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2021-02-12 小白郎中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方藥】麻黃半兩(去節)(1.5克) 甘草一兩(炙)(3克) 薏苡仁半兩(9克) 杏仁十個(去皮尖,炒)(6克)

【用法】上坐0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現代用法:水煎兩次,溫服)。

【原文】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溼。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痙溼喝脈證治第二·二十一)

【解說】本文主治風溼表實證而有化熱之勢,臨床以身疼難以屈伸,日晡所發熱為特徵。本方為麻黃湯去桂枝加薏苡仁而成,以麻黃髮汗解表,杏仁宣肺利氣,苡仁化溼除痺,甘草甘緩,以制麻黃之辛散。共奏輕清宣化、解表祛溼之功,俾使在表之風溼恰得微汗而解。本方為清化之劑,藥輕力緩,適於溼邪在上在表之證。

【運用】

一、風溼熱痺

趙守真醫案:農人湯瑞生,40歲。夙患風溼關節病,每屆嚴冬輒發,今冬重傷風寒,復發尤劇。證見發熱惡寒,無汗咳嗽,下肢沉重疼痛,腓肌不時抽掣,日晡增劇,臥床不能起,舌苔白厚而燥,《內經》所謂「風寒溼雜至合而為痺」之證。但自病情觀察,則以風溼之成分居多,且內鬱既久,漸有化熱趨向,而不應以嚴冬視為寒重也。法當解表宣肺,清熱利溼,舒筋活絡,以遏止轉化之勢。

竊思《金匱》之麻黃加術湯原為寒溼表實證而設,意在辛燥發散,頗與本證風溼而兼熱者不合,又不若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為對證。再加蒼朮、黃柏、忍冬藤、木通以清熱燥溼疏絡則比較清和,且效力大而更全面矣。上方服3劑,汗出熱清痛減。再於原方去麻黃加牛膝、丹參、絡石藤之屬,並加重其劑量,專力祛溼通絡。日服2劑,3日痛全止,能起床行動,食增神旺。繼進行血益氣藥,1個月遂得平復。(《治驗回憶錄》1962:18)

按語:本案久患風溼痺證,邪鬱既久,漸有化熱之象,其辨證眼目是發熱惡寒無汗、下肢沉重疼痛於日晡增劇,舌苔白厚而燥。當以清熱燥溼為治,.故投本方合二妙散加減而愈。

二、頸項腫大

張漢符醫案:黃某某,男,14歲。1952年10月間,頸項腫大,上及腮頰,狀類蝦蟆瘟,一身盡疼,微寒發熱,日晡尤甚,脈浮軟稍帶數象,舌苔白薄粗腐。大便黃軟,小便微黃。此乃風溼,非蝦蟆瘟,前醫以銀翹散加減治療無效。患者繫船戶,病前日中行船,幫同拉纜,汗出當風,日晡停船即於河中洗浴。《金匱》所謂「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甚與風溼症候相符合,頸項腫大其副症也。故以麻杏薏甘湯加蒼朮,治其風溼為主,用方:麻黃4.5克,北杏4.5克(炒杵),薏仁12克,甘草3克,蒼朮9克。服藥5劑,主症盡解,副症亦隨之而愈。(哈爾濱中醫1962;(4,5>:94)

按語:汗出當風,又以水洗浴,風溼傷表可知;身疼寒熱,日晡尤甚,小便微黃,苔白粗腐,脈浮而軟,則風溼在表可察。但以麻杏薏甘湯微發其表,輕去其溼,乃治本之法,待風去溼化,表氣暢達,經通絡和,則頸項腫大自愈。

三、風溼感冒

諸葛連祥醫案:李某,男,36歲。1975年因汗出風吹,以致汗鬱皮下成溼,溼鬱化熱。今發熱已十餘日不解,每日下午熱勢增重,全身痛重,伴有咽痛而紅腫,咳嗽痰白而粘稠,無汗,自用辛涼解表藥,更增惡寒,舌苔白膩,脈濡緩略浮,


遂議為風溼性感冒病,因風溼鬱閉,溼阻氣機,氣機不暢而出現各症,勸其試服麻杏薏甘湯。麻黃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甘草7克;更加秦艽10克,波蔻7克。僅服1劑,果然熱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勸其更服2劑,以鞏固療效。(雲南中醫學院學報1978;<3):14)

按語:本案發熱、咽痛,頗似風熱外感,但全身疼重,苔膩脈濡,又非風熱之徵,實為風溼外襲,鬱而化熱之象,故徒用辛涼而不能解也,當服麻杏薏甘湯,加秦艽、波蔻,在於增強祛風除溼之力。本方為風溼感冒之良方。

四、水腫(急性腎小球腎炎)

李曉湘醫案:但某某,男,7歲。眼瞼及下肢浮腫已3天,惡寒,咳嗽,厭食噁心,頭痛,雙側腎區叩擊痛,小便黃,量少,大便溏薄,脈滑,舌苔白而微膩。尿檢:蛋白抖抖,白細胞少量,顆粒管型++。

證屬風水,乃風溼鬱肺,肺氣失宣,水道不通。治宜宣肺利水,健脾除溼:麻黃10克,杏仁12克,甘草3克,苡仁、白茅根、車前草、玉米須各30克,茯苓、半夏、澤瀉各15克。6劑後,浮腫已消,噁心已除,食慾增加。尿檢:蛋白+,紅細胞少量。以本方合防己黃芪湯善後。(浙江中醫雜誌1983;(8>:353)

按語:水腫而咳,苔白膩脈滑,食少便溏乃風溼遏阻脾肺之證,用麻杏苡甘湯以外「開鬼門」,使溼從汗解;內「潔淨府」,令水道通調。加車前草、玉米須、澤瀉,以增利水滲溼之功。

五、咳喘(慢性支氣管炎合併感染)

李曉湘醫案:胡某某,男,60歲。有慢性支氣管炎史,近半月嚴重複發,經用多種抗生素治療罔效。症見咳;嗽氣急,痰黃粘稠,不易咯出,舌苔薄黃而膩,脈象浮滑略數。

證屬痰熱鬱肺。治宜清熱宣肺化痰:炙麻黃、甘草各6克,杏仁10克,生苡仁、冬瓜仁各30克,黃芩12克,桔梗、栝蔞皮、山梔仁、百部、銀花各15克。5劑後,咯痰爽,咳嗽氣急等症隨之緩解,舌苔微膩,脈滑。原方去銀花、冬瓜仁,加半夏、陳皮各15克以善後。(浙江中醫雜誌1983;(8>:353)

按語:慢性支氣管炎合併感染,大量粘稠黃痰難以咯出,是導致咳喘不得緩解的重要因素。本例採用麻杏苡甘湯加入清熱化痰諸藥,重用了苡仁、冬瓜仁、桔梗,使粘稠黃膿痰得以排出,則喘咳從而緩解。

六、鼻淵(急性副鼻竇炎)

李曉湘醫案:林某某,男,40歲。發熱鼻塞,嗅覺失靈,面額部疼痛劇烈,不能自持,鼻涕黃色粘稠,煩躁難眠,口咽於燥,舌尖紅、苔黃膩,脈滑數。證屬肺經鬱熱,化腐成膿。蓋鼻為肺竅,肺熱壅聚於竅,故發熱鼻塞,嗅覺失靈;火熱上攻則頭痛劇烈,口咽乾燥;火熱鬱久成膿則鼻流黃稠濃液。


鬱非宣不散,火非清不熄,膿非排不盡,治宜宣肺清熱排膿:麻黃、甘草各6克,杏仁12克,苡仁60克,桔梗、漏蘆、黃芩、梔子各15克,石膏、魚腥草各50克,銀花25克。5劑後發熱頭痛若失,用力擤鼻時或有少量白黃膿涕,其它證狀均減輕。上方去石膏,加夏枯草以善後。(浙江中醫雜誌1983~(8>:353)

按語:鼻竇炎相當於祖國醫學的鼻淵。若膿液已成,西醫常用穿刺排膿法,中醫雖無穿刺之術,但有排膿之方。本例應用麻杏苡甘湯加清熱之品以宣肺清熱,重用苡仁合桔梗、漏蘆以排膿,有效。

七、風隱疹(蕁麻疹)


李曉輝醫案:張某,男,28歲,工人。1990年6月12 日診。患者一周前汗出淋雨,遂周身出現風團,癢甚,午後加劇。前醫予抗組織胺藥治療乏效。診見周身紅色風團,瘙癢難忍。察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浠數,皮膚劃痕徵(+)。診為蕁麻疹。證屬汗出當風,風溼為患。

治宜清宣利溼,祛風止癢。方用麻杏薏甘湯加減:麻黃15g,杏仁10g,苡仁15g,甘草15g,當歸10g,地膚子15g。3劑,日1劑,水煎服。藥後風團明顯減少,瘙癢減輕。守方續進3劑而獲全功。(河南中醫1994;(2):76)

按語:汗出淋雨,風溼外侵,有化熱之象。以「苔黃膩,脈濡數,為徵,故用麻杏苡甘湯加味以清宣利溼,祛風止癢而愈。

推薦閱讀:

輕鬆學中醫系列——《藥性賦》選講熱性藥回顧總結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桂枝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加術湯

-END-

相關焦點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薏苡附子敗醬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桂枝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加術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黃芪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牡蠣散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苦參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雄黃燻方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赤小豆當歸散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升麻鱉甲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鱉甲煎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蜀漆散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甘草粉蜜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桂枝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加術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皂莢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厚樸麻黃湯、澤漆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麥門冬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越婢加半夏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小青龍加石膏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奔豚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薤白(白酒湯、半夏湯、桂枝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茯苓杏仁甘草湯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梔子大黃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桂枝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加術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黃芪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牡蠣散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苦參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雄黃燻方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赤小豆當歸散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升麻鱉甲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鱉甲煎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蜀漆散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厚樸七物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桂枝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加術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黃芪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牡蠣散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苦參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雄黃燻方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赤小豆當歸散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升麻鱉甲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鱉甲煎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蜀漆散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小青龍加石膏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桂枝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加術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黃芪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牡蠣散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苦參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雄黃燻方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赤小豆當歸散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升麻鱉甲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鱉甲煎丸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蜀漆散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蜀漆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蜀漆散【方藥】蜀漆(洗去腥)雲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各等分)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酸棗仁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酸棗仁湯【方藥】酸棗仁二升(12克)甘草一兩
  • 每日一經方--麻黃杏仁薏仁甘草湯
    麻黃杏仁薏仁甘草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身體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別名】薏苡麻黃湯、杏仁薏苡湯、薏苡仁湯、麻黃杏仁薏苡仁湯、麻黃杏仁甘草薏苡湯、麻杏薏苡甘草湯、麻黃杏子薏苡甘草湯、麻杏苡甘湯【組成】麻黃(去節)半兩(湯泡),甘草1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10個(去皮尖,炒)。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地黃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地黃湯【方藥】防己一錢(3克) 桂枝三錢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白頭翁湯
    ---大青龍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小青龍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小青龍湯2傷寒名醫驗案精選---小青龍湯3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麻黃各半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二越婢一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梔子豉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梔子厚樸湯
  • 學習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第二個呢,簡單的,你如果是一般念,就變成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太麻煩了,我們叫做麻杏薏甘湯,哦,就是,用的也是很廣。麻杏薏甘湯,簡單說就是麻杏薏甘湯,你如果說,同樣在皮膚上,看到紅疹,蕁麻疹,很癢,那個時候我剛剛講過,麻黃加術湯,對不對?但是你如果看到不癢,是疣呢?哦麻杏薏甘湯。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苓桂棗甘湯
    茯苓桂枝大棗甘草湯的加味藥多為杏仁、澤瀉,豬苓,以增強降氣、利水之功。本方的煎服法中以甘瀾水先煎茯苓。甘瀾水之說有二,一指水在用杓揚過後其表面形成的水珠部分。賈盂輝認為甘瀾水的製作過程是水的復氧過程,即以物理方法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達飽和狀態。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黃連湯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新加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1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2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3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加半夏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小承氣湯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新加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1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2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3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加半夏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旋覆代赭湯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新加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1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2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湯3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葛根加半夏湯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 山東濰坊朱國 慶《金匱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湯」「橘枳薑湯」開通胸中堵得慌
    總覺得胸中堵得慌,氣短  ,一時像上不來氣(氣塞),長舒一口氣(長壽氣)就會好很多;這是因為水飲導致的;有的是氣滯引起的,茯苓杏仁甘草湯祛水下氣為主
  • 茯苓杏仁甘草湯
    課程要領《金匱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湯與橘枳薑湯組成:茯苓18 杏仁12甘草6 原文: 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橘枳薑湯組成:陳皮60 枳實30 生薑30以上兩個方子的特徵:胸脹悶,上不來氣。
  • 麻黃的散與麻黃根的收
    植麻黃之地,冬不積雪,即麻黃能發越封藏於土地中之陽氣,以致將覆蓋其上之皚皚白雪予以融化。天人相應,麻黃作用於人體,則可使深部陽氣以達表層,由臟腑之內外徹至骨節肌肉皮毛,從陰出陽,使其間留滯無不傾囊而出,如此大伸陽氣於至陰之中,則表裡三焦寒凝血瘀盡散,故《神農本草經》謂麻黃有治中風傷寒頭痛、發表出汗、破癥堅積聚之能。
  • 茯苓杏仁甘草湯與橘枳薑湯
    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也主之。其實兩個古方所治症狀不一樣.
  • 南杏仁北杏仁止咳又潤肺 杏仁牛奶同食美容又潤膚
    南杏仁北杏仁止咳又潤肺  杏仁