯,血不循經,而致崩漏,見腹痛、發熱等症,治當攻下瘀熱,邪去則經暢。
推薦:閱素靈老師的脈學課程
▲點擊連結了解詳情
推薦閱讀: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桂枝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加術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黃芪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牡蠣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苦參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雄黃燻方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赤小豆當歸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升麻鱉甲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鱉甲煎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蜀漆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侯氏黑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風引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地黃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頭風摩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桂枝芍藥知母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烏頭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桂枝龍骨牡蠣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天雄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黃芪建中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腎氣丸(45個醫案詳解運用)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薯蕷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酸棗仁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大黃蟄蟲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射幹麻黃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皂莢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厚樸麻黃湯、澤漆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麥門冬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越婢加半夏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小青龍加石膏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奔豚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薤白(白酒湯、半夏湯、桂枝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茯苓杏仁甘草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薏苡附子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烏頭赤石脂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